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一直都不好,之前去做過檢查,醫生說有發炎,還曾有12指腸潰瘍的問題.也有開藥, 不過我是有了症狀才會吃.從上次回診到今天,快一個月了,可是我有時忙或是天氣等等因素會讓我不大舒服,之前有次因為天氣的關係,是吃了東西感覺胃脹,不消化,吃了醫生開的藥之後,有比較好,可是有時還是會不舒服到有點噁心想吐.後來這些症狀就慢慢消失.
而且有時餓了比較久,最近也開始覺得空腹疼痛的症狀比較多次,雖然不是痛的很難受,但是就是怪,總感覺上腹部的不適或是隱隱作痛.有時吃東西就沒事,有時吃完還會有段時間覺得不大消化.昨天晚上一直覺得胸骨跟上腹部(有時左上腹)會怪怪的,也沒理他,後來吃了東西後感覺胃不舒服,有時會覺得脹,有時覺得有點想吐的那種感覺,今天早上就覺得悶悶的,有不會覺得特別餓,雖然現在有比較好了,可是要如何才能保養勒?
其實醫生說過茶類,酸的,刺激的,咖啡不能碰,不過我有時就是忍不住,再來,因為工作的繁忙,會比較容易緊張跟吃飯時間不固定.醫生說不能太緊張,除此之外還有呢??有時天氣的變化我也會不舒服,上次連續吃了幾天的藥,症狀還是隱隱約約有ㄟ......要怎麼保養呢?
2006-12-13 13:11:00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健康 ➔ 疾病與處置 ➔ 其他:疾病
醫生是有要我再去回診,不過我最近很忙碌,一直沒時間
2006-12-13 13:12:11 · update #1
檢查胃部疾病,胃潰瘍的常見症狀是飯後才痛較多,或是吃到刺激性的食物
胃液增加(避免果汁、牛奶有胺基酸和鈣'、可樂、茶、咖啡),天氣太冷也有人
會發作疼痛,通常是幽門桿菌造成,現在醫療進步,此菌造成的話,可用抗生
素治療全癒
十二指腸潰瘍 右上腹部、臍上方:十二指腸前端離幽門0.5~2公 分,胃酸分泌過
多血便較嘔血常見,進常後2到3小時,午夜2點到3點被痛醒
咬蝕或燒灼性疼痛,餓時疼痛,進食後或服用制酸劑疼痛可緩解
無惡性復發率高,好發於35到45歲男性職業身負壓力及職責較重的領導階層
胃潰瘍 左上腹部“胃體、胃底、胃小彎處“
胃酸分泌量正常嘔血較血便常見
進食後半至一小時,疼痛較少發生於午夜,嘔吐可減輕其疼痛
腹中線左側、背部及上腹部痛常見
燒灼或痙攣性疼痛
進常後疼痛,惡性可能小於百分之十,復發率高,
好發女性55到60歲以上
勞工階層較易胃潰瘍
用餐環境宜舒適安靜無壓力,保持心情放鬆
避免壓力
按時吃飯若不舒服時可改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飲食及飲料
好好配合醫生指示
2006-12-13 16:28: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孩子的媽 2 · 0⤊ 0⤋
建議您了解營養與健康的關係 或是能幫您作次營養門診讓您對健康更了解
2006-12-14 09:51: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demon 6 · 0⤊ 0⤋
胃灼熱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體乾渴所引起最重要的疼痛症狀。胃灼熱是疼痛逐漸增強的前期表現,又稱為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最後會導致胃潰瘍疼痛,痛起來往往使人無法做任何事,常被誤認為是需要緊急手術的緊急情況。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包括:胃炎、十二指腸炎、食道炎、胃灼熱、飯後消化不良等,這些問題都可以以增加飲水量來控制(不是液體就叫水喔)。用同樣方式來檢視飢餓引起ㄉ疼痛時,可以發現其中也隱含著因乾渴所造成的疼痛。但我們幾乎常把乾渴造成的疼痛與身體需要實務的訊號混淆。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2006-12-14 09:08:0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不能因為忙碌而乎視身體的警訊
我也因胃痛去台北榮總檢查照胃鏡
是十二指腸潰瘍
再檢查出來是幽門桿菌做怪
做一個殺菌的療程
認真服藥複發率只有10%
用內視鏡檢查是最精準的
對症下藥
胃痛了才找醫生不痛就不理它
這樣的態度是不正確的呦!
2006-12-13 15:01:4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jackie 7 · 0⤊ 0⤋
吃飯不正常, 生活緊張, 不按時服藥 是你 胃病的主因
如果還有 就是 功能性的問題
聽一些 偏方
不用看醫師就會好嗎?
2006-12-13 13:46:4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教你一個簡單又不花錢的方法,唯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持續,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五百C.C.的白開水(室溫狀態),初期可能會喝不下,但只要持續不間斷,絕對會越喝越多,然後隨身帶著杯子,有空就喝水,只要你持續一個月後,絕對會有所改善(ps..盡量喝室溫狀況下的白開水喔)
2006-12-13 13:15:5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俊安 1 · 0⤊ 0⤋
胃痛原因多
胃痛是普通常見的毛病,幾乎人人都試過。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
胃呆滯時,吃下的食物不能即時磨碎、送到腸道,因而被迫滯留胃中,半處理過的食物就會任意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亦即口氣,同時亦會有胃脹的徵狀。
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藥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另外,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臟腑之間互為影響。肝若過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以五行學說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
胃寒與胃熱
中醫看胃痛,和西醫不同,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寒、胃熱。
正常來說,胃部會分泌黏液保護胃壁;分泌消化液及胃酸來幫助消化。胃寒者正是因為消化液及胃酸過少,以致胃口呆滯、食慾不振、整天感到腹脹口淡、有時甚至作悶想吐。從中醫角度解釋,胃寒是因不夠氣所致,氣不足指胃機能低下、胃部肌肉彈性不夠,影響蠕動及分泌液的供應。
至於「胃熱」,粗略可分兩種。一種是胃炎,同樣會感到胃脹、沒食慾,唯一與胃寒不同的地方是胃熱者會感到口苦,兼有口臭。另一種胃熱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患者胃口大開,好像永遠吃不飽,原因是他們陽火過盛傷津,胃部過度活躍,蠕動加快,所以食慾增加。早期糖尿病患者正是有此情形,陰液不足,吃得多,拉得多,睡得多。假如你有類似情況,必須及早檢查。
2006-12-13 13:12:5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賈斯汀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