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如題..
可以告訴我明確的答案ㄇ.....

2005-09-30 16:57:2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健康 疾病與處置 癌症

5 個解答

防  癌  訣  竅  多                                                  飲 茶  防  癌:茶不但可阻止至癌物--亞銷胺在體內合成.同時也有抑制亞銷胺致癌的作用茶中微量元素點有抵抗腫瘤及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專家發現.綠茶還具有抗細胞突變的效應運 動 防 癌: 美國專家調查研究發現.運動可預防直腸癌的發生.特別對於女性.獲得的效果更好 戒 煙 防 癌 :煙中許多化學成分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尤易導致肺癌歡 笑 防 癌 :日本專家對觀看喜劇合相生表演的79名癌症病人進行了血樣測定.發現病人在笑過之後.體內天然殺傷癌細胞的活性物質大大提高 開 窗 防 癌 :地面和其他建築材料都能釋放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氡裂便後的物質).常開窗可使室內空氣中這類致癌物降到最小密度. 睡 眠 防 癌 :澳大利亞專家強調.睡眠不好.人體就很難控制住細胞在分裂過程中不發生突變而成為癌細胞.故保證睡眠質量是防癌的首要因素 防 輻 射 致 癌 :長期受大量紫外線照射可置皮膚癌.因此.避免陽光中紫外線長時間的反照射.可預防皮膚癌及黑色素痣癌變的發生 防 肥 胖 致 癌 :美國一大癌症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腰部以上特別肥胖易患乳腺癌.腰圍及臀圍差別不大者較一般婦女風險高6倍 樂 觀 防 癌 :精神緊張.情緒壓抑.悲觀憂愁.可嚴重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而飲食致癌症發生.與此相反.樂觀.開朗.開扣.進取.卻能顯示極大的致癌效應 勤 排 尿 防 癌 :排尿可引起一系列肌肉運動及其相 觀反射.加速腸內廢物的清除 改變飲食防癌 :有關研究結果發現.單一不變得飲食習慣可以促使癌變早發..因故定不變 的飲食結構和偏愛某些特有的有毒物質.甚至是致癌物質 吃大豆防癌 :美國有關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顯示..大豆是抗癌首要選食品.因為大豆中的特殊成分--異黃酮.可斷絕為癌細胞提供(養料)的通路 常吃蔬菜防癌 :蔬菜中的葉綠素銅鈉鹽是有效的抗誘變劑.具有抗癌作用.蔬菜中還有大量維生素C.  能阻斷亞硝胺形成自然抗癌法     莊淑旂博士 隔夜的疲勞最傷身 雖然睡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早晨還是起不來,頭昏腦脹的,這就表示前一天的疲勞還沒完全的清除。要想活得久、還要活得好,一定要記得「今天的疲勞,今天消除」!針對身體不同器官不同部位,消除疲勞各有方法,但就整體來說,排便和脹氣,是非常基本又重要的兩件大事。每天都要上廁所 就健康管理而言,「排便」是一件很重要的體內「信息」。如果不把體內廢物排除,身體就不能充分攝取新的食物,所以在廁所內看報紙、雜誌和抽菸是最要不得的。莊博士曾針對罹患肺癌和大腸癌的患者做過調查,有在排便時抽菸看書報習慣的,佔了壓倒性的多數。不在體內堆廢氣 莊博士所注重的是放屁和打嗝等體內脹氣。所謂「體內脹氣」就是指因消化活動、基礎代謝等產生的廢物,以及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的空氣。脹氣在一定程度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如果是由不規則生活或偏差的飲食生活及壓力,使消化活動減退,而產生大量的廢氣,那麼,想把廢氣排出體外就會變得不順利了。莊博士過去在醫院服務時,曾診察過八位被認為很健康、卻在睡眠中驟死的「暴卒病」患者,解剖時都發現他們的胃囊異常膨脹,再追蹤他們生前的生活習性,發現他們長年累月不吃早餐,因為工作忙碌,午餐也不能慢慢吃,一天的營養都靠晚餐來補給,以致大吃大喝後很快就去睡。而人在熟睡中,吃下的食物卻吸收了胃液和水分而膨脹、發酵,產生的廢氣使胃鼓脹,壓迫肺或心臟,才導致「暴卒病」的發作。所以避免在睡前暴飲暴食,不要製造和堆積廢氣在體內,是保有健康很重要的一步。晚餐前洗澡消疲勞 莊博士指出,洗澡能暖和身體,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腸蠕動,排出體內廢氣,對消除疲勞很有幫助,她並建議「最好在晚餐前入浴」。入浴前若是肚子很餓,不妨先慢慢的喝下一杯蔬菜汁或果汁,稍微休息一下,再去洗澡。如果一定要在飯後洗澡,最好能在兩小時後再入浴。因為要消化吃下去的食物,血液會集中在消化器官,如果馬上洗澡,血液就會擴散到全身,妨礙腸胃的功能,造成廢氣滯留體內,有時會壓迫到心臟,是很危險的。 莊博士建議的入浴方法是「三段式入浴法」。首先浸泡到膝蓋以下三分鐘,雙手及兩肘可放入水中,按摩腳踝;然後坐下,讓水淹過肚臍,大約浸泡三分鐘;最後全身坐入浴缸,依照各人喜好浸泡。至於洗澡水的溫度,以在攝氏41至43度的水溫中沐浴,最能消除疲勞。平均來說,入浴時間以10至20分鐘最理想。

