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達賴喇嘛協助成立的非營利「心靈與生命機構」資助實驗,專家追蹤八名西藏僧侶打坐時的腦波狀態,當時據稱僧侶進入「無條件仁愛慈悲之境」。包括達衛森博士在內的專家使用電子掃描器,發現僧侶腦中產出形態強烈的伽馬波,即腦細胞共振,與注意力集中及情緒控制有關。而一組十名正在學習打坐的大學生產出的伽馬波則弱得多。 伽馬波是高於30HZ的腦波,以往類似的研究都是針對alpha波,這次為何有不一樣的結果?
2005-10-21 12:50:29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Peace 7 in 健康 ➔ 心理健康
好像未針對問題回答.......
2005-10-22 09:10:35 · update #1
最近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靜坐不但可以閉目養神,還能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讓人有更靈敏的反應。此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中,也是這類成果首次發表在主流科學刊物上。 據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實驗室,從實驗佛教徒與從未嘗試過打坐或冥想的十位健康大學生中,研究人員透過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人員打坐冥想的前、中及後段,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發現佛教徒尤其僧人在一組記錄下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盪尤為強烈。 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所引起,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打坐的益處由此顯見。據悉,「閉目養神」是人在感覺疲累時,常用的一種方法,而實際上,最近一些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像這樣的靜坐還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讓人有更靈敏的反應。這一研究已發表在十一月十六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中,這也是這類成果首次被發表在主流科學刊物上。據了解,試驗顯示,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試驗室曾經做過試驗,試驗物件是一組八位年齡在三十四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佛教徒,在過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間,每天進行超過八個小時的打坐和冥想禱告。據了解,作為對照組,則是十位健康的大學生志願者,他們年齡在二十至二十二歲之間,此前從未嘗試過打坐或者冥想,僅僅在一個禮拜前接受過簡單的冥想訓練。兩組人員都被要求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腦中描繪具體事物。據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蕩尤其強烈。因為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而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事實上,在進行冥想前,兩位年齡較長的僧人就被探測出極強的伽馬波活動,因此,顯然腦區域活動的波動完全是由於修行時間長短引起的,而與個體差異無關。據了解,透過試驗,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坐禪和冥想能夠增強腦活動能力,並明顯地影響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簡言之,靜坐並展開想象是一種從身心兩個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事實上,對於打坐有益,在中國古代就有此說,郭沫若在自己的《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談到:「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當溯源於孔子的弟子顔回,因為《莊子》上有顔回坐忘(即靜坐)之說。」在中醫藥學上,靜坐養氣也是為醫理所提倡的,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談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它是集中注意力,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途徑,是一種通過冥想實現的心理暗示療法,近年來西方包括日本等國對於靜坐進行的科學理論研究,就是對這門古老的放鬆療法的現代醫學詮釋。據了解,靜坐雖好,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1.靜坐需要注意地點時令,不要在飯前飯後半個小時內靜坐,也不要在當風的地方和冷氣空調房間中靜坐,開始靜坐之前要進行一些暖身活動,讓身體的血脈充分暢通,冬季則需要保持衣著寬鬆和溫暖。2.有部分人並不適合靜坐。比如孕婦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同時靜坐時,要注意一些特殊反應,如後腿腳微麻是正常現象。初次靜坐者如果不能順利入定也不要勉強,一切以自然為主,可以稍等一會放鬆心情再繼續,當然,如果有條件,最好能夠在有經驗的人指點之下進行靜坐練習,不要盲目,也不要過於急躁。
圖片參考:http://www.epochtimes.com/i6/4122955421017--ss.jpg
科學家:靜坐是調節人體的好方法【大紀元12月29日訊】科學家首次研究發現,「靜坐」是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在11月1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中,科學家發表研究結論,「靜坐」可以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明顯地影響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讓你有更靈敏的反應,是一種從身心兩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也是目前中西方醫學界研究的養生之道。 「靜坐」可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 據北京科技報12月29日報導,這類成果是由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試驗室做過試驗,首次發表在主流科學刊物上。科學家們測試一組8位年齡在34-64歲之間的佛教徒,在過去的15-40年間,每天進行超過8個小時的打坐;另一組從未嘗試打坐的10位健康的大學生,年齡在20-22歲間。通過腦電波測量儀器,檢測兩組志願者在打坐前、後的腦部活動。 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的一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以腦伽馬波的震盪尤其強烈。因為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這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 其中,兩位年齡較長的僧人被探測出了極強的伽馬波活動,結果顯示腦區域活動的波動完全是由於修行時間長短所引起的,與個體差異無關。 科學家們做出結論:禪坐能夠增強腦活動能力,明顯地影響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靜坐是一種從身心兩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 「靜坐」是中西方養生之道 中國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靜坐。《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也談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內存,病安從來?」集中注意力,達到心神合一是一種通過冥想實現的心理暗示療法。 近年來中西方等國對於靜坐的科學理論研究,八月四日期的美國《時代》週刊曾報導,目前有一千萬美國成年人學習打坐,許多公共場所也都會設置靜坐室。《哈佛法學季刊》2002年春季號曾經討論西點軍校開設了靜坐的課程,湖人隊教練傑克遜 (Phil Jackson) 在換衣間裡和隊員們討論的話題也不離靜坐。包括電影明星李察.吉爾 (Richard Gere) 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Al Gore),都是喜愛靜坐的名人。 美國貝勒醫學院醫學系封莉莉教授亦曾法輪功修煉者打坐入定前後,抽血檢查紅血球化,結果顯示,煉功一小時後,其紅細胞的彈性明顯增加。 西方醫學界開始著手研究東方精神文化對於人體的影響,過去廿五年中,著名醫學雜誌上總共發表了二千多篇身心醫學(Mind/Body Medicine)相關研究成果,為醫學界打開了另外一條研究方向。@(http://www.dajiyuan.com)
2005-10-21 12:55: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ong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