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我26歲了右邊卵巢腫瘤10公分,
照過電腦影像ca-125都算良性.
也無腹水.和血流現象..醫生說是良性較多.
可是我的腫瘤醫生說是複雜形態.腫瘤10公分裡面包一顆小顆的.
所以還是不很肯定..可是我還很年輕耶.要切片化驗嗎?
有無專業好心人士可以為我解答??
謝謝.
2006-08-18 17:33:00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HappyDay 1 in 健康 ➔ 疾病與處置 ➔ 癌症
急..明天就要住院開刀.不知道醫生會怎麼開.很謊恐.
2006-08-19 08:16:26 · update #1
這時後不要亂吃健康時品花大錢效果慢又誤時
癌症目前醫療多著重在以化療及抗生素以抑制癌細包但如重症漫延迅速的患者無效漫延者例子很多抗生素對於腎臟易產生負擔而化療易使病患不適及骨骼鈣化之虞,舫間許多傳直銷所及民間流傳之健康食品價格昂貴經檢驗又因無法有效透過胃酸胃熱無法有效吸收而效果不彰又花了大比的冤枉錢
微生物醫聊為最近這幾年最新研發並於日前在高雄醫學院發表並於電視煤體報導依白老鼠注入乳癌肝癌肺癌腫瘤等4種癌細包白老鼠在服用含有220多種經陪養之共生益菌順利通過胃酸與胃熱2個小時就已痊癒
多種共生益菌體並經培養能透過胃酸胃熱使人體完全吸收並達到治聊的效果
此菌(EM )菌目前經3年臨床效果顯著日本已廣為使用於治療癌症與防癌之良方
並因有提昇免疫力及抗氧化之功能亦廣範用於其他如婦科口腔外用及化妝品等
由於(EM)菌為天然共生菌種故台灣目前尚有以食品方式流於舫間...有更多的文獻及資料歡迎可點選我的資料以信箱連絡希望對妳有幫助
留日醫學洪博士(台中微生物研究室)
2006-08-20 14:54: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EM是「有效微生物群──Efficient Microbes」的簡稱。這是將天然界存在的光合成菌、乳酸菌、酵母菌、發酵系之絲狀菌、克陽性放射菌等5科10屬80餘種友善微生物,以適當比例與獨特發酵技術組合而成。透過EM互相共生、增殖的關係,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統合有序、性能穩定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故對於人體、農耕、畜牧、養殖中失衡環境的重建、垃圾與下水道污染的處理、河川與湖泊的淨化,以及酸雨對土壤破壞的中和等,均有果效。足使污濁環境、有害物質轉變為清淨環境、無害物質。錫安山代理美國SCD公司 http://ntctpe.dyndns.org/
可上網訂購
2006-09-03 11:15: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Viviany 1 · 0⤊ 0⤋
你真的很年輕,10公分卵巢腫瘤,就算今天不開,明年呢?後年?大後年?建議早一點開刀取出,取出後一定會化驗,確認良性或是惡性,希望是良性腫瘤,自己也安心。開刀後確實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一般保健,選擇抗癌蔬果,對健康一定有幫助。1. 95-03:讓你吃的健康,一定要看喔! 1. 九大抗癌食物。 2. 40多種蔬菜抗癌成分。 3. 20種台灣常見的營養食物。 4. 14種營養密集的超級食物。 5. 12種抗癌症飲食武器。 6. 十大健康食品 / 十大美味陷阱。 7. 17種對抗乳癌的好食物。 8. 食物的膳食纖維含量。奇摩知識,回答過的問題,請參考有何種食物、中藥能抑制良性腫瘤變化或生長嗎?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7070852. 95-04:食物的膳食纖維,少了它,一身是病。 1. 膳食纖維小傳 2. 人也可以靠吃草取得營養? 3. 膳食纖維每日應攝取量 4. 食物的膳食纖維含量 5. 一般人吃的都不夠健康 6. DIY健康迎纖雜糧飯 吃的健康,身體就健康。
2006-08-20 19:53:4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無言 7 · 0⤊ 0⤋
提供歡卵巢癌資料,迎可點選我的資料以信箱連絡
常見的卵巢癌症是發生於從卵巢上皮組織,大致上可以分成五種型態:
腺體型
黏膜型
子宮內膜型
輕細胞型
無法分類型
卵巢腫瘤又可以分為三種級數:分化良好, 分化中等, 分化不良, 分化較好的有較好的治癒率。
擴散途徑
卵巢癌症的擴散途徑,一般經由惡性組織細胞擴散到腹腔內的其他器官組織,如:腹膜表面、大腸小腸的表面、大網膜的表面、還有膀胱、橫膈膜的表面,尤其常見的是擴散至右側橫膈膜下方及大網膜,因為腹腔內腹水的吸收是由上處兩部位吸收,癌細胞容易轉移到橫膈膜下方和大網膜上。其它還有從血液、淋巴腺的的擴散方式。
卵巢癌的危險因子 ,一般大部份的卵巢癌症都沒有特別的原因,在醫學報告當中發現,排卵對卵巢表皮的傷害,一直被認為是卵巢癌症的原因。而與家族有關的基因史,也同樣是卵巢癌症機率較高的因素之一。另外工業國家有較高的卵巢癌症,可能是工業污染的因素。但大部份的卵巢癌症都找不到明顯的原因。 危險因子如下: 荷爾蒙及排卵因素:未曾懷孕、不孕、生育子女數少,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較高。其理論是“不斷的排卵”會使身體內的荷爾蒙維持在高濃度中,對卵巢上皮細胞造成慢性的刺激,因而增加發生卵巢癌的危險性,在排卵前後卵巢表皮細胞會進行增殖與修補,會產生不正常的細胞,就會形成腫瘤。
