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有憂鬱症…最近家裡發生了些事情我覺得好煩…
常常家人說了什麼我就亂想…覺得家人不喜歡我不看重我…常發脾氣
最近因為姊姊發生了些事小孩放在我家…我很想對小孩很好…
可是我看到他我就覺得好煩…很不想看到他…
平時很想自己躲在房間都不想出去…而出了門就很不想回到家…回到家就覺得很煩…
常很煩時都不想活…不過我怕痛膽小所以沒有真正做過自殺的舉動…
但一直有如此的想法
有過一、二次很生氣…氣到手腳發麻、胸口發麻…二次去大醫院看時…
二次醫生都給焦慮的藥…是得了憂鬱症嗎…
可我媽媽知道如此還是一直說要帶我去全身檢查…說我是身體哪出了問題…
不然就是去求神…說不知是不是去卡到陰
很想告訴他不用這樣怎麼看醫生醫生檢查也沒什麼…都只開焦慮的藥…
媽媽第二次時有想過要帶我去看精神科…可是後來又算了…
真的是有憂鬱症了嗎…那該如何讓家人知道呢…
還是我該自己去看精神科呢…真的覺得很煩
2006-10-24 14:33:37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健康 ➔ 心理健康
認 識 憂 鬱 症
嘉義縣精神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
嘉義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 王家麟
現代社會人際疏離、功利掛帥,一切講求績效來論個人能力,再加上失業潮,世界經濟不景氣,e時代的來臨等等,全世界的人們均活得壓力很大,因此到了公元2020年,憂鬱症將躋身三大人類重症(一為Cancer,另一為AIDS),亟需尋找防治之道。
以現今數據顯示,憂鬱症盛行率由10%升到20%,增加兩倍,預計還不斷成長之中,不得不讓人正視它。憂鬱症號稱「人類生命的無形殺手」,60%憂鬱症患者有自殺意念,15%憂鬱症患者嘗試自殺行為,因此,它不單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能力,更會奪去寶貴的生命。
※憂鬱症形成三大因素:
1.生理因素:腦內血清張力素與正腎上腺素偏低,屬於個人體質原因。
2.心理因素:負向認知、低自尊、吞噬憤怒仇恨、缺少社交與親情互動者易患此病。
3.社會環境因素:如經濟不景氣、戰爭、九二一大地震、畸形社會等等,均會造成脆弱性格或體質者罹患此病。
※憂鬱症治療與處置(十項建議):
1.藥物治療效果極佳:60-80%憂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均有不錯反應。
2.遇有壓力、矛盾無法排解時,尋求專業人員訴說出來,不要壓抑。
3.維持每天規律運動與生活作息正常。
4.維持人際與正常社交活動。
5.家人關懷與支持。
6.常作正向思考,給自己打氣。
7.由小建大,建立成就感,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8.運用智慧,培養興趣,用心經營生活。
9.用「三心」來看待人生--平常心、自然心、歡喜心。
10.多些超意識層面,如宗教、藝術、禪修等,追求內心喜悅,化解不安。
2006-10-24 14:44:0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三井 1 · 0⤊ 0⤋
關於yuni妳的問題:*.吃藥不難 , 停藥最難(很重要的觀念!)http://blog.pixnet.net/post/CCHR/129728 1.推薦一位鄭醫師,他是採取自然醫學對身體無害的健康療法哦,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的醫師.2.首先他先會仔細詢問病人的狀況,視情況做健康檢查,來找出未被發現的生理(身體)問題.3.一般的精神科,絕大多數都是精神科醫師主觀判斷,或對照憂鬱症量表就開藥了,都沒做健檢,他們哪知您身體上有哪些未被檢查出來的生理病因呢???您可以去親自觀察我說的是不是真實的.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哈佛醫學院的葛藍姆倫(Joseph Glenmullen) 解釋道:「在醫學上,判定一個狀況為疾病有其嚴格的標準存在。除了可預測的症狀群之外,還必須建立這些症狀的成因或它們某些生理學(功能)上的了解。這種知識將讓診斷提升至確認的疾病層次上。舉例來說,「發燒」並不是疾病,它只是一個症狀。在缺乏生理學上已知的成因時,一群在許多不同的病患身上重複地看見的症狀叫做徵候群,不叫做疾病。」