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會有什麼前兆??
能好嗎..?
常常說有憂鬱症需要家人一起幫忙~"~..
希望大家能幫幫我ˊˋ..
讓我幫我家人看一下~
2006-03-17 18:15:02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葉 2 in 健康 ➔ 心理健康
憂鬱政會不會試圖自殺??
割腕之類的..
這是算憂鬱症還是躁鬱症?
2006-03-17 18:16:19 · update #1
如符合以下症狀,建議您尋求精神專科醫師求診!
--------------(以下為DSM-I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對重憂鬱的診斷)------------------
重憂鬱發作-分類為情感性精神疾患
A.至少兩週內,同時出現下列症狀五項(或以上),且呈現由原先功能的改變;
此兩項症狀至少應有一項
1.憂鬱心情
2.失去興趣或喜樂
※注意:若症狀明確由於一種一般性醫學狀況、或心情不一致之妄想或幻覺所造成,則物包含在內。
(1)憂鬱心情,幾乎整天都有,幾乎每日都有,可由主觀報告(如感覺背傷或空虛)或由他人觀察(如看來含淚欲哭)而顯示。
※注意:在兒童及青少年可為易怒的心情。
(2)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幾乎整天都會,幾乎每日都有。(可由主觀報告或由他人觀察而顯示)。
(3)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量超過5%);或幾乎 每天都食慾減少或增加。
※注意:在兒童,無法增加預期應增加的體重即應考慮。
(4)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
(5)幾乎每日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可由他人觀察得到,而非僅主觀感受不安定感或被拖滯感)
(6)幾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
(7)幾乎每日有無價值感,或過分或不合宜的罪惡感(可達妄想程度)(並非只是對生病的自責或罪惡感)。
(8)幾乎每日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或無決斷力。(由主觀陳述或經他人觀察而顯示)
(9)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自己即將死去)、重複出現無特別計畫的自殺意念、有過自殺嘗試、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計畫。
B.此症狀不符合混何發作的準則。
C.此症狀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
D.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使用(如:藥物濫用、臨床用藥)或一種一般性依狀況(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
E.使症狀無法以傷慟反應作更加解釋。意即在所愛的人死亡之後,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或症狀特徵為:顯著的功能損害、病態地專注於無價值感、自殺意念、精神病性症狀、或精神運動性遲滯。
2006-03-23 13:30: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新聞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 九月十三日 )舉辦聽證會,與會專家學者們證實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報導中也提到,製造抗憂鬱藥物的那些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醫學專家與受害者家屬同時對此惡行提出嚴正譴責。
這個消息,可說是遲來的警訊,不知有多少自殺者已白白送命。其實早在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但是在藥廠數百億美元的強勢行銷宣傳與精神醫學界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抗憂鬱藥物當然跟著就大為暢銷,成為本世紀全球利潤最高與市場最大的一項商品。在龐大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沒有人會願意對這項嚴重的副作用予以正視,甚至還刻意加以隱瞞,或者把自殺衝動歸咎於憂鬱症本身。負責管理藥物安全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沒有盡到其職責,忽視這項副作用,直到有數萬個抗憂鬱藥副作用的案例不斷地出現,輿論壓力越來越大之後,才真的開始採取行動。
抗憂鬱藥廠商近年來在台灣也依循歐美的行銷模式,先把「憂鬱症」炒到最高點,不斷在各媒體與管道上運用各種文宣、解說與活動「教育」專業醫療人員、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時至今日,發現與治療憂鬱症可說已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各醫院精神科門診天天爆滿,精神藥物的健保給付支出急劇竄升。政府衛生單位也跟著配合推廣呼籲。甚至連有些非精神專科的醫師們也開始習慣性地將病因歸咎於「憂鬱症」並直接地給予抗憂鬱藥物,以「增進療效」。加上國人愛吃藥的習慣,抗憂鬱藥物的濫用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難怪台灣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自殺。
在今年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第一次向全世界的醫師們發出警訊,提醒醫師們抗憂鬱藥物的自殺副作用。但是我們的政府衛生機關與精神醫學界卻對這項警訊毫不在意,宣稱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還更加積極在推動憂鬱症的教育與藥物治療。真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個破碎家庭之後,才會有人醒過來正視這個問題。
2006-03-24 21:49:1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Evan Lee 2 · 0⤊ 0⤋
恩...小八自己是重度憂鬱症過來人,
慢慢恢復後查了不少資料,也上過一些相關課程...
一般憂鬱症比較明顯可以觀察到的症狀,
就是手腳或身體微微發抖(自律神經失調)、
無論什麼建議都說"不要"(<--這句話是小八發作時的口頭禪...)、
嗜睡或無法入眠....
