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男朋友的母親得了癌症,不吃不喝不出力,別人跟她說話她一概無反應,以前至少還會回答或點頭的,孩子們每天光是求她喝口牛奶就已經以淚洗面了,更別說是吃東西。伯母這樣放棄自己的生命,任由身邊的親人怎麼勸都沒有用,男朋友的父親很辛苦的賺錢負擔全家生活所需的費用又加上伯母的醫藥費,男朋友的姐姐、我男朋友,他們三人現在更是心力交瘁了。
我男朋友每天去醫院照顧伯母,又抽空找我,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我都很愧疚,因為畢竟媽媽生病又跑來找我,昨天聽他訴說伯母這樣的情形,做人子女的又無能為力,聽了好鼻酸好難過,原本很和樂安逸的家庭因為伯母的一場病全部走樣了。
對於像伯母這樣對生命已經放棄的,該如何讓她再度燃起對生命的希望呢?
2006-08-15 13:45:30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瑋婷 1 in 健康 ➔ 心理健康
jeff:我們才20歲喔!
2006-08-15 13:53:34 · update #1
蘭槻景靜:醫生說她病情已經控制了,已經可以回家休養,但仍然放棄自己>"
2006-08-15 14:15:48 · update #2
天灰:謝謝你!我會看的。
2006-08-15 14:16:35 · update #3
alumi:很感謝妳從一位母親的心出發帶我了解~伯母也許會想些什麼!我會好好跟我男朋友討論思考的!
2006-08-18 09:31:16 · update #4
石中劍:嗯嗯~我會去找這本書來看!
2006-08-18 09:32:36 · update #5
hmi:我會跟我男朋友一同思考~感恩!
2006-08-18 09:34:09 · update #6
蘭槻景靜:從你的回答~心裡已有個底...我覺得我知道要怎麼做了!真的很感謝你~
2006-08-18 09:41:24 · update #7
感謝大家的幫助!讓我領悟了許多~還渴望能有更多善人的幫助、指點!
2006-08-18 11:37:09 · update #8
請問一下她的病況是很嚴重的癌末病人
或者是治癒率還頗高的癌症呢
我想了解這一點之後再來決定怎麼回答
2006-08-15 21:05:33 補充:
唉呀
樓上把台灣安寧照顧界的權威
也是我們的老師趙可式抬出來了
我想您可以參照著趙可式老師的看法走就可以了
只是想補充一下
趙老師最重點的東西叫做
"同理心"
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
"假設你是他,你的心境會是怎樣,你要要把你揣摩的心境正確且充滿情感地表達出來"
只要能做到這樣
相信就能夠很快貼近伯母的想法
甚至你也才能理解
他為什麼要選擇不吃來面對目前的困境
2006-08-18 07:20:20 補充:
感謝你的補充
大家意見都很棒
但是我想版主的"婆婆"應該暫時不能被歸在"癌末病人"
所以我就只好稍微僭越一下我的老師 趙可式老師
來發表一下意見
我想一個促膝長談是很重要的
重點是要談些什麼呢
最起碼得先從卸下心防開始
很多人都認為得到癌症就是開始等待死亡
於是連最基本的溝通管道都會封閉起來
覺得哪有什麼好談的
所以要怎麼卸下心防呢
對於一位中年婦女
打動她的心的方法
可能是與他共同分享一些對他來說以往很關心的生活事物
(這就得在談之前做點功課囉)
千萬不要性急一次就想把她的想法搞定
先從建立關係開始吧(就算以前關係是有的也得當作是零了)
一個想要求快速的方式
可能是利用相片
一起分享相片的點滴
說是就算是不想為自己生活
那至少在剩下的燭光生命裡
一起跟你說說妳男朋友的趣事好不好?
透過這樣的實際的生命回顧
並不是要他做死亡準備
而是讓他開始有點事做
而且拉近關係也稍稍容易得多
之後第一個重點是得問出
她究竟對自己的病症有什麼看法
"真正清楚自己的病症的嚴重度嗎?"
"知道自己其實應該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嗎?"
