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有個人記帳的習慣,
雖然沒學過會計,
但還是儘量用資產、負債、收入、費用來分類科目。
我的問題是:
如果我今天花了800元買了1000元的禮券,
我將禮券記為資產的增加,
那麼其中200元的價差,
我應該記為哪一類的科目呢?
是資產類、還是收入類呢?
在我購入了這1000元的禮券後,
是否可以視為總資產的增加?
因為有人建議我設定一個資產的「減項科目」,
可是這樣總資產就還是沒有變化,
怎樣較好呢?

2006-05-16 09:30:18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傻孩子 2 in 商業與財經 個人理財

呂sir,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記帳的,
但是後來卻發生了問題,
譬如我後來購物的時候買了一張650元的桌子+550元的衣服,
並且使用1000元禮券+200元現金支付,
在入帳的時候卻發生這個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桌子 $650  | 禮券 $800
衣服 $550  | 現金 $200

怎麼辦?

2006-05-16 21:45:56 · update #1

1.
可是如果我那禮券還剩500元沒花掉,
而今天又花了900元購得另外1000元禮券,
那我的禮券總數變成1500元,
其中有的是用80%的折扣買的、有的是用90%的折扣買的,
難道在會計上使用禮券消費時,
因為禮券購得的成本不同,
還要分開不同的禮券用不同的折扣入帳?
2.
最神奇的是...日後用禮券購物,
入帳時每樣物品還要乘以當時的折扣來入帳,
天呀,那記性要很好+腦袋要很清楚=太複雜了...

2006-05-17 05:25:14 · update #2

「從會計的觀點上,買東西是不會有收入或利益的」這句話很妙也值得思考。
呂說得沒錯,買一個有折扣的東西,
應該視為「成本的節省」而非「利益的產生」,並且應按「成本」入帳,
但如果像楊蕙如把購買禮券視為一種「投資」,
那「800元的現金資產」透過購買「1000元的禮券資產」,
會計上也無法造成「總資產」的增加嗎?
如果我今天是購買了800元的禮券,
廠商因此再送我200元禮券,
那會計上是不是就會採大眼妹的作法?

2006-05-17 07:16:43 · update #3

to大眼妹
如果我的禮券先放著不用,而且我又是每月結帳一次,
那因為我的「折扣收入」增加了100元,
所以我當月的總收入也會增加100元、損益也會增加100元囉,
這樣是正常的吧?

2006-05-17 07:44:00 · update #4

4 個解答

若您的禮券是要饋贈給他人的話,就採淨額入交際費;若您是自用,且是立即使用,也是採淨額入費用科目(科目視您所購物品決定),若您並沒立即使用,建議您先將禮券1000元入資產類,差額200元入在收入類。

2006-05-17 10:02:31 補充:
您的補充2.似乎會錯意了,若您的禮券是放在帳上沒有立即使用,您在購買時就己將差額入收入了,日後購物以實際金額入帳,無須再乘上折扣了。例:購買時90%借:禮券(視同現金)1000 貸:現金900,其他收入100購物時:借:**費用500 貸:禮券500假設您日後再度購物500:同上那麼結帳時您的費用是1000,收入是100,損益(實支)900這樣您就可以清楚的從帳看出購物花了1000,而折扣收入100,實際上的花費是900元。日後不管您以任何折扣何時購入都比照處理即可。

2006-05-17 10:17:50 補充:
其實個人的記帳以清楚方便為要,採用我所述的方式,您就無須再去一一記住當時禮券的購入明細,若您陸續購入禮券那不就要另立一份禮券明細表?而且您也無法控管您實際上擁有的禮券金額,因為會與帳上不符(明明有1000卻只入900),筆數多了就會混亂了,以我的方式您可隨時核對到帳上,清楚明遼的掌握您禮券的實際數,至於實際支出也可以費用與收入相抵來清楚掌握,同時又能明白你獲得多少折扣,這樣做法與事實較接近,供您參考。

2006-05-17 10:30:41 補充:
其實淨額入帳有它存在的理論,但總額入帳卻較為清楚,舉例來說,日後您想要了解當初衣服及桌子買了多少錢,但帳上的數字卻無法即時看出其真正的價格,因為您當初以淨額入帳將之比例重新計算了,那是否還要大費周章的調資料還原?