2005-09-30 16:59: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關於癌症,可以到我的部落格看看,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
http://agel777.ugo.com.tw/

2009-10-08 04:35:4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1 · 0 0

姬松茸又稱神仙茸、巴西蘑菇,外表呈金黃色傘形,具有香氣及甘味。本品採用日本岩出研究所核准進口之頂級姬松茸─岩出101株,運用專利子實體破壁技術,可增加體內多醣體的吸收,其高分子多醣體含量遠勝於其他珍貴菇類,並獲得美國FDA登錄認可。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成份,能夠滋補養身、增進活力。
※本產品經衛署食字第0920038161號函配方審查認定為食品
服用姬松茸不僅可以防癌更可以提昇免疫力,使你健康久久

2005-10-04 12:11: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國人罹癌速度加遽 8.5分鐘就1人 文:中網理財提供 931129

--------------------------------------------------------------------------------

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平均每8.5分鐘就有1人診斷出癌症,比前1年的9分鐘更短,顯示癌症威脅日益嚴重。除了甲狀腺癌,男性各項癌症罹患率都比女性高,治療存活率比女性差。

這項統計資料涉及要確診才能納入統計,因此通常落後3年出爐。
衛生署昨天公布民國90年全年癌症登記報告,1年內新發生癌患人數61,607人,其中男性33,157人,女性28,450人。比較兩性癌症發生率,男性是女性的1.4倍。癌症死亡種類明確,因此資料較快,92年的癌症死亡率是每14分56秒1人因癌症死亡。

男性好發10大癌症依序是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膀胱癌、食道癌、皮膚癌、鼻咽癌;女性是子宮頸癌、乳癌、結腸直腸癌、肝癌、肺癌、胃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卵巢癌、子宮體癌。

生活環境改變,也反映在癌症消長。衛生署比較民國86至90年癌症發生率發現,「子宮頸侵襲癌」大幅下降二成一,顯示抹片篩檢發揮成效。但衛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說,因病切除子宮的女性人數大減,有機會得子宮體癌的女性增加。

呈現下降趨勢的還包括女性胃癌(降幅一成三)及男性鼻咽癌(降幅6%)。孔憲蘭說,現代食品保存條件比以前好,食用保存不佳、太鹹、醃製食物的人大為減少,罹患胃癌和鼻咽癌也減少。

