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d人成日話二氧化碳太多~搞到果個臭氧x穿左.....點解唔張d二氧化碳吸晒用黎做
乾冰放係南北二極到~咁樣咪可以冇咁多二氧化碳同令南北二極氣溫下降返d~
咁樣可唔可以減小溫室效應同地球暖化同減小空氣污染呢?
各國又可唔可以用咁既方法去減慢世界末日呢?
咁樣又可唔可以令到地球降溫呢?
衣家地球不斷增溫~又有咩方法去解決呢?
莫非要坐以待斃???

2007-09-11 17:27:39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FISH 1 in 環境 其他 - 環境

2 個解答

地球污染一問

久 違 了 的 藍 天 白 雲 ! 本 來 是 秋 高 氣 爽 的 十 月 、 十 一 月 , 整 整 兩 個 月 大 部 分 日 子 , 天 都 是 灰 濛 濛 的 。 污 染 帶 來 的 不 止 是 沒 有 藍 天 , 還 有 全 球 暖 化 問 題 。 科 學 家 於 2007 年 1 月 17 日 將 「 末 日 鐘 」 撥 快 兩 分 鐘 , 呼 籲 全 球 人 士 關 注 氣 候 變 暖 的 災 難 性 影 響 。

八 集 紀 錄 片 以 個 人 生 活 出 發 , 紀 錄 污 染 對 我 們 的 影 響 , 從 個 人 、 社 區 以 致 各 個 層 面 , 我 們 可 如 何 實 踐 環 保 , 救 救 香 港 , 救 救 地 球 。 污 染 是 這 一 代 的 事 , 但 到 下 一 代 , 也 許 「 藍 天 白 雲 」 已 成 為 想 像 中 的 風 景 。

2007-09-12 13:58: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S.S. 7 · 0 0

臭氧層危機

 

什麼是臭氧層?

臭氧(O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在大 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 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 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 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 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Stratosphere),在平流層 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 臭氧層(Ozone Layer),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 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臭氧層為何日漸稀薄?

早在197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提出理論說明,此系列的化學合 成物質叫做氟氯碳化合物,簡稱氯氟碳化物,由於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所以其分子要上升到平流層才會分解,此時CFCs中所含氯會被 釋出,而破壞臭氧。氯氟碳化物自l970年開始大量生產及使用,1986年全球氯氟碳化物消費量達113萬公噸。其中約有70%的量,會排放至大 氣中,氯氟碳化物化性安定,生命期長達數十年至百年之久,因此會在大會中不斷累積,最後上升至平流層。在這裡受到紫外線照射而 分解產生氯原子與臭氧反應,使臭氧分解消失。一個氯原子在失去活性以前,足以破壞一萬個臭氧分子,其過程如上圖所示,因此對臭 氧層造成莫大的威脅。

  根據調查顯示,自 1978年開始的十年內,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 臭氧含量降低約 1.2%至10%不等,南極上空則是臭氧被破壞最嚴 重的地區,甚至在春季期間更會出現所謂的「臭氧洞」。

  目前全球臭氧層削減率正以每年2%至3%的速度在進行,如 果任其發展,在二十一世紀末,平流層臭氧含量將降至目前的一半以上,屆時,人類將會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

 

臭氧層耗盡對人類及環境的影響

由於臭氧能吸收波長230至350 Å (埃)的紫外線,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將使地球生物圈暴露於更多的輻射線下,這可能會造成:
1. 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

2.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3.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4. 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5. 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蒙特利議定書
基於繼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化學物質,將導致地球臭氧層被破壞之共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召集世界各國共商對策,1985年共有28個國家於維也納達成保護臭氧層協議(Vienna Convention),並決定研議一國際管制公約以補該協議之不足。1987年9月16日再於加拿大蒙特利市舉行國際會議,並由全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共同簽署「蒙特利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管制氟氯碳化物使用之國際公約,也於1989年1月起正式生效。而後,為挽救日益惡化之臭氧層,於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之蒙特利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對議定書內容作了大幅之修正,其中最為重要者即為擴大列管物質,除原先列管之氯氟碳化物-11、氯氟碳化物-12、氯氟碳化物-113、氯氟碳化物-114、氯氟碳化物-115 等五項及三項海龍外,另增加氯氟碳化物-13等10種,四氯化碳及三氯乙烷,計12種化學物質,並加速管制時程,提前於2000年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海龍及四氯化碳。最近更由於臭氧層仍日趨惡化,1992年11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之第四次締約國大會,決議將氟氯碳化物禁產時程提前於1996年1月起實施,而消費量除必要用途外應減為零。香港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亦須遵行,加強列管化學品之管制使用,並積極研發替代品以順應此一世界性的環保潮流。

 

2007-09-26 14:32: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