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財經資訊欄看到所謂的日本股市〝活力門〞事件...請問這是怎樣的一個衝擊事件......好像足以影響日本股市......造成日本(股市、基金)在今年年中的淨值表現都下跌了.....可以請大大說明這是怎樣的一個衝擊事件嗎......謝謝~~~~~
2006-09-25 12:45:2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粉紅色的微笑 7 in 商業與財經 ➔ 投資
活力門公司憑藉分割股票抬高股價從而實現增資的投機手法,終令神話破滅
作為日本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活力門公司在1996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投資600萬日元的網頁製作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這家公司依靠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本運作,發展成為總市值達7300億日元、旗下有40多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活力門公司的發展歷程在日本這樣循規蹈矩的社會,成就了日本新一代網路神話,成為散戶投資者熱衷投資的個股之一。但是,進入2006年新年後不久,活力門公司卻因身陷財務醜聞,股票遭到大量拋售,公司股票市值在短短幾天內縮水數千億日元。隨著調查的深入進行,活力門公司利用“金錢遊戲”違規操作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金錢遊戲”的三大套路
目前,經東京地方檢察院初步查實,活力門公司在企業並購中“無往不勝”,涉嫌透過以下三種途徑違反了日本證券法。
(一)暗渡陳倉──提前收購事後發佈消息
活力門公司下屬的“活力門營銷公司”前身“點擊財富”公司2004年10月曾宣佈透過換股把一家名為“金錢生活”的出版商收歸旗下。但實際上,活力門公司控制的一家投資基金在此之前,已用現金買下這家出版商,實現百分之百控股。也就是說,活力門公司宣佈收購資訊前已經擁有這一出版商。 透過這種暗渡陳倉的手段,活力門公司有效地控制了股票籌碼。點擊財富公司的股價從2004年10月底17.9萬日元攀升到一個月後的44.5萬日元。
(二)樹上開花──借分割股票賺取收益
2004年11月,點擊財富公司在發表股票交換的消息以後,將該公司股票以1股分成100股的方式分割股票,同時在2004年1—9月的決算中將虧損隱瞞不說,還在賬面上做了7200萬日元的經常專案盈利,導致該公司股票大漲。之後,該公司又將股票向日本以外的海外投資市場高位派發,由此一舉將8億日元收入囊中。而在此之前活力門公司還有三次分割股票的舉措。2003年5月19日,活力門公司將1股分成了10股,11月19日將1股分成100股,2004年5月10日再次將1股分成10股。
(三)移花接木──以虛假業績造虛假繁榮
活力門公司總部同樣也涉嫌在2004年9月期的單獨決算中,運用不正當的會計操作以掩蓋赤字,並偽造盈餘約14億日元。此外,活力門可能還採用了將相關企業的收益納入自己會計賬冊等手法。在並購過程中,活力門公司將自己公司本來應該入股的資本轉賣當成盈利,又將並購對象的公司利益當成活力門公司總部的盈利。目前東京地方檢察院正在查實這些違法行為,並對活力門公司總部粉飾業績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據了解,活力門公司在其他五個公司的並購中,以同樣的手法操作,推高自己公司股票再出手,賺取了大量利潤。其中一筆最大的交易據說套現達到80億日元以上。
急速擴張的源泉是企業並購
從活力門公司的利潤來源來看,其主營業務資訊技術和網路的利潤不足以支撐活力門公司的迅速擴張,而其急速擴張的源泉就是企業並購。日本《讀賣新聞》甚至認為,活力門公司作為一家網路企業,其集團與網路相關聯的銷售額實際上還不及收入的20%,更多的收入則是依靠進行企業並購的金融部門。對於活力門公司在企業並購中的一些作法,很多持批評意見的人認為,活力門公司的經營戰略是憑藉分割股票來抬高公司股價,從而實現增資的投機手法,“是在鑽市場規則的空子並以此推動公司的發展”。活力門公司反復對股票進行分割,甚至在一年中將一股分割成一萬股,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打市場常識的擦邊球,其結果是讓股價和股票數相乘所得的時價總額大幅上漲,從而使其在市場上更方便籌措到所需資金。事實上,對於企業並購中的一些行為,確實存在一些難以把握的界限問題。此間一位分析人士認為,在活力門公司違規操作的手段中,股票分割互換、透過第三者並購等操盤手法,目前還很難說就一定是違法。移花接木做假賬是明顯違法的,但是如果沒有準確的舉報線索,要從紛繁複雜的會計報表中找出蛛絲馬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正因如此,對於企業並購中的違法行為,通常來說是先由證券行業主管或者監察部門首先發現,然後將其告發到檢察部門。而這一次為了能夠查實證據,由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首先對活力門進行強制搜查。東京地方檢察院有關人士透露,像企業並購中的這些操作很難把握,因而這一次對活力門採取了強制搜查的突襲方式。
2006-09-25 15:02: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大角色 5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6 10:21:0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