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般的企業都要做公益活動‧‧‧
請各位大大~幫我解答一下~
敘述越多越好€
2006-04-09 19:09:30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商業與財經 ➔ 其他:商業與股市
企業公益活動之例___1.全球第一大衛生紙品及北美第二大家用產品暨個人衛生用品製造商金百利克,在台灣分公司所進行的節水方案,就是在永續環保的綠色概念下盡了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歷年來平均為台灣省下一年381,600公噸的水資源。2.台灣本土的統一超商,在門市販售1元購物袋的收入中,每年提撥500萬元成立綠色基金,從事環保活動,包括捐款1百萬支持「溼地植物庇護中心」搶救收容台灣溼地植物,並於每月第一個星期六為「溼地工作日」,號召公司同仁到庇護中心做義工,親自投入自然保育的工作。 為什麼「既然是公益行銷,就是行銷,而非公益」,策略大師麥克‧波頓一語道出公益行銷的真實內涵。現今台灣金融業一片慈善愛心的光環景象,其下所隱藏的目的其實就是「行銷」二字。政治大學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召集人黃秉德教授表示,為了拉近與消費者心理上的距離,金融業主打公益行銷,讓企業品牌形象提升,進一步讓消費者對企業(以及商品)產生信任感,模糊化兩者的界線,「許多金融業做公益的經費是來自於行銷部門的預算,而非公關部門。」因此,當金融業所推出的「善行」與消費性金融商品有關時,如「你刷卡我捐款」、「提撥固定比例金額作愛心捐贈」等活動時,消費者可以察覺到,這其實就是公益行銷的一種手法。企業公益的確是品牌行銷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如何劃清企業公益與品牌行銷間的界線,恐怕不是如此容易。檢視今年經濟部國貿局主辦的10大台灣國際品牌價值的得獎名單中,包括高科技業的趨勢科技、華碩電腦、宏碁、明基電通、聯強國際、合勤科技、友訊科技;食品業的康師傅;傳統產業的正新橡膠、巨大機械等;高科技廠商佔了七成,其中像是趨勢科技、宏碁與明基電通都成立了基金會,來從事系列的公益活動。 企業公益不只是捐錢而已 黃秉德教授表示,這些科技產業若生產的是屬於終端商品,則比較容易傾向以投入公益來打響品牌,增加市場能見度與提升消費者的好感。因此像是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TRENDMICRO)、筆記型電腦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宏碁(acer)與明基電通(BENQ)等企業皆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投入公益,透過各類活動與消費者互動,讓品牌價值更加提升。而黃秉德也特別指出,如果是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來進行企業公益,則必須檢視基金會成立的宗旨與後來投入相關的活動是否相符、是否有固定的預算以及是否善用預算等等,才能真正落實基金會的功能與目標。由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企業也表示從事公益多半由企業主私人捐贈,不方便提供詳細資料,像是華碩電腦、巨大機械等等。根據黃秉德教授的觀察,華人地區與西方國家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在資本主義的落實上也有一段距離,而在西方資本主義邏輯下延伸出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台灣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由於華人文化中反商的意味較濃,一般民眾對於企業的期待上,停留在消極的拒絕造成環境或個人危害之外,尚未發展出積極要求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成熟態度。因此台灣的資本主義是屬於一種佔有式的家族資本主義,加上傳統的「為善不欲人知」心態,因此許多企業公益是以企業家個人的行為來表現,而非企業本身的行為,反映出來的也是企業家個人的價值與信念。在華人社會中,很容易就將企業公益與慈善捐款畫上等號,然而真正要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則必須讓一般大眾瞭解,企業是社會的一份子,有責任為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努力,其中當然包括對員工的關懷與責任、企業對社區的貢獻、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環保標準以及對顧客的服務與照顧等等,都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成立基金會從事公益活動也不只是捐錢如此簡單而已,必須有永續發展的計畫、符合成立宗旨的長期社會關懷等,才能達到成立基金會除了節稅之外的重要目標。然而,必須要注意的是,麥克‧波頓所指出的「策略性公益」應該是要能加強企業競爭力,又能同時增進社會福祉的企業公益行為,這是企業要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時必須瞭解的部分。策略性的公益要企業從營運地的競爭環境中,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尋找產業聚落裡可能的合作伙伴等,像是趨勢科技培養程式設計人才,就是為企業奠定人才資料庫。而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的社會創新評論(Social Innovation Review)作者Deborah Doane也提醒我們,「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簡化了一些較複雜的主張,也並不認為公司的財務收益與道德性成果之間最終還是存在取捨的問題,然而,事實上一旦企業將有所取捨時,「利潤」永遠會佔上風。
2006-04-09 22:29:2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en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