4在精神病學中,「我們在精神病學的診斷上,尚未有成因方面的證據,或生理(作用)的證據…這些診斷被稱作失調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被證實為疾病」。「我們在精神病學的診斷上,尚未有成因方面的證據,或生理(作用)的證據…這些診斷被稱作失調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被證實為疾病。」5 聲譽好的醫生們同意,一個疾病要能夠正確地被診斷及治療,就必須有明確的、客觀的、肉體的不正常,可以經由,卻不限定,像是血液或尿液、X光、腦部掃描或組織切片來檢驗出來。許多醫學專家的看法是一致的,與精神病學所強調的正好相反,沒有科學證據來證明「精神失調」是「腦部病變」或是腦部的化學失衡所造成。(轉貼鄭醫師成立診所的緣由)第一個是我大學時代就認識的朋友,一個很有才氣的詩人,我認識她時,她已經開始吃藥(精神科藥物)。還未完成基本的醫學訓練時,我袛能暗自為她禱告,在她極不穩定的時候,除了耐心聽她哭訴,我能幫的忙非常有限。後來她離開台灣,聽說她用中醫與藥物幫助穩定病情。二年前的一個夜晚,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傳來她的死訊。她用瓦斯。朋友難過地說:她去意甚堅。我有整整三、四天被這件事情影響,但有更深的自責,因為我很難不去想到另一個病患。被送到醫院前,她已經在家裏打開瓦斯,打火機也準備好要點燃了,雖然被及時攔下,但是她仍在醫院折騰到家人束手無策,請我幫忙。在那個危機點,我請她答應我一件事,讓我用有效的處理方式來幫助她,前後不過二十個鐘頭之後我建議她再接受三、四個療程(包括排毒與心靈改善課程),算算前後不超過二個半月,但是我看到生命燦爛的甦醒,整整四年來,她未再復發,沒有吃過任何藥物,堅定、自信、快樂地活著。我相信很多人曾發生類似的遺憾。我們都不想再發生這種遺憾,於是我想設立一個診所,它的處理方針是真正能幫助人們改善自己。我看到很多人在有效的技術的幫助下,完全站起來,這種喜悅,筆墨難以形容。我們在這裏,我們願意持續創造這種喜悅,讓想要接受幫助的朋友,真正站起來。如果已服用這些藥物,又應怎麼辦呢?立即快速地戒除,對身體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身體已經逐漸在適應藥性,所以也應該緩慢地戒除使用藥物的習慣。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並且儘量了解自己的處境與困難來下手,如果能輔助心理治療以及有家人朋友的協助,可以有助於紓解在戒斷時期的不適,並且能夠縮短戒除的時間。參考書籍:為藥瘋狂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94860作者介紹Peter R. Breggin, 醫學博士任教於哈佛醫學院,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哈佛醫學院畢業,曾任麻省精神保健中心及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學中心住院醫師、國家精神保健院顧問。一九六八年起於馬里蘭貝斯達開業,並於哈佛醫學院、華盛頓精神病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講學。知名的生物精神病學反對者;國際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研究中心創辦人;精神病學專業期刊《合倫理之人性科學與醫療管理》總編輯。他曾經出版十多本書,包括談百憂解的暢銷書。 David Cohen, McGill大學和加州柏克來博士,蒙特婁大學社工教授,專專長心理醫療研究。 目錄:警告:精神治療藥物有礙健康導論:什麼是你的最終寄託第一章 開始遠比戒斷容易第二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極限第三章 你的問題可能來自藥物第四章 特定藥物的有害副作用第五章 拒絕藥物的個人與心理因素第六章 為何醫師告訴病人的那麼少第七章 規劃戒斷過程第八章 如何停止服用精神治療藥物第九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戒斷反應第十章 讓你的孩子戒斷精神治療藥物第十一章 瞭解治療師對不用藥的憂慮第十二章 給不主張用藥的治療師之指導方針第十三章 不靠藥物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學原則附錄 常用精神治療藥物(((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公民人權調查團 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p.s如果您覺得我們回答有幫助到您,也請您多多e-mail給您的親朋好友,及給需要的朋友知道,精神科的真相)
