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來到版上一段時間了,末學有幾句心中話,也許某些部分不如法,某些部分不圓融,將得罪一些學長,但為了續佛慧命的問題,縱然猶豫掙扎,末學還是要說。不為別的,只要有學長能因末學的淺薄言論而有所助益,那就夠了。

綜觀版上有多數學長,答題時總喜歡談高、談闊,談空、談理,卻從不談實、談境,不知是為了什麼?也許認為實相與現境是俗氣,是不進階、是不高段吧,全是一副曲高和寡,也不怕高處會很寒的樣子,難以親近。

談實、談境,其實並不膚淺,也不困難。甚至談實談境,正方顯了我們有親證。須知我們當是在實境中學習實,克服境,以境為師,而後方進入無境之中,先談有,再習無,佛陀祂老人家不也都做給我們看了。親證者,意即真正能進入其中境界者,當是能散發大智者之自然氣度,謙卑而和善,感應者自能不言而受。大智大德如廣欽上人,都不輕易向人談空了,實不知現下一堆動不動就談空談理談天談地,卻又缺乏修養的「學長」們,究竟證到何地了。

說白了,既然喜歡談空,表示很會解空,六趣皆離,卻又在遇境的時候,討論內容不如己意的時候,發飆翻臉,怒氣騰騰,六趣不離。殊不知「不為正法而發怒」者,標準金玉其外之輩。

再者,除了喜歡談高、談闊,談空、談理之外,答題也皆不生活化。所謂生活化,便是實與境也,「如實」地在境中,將佛陀的教諭切入,並確實感受如何將佛法與現世生活做一個巧妙的融合,如將軍學長所言,縱然屢敗,亦屢戰矣,末學將此句深深記入心裡。為何不談生活化的佛法?果真是因為境界太高?其實若將話說難聽了,非也,其根本缺乏生活化,並非不談,是無法談,從答題的言語中便可證實,因為自己根本做不到,也莫怪沒有生活化的體驗,不具體驗,何能分享?真正親證過的人,態度自然不一樣,「言語」的氣度自然不一樣。版上哪些學長有這些氣度,明眼人皆知。

畢竟所謂親證也,「確實感受」是。
確實感受者,舉手投足間,言教行教是。

其實版上很多題目,除了循循善誘者之外,餘下多為真疑惑者,其需要的是一個簡單明確的解答,而非空談、批評或辯論,他們並不需要那些非由自身親證之後的覺知,也不需要大玩佛典文字遊戲的兜圈轉繞,以及空有一張嘴的教導。【孟子】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此句吾等該引以為戒啊。

甚而更有諸多學長,不願解答,卻願意冷言冷語,丟下一句「又在文字相中做分別」便離去。不願意解答,離去便是;不願意解答,留給他人解答便是;不願意解答,選擇自己想解答的便是;何苦冷言冷語。這樣能表示自己境界高、程度高嗎?其實只是親證了「故作清高」的典範罷了,真正慈悲、謙善者,是願意循循善誘,願意盡心解答,甚而從發題的內容中,去分辨究竟發題者是循循善誘,引導大眾思考者,還是真疑惑者。我們每日不都吃著米嗎?卻無法體會米的意義。稻穗,越飽滿頭越低,此等境界才高之。

末學自從師父座下學習團而出後,深記著團內學長們謙卑而隨順模樣,然其個個皆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的莊嚴持戒弟子,實乃一大大善指標。末學深感,有時循循善誘,反而讓其他版上學長們認為是智能不足的傻子,而其頭一出,其他學長們便容易受其誘導而延了慧命,這真的是很可惜的地方。

誰才真有程度,誰才真是大善知識?誰才是真有親證?從其言語便能得知。
一者,巧妙引據經典,答題切要,不空中揮杆,內容簡單明瞭,
   一刀切中要害者,便是;
二者,引據經典之內容,契合佛之所說,點到為止,不長篇大論者,便是;
三者,縱然論空論法論典論理,亦能師出有名,典出有籍,
   態度親切和善,謙卑為上,不高姿態,一副教授者,便是;
四者,縱然受教了,被反擊了,也能虛心接納,感激教導之菩薩者,便是;
五者,願意發心讚嘆別人者,便是;
六者,答題態度以「一起琢磨討論」姿態者,便是。
其餘觀看者自行體悟,太多太多了。

普賢菩薩告知我們,行,比學重要;願,又比行重要。沒有了願,何來行,沒有了行,學有何用。而行,行對了嗎?願,慈悲了嗎?
是不是我們該問自己,當初為什麼學佛?又,學佛了,我們獲得什麼了?
我們真誠付出了嗎?
在解答他人的疑問時,是否做到了既解人疑惑,又啟發了版上其他學長了?如同我們常持念的「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我們為何來此虛擬世界中梭游,所為何來,求的又是什麼?是慈悲解答,還是展現智慧?若是慈悲解答,那我們慈悲了?若是展現,我們真有智慧了?
而在這過程中,我們踏實了嗎?我們誠懇了嗎?我們謙卑了嗎?
我們真的以機示教,隨順眾生了嗎?
甚而,這些疑問,我們在受教於佛陀的現在,曾經問過自己嗎?