增幅達一成以上的癌症,男性有口腔癌(增幅29.4%)、食道癌(27%)、皮膚癌(22%)、攝護腺癌(21%)、結腸直腸癌(16%)、肝癌(15%)、膀胱癌(13%)。女性有子宮體癌(27%)、乳癌(24%)、甲狀腺癌(23%)、肝癌(21%)、皮膚癌(17%)、肺癌(13%)及結腸直腸癌(12%)。
孔憲蘭說,男性口腔癌、食道癌激增和嚼檳榔密切相關。

此外,包括結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都屬「富庶型」癌症,因為飲食精緻和油脂攝取較多,或女性荷爾蒙不斷刺激,導致罹患人數上升,國內這幾項癌症也有明顯上升趨勢。

所有癌症中,除了甲狀腺癌發生率女高於男(將近4倍),其他癌症全是男高於女。此外,男性罹患癌症年齡中位數65歲,女性58歲。男性罹患癌症5年存活率只有32.35%,遠低於女性的57.84%。

男人罹癌情形為何特別慘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解釋,男、女癌症好發部位不同,男性癌症有三成是肺癌和肝癌,這兩種癌症本就難治,存活率各一成和一成五;女性癌症三成是乳癌和子宮頸癌,這兩種癌症治癒率高達七成二和七成七,後果自然比男性好。

為及早發現癌症,國民健康局打算將B型和C型肝炎篩檢納入給付。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說,「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將提高菸品健康福利捐,屆時徵收所得可部份挹注用於保健,用來免費篩檢國人B肝和C肝,及早防治肝癌。

2005-10-02 10:35:1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Compiler 2 · 0 0

「我得到了癌症,該怎麼辦?」



「我周遭的親友很多人得到了癌症,我也十分恐懼自己會得到癌症,該怎麼辦?」



談到癌症,幾乎是邁向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類共同的夢魘,從十大死亡原因一直高居榜首以外,癌症的發病率(一生中得癌的機會)也從十幾年前每四人中有一人,變成每三人中有一人到現在美國的報告更顯示每二人中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見《還我健康》雷久南博士序 琉璃光出版社出版)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置身度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準備,及早預防,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這本「防癌手冊」是收錄了書籍報章雜誌中有關癌症治療與預防的一些珍貴文章所集結而成,由醫師、醫學博士、營養學家、教授、研究人員從各種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癌症形成的原因與治療的方向。這麼多專家學者所得到共同的結論是—治療與預防癌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斷肉吃素」。



譬如說一個人中毒,光靠醫師開的藥物解毒,自己卻每天仍在吸毒,這種病人永遠好不了。同樣的道理,再高明的醫師,再昂貴的藥物,如果癌症病人不能改變飲食,每天仍大魚大肉吃進一大堆致癌毒素,癌症是不可能根治的。



希望本書的內容能讓閱過的讀者覺悟到,原來自己正是癌症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天三餐的食物正是癌症形成的禍因,明白了癌症的因果,我們也同時恍然大悟,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趕快斷絕肉食,趕快戒殺吃素,自己才有機會轉危為安,戰勝癌症!



當然除了「吃素」以外,治療癌症還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像「念佛」、「禮懺」、「放生」等等,有心的人可以參考這方面的書籍,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總言之,因果是絕對不假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治療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不覺悟,不斷肉吃素,不改過行善,光是一味找醫師吃藥物,尋偏方覓草藥,求神問鬼,卜卦改運,花再多再多的錢,終究也是徒然!



