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萊特性發明飛機以後,人類不斷地在飛航載具上追求更大、更遠、更快、更高的夢想。在民航機領域中,根據Wikipaedia的記載是2005年11月一架B777-200LR從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起飛不著陸飛行了21,602.22公里後到達倫敦希斯洛(Heathrow)國際機場(22小時22分鐘)。
請問:
1. 目前許多飛行在亞洲與北美東岸,以及亞洲到歐洲的B747- 400系列飛機,都要有在中間降落加油整補(例如華航到紐約要在Anchorage停靠加油、飛往歐洲的飛機要在中東降落加油)。
以747-400的在容量,為何不設計不著陸飛行,而把這個榮耀讓給後生小弟777-200LR?
2. 未來洲際長程飛行是否邁向「不著陸」的規劃?在技術上、後勤上、與商業模式上遭遇的挑戰是什麼?
以上二個問題,就教於高手、專家。
2007-07-04 07:19:58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菜英文 7 in 汽車與交通 ➔ 航空器
Mason對B777與A380的商業模式的論述,真是令我茅塞頓開。也引起我對航空公司選擇機隊策略的興趣。
長榮買了B777來取代它的B747機隊,而華航新購的大型飛機仍然獨鍾B747。這兩家公司都是以台灣客源為主,飛航的目的地也大致相同。但是對於長程飛行機隊的選擇卻大相逕庭,不知其策略何在?
2007-07-05 14:37:48 · update #1
懶得想暱稱:你太客氣了,只要有價值的知識和看法都是對大家有幫助的。
2007-07-05 14:39:02 · update #2
1. 簡單的講就是目前的B747-400已經達到緊繃改的地步,沒有修改的空間。即使修改,也遠不到哪裡(B747-400航程7260NM,B747-400ER航程7670NM,B747-8航程8000)。
要加長航程,有幾個方向,第一減輕飛機重量,重量輕油耗少是不變的定律;一樣的油箱容量,航程就可以加長。第二增加油箱容量,在飛機所有空間都已經充分利用的情況之下,很難再找空間加裝油箱增加容量。第三、更改機翼設計,尋求更有效率的機翼,以減少油耗,增加航程。大部分國際機場的設計都已B747-400為標的設計停機坪,如果747-400還要再加長翼展,碰到的問題就跟A380類似,很多地方都不能去。
B777的貨機是以B777-200LR為基礎修改而來,兩者航程相差數千海里,貨機4895NM,B777-200LR則為9420NM。為什麼差快一倍?因為貨機搭載貨物,貨物不會抱怨轉機次數,目標是酬載能力,貨物裝越多越好,航程合理即可!客機的話主要目標是乘客、乘客的行李,途中最好不要中停加油。所以把貨倉空間拿來加裝油箱!B747-400如果要犧牲貨倉空間加裝油箱,可能結果就是有某些乘客的扥運行李必須後送,那乘客不氣到冒煙?
而B777-200LR本來就是以超長航程為目標,利用部分B777-300ER的機翼設計、起落架結構,做出來的成品。香港到倫敦,一般都是經過大陸、歐洲到達英國,14~15小時都算很久了。而波音為了創世界紀錄,故意跨越太平洋,經過美國、再跨大西洋到達倫敦,飛時達到22小時!展示全世界任何兩點都在她的航程之內!
2. 747是波音的大賭注,當初波音賭的是未來航空旅遊的人口,旅遊人口多,載客數就要多,他們賭對了,還變成新機場設計停機坪時的一個基準。未來波音賭的是點對點的旅遊人口,因此推出長程、乘客數中等的B777-200LR(9420NM),B787-8(8200NM),B787-9(8500NM)。跟AIRBUS A380的HUB to HUB目標大異其趣!