2006-10-26 14:11:32 補充: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在2004年九月舉辦聽證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結論證實抗憂鬱藥物具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此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並強制要求藥廠必須在藥物包裝盒上以黑框明顯標示此自殺副作用!!!(p.s台灣目前尚未標示此黑色警告)
2006-10-26 14:11:39 補充:
當初這些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而且隨著此藥物的推廣與流行,自殺案例數目卻不減反增。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與受害者家屬對此類藥物提出質疑。但藥廠與大多數精神科醫師開始時都矢口否認。這項爭議直到去年終於塵埃落定,確定自殺是抗憂鬱藥的可能副作用之一。而且調查更揭露了研發此類抗憂鬱藥物的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的惡行。
2006-10-26 14:12:44 補充:
FDA公佈了十項這類抗憂鬱藥物,包括百憂解、樂復得、希普能、克憂果、無鬱寧、速悅等等。據報載倪敏然在自殺前數週被一位精神科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給予藥物治療,這消息不禁讓人高度懷疑是否是因為藥物而引發了他的自殺強迫衝動。
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
2006-10-26 14:13:06 補充:
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
2006-10-26 10:10: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no nickname 6 · 0⤊ 0⤋
看一看這個吧~~~你會變好的!!助人爲快樂之本,發心助人更可以令自己更快康復。 近年的科學研究終於找到證據,解釋箇中的道理。 我們周圍,好像越來越多人久病纏身,屢醫不癒,長年累月生活在地獄之中,想盡辦法也無法恢復健康。如果你有親友屬於這一族不幸之人類,或者你自己也是多多少少不斷在跟病魔糾纏,以下的資料說不定是上天的祝福。 ■施恩竟是最有效療法! 近年各方科學研究逐步證實:原來想醫好自己的頑疾,妙手回春,有個很簡易但驟聽來難明的絕招,就是「佈施」。 「助人爲快樂之本」,誰都懂講。「快樂乃是才是健康之源」,道理也簡單。當你感到開心滿足的時候,身體即會産生種種變化,將自己的健康改善過來。 “佈施”即是幫助他人、付出、分享。 不過現在科學家開始用科學方法揭開箇中的秘密,倒也蠻刺激的。 ■佈施如何成爲靈丹妙藥! 《今日心理學》學報1988年10月號登載了一篇名爲〈助人者的快感〉的論文,報道說:“紐約市健康增進學院分析過一千七百多個婦女的健康狀況,她們都是長期做幫助人的工作的,【結果發現她們每次爲別人做事之時,自己的生理疾病亦告減輕甚至消失】,包括頭痛、失聲、因狼瘡或多發性硬化導致的疼痛、抑鬱症等。” 哈佛大學心臟病專家赫伯特.本森解釋這個現象說:當我們動手做事去幫助他人時,不期然會“忘我”,於是身體各部分産生微妙的變化,出現一種特別的感覺,就是所謂“助人者的快感” ■做義工病會快好? 據前引那篇論文的報道:“在先後兩次調查中,那些[做義務工作的]人士實際做幫助他人的工作之時,分別有68%及88%不約而同感到一種明顯可辨認的生理經驗。有一位婦女形容它是‘胸部頸部輕微緊縮,好像血液流通增加了’;另一位說‘感到自己很妥當健康、舒暢幸福,就像游泳時出現的感覺一樣’;另一位到老人院做義工的女士形容那種感覺,好像打完一場網球時一樣又開心又疲倦。