一、防癌的基本觀念



養生保健與防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

長庚醫院腫瘤科

賴基銘醫師



「癌症這個字起源於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採行什麼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



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



癌症病變形成的原因和我們遺傳、病毒、化學物質、輻射線等都有很大關係。最重要的是和我們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質有關。其中大約有七○%的癌症形成是和我們飲食及生活方式有關,只有三○%是因為遺傳、病毒、輻射線等相關。因此只要飲食上做很好的調養就能預防七○%癌症的發生。



當我們正常的細胞和這些飲食中的致癌因子接觸,就會形成癌的初始細胞,可能今天我們吃了不當的飲食,明天或是後天便會產生一大堆的癌症初始細胞。但是它還要再經過十幾、二十年才會形成癌的前期細胞,而變成癌細胞則還要一、二年的時間,我們根本不會察覺這些身體內的變化。



一旦癌細胞形成到讓我們發現,臨床上一公分就含有十的九次方的癌細胞,大約十億個細胞我們才發現它的存在。大概長到十公分(約十的十二次方的癌細胞)時,我們人就死亡了,癌細胞也會死亡。所以癌細胞從一個分裂四十次後人就死了,而分裂三十次才被發現,我們以為很早發現,事實上卻已經很晚了。癌細胞最可怕的就是它會到處亂跑,大約到了它有十的七次方個時,它就會亂跑。因此我們防癌主要是要防止它長到十的七次方個,而不是等長到十的九次方個時再發現、治療。



在某些癌症形成時都會有某些症狀發生,如皮膚癌、乳癌、鼻咽癌、直腸癌、口腔癌等等,都有某些先兆,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症狀並且加以治療,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如何延遲甚至是防止癌症的發生?從前面的報告我們知道從癌的初始細胞變成成熟的癌細胞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將它誘導分化成良性,而不會變成癌症。從國外醫學研究報導中可以知道,豐富的維化命A、維他命C是很好的抗氧化的東西。胡蘿蔔、牛奶、深綠色的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大部分蔬菜、水果中,特別是纖維性的蔬菜裡就有豐富的維他命C,這些是癌症預防中最好的東西。此外就是要少吃脂肪性、油脂含量高的東西,如油炸類的食物。另外則是東方性的美味—醃製食品也要減少食用。此外要禁煙,因為大約有三十%的癌症因為抽煙而發生。不嚼檳榔則會減少胃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的發生。多喝茶、紅茶、綠茶都可以,只要沒有事就多喝茶。多吃素,我們不鼓勵台灣傳統的宗教素食,而是鼓勵採用西方的方式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除了飲食方面以外,還有運動。有氧性的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多做做森林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保持細胞內氧的含量,少吃肉類的食品就可以減少細胞內氧的消耗。



人的免疫能力在四十歲以後會逐漸喪失,因此也就容易得到癌症。AIDS的患者因為免疫機能完全喪失,故他們特別容易得到癌症。免疫機能的喪失和得癌症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增加免疫機能的東西很多,許多中藥藥材都含有這種功能,如黃耆、靈芝、香茹、草菇、金針菇等食用性菇類中都含有調整免疫機能,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還有目前流行的尿療法,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人體中原本就存在預防癌細胞的物質,只不過大部份都隨尿液排出體外。從尿液中提煉的物質就有分化癌細胞導向良性的作用。但是我並不鼓勵大家喝尿,因為雖人體有這些物質,可是份量上仍嫌不夠。



飲食對預防癌症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改變人細胞內鈉和鉀的比值,以及分化掉食物中的致癌因子,如抗氧化性的東西。大蒜就是一個不錯的食物,尤其是吃東西方美味的時候,大蒜可以立即將致癌物質分解掉。維他命A可以將癌細胞病變導向良性。而植物中的纖維可以延緩排便的進行。



飲食改變癌症因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胃癌。美國自從二次大戰後胃癌大數就逐漸減少,研究顯示原因是因為冰箱的發明使得人們可以將新鮮的食物保存起來,也保存了食物中維他命A、維他命C等防癌因子。並且減少人們食用醃漬食品所攝取過多的鹽份等,因而減少了胃癌的發生。