A380是空中巴士要來打擊B747-400的武器,除了載客數筆747多,連航程都比747長達8200NM。問題是她的體型龐大,現有多數國際機場除非經過修改,沒有辦法容納這龐然大物!所以也只能以HUB to HUB為目標。
在技術上、後勤上、A380受到很多的限制,停機坪的大小、空橋設計、後勤車輛高度等都必須重新設計、修正!已至於不是所有的機場她都能去,對航空公司機隊調度限制較多;航路上萬一有問題必須轉降,必須考慮的問題更多。
相對的,體型較小的777-200LR,787都可以利用現有的機場資源,這也是AIRBUS急著推出A350來應對的原因。
致於商業模式,其實大家收入尚可的情況之下,最好的當然就是不用中停加油,直飛目的地。所以洲際長程飛行可以看到她的市場,再來就是客源與航權。
以台灣的航空公司飛歐洲而言,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台灣乘客,大部分乘客來源是歐洲往亞洲(尤其是到曼谷)的,以至於有多數的航空公司飛歐洲都會挑曼谷當中停的第一優選機場!沒有客源直飛歐洲、有航權在曼谷載客前往歐洲,這個情況之下,買來長程客機也不會用在往歐洲的航線。
澳洲曾是英國的屬地,所以兩地之間有很多人來往,有人會搭長榮由倫敦經曼谷、桃園轉到澳洲,如果有飛機可以直飛,票價在合理的範圍,相信不會有人願意轉那麼多次飛機,這就是波音的世紀豪賭(點對點飛行)。
洲際長程飛行不著陸,在長程飛機紛紛問世的情況之下,撇開龐然大物A380不談,技術上、後勤支援並無特殊之處。商業模式則是波音與空中巴士的對賭,HUB to HUB or POINT to POINT?要讓乘客願意轉機,票價的訂定必須有吸引力,或是有其他的利基;相對的要賣比較貴的直飛機票,也要乘客願意付得出來。
以上是小弟對客機市場的看法!至於貨機,其實A380應該很有機會,因為貨物不會抱怨轉機次數太多,FEDEX、UPS、DHL這些世界有名的快遞公司,在五大洲的基地找幾個基地,很容易就可以塞滿A380,只可惜A380遲遲未能交機,這些貨機大客戶紛紛失去信心,轉買其他貨機,可能這些快遞公司也要減少物品轉機次數已達到"快遞"的目的,如此一來長程貨機似乎也有她的市場,只是貨機的航程似乎都不是考量的重點(A380客機航程8200NM,貨機航程只有5600NM),飛機製造廠應該還是沒找的"長程"貨機的買主吧!
2007-07-07 15:52:32 補充:
新加坡航空其實寄望A380已經有一段時間,只可惜交機一再延誤,還嚴重影響新航載客數預報(新航以為準時交機的話,載客人數可以大量提升)。另外新航沒有以台灣為主,其航線遍佈全球。
新航跟台灣航空公司有重疊的部份大概只有桃園-新加坡、桃園-洛杉磯。而這些航線新航使用B747-400的機率已經不多了,連桃園-洛杉磯都用B777-200ER,最近新航剛交機的B777-300ER即將替換B777-200ER飛航桃園-洛杉磯。
2007-07-07 16:00:14 補充:
華航看成新航了,哈哈!不好意思
華航的B747貨**隊飛機數量以747而言在全世界算是屬一屬二的。在機隊規模越大越經濟、要汰換越不容易的情況之下,繼續使用747有其利基;另外也就是康康所說的,半國營的公司,有的時候買飛機會有政治上的考量!
2007-07-07 16:15:15 補充:
其實也只是提供自己的想法,不見得就是航空業從業人員的意見。小小一個飛機駕駛,也難以體會公司裡面負責飛機採購部門人員的壓力。
航空公司是個極端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的公司,飛機拖到機坪、進行補給、加油、清潔,到下一趟機師、空服員的飛行前準備、乘客登機、貨物裝載。環環相扣,只要一個環節脫鉤,就會造乘班機延誤!
而在這些看得到的飛行準備的背後,更有一班幕後英雄默默的付出(飛機採買、人員訓練、飛安管理........)。嗯!離題了!所謂教學相長,在此平台回答問題,自己也增進不少見聞,大家一起努力吧!
