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種一般的重複某個字那種
是腦子裡知道要講什麼
卻怎麼樣也講不出來
有人說這可以去看心理醫生
這可以治療和痊癒嗎
2006-08-06 13:32:5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Dai Liz 1 in 健康 ➔ 心理健康
一般人印象中的「口吃」,指的是說話結結巴巴,有口難言。根據美國口吃大師Van riper對「口吃」所下的定義,口吃是「無法自我控制」的說話流暢性失調,不管是重複的發出同一個字音,或是將字音拉長,當事人因此感到挫折或尷尬。每個人在兒童某時期均會發生言語不流暢的現象,如無特別因素影響,此現象會自然消失,故此時的言語不流暢乃自然現象,並不屬於口吃患者之列。依據美國聽語學會的調查,全美國學生大約0.7%是口吃患者,占語言缺陷人口的第二位。此外,許多研究調查指出,口吃的發生率約佔全人口的1%左右。口吃患者的男女比例約為二比一至十比一不等,可能係因男童在身體上、社會上、語言發展上皆稍慢於女童,處在不公平的競爭下,其挫折感-特別是語言方面-無疑的比女童為多,於是言語方面之不安全感、遲疑和抑制現象更多。此外,如雙胞胎、腦傷、糖尿病等團體的口吃發生率均比普通團體為高。若家族中有口吃患者,則家人常因遺傳或模仿,使口吃的發生率更高。口吃開始出現的年齡,最高峰約在5至7歲期間。雖然80%孩童的口吃問題,只持續一段時期便會隨年齡增長而消失,但仍然有不少孩童的口吃卻反而更加嚴重,乃至成了一輩子的遺憾。影響口吃行為發生的因素,除了與口吃患者本身的語言發展及能力相關之外,還包括了其他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心理特質、父母、社會適應、文化背景等因素,因此,大部分專家傾向認為口吃的發生是生理基因和環境因素互動的結果。口吃的起因是一個複雜及多層面的問題,是無法靠單一途徑或學說就能解釋清楚的口語障礙。專家們對口吃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大致有三個不同的派別,包括「個人心理和個人與社會的互動」方面的探討、「神經生理」方面的研究和「語言心理學」。口吃行為不是一成不變的,其特色為具有多變性,即口吃行為會隨溝通環境的地點及時間而產生變化。要為口吃患者設計一個有效的治療計畫,往往必須依賴對個案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診斷和評估。口吃患者在臨床上須做的評估主要分作三部份:聲波、生理和社會心理的評估,再根據檢查及評估的結果,訂定不同的治療計畫。根據患者的年齡和嚴重程度不同,通常可分原發性(兒童)口吃治療及續發性(成人)口吃治療。在兒童口吃治療方面,得到父母與小孩的合作為首當其衝的要務。而治療兒童口吃的方式有兩大派:「間接治療法」和「直接治療法」。「間接治療法」的主要原則是避免兒童對說話感到恐懼,其治療重點在「對外在環境加以修正」一如父母盡量對小孩說話的「順暢」行為加以強化而不要強加指正;同時建議父母說話速度應放慢以提供良好的說話模式。「直接治療法」強調提高兒童對口吃問題的自我覺察能力,並配合增強本身說話順暢的技巧。針對兒童的口吃,一般建議的是融合「間接-直接」的治療法。在成人的口吃治療方面,目前主要的三種方法包括:「口吃修正治療法」、「說話速度控制療法」及「說話流暢性塑成治療法」;而較常用的治療技巧則有「陰影法」、「遮蔽法」、「隨意性口吃法」、「停頓法」、「節拍法」及「延遲聽覺回饋法」等。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80%的口吃問題已經得到良好的治療預後。口吃的發生是口吃患者環境,及在適應環境時,口吃患者所表現的技巧和能力,互相影響下的產物;因此,口吃的治療必須仰賴多方面的配合。由於口吃的語言評估和訓練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所以需要耳鼻喉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診斷和協助,才能有最佳的治療效果。要常常練習說話啊!
2006-08-06 13:39: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ea 7 · 0⤊ 0⤋
我也是口吃患者,也去醫院看過語言治療
覺得效過不彰,後來我看幾位名人或真實案例成功例子
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拼命練習講話
而且我想說,如過在沒壓力下練習,效果會更好
所以就找志同道合網友練習,果然比較沒壓力,也慢慢改善
現在我們有幾位網友,互相用即時通(麥克風通話)練習
想改變口吃就來吧
不要怕不好意思,想要改變口吃,就要有勇氣面對
有意練習者(寫mail給我也可以)請加入我及時通:dogasdf@yahoo.com
說話的疾病,還是要靠說話治好
2010-04-06 18:44: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當你處在輕鬆的狀態(例如跟家人談話),你可以自然的講話嗎?如果可以,那就代表你的講話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因為緊張或其它的心理因素而口吃。如果你跟家人講時,也會出現上述的困擾,那就代表你的情況可能是腦部功能的問題,應該要做進一步檢查。
如果是前一種狀況,你可以找精神科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治療師會協助你矯正錯誤的想法與習慣,改善焦慮的問題。焦慮改善了,口吃也會改善。如果是後一種情況,你可能需要到神經內科做檢查,這樣子才能確定問題。不過大多數人的情況應該是屬於前者,屬於後者的機會比較小。祝安好。
2006-08-06 13:49: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認識相對論,不枉此生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