最後再提醒一次,從飲食方面著手防癌,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脂肪攝取,不抽煙、不嚼檳榔,才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對付癌症的總體戰

東吳大學副教授

郗磊峰



近幾十年來人口增加,科技突飛猛進,導致生態失衡,居住環境中到處充滿了危機。我們的空氣、水源和土壤受污染;食物過份精製和加工:我們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吞服大量的化學品,我們用的化粧品和家庭電器或醫療器具有的帶有致癌性。這一切都與癌的生成有關,但是它們並不直接造成癌症。它們都是癌症的遠因。



這些致癌性物質性質雖異,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奪走了身體中的氧,因而造成組織缺氧症狀,引起細胞病變。



我們都知道,吸煙可以引起肺癌,可是也有許多吸煙者並未發生肺癌,理由何在?一九六○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貝奈特(Sir F. Macfarlane Burnet),因在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榮譽。根據他的理論,正常人體中每日產生大約十萬個癌細胞。可是一般人的免疫系統(防衛機制)都能有效地將這些癌細胞予以破壞。



尼波(H. Nieper)指出,死於非癌症原因病人驗屍的統計顯示,約有22%的病人,生前曾得過惡性腫瘤而未被發現。可見癌細胞的產生是正常生理現象,問題在如何予以有效控制,以免如脫韁野馬,釀成大禍。



答案是保持正常防衛機制。換句話說,保持健康。健康是個總體觀念。健康不良的人有個共同病理現象——組織缺氧。因此,恢復整體健康就是防治癌症的不二法門。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Dr. William D. Kelley),平均潛伏期為卅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Precancerous)。



癌症的病理和其他各種全身、退化性疾病一樣。因為個人的宿因不同,有的表現為關節炎,有的表現為糖尿病,有的表現為癌症。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為癌症患者毫無例外都患了鹼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斯摩佩基醫師(Dr. Edward H. 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癌症是種多元缺乏症。癌症病人普遍缺乏胰酵素,因此無法利用維生素B17、維生素A和其他療法的攻擊作用,以及白血球的吞噬作用。維生素B17是防癌的第二道防線。



根據希羅茲(G.N.Schrauzer)、希伯格(R.Passwater)等人最近所作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證明,癌症與硒(Selenium)缺乏具有很高相關關係。這些科學家相信,硒能刺激免疫系統,以抵抗癌的發育。



根據吉爾森醫師(Dr. Max Gerson),鉀鈉失衡是所有慢性病的開始,包括癌症在內。這時鉀在細胞內消失,鈉帶著水進入細胞內造成水腫和許多官能障礙,這說明了癌症病人的膳食為什麼免鹽,並且包括大量新鮮生蔬果的理由,因為生蔬果含有豐富鉀質。



因為毒素、不完全消化和排泄作用,癌症患者的重要器官中毒很深。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即是為身體解毒,特別是肝膽系統。



新鮮蔬果汁禁食療法可使身體由腎臟、大腸、肺臟、皮膚等器官黏膜排泄毒素。同時,新鮮蔬果汁含有豐富礦物質、微量元素、酵素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腺體代謝功能。



癌症的晚期病理狀況——腫瘤並非直接發生,而是各種錯綜複雜原因造成的自然結果。西德的艾塞爾醫師(Dr. Josef Issel, M. D.)治癌三十餘年,治療病人數逾萬,其五年痊癒率(five-year cure rate)為87%,且多數病人就醫時已進入癌症末期。他的治癌成就,獲得歐洲各國的極高評價。



艾塞爾深信,腫瘤是一種慢性病演變的結果,病理發生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連續重疊發生。前三個階段為潛伏期,腫瘤在第四階段顯示後,癌症方為人認知。



第一階段為肇因和原發性傷害。出生前和出生後的內在和外來因素造成器官系的傷害,以及神經、荷爾蒙、排泄、和防衛系的功能紊亂。到了各種功能紊亂時期,即進入第二階段,其後,因排毒障礙導致複雜代謝功能的紊亂,發展成各種不同慢性病,這是第三個階段。