2007-07-04 15:40: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son 7 · 0⤊ 0⤋
問題一:說實在我認為B747-400與B777-200LR兩者實在不能放在一起比較.一架是1989年出產,而一架是2006誕生,兩架無論是飛機系統或是引擎幾乎是截然不同.以駕駛艙來說,B747-400看似跟B777相同,但是整架飛機的系統跟機械結構仍然是沿用傳統的控制方法.例如飛行控制系統來說,B747-400還是仰賴鋼繩直接拉動液壓飛行操作面.而每套系統之間的資料傳輸,都需要靠獨立的線路才能完成.反觀B777而言,她是第一架波音Fly-by-wire的飛機.將飛行員的操作轉換成電子訊號,將鋼繩變成電線省下機械結構,可想光是飛行系統就省下多少重量了.在B777的資料傳輸方面,所有的資料都放在同軸電纜上(有些B777使用光纖電纜),有需要的系統自行抓下資料即可,也省去了不少電線.另外在飛機結構方面,B777地板橫樑及水平垂直尾翼居採用碳纖維合成材料,重量固然也省下許多.不用說B777-200LR GE90-110B引擎效率也幫了許多忙,省下不少燃油.根據我的經驗,同樣的起飛重量飛行12個小時,B777-300ER要比B747-400省下約20噸的燃油.而200LR的油箱跟300ER容量差不多,機身較短重量較輕,當然B747-400跟不上囉!
問題二:我想若是可以直飛,有多少乘客願意轉機浪費時間跟金錢呢?長程飛行若是在載客率良好的情況下,航空公司當然願意直飛!但是目前航空業者面臨最大的營運成本來自高油價!多載20噸燃油,就會多燒掉兩三噸油,其實不一定經濟.因此以目前長程飛行來說,對於航空公司並不一定有利.例如泰航以A340-500曼谷直飛洛杉磯及曼谷直飛紐約目前都計劃喊停,以技降方式落地加油節省燃油支出.在技術及後勤上,長程飛行都不是問題.但是在商業考量上,客源及經濟還是航空公司主要的考量.
我對A380一直持保留態度,這樣的飛機固然在特定航線上可以發揮其優點,但是畢竟有限!且機場容量,機場設施,地面作業都需配合,我實在看不出來她的營運成本有何優勢.航空市場講求一個座位需要多少營運成本,一噸貨需要多少營運支出,然後才想可以從中間賺到多少錢?所以成本高飛機,獲利很難看好!又以貨機市場來看,各家航空公司貨**隊也持續成長中,航空貨運市場殺價聲不斷.現在有B747-400的航空公司都積極將客機成貨機營運,然後添購新型雙引擎飛機.所以我認為轉運的貨機市場也不見得會好,最終商業行為還是要以價錢來決定!
至於華航為何仍以B747-400為主力,這背後或許有複雜的政治因素在內.不過華航B747-400F的實力不能小看,對於華航整個B747-400機隊的維持佔有很大成功因素!
2007-07-07 21:37:10 補充:
非常同意Mason的看法! 每個人都其背景及熟悉的環境,大家若是大家有興趣提出自己的意見及看法,就是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若是航空公司的高層看到我門的意見,說不定能他們還從中偷了大家的想法也說定哩!
2007-07-06 07:42: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William 康康 4 · 0⤊ 0⤋
在大師面前不敢回答, 僅用意見小小表數不成熟的看法...
1. 小弟認為很多中間停靠整補是以增加兩點間載客率, 增加營業額的考量... 例如曼谷的中停, 就有很多歐洲客搭乘從歐洲到曼谷, 再在台灣或泰國觀光客(外勞)回台灣, 反之亦然, 也增加航權談判條件與空間.
2. 空巴就是以長程不落地的角度研發 A380, 到某個 hub (如AMS) 再各自轉機. 波音則主要以點對點直飛為出發點, 所以目標放在 787 非超大型客機. 不落地長程的考量應會比進成各點飛轉複雜, 包含當地機場的吐納能力, 地勤支援(下機, 登機, 轉機, 行李, 打掃, 整補)等協調作業的配合.
2007-07-04 12:05:43 補充:
若是未來如空巴的預期, 各洲各地的主要機場將越形成大者恆大, 在經濟上提供更多業務與工作機會. 但地區機場的發展就可能更受限了...
小小看法...
至於 "以747-400的在容量,為何不設計不著陸飛行,而把這個榮耀讓給後生小弟777-200LR"
先前好像在曾書上看過, 包含風向, 載重..等等, 現在不記得了... 不過最遠的航程我記得好像不是香港到倫敦...?
2007-07-05 13:33:16 補充:
拜讀 Mason 大大的大作真是受益良多, 對航空的知識真是令人敬佩.
也同時慶幸, 還好自己沒有放這種不成熟的東西在回答裡, 免的班門弄斧....
2007-07-04 08:01:3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懶得想暱稱 2 · 0⤊ 0⤋
你去問問旅行社或飛機航空員
2007-07-04 07:28:1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Kate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