再來是他假設真的認定自己沒多少可以活
就得從她的"最後遺願"中
找尋可以點燃她的生命的方式
可能是等待某人的婚禮
或者是等待某個新生命的降臨
也可能是等待某個人總算是成就了某項事情
從小的容易達到的事情慢慢做
給他信心相信妳們會一步一步完成他的要求
他才會真正耐得住去等
也才會有態度軟化的可能
最後還是像趙可式老師說的
尊重病人的自主總是最優先的
與病人的對話與懇談中
不應該是要求性的"我覺得應該要怎樣"
而是用邀請性的"我們一起怎樣怎樣"
然後想像她的處境
去貼近她的心(講的簡單,做的時候是要些訓練)
相信你可以成功
也終究能傳達你們這些後輩的心意
PS:上一輩的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搞成這樣
讓下一代的人為自己奔波會很過意不去
所以要記得讓他明白"過去是你照顧我 ,現在請放心的讓我來照顧妳"
這樣的放心是很重要的
敬祝順利
2006-08-18 03:20: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蘭槻景靜 5 · 0⤊ 0⤋
台灣第一家合法博弈娛樂城熱烈開幕!
運動彩、遊戲對戰、現場百家樂、多國彩球
高賠率投注,歡迎您免費體驗!
官方網站 ss777.net
2013-12-27 02:36: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一起看看"一公升的淚"吧,也許會讓伯母有求生意志
2006-08-24 05:38:3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
網友寄來的一篇文章~值得深思、參考...
成大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趙可式發現很多人為了種種原因,堅持要求醫師使出「十八般武藝」,繼續急救明明只剩最後一口氣的親人,使得患者受盡痛苦,含恨以終。
趙可式說:
有位七十三歲老太太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後,清楚交代後事,然後安心地接受治療。
四年後,癌症復發,並轉移到肺臟、肝臟、腦部和骨骼,她自知來日無多,不但簽下「不急救」的意願書,並且交代兒孫在她往生之日,不要驚擾她,只需安心念佛,送她上西方極樂世界。
沒想到,老太太瀕臨死亡前,有個兒子聲稱在遺產問題尚未擺平,兄弟姊妹還沒取得共識前,醫師絕對不能讓她斷氣,否則就要控告醫師有醫療疏失,醫師只得依他之言全力搶救」,經過多次電擊和心外按摩,這位老太太死前幾乎已被震得「粉身碎骨」。
另一位篤信天主教的八十九歲老人樂天知命,七十歲那年就寫好「生前預囑」,希望子女在他臨終前,不要給他插管開洞,讓他安詳的返回天國。
然而,真的到了他病入膏肓,多重器官衰竭之際,子女擔心被鄰居批評不孝,同時為了讓住美國的大哥見老爸最後一面,硬是要求醫師救到底。
趙可式說:這名老人死前意識清楚,渾身沒穿衣褲,插了十幾根管子,他沒辦法說話,幾度要自行拔掉管子,護士只好綁住他的雙手,他又用腳踢表達心中的怨憤,由於扯掉導尿管造成血尿,護士又綁住他的雙腳,結果他被五花大綁地躺在加護病房,躺了兩星期,不斷流淚。
最後長子總算趕回台灣,但是任憑所有子女聲聲呼喚,老人轉頭閉眼,硬是連看都不看,在無聲的抗議下,嚥下最後一口氣。
更離譜的是,有個老人已屆彌留狀態,子女請相士算命,相士說老人如果在某月某日前死亡,家道會衰敗,後人會貧窮,子女拜託醫師無論如何不能讓老人死。
結果,這名老人經過十幾次急救,光是強心針就打了一千多支,
護士打到手軟,拖過相士講的那一天,子女終於同意醫護人員拔掉老人身上所有管子,讓他安息。
趙可式說,這種人間悲劇不是個案,全台各醫院每天都在上演。
有一名四十二歲婦人罹患卵巢癌,癌細胞嚴重擴散,她丈夫懇求醫師非得救她一命不可,因為「三個孩子還小,不能沒有媽媽」。
當她呼吸停止時,醫師努力替她施行心肺復甦術,但急救無效。
她丈夫進入病房一看,只見愛妻滿臉滿枕頭都是血,
嘴裡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口角沾著血,眼角的淚也沾溼了枕巾,他抱著妻子狂喊「你們對她做了什麼」?當他獲悉是急救的結果,心中大慟,連連捶胸哭嚎說「我對不起妳!我對不起妳」!