抵抗惡性腫瘤的防衛能力削弱到某一程度時,即會生出惡性瘤。腫瘤的生成有時需要一項引發因素(a trigger factor),或為肉體上的,或為精神上的。腫瘤的數目不一,或為一個,或為多個。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則表現出腫瘤的各種徵狀。局部徵狀計有疼痛、流血、狹窄(stenosis)、穿孔等。一般全身性徵狀計有貧血、再中毒、體重減輕、惡病質(cachexia)等。



根據上述病理過程,艾塞爾的整體觀念,解釋為先有『癌病』,然後發生腫瘤。而一般的局部觀念,則以為是先有腫瘤,後有『癌病』。



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只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



抗癌勇士——李豐醫師

張翠芬



李豐與淋巴癌

和平共處30年

她,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

三十歲不到被宣判罹患癌症,

李豐,這位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沒有被癌症擊倒,

走過三十年漫漫抗癌心路,

她沒有怨,反而感謝癌症,

讓她學會省視人生。



三十年前,當時正在加拿大研究所進修的李豐,被醫師診斷罹患惡性淋巴瘤,估計只能再活半年,那時候她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三十歲不到,正打算去開創美好人生,「癌症」擊垮她一切夢想與希望;三十年過去了,李豐還活著,走出生命谷底,健康狀況也不斷在爬坡,她笑說:「我要感謝我的癌症,因為我賺到了,到現在已經多活了六十個半年!」



今年暑假從台大醫院退休的病理科醫師李豐,是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被宣判罹癌症

猶如青天霹靂



李豐說,得到癌症,即使治好了,也不表示病人已痊癒,因為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她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一位已治癒的鼻咽癌病人,廿六年來癌症未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著,隨時伺機而動。



從發現癌症迄今,李豐已經學會和癌症和平共處。但是,三十年前的癌症宣判,猶如青天霹靂;那時候,李豐在加拿大當醫師,研究所進修課程只剩一年畢業,頸部淋巴結卻無緣無故腫大,經診斷確定是惡性淋巴瘤,面對這個打擊,她簡直嚇呆了,更可悲的是,已論及婚嫁的男友藉故疏遠她,醫院老闆要求她離職.......。



失去所愛、失去工作、失去健康的多重打擊,李豐情緒跌到最低點,甚至還想到自殺,她的癌症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病情時好時壞;一年半以後,她回到國內,獲得友情安慰,恢復工作,還認識了另一半—作家李慶榮,李豐情緒由消極轉為積極,雖然頸部腫瘤還像鴨蛋般大,她學著去接納它,並修正觀念、調整生活作息。



由於長期治療與服藥,李豐身體非常孱弱,治療後副作用層出不窮,雖然癌症控制住沒再發,卻小病大病不斷,感冒、帶狀皰疹、肺結核一個接一個,住院出院像家常便飯。



直到十二年前,她持續發燒住院兩週,醫院一直以肺結核做治療,抽血結果卻顯示她吃了太多藥物而引起中毒性肝炎,肺結核其實是誤診,她躺在病床上深思,平白吃了這麼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她自問,我要因為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死?



練瑜伽吃素禮佛

十年來未曾住院



她看到西醫的極限,轉而尋求其他方法。從那天起,李豐拒絕再當個藥罐子,不再吃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丸。現在她每天練瑜伽、吃全素、打坐、禮佛,每週和先生去爬爬山,這十年來沒再住過院,連感冒都很少了。



生病之後,李豐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但有一次爬山摔傷了腰椎,只能坐著輪椅,復健很久,最後卻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這時她接觸到瑜伽。剛開始兩年,她只在家中練瑜伽的熱身和拉筋,一般人幾個月就可以做到兩腳雙盤,她足足練了七年才達成,進度雖然慢,健康無形中卻改善了,她知道自己的身體差,所以練得比誰都勤快。



