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社會與文化 - 十月 2005

[Selected]: 所有分類 社會與文化

其他: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 文化及團體 · 皇室 · 社區服務 · 神話與民間傳說 · 禮儀 · 節慶 · 語言

誰知道佛教的習俗????????????????

2005-10-01 08:33:3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請教大家一下
"缺乏毅力"
英文裡有這個字的形容詞嗎?

2005-10-01 08:05:2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語言

之前翻閱藥師經,有說到12藥師神,名字都是XX天的。
一直以為這些神明都只有一位,但是看了這本書後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
我對他們的名字很有興趣但不知道上哪找,所以想請教大家藥師神、金剛、明王以及羅漢的名字,謝謝。
因為我不知道各有幾位以及他們在宗教界的職位是做什麼的?希望能有小小的略述。

2005-10-01 07:44:26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2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請問誰有高氏族譜,可否幫忙查一下字輩,或告知民國81年出版,高銘貴、高人達著作《渤海高氏族譜》,哪裡可購得,因為我預計明年要生孩子而族譜卻早毀於祝融,協請各位幫忙。(我祖父為「墀」字輩、父親為「銘」字輩、我為「泉」字輩,祖籍福建泉州(永寧),望號「渤海」。

2005-10-01 07:10:18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其他:社會與文化

猶太教的耶和華即基督教的上帝,那猶太教是異教或異端?

2005-10-01 07:09:25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請問一下有誰知道台北這邊有比較便宜又正統的
雕刻店呢???
我想刻一尊玄天上帝的神像
也有可能會再刻一尊神像吧
能不能回答正確一點的
謝謝各位了~感激不盡^^

2005-10-01 06:58:04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現在比較有名的宗教大概有哪些....
主要拜的是哪個神....
只信奉上帝的是哪個教....

2005-10-01 06:11:57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郁婷 1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一般人.認為釋迦牟尼佛就是佛祖.因釋迦牟尼佛是人身.修行第一位成佛.故是人類的佛祖.但釋迦牟尼佛以前還是有許多佛.如阿彌陀佛--等等

2005-10-01 05:45:18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I feel lucky to ahve as a friend!


幫忙翻譯一下!

2005-10-01 03:37:5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阿貓 3 in 語言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2005-10-01 01:24:50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來到版上一段時間了,末學有幾句心中話,也許某些部分不如法,某些部分不圓融,將得罪一些學長,但為了續佛慧命的問題,縱然猶豫掙扎,末學還是要說。不為別的,只要有學長能因末學的淺薄言論而有所助益,那就夠了。

綜觀版上有多數學長,答題時總喜歡談高、談闊,談空、談理,卻從不談實、談境,不知是為了什麼?也許認為實相與現境是俗氣,是不進階、是不高段吧,全是一副曲高和寡,也不怕高處會很寒的樣子,難以親近。

談實、談境,其實並不膚淺,也不困難。甚至談實談境,正方顯了我們有親證。須知我們當是在實境中學習實,克服境,以境為師,而後方進入無境之中,先談有,再習無,佛陀祂老人家不也都做給我們看了。親證者,意即真正能進入其中境界者,當是能散發大智者之自然氣度,謙卑而和善,感應者自能不言而受。大智大德如廣欽上人,都不輕易向人談空了,實不知現下一堆動不動就談空談理談天談地,卻又缺乏修養的「學長」們,究竟證到何地了。

說白了,既然喜歡談空,表示很會解空,六趣皆離,卻又在遇境的時候,討論內容不如己意的時候,發飆翻臉,怒氣騰騰,六趣不離。殊不知「不為正法而發怒」者,標準金玉其外之輩。

再者,除了喜歡談高、談闊,談空、談理之外,答題也皆不生活化。所謂生活化,便是實與境也,「如實」地在境中,將佛陀的教諭切入,並確實感受如何將佛法與現世生活做一個巧妙的融合,如將軍學長所言,縱然屢敗,亦屢戰矣,末學將此句深深記入心裡。為何不談生活化的佛法?果真是因為境界太高?其實若將話說難聽了,非也,其根本缺乏生活化,並非不談,是無法談,從答題的言語中便可證實,因為自己根本做不到,也莫怪沒有生活化的體驗,不具體驗,何能分享?真正親證過的人,態度自然不一樣,「言語」的氣度自然不一樣。版上哪些學長有這些氣度,明眼人皆知。

畢竟所謂親證也,「確實感受」是。
確實感受者,舉手投足間,言教行教是。

其實版上很多題目,除了循循善誘者之外,餘下多為真疑惑者,其需要的是一個簡單明確的解答,而非空談、批評或辯論,他們並不需要那些非由自身親證之後的覺知,也不需要大玩佛典文字遊戲的兜圈轉繞,以及空有一張嘴的教導。【孟子】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此句吾等該引以為戒啊。

甚而更有諸多學長,不願解答,卻願意冷言冷語,丟下一句「又在文字相中做分別」便離去。不願意解答,離去便是;不願意解答,留給他人解答便是;不願意解答,選擇自己想解答的便是;何苦冷言冷語。這樣能表示自己境界高、程度高嗎?其實只是親證了「故作清高」的典範罷了,真正慈悲、謙善者,是願意循循善誘,願意盡心解答,甚而從發題的內容中,去分辨究竟發題者是循循善誘,引導大眾思考者,還是真疑惑者。我們每日不都吃著米嗎?卻無法體會米的意義。稻穗,越飽滿頭越低,此等境界才高之。