很多最基本的啟示,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言行中,然而可歎真正體會者少矣。每日末學走樓梯時,都會叮嚀著自己,上昇樓閣,當願自己,昇正法樓,徹見一切。在面對考驗時,謙卑為上;面對境遇時,不動嗔恨;示機教導時,輕安自在;能力所及時,隨順眾生。經常做的不好,但末學勉勵著自己,經常受到挫折,但末學勉勵自己。

身這在陌生宗教充斥的異國裡,我的信仰何其孤單?但我不怕,我有菩薩。遇到境遇,我亦不怕,我有菩薩。末學的父母很早便捨報,唯一的妹妹又有嚴重重度憂鬱,末學自己亦曾是。一路走來踽踽獨行,很多咬著牙都不見得能過的難關,末學都過了。憑什麼?我有菩薩。為何我的信仰這麼堅定?甚至在逆境中,我都能不畏逆境不退道心,因為吾父母賜予了末學正信心,吾師賜予了末學正知見,有業消業,不牽拖他人,末學始終相信,我有菩薩!

題末,末學必須說明,發此題,是因末學在版上發現了太多解答者,縱然通經遍典,卻缺乏慈悲與謙卑。學者皆知觀世音菩薩與吾此界有此等因緣,皆是因為其具大無畏之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五濁惡世中,無畏之勇氣、慈悲之願行,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為什麼不願意再謙卑、和善些?再落實、具體些?謙卑柔順很困難?談實談境又如何?承認自己也有煩惱,也有不懂的地方,其德可敬,畢竟煩惱多才能成菩薩,佛陀指導我們的,不就是這些?面對他人時,末學堅持稱呼「學長」,縱然有時受到其他學長的疑問或嘲諷,仍不改原態,因為佛陀教導我們,所有眾生皆是佛,皆是先學。所以便希望自己能再謙卑些,再低下些,況且願意受教者,收穫何大也。真正獲得的,是末學自己。

末學很坦白,誠懇提出看法啊,請有緣看到的學長們,真有心向佛國而行的學長們,感應感應,感應自己,感應現境。


文末附註:
一、也許某些學長會認為,末學撰此篇,過於著相了,於法不如。末學是著相
  了,而且非常,還入魔了,因為我正走在火上。慈悲如觀世音菩薩都做獅
  子吼,現憤怒大鬼像了,何況末學之「批論」。末學曾自己問過自己,發
  題,是不是為了表現?而猶豫掙扎和徘徊,又是不是怕反被「批判」?最
  後結果,答案皆非,所以無何不敢。

二、若要辯論,歡迎指教,只是末學將不做任何回應。並非莫學怕事,不敢論
  教,末學習中文而畢,又擅辨心理,要辯論末學不畏之。之所不辨論,一
  者,答案各在自己心中,並不能越辯越明,越辯越澄清,因為不認者恆不
  認。二者,末學所學並非用來攻擊,也非用來辯論,撰此篇重點為何,看
  得懂的自然會懂,看不懂的便隨應因緣了。末學只在意是不是對的起末學
  的導師,與自己,其餘不論。同時末學亦在此誠摯感謝曾經指導過末學的
  大善知識學長們,感恩合十。

三、末學是造業了,因為批評。倘若因此要落入地獄,末學赴之。
  只要眾生,願皈依佛,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只要眾生,願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只願眾生,上昇樓閣,能昇正法,徹見一切。

  阿彌陀佛。

2005-10-01 00:47:42 · 20 個解答 · 發問者 Wisdomer C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20 個解答