李豐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三、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他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近幾年,她還自創一套禮佛瑜伽,在跪地膜拜時融入瑜伽前彎後仰等動作,既可修心又能健身。



如同許多癌症病人一樣,李豐也嚐試過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健康食品,但是試過三個月沒效果就馬上停止,如今,她什麼補品都不吃,只吃全素(不吃蛋、牛奶),李豐說,只要是新鮮的食物,不經加工的蔬果、糙米飯,就是最天然的營養品,她認為,人活得越自然越好,簡單清淡,讓她的健康一天比一天好。



癌症病人三處方

多笑積極不生氣



原本是急性子,凡事講求效率的李豐,罹患癌症之後,改變最大的就是「隨時反省自己,學會放鬆」,李豐給癌症病人三個處方:第一就是要多笑,第二是生活態度要積極,第三是學會不生氣;她自己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



卅年來,她的癌症不曾再發作過,當初那個鴨蛋大的腫瘤,已經萎縮剩下一個小疤。李豐說,癌症病人要從心態及生活上去改變,學放鬆、樂觀處世,讓身體免疫力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她常以自己的例子告訴其他癌症病人:「生命長短沒辦法預測,但生命品質卻可以控制」,罹患癌症,讓人學會自我反省,重新檢視生命,李豐認為,健康必須靠自己,如果能身體力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都會自動讓步!



(摘自中國時報)



癌症可以預防

雷久南博士



癌症對一般人來說,大都認為它是絕症而感到恐懼。在我今天的講演裡,我要用我的所知所學,貢獻大家,說明這是一項誤會,請大家改變觀念,癌症並非絕症,不但可以治療,而且可以預防。但我今天講的只是預防,因為得了病再治療,總是麻煩的事。預防的方法,既方便又容易更省錢,何樂而不為?



首先我要介紹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腫瘤研究所。這所醫院的規模,在美國癌症方面,是數一數二的,它具有治療、教育和研究三方面的任務。我在一九七七年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就在那裡工作。我的本行,原是物理化學而非生化,所以我的研究方向,重點在從生物物理觀點出發,與一般同僚的方向頗不相同。我的許多看法,也因我的所學背景與訓練的關係,使我容易接受許多民間自然療法。



癌症因發生部位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名稱。簡單的說,癌症是指細胞的無限制分裂,能夠在身體其他部位重新建立基地,重新生長。



癌症高居美國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其中以肺癌最為普遍,其次是直腸癌和乳癌。美國的肺癌罹患率,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以女性人數的上升最為顯著,這可能是女性吸煙人數增多之故。



美國人也非常恐懼癌症,因為肺癌的治療效果,如果以五年存活計算,平均只有百分之十。我再要強調的是,治療與不治療的生存率都差不多。一般人以為美國治癌很進步,這種想法是不確實的。其次是乳腺癌與直腸癌的生存率為百分之五十,而血癌與淋巴腺癌則只有百分之三。從這些統計看來,可以說,西方的醫學還沒有解決治癌問題,否則其治療率數字不應如此之低。因此使我產生一項推測,可能是研究的方向錯誤,大家將癌病視為局部或個別疾病來處理,而忽略了它整體的生物物理觀念。



我之所以說癌病可以預防,是基於以下幾個不同方向的事實與研究統計資料為依據。



第一、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社會,癌病的發病率不同,這個現象說明癌病不是天然而生,是隨環境不同而有差異的。



第二、癌病的發生率,可因移民而有變化。例如日本人的胃癌本來很普遍,在移民美國之後,第一代胃癌仍多,但第二代與第三代後,其發病率就與美國人相近,這表示了遺傳不是癌病的主因。因移民而影響到癌病的發生,也證實了癌病是可以預防的。