末學自從師父座下學習團而出後,深記著團內學長們謙卑而隨順模樣,然其個個皆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的莊嚴持戒弟子,實乃一大大善指標。末學深感,有時循循善誘,反而讓其他版上學長們認為是智能不足的傻子,而其頭一出,其他學長們便容易受其誘導而延了慧命,這真的是很可惜的地方。

誰才真有程度,誰才真是大善知識?誰才是真有親證?從其言語便能得知。
一者,巧妙引據經典,答題切要,不空中揮杆,內容簡單明瞭,
   一刀切中要害者,便是;
二者,引據經典之內容,契合佛之所說,點到為止,不長篇大論者,便是;
三者,縱然論空論法論典論理,亦能師出有名,典出有籍,
   態度親切和善,謙卑為上,不高姿態,一副教授者,便是;
四者,縱然受教了,被反擊了,也能虛心接納,感激教導之菩薩者,便是;
五者,願意發心讚嘆別人者,便是;
六者,答題態度以「一起琢磨討論」姿態者,便是。
其餘觀看者自行體悟,太多太多了。

普賢菩薩告知我們,行,比學重要;願,又比行重要。沒有了願,何來行,沒有了行,學有何用。而行,行對了嗎?願,慈悲了嗎?
是不是我們該問自己,當初為什麼學佛?又,學佛了,我們獲得什麼了?
我們真誠付出了嗎?
在解答他人的疑問時,是否做到了既解人疑惑,又啟發了版上其他學長了?如同我們常持念的「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我們為何來此虛擬世界中梭游,所為何來,求的又是什麼?是慈悲解答,還是展現智慧?若是慈悲解答,那我們慈悲了?若是展現,我們真有智慧了?
而在這過程中,我們踏實了嗎?我們誠懇了嗎?我們謙卑了嗎?
我們真的以機示教,隨順眾生了嗎?
甚而,這些疑問,我們在受教於佛陀的現在,曾經問過自己嗎?

很多最基本的啟示,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言行中,然而可歎真正體會者少矣。每日末學走樓梯時,都會叮嚀著自己,上昇樓閣,當願自己,昇正法樓,徹見一切。在面對考驗時,謙卑為上;面對境遇時,不動嗔恨;示機教導時,輕安自在;能力所及時,隨順眾生。經常做的不好,但末學勉勵著自己,經常受到挫折,但末學勉勵自己。

身這在陌生宗教充斥的異國裡,我的信仰何其孤單?但我不怕,我有菩薩。遇到境遇,我亦不怕,我有菩薩。末學的父母很早便捨報,唯一的妹妹又有嚴重重度憂鬱,末學自己亦曾是。一路走來踽踽獨行,很多咬著牙都不見得能過的難關,末學都過了。憑什麼?我有菩薩。為何我的信仰這麼堅定?甚至在逆境中,我都能不畏逆境不退道心,因為吾父母賜予了末學正信心,吾師賜予了末學正知見,有業消業,不牽拖他人,末學始終相信,我有菩薩!

題末,末學必須說明,發此題,是因末學在版上發現了太多解答者,縱然通經遍典,卻缺乏慈悲與謙卑。學者皆知觀世音菩薩與吾此界有此等因緣,皆是因為其具大無畏之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五濁惡世中,無畏之勇氣、慈悲之願行,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為什麼不願意再謙卑、和善些?再落實、具體些?謙卑柔順很困難?談實談境又如何?承認自己也有煩惱,也有不懂的地方,其德可敬,畢竟煩惱多才能成菩薩,佛陀指導我們的,不就是這些?面對他人時,末學堅持稱呼「學長」,縱然有時受到其他學長的疑問或嘲諷,仍不改原態,因為佛陀教導我們,所有眾生皆是佛,皆是先學。所以便希望自己能再謙卑些,再低下些,況且願意受教者,收穫何大也。真正獲得的,是末學自己。

末學很坦白,誠懇提出看法啊,請有緣看到的學長們,真有心向佛國而行的學長們,感應感應,感應自己,感應現境。


文末附註:
一、也許某些學長會認為,末學撰此篇,過於著相了,於法不如。末學是著相
  了,而且非常,還入魔了,因為我正走在火上。慈悲如觀世音菩薩都做獅
  子吼,現憤怒大鬼像了,何況末學之「批論」。末學曾自己問過自己,發
  題,是不是為了表現?而猶豫掙扎和徘徊,又是不是怕反被「批判」?最
  後結果,答案皆非,所以無何不敢。

二、若要辯論,歡迎指教,只是末學將不做任何回應。並非莫學怕事,不敢論
  教,末學習中文而畢,又擅辨心理,要辯論末學不畏之。之所不辨論,一
  者,答案各在自己心中,並不能越辯越明,越辯越澄清,因為不認者恆不
  認。二者,末學所學並非用來攻擊,也非用來辯論,撰此篇重點為何,看
  得懂的自然會懂,看不懂的便隨應因緣了。末學只在意是不是對的起末學
  的導師,與自己,其餘不論。同時末學亦在此誠摯感謝曾經指導過末學的
  大善知識學長們,感恩合十。

三、末學是造業了,因為批評。倘若因此要落入地獄,末學赴之。
  只要眾生,願皈依佛,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只要眾生,願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只願眾生,上昇樓閣,能昇正法,徹見一切。

  阿彌陀佛。

2005-10-01 00:47:42 · 20 個解答 · 發問者 Wisdomer C 2 in 宗教信仰與靈性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