***回答問題並不容易....就[事相]上回答...個人修持經驗不同,回答本來就不能圓滿..況者提問者的重點與回答者的重點;未必能在[文字上相應]...就各自以為是了!就[理相]上回答...也很容易被認為在打[高空]...更何況個人經文見解也未相通....所以也容易各自以為是的!!有時認為這是[初入佛門]者的發問....回答[簡易踏實]..卻易被認為;只說明了一半...有時以為是[對佛學有研究]者的發問....回答深切些.又被認為[打高空]..只剩一張嘴巴....***所以[引用經文]回答的人最聰明..不怕被誤解...也不用管提問者了不了解....更可證明自己飽讀經書...**看到題目,能夠回答就回答...曾經研讀過的,自己所經歷過的,自以為是的...掛礙太多;就難成就[知識+]...*哪有人[不著相]..各人說各人的看法與心得...相應的就拿來用;不相應的就放一邊...心不自在時,就離開[知識+]..想要回來時,就回來!!反正[緣起緣滅;該來該去]...*****我常在此[受教育]..有時雖不快樂..所幸還過的去!*****

2005-10-01 12:10: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以此供養大家

2005-10-12 14:25: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6 · 0 0

禮敬的五初善知識合十讚歎護法心切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菩薩心不住著,而無異念相續,是故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為得無生,住,異,滅法忍;菩薩行安忍時,應如是降伏其心,譬如有人,以惡毒語言毁罵於我,我聞之不應卒暴起瞋心,當觀察,如是罵者,受毁罵者是誰耶,彼此二身各十二處眼處見色,耳處聞聲,而是眼處實非我,十二處外更無一物若聞惡毒語言,應諦觀察,語言音聲,剎那生滅,能聞之心,過去已滅,現在剎那不住未來不生,罵者受者,二俱是空,以此思惟,作是觀時,無量怨賊一時消滅..共勉

2005-10-07 16:14:54 補充:
禮敬的五初善知識:
哇..突破700以上善知識觀覽了!

2005-10-03 15:26: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如果人們沒有奮力拿起,怎學得會輕輕放下呢?
火箭隊,眼前的如果是他要的幸福,就由他去吧...。
有些因緣不是我們能扭轉的,適可而止,其他的就看他的造化ㄌ。

2005-10-02 13:33:1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大家好,我是新進人員,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才剛到,就發現這裡好熱鬧。

  五初先生既然要出來伸張正義,就要有不怕批評的風度。別人講幾句就禁不起的話,就不要出來伸張正義了。

  火箭隊先生站在一個理字,事事都能說出一個道理。但是得了理,讓人有轉圜的餘地,是不是更好呢?

2005-10-02 15:27:34 補充:
  不死鳥先生的發言,看起來好像在幫五初先生,實際上是在拖累五初先生。你用了這麼多負面的字眼在攻擊火箭隊先生,使得五初先生當初良善的用意,都被你模糊掉了。

2005-10-02 15:44:17 補充:
  陳嘉生先生,你說“看你程度低不想跟你計較”。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要發言跟火箭隊先生計較呢?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聽說你也是今天才剛報到的,那我也和你一樣了。我們都是菜鳥,發言應該虛心請教。你第一天報到就激烈開炮,讓我覺得‧‧‧嗯‧‧‧有點不好意思說了。

2005-10-02 15:54:35 補充:
  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了。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心裡的話,讓我覺得不會被某一方面的言論偏頗引導。

  謝謝曾經發言的每一位先生!

2005-10-02 16:08:06 補充:
  火箭隊先生,小弟不才我給你一個建議。如果你能收收鋒芒畢露的銳氣。別人就會欣賞你那無礙的辯才,而不是擔心受怕會被你傷害。

  小弟僭越了!見諒!見諒!

2005-10-02 16:18:11 補充:
  五初先生,小弟不才我也給你一個建議。如果你能夠如大海納百川,不論清濁。不管什麼樣的言論,你都能應對得體,這樣格局才能放大。

  如果你的二位好友【不死鳥】和【陳嘉生】一直用情緒性的字眼來發言,那麼這裡就會變成一個只是吵架的地方而已,格局永遠放不大。從他們二位的發言中,我感覺你和他們二位應該很熟吧!勸勸他們二位吧。

  小弟僭越了!見諒!見諒!

2005-10-03 19:14:59 補充:
  讚嘆五初先生,能夠在各種言論洪流中定乾坤,果然是個大格局的人。

  我也贊成結束討論,不過不必弄成無最佳解答,大不了丟給大家票選就好了。

  這裡真好玩,什麼樣的人都有,每個人的意見都好有趣。謝謝各位讓我大開眼界啦。

2005-10-03 19:28:59 補充:
  陳嘉生先生,唉!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活在同一個星球。

  我只想說,想要挑起戰火的人好像是陳嘉生先生你本人哦!五初先生說不認識你,火箭隊先生也不認識你,好像都沒人認識你哦。但是最投入的人卻是你。大家都已經互相克制了,陳嘉生先生還一直用情緒性的字眼在挑逗火箭隊先生。

  我媽媽說不要和滿口髒話的人在一起,會被帶壞的,所以我們各走各的吧!不過還是謝謝你,讓我見識到地球上還有你這種人。

2005-10-03 23:31:07 補充:
  歡喜啊!讚嘆啊!