2006-05-17 10:42:41 補充:
會計的理論與實際的做法是有差別的,續上述:若今天老板只是想要了解他當初購買的沙發多少錢,而我卻還要調出資料來做數字還原,然後讓他候著,他定會覺得:不過是沙發多少錢嘛,有這麼難嗎?那我也決不可能去向他解釋禮券折扣的由來吧?

2006-05-17 14:22:13 補充:
我以公司實務處理來答覆您,禮券的購買一般來說是送禮,會以淨額入交際費,若是留下自用的話,又分二種情形:1.購買禮券時有開立發票:淨額入帳→管理費用-禮券(若筆數多且分批使用,會另設立禮券明細表來控管,防止弊端);2.購買禮券時無開立發票,待實際購物再取得發票,就會採取之前所述的做法。會計的做法沒辦法面面俱到,不管是淨額或是總額入帳,其結果都會一樣,就是您實際花費了900元,只是表達過程不同罷了。至於您提出的問題:是的,若您採總額入帳就是會如此(跨結帳年度的話),但您大可將此禮券視為一種投資,而這項投資為您帶來100元的收入,而這1000元禮券性質同現金。

2006-05-17 15:03:46 補充:
針對您5/17 11:16的補充,「從會計的觀點上,買東西是不會有收入或利益的」,這是正確的觀念,但禮券的性質較為特殊,您可視它為費用也可以是投資,這完全要視您的用途而定,所以在上述補充實務上的處理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是無法一一舉例的,而且實務上是彈性的,我的做法是遵循理論配合實務尋求一平衡點,讓我的上司能夠在報表上輕鬆且立即的獲得資訊,而我建議您的記帳方式也是針對您的狀況狀來做最佳建議,因為您是個人私帳,能以簡單的做法且可合理的達到清楚明瞭的效果,挺好的。

2006-05-17 15:13:18 補充:
再補充一點,我會建議您採取總額入帳,完全是針對您的問題做一個最佳建議,但在會計帳務處理上會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情況發生,大部份是會採淨額入帳居多喲,但無法一一說明,請見諒!

2006-05-16 10:22:4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大眼妹 3 · 0 0

根據國稅局解釋,給付禮券公司通報薪資,應依面額併入薪資所得中,此為依所得稅法88.89.92條規定開立扣免繳憑單辦理申報事宜

2006-09-13 13:52:1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Debbie 7 · 0 0

嗯嗯,
我認同大眼妹的作法比較貼近個人記帳的便利性,
但是我也同時想到那些大公司的會計在作帳時,
若是將廠商所加贈的利益視作「收入」,造成資產的增加,
就會覺得「天呀,不會吧,這些數字裡難道有些只是一張張變現性不佳的提貨券嗎?」
「買禮券不就可以讓財務報表變得好看?」
經過你不厭其煩地強調「成本原則」的重要性後,
我就茅塞頓開了,
感謝感謝,再受晚輩一拜 m(_ _)m

2006-05-18 08:26: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傻孩子 2 · 0 0

從會計的觀點上,買東西是不會有收入或利益的!
如果資產市價$1,000,只花了成本$800買入,
那該資產要按「成本」入帳,
其實是禮券(資產)增加$800,現金(資產)減少$800
「資產」只是從「左邊口袋」裡換到「右邊口袋」裡罷了!
所以這$200是「成本的節省」,並非「利益的產生」!
也就是原本該用$1,000才能買到,結果省了$200,只花了$800就買到了!
還有,買東西進來列為資產,一方面也花掉同額現金,「總」資產本來就沒有變化!

