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一下
我國部分時間勞動之法令有哪些規定?
又有哪些缺失?有甚麼改進之道?

2006-11-03 19:44:3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商業與財經 工作與就業 法律與法務

3 個解答

受到長期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近期景氣變動之影響,我國的就業市場勞動供需呈現了下列幾種變化:國人不願從事基層操作性工作,形成人力不足、失業率上升、外勞與國內部分勞工之運用產生互動影響、勞動參與力提升不易、勞基法擴大適用後所引起之問題、以及企業國際化所帶來之問題。就勞基法擴大適用後所引起之問題觀之。勞基法在87年底擴大適用於一切勞雇關係,除非適用有窒礙難行者,才可排除其適用。至於其適用後對於各企業之影響,雖然依據79年之一項有關勞基法對投資意願影響之研究,企業負責人大多認為該法對於投資意願之影響並不大。然而,隨著勞基法的幾次修正,面對著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廠商對於勞基法所持之評價為何?恐怕已有極大的轉折。例如勞基法中勞動契約原則上必須以不定期契約為主。且非有特定情形,雇主不得終止勞動契約。如此勞工之權益保障將得以強化,但相對的企業人力資源之數量彈性則受到限制,服務業在適應勞基法上勢需加強中長期之人力資源規劃,以免造成人力不足或過剩之情形,前者將影響生產,後者則將增加資遣費之支出。就企業國際化所帶來之問題觀之。由於經濟景氣衰退,致使企業關廠、歇業或結束部分業務者大量增加。其中,並有為數不少之廠商轉往國外發展,造成產業之空洞化與無數勞工大量失業而陷入生活困境。就企業國際化而言,原本是指企業反應產品與生產因素的國際化,而在經營管理方面隨之調整之一種過程。惟實際上,不少廠商卻以企業國際化之口號,以行企業出走之實,將企業遷往勞動力較為低廉之地區。因此,同樣亦造成勞工失業之痛苦,引起社會問題。我國產業結構及勞動市場所可能受到之最大影響,應係我國即將在明年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可能引發之一連串效應。對於我國之因應之道,從以往中央政府各部會所委託學者所從事之研究,有從加強職業訓練著手者,惟亦有全盤地對勞動市場加以研究(成之約、胡念祖、李秉正,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對我國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1995年),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者:一、在就業安全制度與政策的規劃上;二、在(工會)教育與資訊的提供上;三、在人力資源政策方面;四、在勞工保護政策的制定上;五、在集體勞資關係立法方面。尤其是後者所提出之建議,實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2006-11-04 22:53:57 補充:
一、勞基法之適度放寬 勞基法係勞工保護法,其適用之對象並不區分中小型或大型企業,而其規定之勞動條件種類繁多,並且將部分原本是屬於社會保險之範圍,規定於其中,明令由雇主負擔。凡此規定,其是否妥當,實值得吾人關注。為了使得中小企業為主之我國,在面臨全球化競爭下保持其競爭力,實宜將勞基法適度地修正,例如:放寬工作時間之彈性化;勞基法第9條定期勞動契約種類之擴充及期間之延長等,都是可以考慮之方向。

2006-11-04 22:54:51 補充:
二、非典型僱用關係之運用 因應全球化之競爭,雇主基於勞動成本降低之考量,最近幾年來有逐漸增加採行非典型的工作型態(部分時間勞動、定期勞動契約、家內勞動、派遣勞動、以及電傳勞動)之趨勢。然而,相較於先進國家之大量採用非典型僱用(如以勞工從事部分時間勞動為例,在荷蘭有高達40%以上的勞工是部分時間勞動者,美國有20%以上,而我國只有4%),基於我國長期以來的僱用特性,非典型的工作型態在我國似乎並不為雇主所樂用。此殆因雇主憂慮非典型工作型態的工作者的忠誠度不夠,況且營業秘密可能隨之外流所致。如長期使用,也會增加正職員工的疑慮。

2006-11-04 22:55:24 補充:
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無論是雇主或勞工,勢需重新思考增加採用非典型的工作可能性。尤其是勞動派遣及電傳勞動,是這幾年新興的工作型態,大多數的廠商對之認識有限,採用的比例仍低,其可塑性相對較大。蓋靈活的採行各種工作型態,當可達到人力最佳的配置,並將勞動成本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惟,在鼓勵採用非典型的工作型態之同時,政府也必須快馬加鞭地制定非典型僱用的各種專法,以確保非典型的工作型態勞務提供者之權益。否則,非典型的工作型態勞務提供者之權益將可能受到不當之剝削。

2006-11-04 22:58:15 補充:
三、就業促進法之制定 由於我國的加入WTO,必將造成失業人口之更形增加。為此,制定一部就業促進法,實有其迫切性。如此,在就業促進法中一體規定職業訓練、職業介紹及失業保險,以樹立一個「整合性就業政策」,將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發揮促進失業者迅速進入或回到就業市場之目的。如以失業保險而言,應將之與充分就業政策配合,而非僅將之作為給予失業給付之福利制度,故應以其基金協助就業服務、職業訓練,以收預防及抑止失業之效。

2006-11-04 17:52: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Rex Shiue 4 · 0 0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5-03-01 11:50: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彭 1 · 0 0

雖然是寫作業的,但1號回的好認真耶

2006-11-08 15:17: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Circuit藍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