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應該要怎麼預防高血糖的症狀產生?應該要怎麼預防高血糖的症狀產生?

2005-07-29 11:35:4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投資理財知識家-宋仁嵩地政士事務所 7 in 健康 一般保健 其他:一般保健

2 個解答

1.按時吃藥或注射指定的胰島素
2.遵守飲食計畫
3.每天測血糖或尿糖
4.每天運動
5.按時回醫院複診
6.對於高血糖的症狀,提高警覺


高 血 糖 可 能 有 哪 些 症 狀 ?

1.口 渴 、 多 尿 。
2.噁 心 、 嘔 吐 、 腹 痛 。
3.皮 膚 脫 水 乾 燥 。
4.眼 眶 凹 陷 。
5.酮 酸 中 毒 ( DKA ) 者 呼 吸 喘 、 有 水 果 味 。
高 血 糖 高 滲 透 壓 非 酮 性 昏 迷 ( HHKN ) 者 之 呼 吸 則 緩 而 深 。 心 跳 快 速 。
6.起 立 性 低 血 壓 。
7.不 同 程 度 的 神 智 不 清 。

2005-07-29 14:04: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湘湘 4 · 0 0

糖尿病是甚麼?
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經血液運送至胰臟,刺激胰島素分泌,以幫助葡萄糖進入各組織細胞中,或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及脂肪細胞中。如果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組織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葡萄糖則不能被利用,血糖含量便上升。
糖尿病之症狀:
當血糖超過腎臟再吸收糖的極限(一般為180 mg/dl)時,糖分會從小便中排出,使得尿液滲透壓升高,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細胞脫水,故出現三多(多尿,多渴,多吃),疲倦,體重減輕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但也有50%病人 (血糖多為180 mg/dl以下)沒有任何症狀,因此目前診斷糖尿病以檢測其血糖為標準。
臨床上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以下任一點均可)
(1)出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如多尿、多渴、多吃、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而其任意血漿葡萄糖濃度有二次≧200 mg/dl。
(2)空腹八小時以上,其血漿葡萄糖濃度有二次≧126mg/dl (正常人少於100mg/dl,如大於100但小於126mg/dl則稱為空腹葡萄糖障礙。
(3)口服葡萄糖(75公克)耐量試驗,其二小時血漿葡萄糖濃度≧200mg/dl (二次)即為糖尿病。(正常為140 mg/dl以下,如≧140mg/dl但<200mg/dl則稱為「葡萄糖耐量異常。但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不採用這個診斷方法。

那些人易患糖尿病?
1.年齡45歲以上
2.肥胖者
3.沒有運動習慣者
4.一等親有糖尿病者
5.某些高風險種族者
6.曾生過4公斤(9磅)以上嬰兒或曾被診斷為妊娠型糖尿病者
7.高血壓者(140/90 mmHg以上)
8.血脂異常者(HDL低於35或三酸甘油脂250以上)
9.多發性卵巢囊腫症候群者
10.有以往曾有血糖異常者
11.有血管疾病病史者(冠心病、中風等)

