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要問ㄉ是:....中藥材"吳茱萸"的故事或由來.....我11/13號就會結束問題
這是我ㄉ國語功課 拜托 = =

2006-11-09 12:22:5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Spark Chou 1 in 健康 其他:保健

2 個解答

古人在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也有人把它裝在袋中,帶在身上,無論走到哪,都香氣撲鼻。茱萸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原來,它是一種藥用植物,分為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種。據說,吳茱萸在春秋時代叫做「吳萸」,它是吳國的特產。當時,吳國是小國,每年都要向強大的楚國進貢物品。有一年,吳國使者帶來了「吳萸」獻給楚王,誰知道楚王一看,竟大發雷霆:「哼!小小的吳國,竟敢送以自己國家的名字命名的東西來,分明是看不起楚國!不收,拿回去!」這時,楚王身邊有位姓朱的大夫,連忙替使者解圍:「吳萸能治療胃寒腹痛,還能止吐止瀉。吳王聽說大王有腹痛的毛病,才把它獻給大王,要是大王不接受,恐怕傷了兩國的和氣。」可是,楚王始終不肯收下,還把使者趕出宮外。朱大夫心想:「還是把吳萸留着,大王將來會用得上它。」便偷偷把吳萸藏起來。使者回到吳國,吳王知道楚王這麼無禮,就和楚國絕了交。不久,楚王腹痛的毛病又發作了,他按着肚子,痛得冷汗直冒。朝中的大夫都急壞了,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朱大夫急忙用吳萸煎藥,獻給楚王。楚王才服了一劑,就藥到病除。楚王知道了吳萸的神奇藥用功效,後悔當初對吳國無禮,便和吳國修好,同時吩咐人大量種植吳萸。幾年之後,楚國瘟疫流行,許多老百姓腹痛吐瀉,全靠吳萸才得以治癒。楚國人為了感謝朱大夫的救命之恩,就把「吳萸」的名字改為「吳朱萸」。後來,人們替「朱」字加上草字頭,寫成「吳茱萸」。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lane .org/life013/

2006-11-09 12:58:0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瑀荷 6 · 0 0

中藥材”吳茱萸”的故事或由來??
A : 使者進獻吳萸被楚王驅逐 重陽節插茱萸為何能辟邪

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裏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不可信的記載,但茱萸“辟邪”卻與其故事相關。

從重陽節的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聯想到端午節的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其實,端午節和重陽節,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花鏡》寫茱萸:“隨處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色青紫。莖間有刺,三月開紅紫細花。其實結于枝梢,纍纍成簇而無核。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味辛辣如椒。井側河邊,宜種此樹,葉落其中,人飲是水,永無瘟疫。”

《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具有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

茱萸是一味中藥,分吳茱萸和山茱萸。《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以前有人認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實為張冠李戴。山茱萸雖為傳統中藥,有滋補益精的功效,六味地黃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聞起來沒有氣味,顯然起不到驅邪避災的作用。而吳茱萸藥名為吳萸、氣辣子、越椒等,吳茱萸是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的乾燥未成熟果實,性熱、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溫中散寒,止痛燥濕,疏肝下氣,降逆止嘔之功效。

所謂的“吳地”,即歷史上的吳國。這茱萸的名字也是來自於一個傳說。

2006-11-09 12:48:5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阿耀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