至於醫師在診斷時的九大準則如下:
(診斷原則: 必須包含前兩項的任一項,幾乎每項都有且持續兩週以上,不包含親人去世、重大創傷及生理因素)
。每天情緒低落、沮喪
。平常快樂或有興趣的事變得沒有吸引力
。食慾變化、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5%/月)
。睡眠失調(失眠或嗜睡)
。常煩惱、易怒、對親友漠不關心
。工作倦怠,缺乏幹勁,容易疲倦
。對失誤及缺點特別敏感,容易有罪惡感、感到挫敗
。思路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
。常想到死亡及自殺
那上述的九大診斷準則,是去就診時醫師一定會問的
憂鬱症患者有可能會試圖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不會
自殘的話,跟自殺不大一樣,如果妳的家人有自殘傾向,
那有可能是憂鬱症伴隨其他精神官能症,
也有可能是單純的重度憂鬱症或躁鬱症第二型等等....
精神官能症太多種,就連憂鬱症底下也有分好幾種,
就算是給醫師診斷,也不一定有辦法在初次就診斷出來
如果無法做確切診斷,他們會在診斷書上寫"情感性精神病"
給你一份資料,很有用的喔!
這是很多心理諮詢電話的收錄集,放在家族裡面,
妳有問題也可以問家族的成員唷~ 他們人都很好,放心 ^^
<< 有關自殺防治相關聯絡電話,請參考公佈欄※ 各縣市「自殺防治」網絡聯絡人員名單 ※一文 >>
*衛生署二十四小時安心專線
0800-788-995
*張老師專線
各地直撥1980
*救國團張老師
台北市 (02)27166180
基隆市 (02)24336180
三重市 (02)29866060
桃園市 (03)3316180
中壢市 (03)4256180
新竹市 (03)5266180
苗栗市 (037)322134
台中市 (04)206-6180
彰化市 (04)7226180
嘉義縣 (05)2756180
台南市 (06)2366180
高雄市 (07)3326180
宜蘭市 (039)366180
花蓮縣 (038)326180
*生命線
各地直撥1995
*各縣市生命線
基隆市 (02)24659596
台北市 (02)25059595
台北縣 (02)29679595
桃園縣 (03)3389595
新竹市 (035)249595
新竹縣 (035)969595
苗栗縣 (037)329595
台中市 (04)2229595
台中縣 (04)5269595
彰化縣 (04)7249595
南投縣 (049)339595
雲林縣 (05)5329595
嘉義市 (05)2302995
嘉義縣 (05)2267995
台南市 (06)2209595
台南縣 (06)6329595
高雄市 (07)2319595
屏東縣 (08)7369595
台東縣 (089)339595
花蓮縣 (038)339595
宜蘭縣 (039)329595
(字數有限,你可以到家族公佈欄看看,一支打不通就換另外一支試唷!)
2006-03-21 05:39:0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
歡迎至yahoo我的部落格觀賞,搜尋打herb,全名為herb sky發表的文章。可能對你有幫助。
2006-03-18 09:05:0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自公民人權調查團(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的訊息及回答:
(簡稱CCHR)成立是要調查和揭露精神病學違反人權,以掃蕩心理治療的領域.
關於您的問題:
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
參考http://www.skylife.com.tw/modules/psbb/?op=openboa&id=2&page=2
(轉載:共有34則有關專業醫師的回答)==================================
任何人如果認為他自己有``有心理疾病``應該去看看------有能力的非精神科醫師------,因為
有非常多的醫學報告顯示,未診斷出的或者未經治療的身體不適,會表現得像是``精神病``的問題. 在很多案例中,一旦身體狀況處理好了,心理的``失調``徵候也消失
了!
建議事項:
1.此外,好的營養.有益的環境.以及提高士氣的工作,將會對這些人大有幫助.
2.心理健康療養院必須被建立,以取代強迫性的精神病院. 這些療養院必須要有醫療診斷儀器,由非精神科的醫生用來徹底檢查和測驗,找出可能表現出心理障礙的所有根本的生理問題!!
3.如果你本人或家庭成員曾被精神科醫師不當處理,對於要負責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以及它們的協會及教學單位,尋求律師的建議以了解如何進行民事及刑事訴訟的權利!!
=============================================================
CCHR也強烈建議,任何人若知道有某人,或他們自己曾經受到精神科醫師的身體虐待或性侵害,則應該向適當的執法單位及/或核發執照的單位投訴!!
你的身邊一定會有跟精神科接觸的人,若還沒吃藥切勿嘗試,請叫他不要吃藥。若已經吃藥的切勿馬上停藥,因為一停藥的副作用很大,就像服用安非他命上癮的人停藥一樣,請要求該精神科醫生減量,「漸漸的停藥!」,不要聽信他的話繼續大量服用,一定要要求他減量。切記!
