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哪些食物比較容易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機制如何?

2006-03-05 21:04:3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3 in 健康 疾病與處置 其他:疾病

3 個解答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一般症狀都在四肢和肩等部位,有疼痛、僵硬和活動困難等不適感。目前發病的原因並不清楚,但是推測可能和遺傳、營養和環境等有關。此症通常好發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3,國外的治癒率約為32﹪,而國內卻已高達60﹪。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並無根治方法只能控制暫時病況 ,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保健,以下幾點就是針對飲食和運動來作些建議:

1. 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減少脂肪的攝取,體重若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

2. 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要把握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3. 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4. 多吃開胃的食物,例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有去濕滁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5. 若有服用阿斯匹靈,一定要餐後才能服藥,因為此藥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 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所以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例如紫菜、肉類等食物。

6. 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慾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鬆症,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例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7. 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臥床進行運動。若採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30公分以上,持續5秒鐘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覆,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8. 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 下,往下、往後作伸展划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後再緩緩放下。

2006-03-05 13:00:4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飲食注意事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因長期受病痛折磨 , 寢食不安, 因此患者以虛證為多,而且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外濕為因, 因此飲食不宜膏梁厚味, 過於油膩以免再生內濕, 否則內外合邪, 反而對病情不利. 所以原則上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牛奶 ,豆漿,人參,白木耳,黃耆,當歸,紅棗,枸杞雖為營養佳品, 但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食之反使腹脹, 甚至不思飲食. 寒邪偏盛者 :可多食茴香,肉桂, 花椒等調味品. 濕邪偏盛者 :可多食薏仁,玉米,紅豆. 熱邪偏盛者 :可多食芹菜,西瓜,苦瓜,絲瓜, 蘿蔔,綠豆等.
圖片參考:http://home.pchome.com.tw/clip_image001_0043.gif
食療法 1 濕熱痺食療法 紅豆粥 :紅豆一兩,白米二兩,白糖適量, 有除濕熱的功能 薏仁粥 : 薏仁一兩 ,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作早餐用,功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痺. 綠豆仙草湯 : 煮好綠豆湯 ,加入小塊仙草顆粒,做為甜點. 2 寒濕痺食療法 生薑大蔥湯 : 生薑 ,大蔥,辣椒各三錢,同麵條煮,趁熱吃,以出汗為度,功能解表散寒. 3 寒熱錯染痺型食療法 白木耳桂圓湯 : 白木耳一兩 ,桂圓二兩,先將白木耳去蒂洗淨,煮沸後燉煮至半酥,入桂圓肉,再共煮至白木耳軟,桂圓肉均出味為度,分數日服用. 4 肝腎陰虛食療法 桑椹子粥 : 以桑椹子和粳米煮成粥 ,常服此粥,強肝腎,狀身體. 何首烏粥 :何首烏一兩,粳米一兩,紅棗五錢,紅糖適量,先將何首烏煎煮取液汁,去渣,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煮成粥,放入少許紅糖調味,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何首烏具有養血滋陰,補肝益腎的作用. 5 肝腎陽虛食療法 鹿茸酒 :鹿茸一兩,山藥二兩,米酒一斤,將鹿茸,山藥浸泡在米酒中,封固三十天後飲用,每次一小杯.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三錢,薑一兩,羊肉適量煮湯. 十全大補湯 : 人參 (8gm),肉桂去皮(8gm),川芎(5gm),地黃酒洗蒸焙(8gm),茯苓焙(8gm),白束(8gm),甘草灸(5gm),黃耆去蘆(15gm), 川當歸洗,去蘆(10gm),白芍(8gm), 有溫補氣血的功用.

2006-03-05 06:00:5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一家五口 7 · 0 0

印象中好像是生冷的食物吧!但是並沒有什麼比較禁忌的啦!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方面的問題.而且較為遺傳性質比較多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女多於男

致病因素

 醫學界至今對此症的病因了解仍然有限,目前只知道與身體免疫系統有關,其致病因可能與遺傳、環境、情緒和內分泌......等有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血液內含有類風濕因子抗體,侵襲關節所造成的炎症。通常光侵犯關節的滑膜,造成患部肥大、腫脹疼痛,且會擴散到其他的關節,並破壞關節的軟骨,使其變形,甚至疼痛到行動受阻,其病程不但很長,而且不易根治。

哪些人最易罹患?

據統計20至50歲發生機率最高,老年人也不少,部分患者則是青少年時即已罹患。
女性患者較多,約為男性的三倍,這和女性的內分泌有關。
家族有罹患本病者,遺傳傾向增加了患病機率。
生活在寒冷、潮濕、光幅射環境下,或是過度勞累、情緒壓力大的人,體內的抗原性及蛋白質分子結構將改變,而引起免疫性疾病,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

症狀緩而慢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因人而異,通常初期只感覺局部有輕微不適,如關節酸痛、僵硬、腫大....之後疼痛加劇,並且漸漸感覺動作困難。

 約1/6患者的癒後並不理想,病情的惡化,使關節扭曲、畸型、僵化,甚至引起器官病變。

掌握黃金治療期可防病況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屬於多發性病症。在第一次發病後,通常會好轉起來,但一段時間之後,會再發病,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因此,千萬不要以為症狀消失,即是痊癒了。在第一次發病後的一、兩年間是治療的黃金時機,如果錯過,治療效果將減半,且癒後較差。因此,對於此症患者,在發病後兩年內,應確實接受治療,以控制病情加重。

配合醫師做治療

 截至目前為止,此病尚未有特效藥出現,一般醫師皆採藥物、物理綜合療法,以減緩病情,病況嚴重者,須視病情進行手術療法。至於民間流行的偏方,最好勿輕易嘗試,治療期中應與醫帥密切配合,以控制病情,減少發作次數。

 有貧血症狀的病人,不要自行補充鐵劑,因為鐵劑容易沉積於關節腔內,反而會使病症更惡化,並且日常生活中宜做好居家護理工作,可減輕患者的不適。

 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情況不良者達1/6,主要是對疾病的不瞭解,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危險群者應定期做抽血檢驗。

 一旦發現自己有了病徵,應有所警覺,找免疫風濕科醫師做診斷與治療,國內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協會」可提供患者需要之資訊與服務。

2006-03-05 05:22: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szu_yin y 4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