  我覺得,所有發言的人之中,五初先生是表現最好的。有修為的人不需要說得多,就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柔如棉的氣氛。這是我在五初先生的身上所感受到的。

  再來是火箭隊先生,請問你是否學過心理學?怎麼可以把對方的心理分析得如此透徹。讓我每次看完你的發言,都有一種淋漓暢快的感覺。不過還是要給你忠告,收收你的銳氣。

2005-10-03 23:36:53 補充:
  謝謝各位的賣力演出,讓我覺得這個世界真是多采多姿,一樣米養百樣人。

  只可惜小弟不才我,沒有能力,不能給各位什麼寶貴的意見。慚愧!慚愧!

2005-10-02 11:24:3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4 · 0 0

讚嘆仁者,悲憫心腸,真情流露;老頑童也該虛心檢討,人老話多,顛三倒四,又喜歡掰,慚愧!

2005-10-01 18:41:0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好長的引子啊~~還學長長,學長短的啊,叫同學還差不多,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差只差在先,後,早,晚,叫學長是叫學有所長,還是叫學的比較長啊??學習時間的長短不代表有所增長,去問問您老師是怎教學生的,是一開始就會的嗎??還不是因互動才有的智慧,難道叫您老師您就會教了嗎??老師與學生是一同學習的,這道理您能了解嗎??切勿忽視了答題者的善心,四大即在自身中內外有之,何須說空,是實??是空??依誰心受??不在空中揮杆那要在哪揮啊??一定落空嗎??若願重要,那許要將星星摘下來的人有想過嗎?願力之大者無為而至,願出即是行之起點,佛學喜以樓塔喻之,圓上圓,增上圓,境境相似,同境界同圓者,境界,圓,未必相同,若同圓,你在東我在西,感受不同,觀點不同,若同境界者,你在上,我在下,觀點相似,感受相似,但卻有高,低,大,小之別,這些皆是佛法,皆是佛學,冷言冷語有其一定效用,循循善誘也有其一定效用,您在哪層樓塔了??又在哪方??啥又是巧妙引導,當勸即勸,當罵即罵,當之當頭棒喝時,您心作何受??面對他人時,"末學堅持稱呼「學長」,縱然有時受到其他學長的疑問或嘲諷,仍不改原態,因為佛陀教導我們,所有眾生皆是佛,皆是先學。"您在"貢高"嗎??若有人"我慢"了,那還真的是以機示教,隨順眾生了,畢竟所謂親證也,「確實感受」是。 確實感受者,舉手投足間,言教行教是。在下始終相信,我有菩薩!還有佛,魔,鬼神大眾,.......等等

感謝您的用心,有此落地獄亦為之之大無畏精神,一切皆因心受,何須強求,佛學若好說,就不會有那麼多經典,那麼多學派了,易學難精,故不造次,點到為止,實像是實像,亦非實像,套句U6的話,說了您也不懂,教你***,你要學嗎??

若有冒犯,就當在下是故意的吧,當明則明之,若您連罵到自己都不怕了,何須怕回應呢~~~~歡迎指正囉~~~

2005-10-03 03:47:25 補充:
若不做任何回應,看的人有收穫便收穫矣;沒有收穫,也是個人因緣,皆是各人的造化,至於五初同學之發言,其心也只不過是發在維護佛學之上,言論有失,亦無須擴大之吧,若受用無比,亦能同各位學長分享,又何須以無滿意解答將版面收起,因緣若起不如隨順因緣吧,與佛有關即是佛學,不是嗎??自斷慧命並無不可,若隨順眾生斷眾生慧命豈不造次??亦何須大無畏??勇敢接受自己能改變的,亦勇敢放下自己無能改變的。共勉吧,莫忘初心~~~

2005-10-01 15:13:1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7 · 0 0

歡喜讚嘆隨喜版主的看法.

2005-10-01 10:15:4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給欲令人佛法增益心讚嘆!!

心不迂曲開口即是
惡其實並不惡
善也算迂曲的一種
不得也沒有不好
得也算迂曲的一種
對立永遠都是傷腦筋~
牛頓就是這樣被蘋果砸~牛頓覺得很痛
提婆達多就是這樣怨佛~但佛不痛

2005-10-01 08:20:05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7 · 0 0

喂!火箭隊的:
別人都升天了,你還在這雞蛋裏挑骨頭的。
真是的!

2005-10-01 04:47:23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