中華日報與中央日報專欄-別忽視了自殺的另一項可能因素
─保健─ 日期:2005年05月17日(轉貼)
別忽視了自殺的另一項可能因素
--------------------------------------------------------------------------------
倪敏然自殺事件造成全台的大震撼。許多專家學者們紛紛出來在各式媒體上宣傳與教育社會大眾憂鬱症的可怕,並且鼓勵民眾去接受精神科治療。最近各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人數都因此激增。可是,當社會各界都將自殺潮的原因歸於憂鬱症時,我想提醒大家另一個可能引發自殺衝動的原因:抗憂鬱藥物。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在去年九月舉辦聽證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結論證實抗憂鬱藥物具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此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並強制要求藥廠必須在藥物包裝盒上以黑框明顯標示此自殺副作用。
當初這些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而且隨著此藥物的推廣與流行,自殺案例數目卻不減反增。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與受害者家屬對此類藥物提出質疑。但藥廠與大多數精神科醫師開始時都矢口否認。這項爭議直到去年終於塵埃落定,確定自殺是抗憂鬱藥的可能副作用之一。而且調查更揭露了研發此類抗憂鬱藥物的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的惡行。
FDA公佈了十項這類抗憂鬱藥物,包括百憂解、樂復得、希普能、克憂果、無鬱寧、速悅等等。據報載倪敏然在自殺前數週被一位精神科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給予藥物治療,這消息不禁讓人高度懷疑是否是因為藥物而引發了他的自殺強迫衝動。
現在「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大家把自殺衝動全都歸咎於憂鬱症本身,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更大量氾濫的藥物處方。這是個令人非常憂心的可怕威脅,因為很可能造成台灣的自殺率更加不斷攀升。
雖然抗憂鬱藥物可能有自殺副作用,但正在服藥患者切不可因此而自行立即停藥,因為停藥後的反彈現象會使得憂鬱症狀更加惡化,也會有可能引發自殺衝動。建議憂鬱低潮者應該多尋求非藥物方式紓解鬱悶情緒。家人朋友的支持與溝通、社工單位的協助、宗教慰藉、積極從事戶外活動、避免接觸負面新聞與消息等等,都可以協助個人逐漸走出陰霾低潮。
關於精神科醫生的謊言,可參考 ========================================
*為藥瘋狂(新新聞出版)... 精神科醫生自己爆料的書,在寫各種精神科藥物的謊言。
**發明疾病的人(左岸出版)....在寫藥廠如何發明疾病
***瘋狂簡史(左岸出版).....在寫精神病學荒謬的歷史
*****國際公民人權協會的網站(CCHR,但是英文網站)...在努力的揭發精神科醫生的罪行
請參考以下回答,也希望你能有正確的資料,過的建健康康的生活喔(^.^)~*
參考資料:
[影片]精神科醫師坦承精神科藥物害人自殺 : HTTP://TINYURL.COM/8Z362
[專欄]濫用毒品、精神科藥物與自殺的相關報導 : HTTP://TINYURL.COM/894UZ
服用藥物會產生反效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2313278
警告大眾社會大眾:
精神科對你(妳)的健康有害
http://www.pixnet.net/displayimage.php?pos=-26624934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級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2006-03-18 04:40:0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no nickname 6 · 0⤊ 0⤋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憂鬱症。可能會心情低落幾天,然後再因其他的事把他們的心情拉回正常;也就是說數天之後,心情鬱悶就煙消雲散,這就不是憂鬱症。又如某人失業賦閒在家時,心中覺得鬱悶,也會對未來充滿了失望的感覺,可是一個星期後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就很快的活力再現,好像絕處逢生的感覺,這也不算是憂鬱症。