趙可式說,她每次看到這種情形就感慨萬千,甚至有的病人根本就已經死了,只不過靠著人工呼吸器,胸部仍有起伏,其實腳底板早就出現屍斑,醫師往往宣布死亡不到一小時,屍臭就透出來了。
她表示,這種人間悲劇可以說是「四輸」:
病人方面不得善終;
家屬方面事後愧疚;
醫師方面在醫療糾紛的陰影下,無奈為之,違反了醫界倫理;
社會方面,每年因此耗費的健保資源更是難以計數。
這種惡質文化還要讓它存在多久?值得國人深思。
生離與死別,都是人生兩大傷心事。
不捨,帶給雙方的只有傷心和遺憾。
放手,是讓大家活得更好的作法。
這篇文章。
任誰看了都想痛罵那些自私的家人。
人無法選擇生,唯有死亡的方式可以由自己選擇。
「死也要死的有尊嚴」啊 ...
所以說 ! 想要愛一個人,這個「愛」字,真是值得深思。
有時,自以為是的「愛」,卻剛好是一種「害」。
2006-08-16 09:29:0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HMI 5 · 0⤊ 0⤋
我是一個媽媽,我想我能體會她的想法,如果是我,只要有能力,就算90歲也想照顧兒女,被兒女照顧和托累老公是我最不願意的,我曾和老公說過,如果有一天我會拖累到你和小孩子,千萬別手軟,要放棄對我的急救,我想他認為或許死了你們也解脫了,你們要一起很盛重的告訴她,家裡沒有妳不行,就算要死,要奮戰後才死,因為你是媽媽,不管今天你變成怎樣對我們都是沒人可以取代的,不要把他當病人,如果太任性有時也要跟他講理,妳和你男朋友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加油!加油!所以在一起時不要感到愧疚,因為你們要更惜福在一起的時間,一起溫存打氣,在這裡希望媽媽趕快好起來,加油!!
2006-08-15 19:34:1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lumi 1 · 0⤊ 0⤋
你好!我看到你的問題,特別想介紹一本書給你,它就是戴尼提, 戴尼提,有史以來自我幫助的最暢銷書,超過20,000,000本以數十種語言出版的戴尼提,超過五十年都維持在最暢銷書。現在在150個國家被使用,戴尼提帶來戲劇化和永長的改善遍及全世界的人們。
如果時間真的可以治療一切,那麼人活得愈老豈不是應該要愈快樂嗎?
戴尼提將帶領著你來一趟心靈之旅,在這趟旅程中~
你會知道所有的身心性疾病來自於何處?
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那樣做?
知道是什麼使得黑暗、無端的恐懼進入孩提時期的惡夢中?
知道自己心中那個最大的敵人隱藏在何處?
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愛上不該愛的人?
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想自殺?
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對身邊人的有暴力行為,事後卻不知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知道為什麼會成為同性戀?
知道為什麼會有莫名的擔心、焦慮、恐懼、害怕盤據在心中?
知道阻礙自己往目標前進的原因是什麼?
知道更多關於以前所不知道的…………
最棒的是,你將會學到一項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技術,去處理以上所有的問題。
給自己一點時間來了解,可以讓你省去很多、很多………內心世界的衝突、爭執和矛盾!
有數百萬人運用戴尼提技術顯著且永久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像湯姆克魯斯、約翰屈伏塔等人。
你的問題在戴尼提可以找到解答,祝福你~
2006-08-15 14:56:2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石中劍 6 · 0⤊ 0⤋
所謂的人阿,只要還活著就一定有活下去的意義
希望這篇PO文能給你很大的幫助
癌症末期,病人家屬最感困擾的三大問題
癌症末期,病人家屬最感困擾的問題有三:要不要告訴病人癌症末期的實情、欠缺專業知識及經驗而不知所措、及要不要做急救等。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趙可式表示,癌症末期病人家屬最感困擾的第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告訴病人癌症末期的實情?許多研究顯示,無論有沒有告知病人,他都會明白自己病況的嚴重性。尤其癌症是漸進性走下坡的疾病,病人只要意識清楚,就能從自己身體訊息中發現真相,要不要告知,需視病人的接受意願而定。
如果病人主動詢問,就應該誠懇答覆,否則與病人無法深度溝通,彼此演戲,互相感到孤獨,也無法交待後事完成心願,會造成生死兩憾。