2006-05-17 03:11:27 補充:
再從會計的觀點來解釋:
禮券成本$800,現金$200,來購買「桌子及衣服」,因此總成本是$1,000
雖然「桌子及衣服」的總市價是$1,200,但是我們只花了總成本$1,000就買到「桌子及衣服」
因此我們「桌子及衣服」還是以「總成本$1,000」入帳。
然後再將「總成本$1,000」按照各別的市價比例(=各別市價/總市價)來分攤到各別成本。
在會計上叫作「聯合成本的分攤」。

桌子市價佔總市價的比例 = $650/$1,200;
衣服市價佔總市價的比例 = $550/$1,200。

2006-05-17 03:12:00 補充:
所以桌子的成本 = 總成本 × 桌子的市價比例 = $1,000 × $650/$1,200 = $542
因此衣服的成本 = 總成本 × 衣服的市價比例 = $1,000 × $550/$1,200 = $458

因此您的入帳情形應該如下:
─────┬─────
桌子$542 │禮券$800
衣服$458 │現金$200
─────┼─────
合計$1,000│合計$1,000
═════╧═════

2006-05-17 03:19:30 補充:
一樣的道理,會計理論原則上,資產的入帳原則是以「成本(支出)」為基礎!
不過有原則當然也有一項例外,就是該項資產是本質上是「別人送的」,就以「市價」入帳!
例如,這個禮券$1,000是別人送你的,那麼你應該承認$1,000的收入。或者,你是以「超低價的象徵性支出」購買,也視同別人送的!

2006-05-17 09:59:22 補充:
從會計學的觀點:
你可以採用的成本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及「加權平均法」:
例如這 $500 的禮券是用 80% 折扣買的,$1,000 的禮券是用 90% 折扣買的,
那麼您的禮券價值雖然是 $1,500 才對!
但是您的購買成本只有 $500 × 80% + $1,000 × 90% = $1,300

2006-05-17 09:59:43 補充:
若此,可採上述三種方法:
一、先進先出法(先買的先用掉)
例:先用 $500 的禮券(成本80%),用完才開始用 $1,000 的禮券(成本90%)。

二、後進先出法(後買的先用掉)
例:先用 $1,000 的禮券(成本90%),用完才開始用 $500 的禮券(成本80%)。

2006-05-17 09:59:52 補充:
三、加權平均法(兩個加權平均,算出平均率,以後直接乘上這個比率,就知道成本)
例:加權平均成本率 = $1,300/1,500 = 86.67%
  以後每使用價值$1的禮券,實際耗用的成本就是$0.8667
  例如,花掉價值$1,000的禮券,實際耗用的成本 = $1,000 × 86.67% = $867
     再花掉價值$500的禮券,實際耗用的成本 = $500 × 86.67% = 433
     所以總共耗用的成本 = $867 + $433 = $1,300 剛好是您曾經花掉的「現金支出」成本

2006-05-17 10:05:05 補充:
問:
難道在會計上使用禮券消費時,
因為禮券購得的成本不同,
還要分開不同的禮券用不同的折扣入帳?
答:
這個折扣,在會計上稱「商業折扣」,是不入帳的!
因為購入時,一律按「成本」來入帳,因此,折扣早被扣掉了!
您指的應該是「計算的折扣率」,那麼沒有錯,確實要按照不同的比例去分攤成本!

問:
入帳時每樣物品還要乘以當時的折扣來入帳,
天呀,那記性要很好+腦袋要很清楚...
答:
所以必須要作備忘記錄,在會計帳簿上都有摘要欄!
哈,會計就是這樣,凡事要合理計算估計!
您個人的收支帳大可不必麻煩啦!
所以我在回答您問題前,都聲明「會計原理的觀點」就是如此!

2006-05-17 10:31:33 補充:
對啊!我也覺得「個人記載簡單的收支帳」簡單清楚就好囉^^
如果妳要學得那麼細,那一起來加入成本會計的行列吧呵呵^^

2006-05-17 10:33:09 補充:
成本會計就是專門在探討這些成本的分攤!
裡面的內容可比我在上面教的還要難很多!

2006-05-18 03:24:04 補充:
問:
那「800元的現金資產」透過購買「1000元的禮券資產」,
會計上也無法造成「總資產」的增加嗎?
如果我今天是購買了800元的禮券,
廠商因此再送我200元禮券,
那會計上是不是就會採大眼妹的作法?
答:
會計上,各項資產原則上幾乎都是按「取得成本」入帳。(除了特殊情形例外)
即使是把購買禮券當作是一種「投資」好了,我把這個禮券比作是股票(比較相近),結果如下:
購入股票時,也是按「取得成本(包括市價+手續費等相關支出)」作為資產價值!同理,禮券亦同(包括市價-折扣等成本的節省)!