環境因素:石綿等物質,由陰道逆行至卵巢而使腹腔及骨盆腔長期曝露在致癌物質中,導致卵巢癌的發生。
家族病史:家族中一等親中有人得到卵巢癌時,此一家族較其他婦女得卵巢癌的機率將增高。而至於其他的親人(如表姊妹等)中若有人得到卵巢癌,該婦女得病的機率也比正常人增加。
卵巢癌並不容易早期發現,因為卵巢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症狀發生的時候,已經有擴散的情形。卵巢癌常以消化道症狀為最初表現,當腫瘤逐漸變大,病人可能會感到下腹部脹痛或不舒服而失去胃口,消化不良、噁心、及體重下降等。如果腫瘤已壓到別的器官,例如:壓到腸子則可能會造成大便習慣改變;壓到膀胱會造成頻尿。卵巢癌也可能造成月經異常。當腫瘤長大超過十五公分,病人可能可以自己摸到腫塊,外觀就會見到腹部隆起,此時會合併有腹水發生,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疼痛、出血、嘔吐而無法進食。
卵巢癌的診斷與分期
目前為止並沒有可大量施行又非常有效的篩檢。一般推薦,所有的婦女每年應有一次骨盆腔的檢查。另外可以使用癌症指標CA-125的抽血檢查,有些可使用骨盆腔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共振,以及X光檢查來篩檢。
主要的分期是根據SIGO國際婦產科醫學會的建議 :
第一期:癌症仍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
1a. 之癌症者只侷限於單側卵巢
1b. 只侷限於雙側卵巢
1c. 有腹水,但癌症只侷限於雙側卵巢
第二期:癌症不僅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並已經侵
犯到其他骨盆腔的組織。
2a. 是已經侵犯到子宮或輸卵管
2b. 則是已經侵犯到其他骨盆腔組織
2c. 是骨盆腔的腹水或清洗液當中有癌細胞
第三期:癌症不僅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並已侵犯
到腹腔內。
3a. 擴散到腹腔內的程度只有在顯微鏡下才可看出
3b. 擴散到腹腔內的腫瘤不超過兩公分
3c. 擴散到腹腔內的腫瘤已超過兩公分或骨盆腔的淋巴腺
第四期:已擴散轉移到遠處。
卵巢癌的治療
治療手術: 卵巢癌的手術包括:卵巢、子宮、輸卵管的切除,腹水的檢查,以及腹腔腹水沖洗的細胞檢查,骨盆腔、動脈旁的淋巴腺的採樣、大網膜及盲腸的切除和有關任何可疑的地方,如腹膜上表面的切片。有很多的手術需要做小腸或大腸的手術,有些時候需要做人工造口術。所以在卵巢手術之前應該做徹底的灌腸準備。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是感染、出血、對膀胱、腸子、輸尿管的傷害。
化學治療: 在手術後,大部份都會採取化學治療,化學治療通常是在開刀後所做的輔助性治療,主要目的是希望把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消滅。傳統的化學治療,每大約三至四周實行一次,至少需要施行六次。至少大約有50%的病人對化學治療會有些副作用反應,常見的副作用反應是噁心和嘔吐、血小板降低。另外一些化學治療可以從腹腔內執行,但執行會出現一些併發症如感染等。
放射線治療: 對於在開刀後可能仍有癌細胞殘存在骨盆腔的患者,可採用放射線治療來殺死癌細胞。一般照射劑量約5000rad。一般只限於骨盆腔,如要執行腹部全部的放射線治療,則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拉肚子等。另外也可以從腹腔內使用放射線治療。
追蹤治療: 當作完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後,病患仍須要定期回門診接受追蹤檢查,一般每三個月應接受追蹤治療。包括詳細的病理學檢查、癌症指標血液的CA-125的抽血檢查、骨盆腔及腹部的電腦斷層和磁共振。如果臨床上沒有可疑的疾病跡象:血液的CA-125 的數值正常、電腦斷層的結果也正常,可以採取剖腹的探查術,直接觀察腹腔並取出一些組織來鑑定是否有殘存癌細胞。如果還有癌細胞,那還要繼續治療。至於是否要做第二次開刀,視第一次手術後是否有殘存癌細胞,是否可藉由第二次手術一併廓清等而定。但目前為止一般不認為剖腹探查術會影響病人的存活率,除非有更好的化學藥物。
卵巢癌的復發 對於復發性癌症的治療方式可以採取第二次的手術治療。但通常效果不佳。手術後仍需要化學治療,但大部份治療的效果也不太明顯。
2006-08-20 05:37:5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阿盧 5 · 0⤊ 0⤋
建議你,多找一間醫院再診斷一次。因為有時也會怕醫生有誤診情況,尤其是你的腫瘤這麼大了。就算是良性,也要問清楚,有無可能轉變成惡性的。
我個人是覺得,不管是不是良性,還是割除比較好。因為也是會怕轉變成惡性的。
2006-08-20 00:03:45 補充:
既然決定要開刀,就別想太多,記得術後要多補充營養。亞培的有部份的飲品是專為動刀及癌症病人設計的牛奶,你可向護士詢問。可以大量補充這種營養品。不過它滿甜的就是了,可以加溫開水稀釋!!
2006-08-18 17:59:5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