如果病人不問,則表示他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則不必主動告知;但有時病人會觀察家屬的態度,如果他感受到家人都刻意隱瞞,故做樂觀,病人會敏感地順從家屬的意願,假裝不知,如果以病人的需要為中心來照顧,則家屬應放下自己的情緒及需要,準備好隨時答覆病人的需要。
家屬最感困難的第二個問題是──因為欠缺專業知識及經驗而不知所措;趙可式說,對於病人的醫療選擇、照顧處所的選擇、以及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家屬之間可能會因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而意見分歧,而家屬的決定,可能也並非病人本身的意願,無論對誰都沒有好處。
最妥善的辦法是把決定及選擇權還給病人,讓病人自己做主,則病人心安,家屬也不會因意見不同而困擾。
而家屬感困難的第三個問題是──要不要做急救?在台灣醫療界相當普遍的現象是──臨終病人的家屬懇求醫師儘量救治病人,所以當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時,做一套心肺復甦急救術(CPR),會使病人疼痛不堪,臨終受盡折磨。
趙可式強調,急救只是暫時挽回心跳呼吸,延長數小時,頂多數天的生命,病人的癌症本身仍在繼續性變化,急救並不能真正挽回生命。
趙可式說,一般民眾並不明白所謂的「急救」是如何作法?也不知它的後果如何?通常醫院中的急救術,是在病人的氣管中插入一條很粗的管子,外接呼吸器以助病人呼吸,病人若心跳停止,則利用電擊或心臟按摩術助他恢復心跳,這方法有時會壓斷病人的肋骨。
這套急救術如用在急性病患如:車禍、溺水、觸電等意外事故,或心臟病人時,常可挽救寶貴的生命,是極珍貴有效的方法;但若用在癌症末期病人,則除了增加病人許多折磨痛苦外,並不能恢復生活品質,或許可延長幾天死期,並不能真正挽救生命,毫無意義可言。
英、美的醫療界認為,在醫學倫理上不為末期癌患作急救,是符合倫理的行為,但在台灣社會,因有的家屬會在病人去世後,告狀醫院不做急救,因而醫師明知急救無意義,為應家屬要求而做,傷害的只有病人受折磨而死。
趙可式說,最好的辦法是病人及家屬,對於急救都有真實的認知,事先要求醫師不要給予急救,並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意願書或同意書,讓病人平安尊嚴地去世。
對末期癌症病人的靈性照顧
一般而言,癌症末期病人的靈性需要有三大類,尋找意義的需要、寬恕與和好的需要及宗教信仰的需要。
趙可式教授表示,人在臨終時,會自然回顧他的生活史,過去種種浮上心頭,企圖從人生經驗中,發覺生命的意義,也是靈性尋求生命意義的需要,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與草木同朽,人們會永遠記得他。
對於生命意義的質疑及回答,每個人有他個別獨特的答案,並沒有一般通用的答案,用「生命回顧」的方式,藉著聆聽病人回顧自己的生活史,刻意地協助他找出其中意義來,是很好的靈性照顧方法。
趙可式指出,回憶可能是痛苦的或滿足的,連痛苦的過去,也能找出其中的意義來,例如有一位大學教授臨終前,回憶小時候家境清苦,替一家飯店的建築工地送便當,打工賺學費,有一天少了一個便當,老板娘誣賴是他偷吃了,那時他的自尊心大受打繫,因此發奮圖強,終於成為學德兼修的名教授。
當他敘述這段往事時,對自己的一番奮門相當滿意,這具有深刻的意義感。
而寬恕與和好的需要,是癌症病人另一個靈性需要,趙可式說,臨終病人若心懷怨恨,就沒有心靈平靜可言,此時他需要寬恕及和好,將過去恩怨作一了結,才能使他獲得平安。
例如一位父親臨終前,念念不忘離家出走的兒子,直至兒子歸來,父子抱頭痛哭後,病人才能安然瞑目。
宗教信仰並非只是「做好人,做好事」而已,而是一種堅實肯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超越世界的信念,與超越的造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終極意義與死後生命的回答。趙可式表示,臨終病人常會對痛苦的問題質疑,例如「我一生行善,從未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為什麼會遭受這麼多痛苦?為什麼這麼年輕就要死?」
這些問題是屬於宗教領域的問題,每一個宗教都有祂自己的答案,只有加深宗教信仰,才能獲得靈性的平安,宗教的儀式如禱告、唸佛、唱詩、禮拜等,也給予病人很大的支持力量。(轉載中華日報劉芬宏)
接下來你得盡最大的力量幫助你伯母
我能做的就只有這樣
2006-08-15 14:12:2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灰 1 · 0⤊ 0⤋
你和男友結婚
然後生小孩
連續劇不都這樣演
2006-08-15 13:47:5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