所以,憂鬱症之診斷,大致上是指大概有持續兩週的心情低落,又伴隨著生理機能的障礙,如:失眠、食慾不振或全身乏力,再加上注意力無法集中,急躁不安,或自我信心缺乏,或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或想法....等症狀,我們才能做憂鬱症的診斷。
附錄:試做憂鬱症診斷量表
A、憂鬱症診斷
有以下五種症狀以上,持續兩星期,可能患有憂鬱症。
對事物失去興趣或樂趣
情緒低落、憂鬱或絕望感
胃口不佳,或食慾增加
無法入睡,或淺眠,或睡眠過度
覺得疲倦,或缺乏活力
覺得自己很糟,或是個失敗者,或讓自己、家庭蒙羞
無法集中精神做事,如閱讀報章雜誌,或看電視
急躁不安,坐立難安而走來走去或移動、說話都變緩慢
在過去兩個禮拜內,有想過最好死掉,或用其他方式來傷害自己
B、簡短自殺量表
在最近一個月來:
你是否會覺得死了比較好或但願自己已經死了? 否 是
你是否會想要傷害自己? 否 是
你是否有考慮到自殺? 否 是
你是否有過自殺的計劃? 否 是
你是否曾嘗試自殺過? 否 是
在你一生當中:
你是否曾經自殺過? 否 是
在1或2或6答「是」:低自殺危險
在3或2且6答「是」:中自殺危險
在4或5或3且6答「是」:高自殺危險
※根據統計,自殺佔所有嚴重憂鬱症病患死亡人數的15%,而一般精神疾病病人出院後一年內自殺者,只有 0.5 %,可見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偏高,若再比起一般人,那更不在話下。因此,防止憂鬱症患者自殺,是治療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外,也要注意病人是否在言語上談及自殺,或甚至於曾經有過自殺企圖,如果這兩個現象都有,那更要積極的防範病人的自殺舉動。
2006-03-17 15:41:3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現在就是面臨著憂鬱症的前兆這一些特徵其實自己心理很明白 我這樣前兆從一開學到現在都沒有好過也不知道為什麼常常因為一個小事就可以把自己搞的心事重重時常的很沒自信 或是 只要同學沒理我 自己就開始亂想一同心情底落 心悶悶 頭痛 時常開心不起來 有時候因為一件事情會莫名其妙的自己偷偷哭起來 找不出原因的心情悶 這樣ㄉ日子已三個星期了自殺我到不會 反到是自己心理很想做一些違反常理ㄉ事亂丟垃圾 吸毒 罵髒話 去頂樓放煙火 就是一些很刺激的事但就不會去傷害人也不會想要傷害自己~
2006-03-17 05:49:2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小.. 7 · 0⤊ 0⤋
我想前兆就是會食慾不振>不想講話>不想和人正常開心的聊天>變的很安靜
思想會很悲觀>凡是都往壞處想>憂鬱症等疾病都是長期積壓太多的壓力無法有紓解的管道而成的>只要是心理疾病>都是需要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和鼓勵>多在身邊開導思想及偏差的行為>很多憂鬱症都是突然爆發的>預防的方法就是平常多注意他的行為有無不依樣>多關心他>讓他知道身邊還有人支持>但是對自我的認知是最重要的
憂鬱和躁鬱都有可能會有自殘的行為發生>大多的憂鬱證會自殺比較多
躁鬱通常都會連累到他人而死亡
2006-03-17 03:56:2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小薇 6 · 0⤊ 0⤋
我也覺ㄉ上面ㄉ人說ㄉ很對 ~ 有憂鬱症 ~ 試圖解開他ㄉ心結 當心情不好時 真ㄉ會有想不開ㄉ念頭~所以一定要陪他聊聊 讓他宣洩一番 大哭 大喊 運動 聽音樂~ 聊聊讓他開心ㄉ事情 至少能減輕病情 不然就要找心理醫師輔導他 ~開導 ~ 希望我ㄉ建議能幫助你 ~
2006-03-17 03:24:02 · answer #9 · answered by 蜜豆奶 1 · 0⤊ 0⤋
首先~其實書店都有很多這種類似憂鬱症的書~你可以去翻翻~憂鬱症的前兆嘛~例如他常感到灰心~對任何事都興趣缺缺~吃飯沒有太多的胃口~或者有時會有想要自殘的念頭~~諸如等等的~~其實憂鬱症不可怕~只要你能打開他的心房~一切都能夠看開的~試著多多與他聊天~取得他的信任~也許他就會告訴你他難過的原因~這樣不僅能幫助他解除壓力~也能讓他有多一點的宣洩~假使只是小事~更可能因此解決~另外你也可以陪他去戶外運動~打籃球~慢跑~騎腳踏車~登山之類的~運動不僅能對身體有幫助~也可以算是一種抒發的管道~另外也得注意他的飲食起居~讓他能均衡飲食~少吃油炸類或一些不太營養的東西~蔬果類的攝取絕對要足夠~香蕉我記的是一個不錯的食物~能讓人感到快樂~~睡覺更是要正常~別睡太少也不要太多~另外最重要的~便是鼓勵了~多多鼓勵他~能讓他產生信心~並且得到快樂~至於憂鬱症跟躁鬱症的差別嘛~~躁鬱症有時會突然的感到煩躁~因此會發很大的脾氣~對於什麼事都感到厭惡~而憂鬱症就是冷冷的~什麼話都不太想說~~畢竟我只是位高中生~懂得不多~只能說出我的見解~希望能幫上你~如果你真的覺得太嚴重了~可能就要試著去看心理醫生囉^^~
2006-03-17 03:02:37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小聖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