【許多婦女形容說,做完義務工作之後,覺得整個人平靜自在,自己有價值。”】 ■越辛苦越快樂!有個美國大學生瑪吉到醫院裏長期當義工,被派到急症室服務。第一晚,她已經覺得差不多捱不住了:四個車禍傷者同時送到,其中兩個已經不似人形,抵步時證實死亡,另外兩個傷勢危殆,半昏迷,全身多處骨折,鮮血披面,表情扭曲,急症室中人手忙腳亂,情況不堪,連義工新丁也迫得加入工作。經過好一番努力,傷者才穩定下來,送進了手術室仔細調理。 一切歸於平靜,急症室負責人多賽醫生留意到那位義工瑪吉獨個兒躲在角落,坐在矮凳上,動也不動,目光呆滯,臉如死灰。 “你沒事吧?”他說。 過了好久,她才擡起頭,有反應,想開口,但又說不出話來。多賽醫生知道發生了甚麽事,她會病倒的,於是叫護士扶她上一張空擡床上休息。過了一會,她覺得好多了。 “你第一次來急症室做?”“不用問你也看得出了?”她顯然覺得不好意思。 “一次生兩次熟,很快就沒有問題了。講開又講,爲甚麽你偏偏要自己揀來這個刺激地方?” “你聽到了別笑我:我想結識念醫科的學生。我以爲這種地方最易相熟。” 後來瑪吉果然頻頻來急症室當義工,她大學畢業之後念研究院,仍然堅持常來。 多賽醫生再次碰到她,開玩笑地問她初時的願望有沒有得償——找到了醫生物件沒有。 她笑著說:“幸好沒有呢!我來做義工不再是爲了搭上醫學生,現在我結了婚有一年啦。” “那麽你還來這裏ㄍㄢˋ甚麽,不是喜歡義工那些小丑式制服吧?” 【“說起來真是不理性,總之我每次在這裏工作,都感覺到人生很圓滿。】實在奇怪,越忙得要死,甚至越恐怖,反而我覺得越快樂。暑假期間我去了別處,反而很懷念這個鬼地方!” 瑪吉的遭遇是個經典例子:上天充份回報任何善心的工作。施比受更有福,是真的。 ■祝福原理曝光! 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這一種無名快感的生理基礎,發現原來是大腦分泌出腦內嗎啡呔,這種化學物質不但令人興奮,感到無名的快樂、平靜、滿足,還會令全身的細胞減少氧化,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美國木球場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傑克.潘克塞佩肯定那種經驗是腦內嗎啡呔的傑作,指出我們每次跟其他人共聚相處開心時,都有這種東西分泌。【其實我們跑步、游泳、打太極等等之後,大腦也一樣分泌這些嗎啡】,分別只是在於:(1)幫助他人時,這種分泌特別有保證,幾乎是一定有那種美妙快感,其他活動(跑步等)則未必。(2)即使事後隔了一段日子,回想幫助別人的工作,大腦一樣再次分泌腦內嗎啡呔,雖然份量較少,感覺不及真正動手做時那麽強烈。 總之,佈施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科學家怎麽解釋,都不重要了。 晨鐘暮鼓:佈施能給人帶來快樂,其實這個現象,在我看到這篇文章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了。只舉個前兩天的例子:我們辦公室有位黨員由於身體的原因,這些日子一直悶悶不樂,正好趕上學校讓黨員捐款資助貧困學生,真是不可思議,這位同志捐完錢回來,像是變了一個人,笑嘻嘻的甩著手就回來了。情緒也好了很多。 有句名言:「愛是一個口袋,往裏進是滿足感,往外拿是成就感。」說得一點都不錯!此中的奧妙只有躬行才能悟到!
2006-10-25 19:08:0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no.2 7 · 0⤊ 0⤋
我覺得您很需要找心靈師好好聊聊,她可以幫您找出原因,並用心靈的方式探討,幫助您解決,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永和市中山路一段220號5F之1
tel: 2923-9398
2006-10-25 13:03:5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janice 1 · 0⤊ 0⤋
不是病吧~~只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家人互動少一點...自然會好一點..那應該叫做外在給的壓力...所以試試看..把外在拋掉...
2006-10-24 15:29:5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iyo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