糖尿病為什麼那麼可怕?
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過正常標準的上限一段時間後,臨床上較易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嚴重者失明)、腎臟病變(最終靠換腎或洗腎維生)、神經病變(包括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病變三種)、中風、截肢、及冠狀動脈疾病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況且病人之總死亡率(冠心病、中風、癌症等)也會明顯升高,根據衛生署統計,糖尿病死亡率近年來已躍昇五倍,由1978年每十萬人口中 6.5人,增加至1995年的33.97人,且從1979年以後躍昇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迄今不搖。事實上,十大死因中之中風、心臟病、高血壓、及肺炎等與糖尿病也息息相關。此外,糖尿病人如處理不善發生急性併發症如低血糖症、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等也有致命的可能。尤有甚者,近年來國外學者發現,沒有糖尿病的人,發生了一次心肌梗塞後,其再出現第二次心肌梗塞的風險竟與患有糖尿病的人出現首次心肌梗塞者相同,因此目前在美國,一旦被診斷患有糖尿病,即被視為等同患有心肌梗塞者一樣需要小心照顧,以期減低其死於心臟血管方面的風險。
遠離糖尿病的訣竅:
(1)定期到醫院檢查血糖:糖尿病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糖尿病,家族中的其他成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較非糖尿病家族為高,因此,定期檢查血糖是十分重要的。以往檢查血糖往往以「空腹血糖」為主,近年來歐洲學者發現「飯後血糖」(尤其是葡萄糖試驗後2小時血糖)的升高,往往出現於糖尿病的早期、前期、甚至「空腹血糖」仍正常者身上!而值得注意的是,就算「空腹血糖」正常的人,如其「飯後血糖」升高(例如140 mg/dl以上),其發生總死亡率(心臟血管疾病、癌症等)尤其是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率均較空腹及飯後血糖均正常者為高,這種情形同樣見於亞洲人種,這告訴我們,1997年美國倡議以「空腹血糖」大幅取代「葡萄糖試驗後2小時血糖」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在歐洲及亞洲是有「盲點」的,因為如此在亞洲將有高達百分之45%的糖尿病人「不」被診斷出來,而這些人將會「默默的」承受高血糖對其心血管方面的悄悄傷害,事實上,據研究所知,每位新診斷出來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推算其血糖升高已「潛伏」了7至12年之久了,也因此,新診斷出來的第二型糖尿病人,已有25%出現「眼底病變」、50%至85%出現高血壓、50%出現或多或少的冠心病。故此,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強調應以「葡萄糖試驗後2小時血糖」以作為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標準。雖然美國內分泌學院於2001年8月公開倡議有糖尿病高風險之人應提早於30歲時(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在45歲)即應定期作空腹血糖檢驗,我個人認為民眾應主動要求醫師加作「餐後二小時」或「口服葡萄糖二小時」血糖檢驗,以期早日發現「血糖異常」(這些異常者在追縱10年內有高達50%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患),早日有所因應,除可防止或延後糖尿病的發生外,尚可減低「餐後血糖異常」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傷害風險。
(2)持續而有規則的運動: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佔95%)其週邊組織因對胰島素產生抗阻現象,加上胰島素分泌障礙而造成血糖上升,而持續及有規則的運動因可加強週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及因其減肥效應而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尤有甚者近年來研究發現運動尚可減少或延後糖尿病人的發生,這點最令人興奮。至於運動的方式,一般建議作有氧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約30分鐘,讓心跳率維持約每分鐘130左右(年紀50歲以上者應在80至100間即可)。
(3)減肥及保持標準體重: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腹部內臟型肥胖)會導致血脂、血壓上升、及胰島素抗阻現象而誘發糖尿病。在美國,85%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胖子,由此可知肥胖是糖尿病人的心腹大患,只要遠離肥胖,將有可能讓糖尿病不上身或至少延後發生。
(4)健康而均衡的飲食:不偏食,不攝取過高蛋白質,遠離高熱量及油炸類食物及飲料,除可防止體重增加外,尚可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腎臟病的發生。
(5)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吸菸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不過量飲酒(每天少量酒精,例如少於20西西XO或三分之二罐啤酒對心臟是有保護作用的)、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正常的作息(少吃喝應酬)、不長期坐著看電視(因缺少運動及過度吃零食易誘發糖尿病)等均可減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6)控制情緒、輕鬆的舒解壓力:每個人每天都不可避免的碰到各式各樣的壓力,例如來自工作上的或家庭方面的壓力,導致腎上腺荷爾蒙的過度上升,由於腎上腺荷爾蒙會干擾胰島素的作用、促進葡萄糖在肝臟的釋放、並可引致中心性肥胖,因此如果壓力沒法舒解而持續存在,終究會讓糖尿病提早發生。反之,如能有效的自我控制情緒並舒解壓力,將可預防或延後糖尿病的發生。
(7)注意並控制與糖尿病相關的其他疾病:有些疾病發生在糖尿病診斷之前,但卻與糖尿病息息相關,例如一種稱為「代謝性症候群」的情況,它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血糖、肥胖症、尿酸過高等),它們主要導因於「胰島素抗阻現象」。如果在糖尿病發生之前先有效的控制這些代謝性異常疾病的話,將有效的防止或延後糖尿病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藥物的使用對糖尿病的發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例如使用「乙型阻斷劑」或「利尿劑」治療高血壓病人,反而使「血脂異常」惡化、升高尿酸(利尿劑),並且促使糖尿病的「提早出現」,民眾與醫師不可不察。

2005-07-29 11:38: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WªN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