2006-05-18 03:24:30 補充:
總之,資產的取得,就是「花多少代價」就入帳多少金額。
所以仍然無法因為「買東西」造成總資產的增加!(當然,這也是會計上的盲點,成本原則的缺失!)
您舉的例子中,就是一開始買入 $800 的禮券,廠商再因此「加送」$200(等於是加送四分之一)的禮券,
由於禮券不是現金,禮券的性質就像是「預付貨款」,先支付一筆金額,日後再領取貨品。
買了禮券不管有無取得折扣,通常也不能等額兌換回現金,如果直接按現金價值來認列禮券的價值,恐有高估價值之嫌?
舉例來說,買了市值 $1,000 的禮券(不管成本花多少錢),日後不想用禮券了,還能找廠商退回 $1,000 的現金嗎?(我想很困難!)

2006-05-18 03:24:48 補充:
所以,如果只花了 $800 的現金買入 $1,000 的禮券,就把總資產增加 $200 實為不妥!
如果可以這樣作,那麼各大企業、公司或許可以考慮在年底買入大量的禮券,因此公司資產大幅增加,投資人誤以為公司資產頗多,因而作出了錯誤的決策!
這也就是為何會計上堅持資產的入帳要以「成本」為依據,而不立即認列資產的虛增!
以成本為入帳依據雖然失去了市價的資訊,但這點通常可以括號說明或附註揭露解決!

2006-05-18 03:25:03 補充:
所以,你買了 $800 的禮券,廠商又「加送」$200 的禮券,總成本一樣是 $800,會計學理的觀點,仍然是當作「您用 $800 的成本買了價值 $1,000 的禮券」,一樣是用成本入帳!
這也就是為什麼,買股票時,收到「股票股利」(類似公司加送股票給投資人),也不承認利益,而是要作為平均成本的減少。
例如,我本來有一張股票(一張股票有 1,000 股),當初購買時,花了$22,000,因此我當初購買的平均成本是$22。
今天公司送 10% 的股票股利(就是送 100 股)給我,那我股票的股數變成 1,100 股,所以我的平均成本變成$20。

2006-05-18 03:25:22 補充:
同理,原本你買 $800 的禮券,花了成本$800,廠商再送你 $200 的禮券,那麼其實您每$1禮券的平均成本已經變成 $0.8。
雖然說理論來自於實務,但理論卻可以常常反客為主,進而引導實務。
當然,理論有些處理,確實是「強人所難」!也就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倘若真的嚴格地遵守會計原則,實在是大費周章!
因此,實務上的作法通常是權變的,也就是按照「重大性」來區分,重大的項目一定要遵守會計原則,不重大的項目,可以簡單處理就行了!

2006-05-18 03:25:34 補充:
基本上,您個人的收支帳,我建議您可以採用大眼妹的作法。(因為您根本不用遵守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
但在實務上,我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如果購買禮券,是重大性的交易,這樣作並不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因為這樣同時違反成本原則、收益原則。如果重大性的交易不按照會計原則來作,很可能會使財務報表失真!

2006-05-18 03:26:32 補充:
引:
在大眼妹及呂sir的合力教導下,
我想可能給100點也不夠,
……
更讓我驚覺這門學問的博大精深。
……
兩位都答得超棒、超豐富,
謝謝大眼妹,也謝謝呂sir!
答:
大眼妹是針對您的問題,提供給您最佳的作法!
我是針對會計學理,純粹來聊天的^^"所以我一開始就是在意見欄回覆!
給您理論的解釋及說明,是自己對會計的興趣,來討論學理的^^
是啊!這門學問的邏輯是相當有趣的啊!
惟許多人以為會計只是計算的工具,不曉得會計的魅力何在^^
(我現在才發現您這題的點數是5點!哈哈)

2006-05-18 03:29:06 補充:
大眼妹的回答很用心哦^^
您選她的答案當最佳解答是正確的!

2006-05-16 18:46:1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