第三、癌病可以隨時間而有所改變。例如美國五十年來胃癌的發生,一直在自然的下降,但在治療技術方面,並無特殊的成就。其原因可能與五十年來生活、飲食的改變有關。



第四、由於致癌物質的發現,如果減低致癌物質的污染或產生,就可以達成預防癌病的目的。例如已知黃麴毒素可以引發肝癌;又知亞硝胺(Nitrosamine)是一種化學致癌物,在胃的消化過程中形成,證明能致胃癌。我們只要管制了這些致癌物質,自然就能減少癌的發生。



第五、癌病的發展,是可以逆轉的。據研究得知,吸煙者得肺癌的機會,是數倍於不吸煙的人;但如果在戒煙五年或十年以後,其患癌的機會也大大的減低。這是因為停止了侵擾之後,吸煙者也就恢複了原有的抵抗力。



如何減少致癌機會

雷久南博士



以下是美國國家科學會綜合各方研究資料,向美國人士提供如何減少得癌機會的具體建議:



第一、減少脂肪的攝取:美國人的卡洛里有40%來自脂肪,科學會建議降低為30%,事實上仍然比日本人的10%偏高很多,因為一般人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故30%的建議,是希望容易達成目標,推行順利,至少可能減低美國乳癌與直腸癌兩種普遍癌症的人數。



第二、多吃蔬菜水果及帶麩的穀物(Whole Grain):因為它們都含有保護作用的植物荷爾蒙與維他命C。前面所提及的是引起癌症的食物,現在所談的是一些有保護作用的食物。人體能夠排毒,全靠肝臟的功能,肝臟進行排毒,須有各式各樣的氧化脢(Mixed Function Oxidases)的參與。植物荷爾蒙能增加脢的形成。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如餵飼致癌食物,而同時給予含植物荷爾蒙很多的蔬菜,則其患癌機會即降低。植物荷爾蒙在幼嫩的蔬菜中含量特別豐富,所以能多吃、常吃嫩芽,應對癌症有益處。一般的蔬菜如花菜、包心菜、結球甘藍等的含量也很高。植物荷爾蒙還有一項特性,就是較不受加熱的影響,在烹熟之後,還是會發生作用。



其次是纖維的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排泄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纖維的來源,多存於五穀、麩皮及糙米中,此種粗糙食物中,所含的礦物質也多些。在美國曾發現南方土壤中,硒(一種有防癌作用的礦物質)的含量比北方高,所以癌症患者也比北方低。一般人如果飲食太精,就會感到礦物質不夠,所以提倡吃粗麵糙米,是很合乎營養的事情。又豆類中含有的蛋白脢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也有保護作用,此物對於由化學藥物引起的癌症很有效。實驗中一組用黃豆,另一組用牛奶,結果吃黃豆一組的發癌率比吃牛奶低,即因豆中含有蛋白脢抑制劑之故。這也說明了河南林縣食道癌特高的原因,因為該縣幾乎不產黃豆。相反的,在距該縣車程不到四小時的范縣,其食道癌患者,大大低於林縣,因該地黃豆生產多,縣民經常用黃豆磨粉或漿,混合作餅吃。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



第三、少吃燻肉或鹽醃食物:因其在製造過程中常易產生致癌物質,如果一定要吃肉,最好是吃新鮮的。



第四、減低致癌物的污染:例如在穀物貯藏期中,應該盡量減少黃麴毒素的形成,此物毒性很強,我們在實驗中,只用很少份量,即可引發癌症。(註:黃麴毒素係黃麴菌及其他真菌之代謝產物,根據台灣糖業公司在63及69年期的研究,此類真菌在160℃經一小時或在121℃ 15磅壓力之下,亦須十五分鐘才能殺滅。而其所產之毒素,在更高溫度及壓力之下,縱將穀物本身組織與營養物同時破壞,亦不容易破壞它。此毒素一旦進入人體之後,即蓄積在肝臟中,不易排出,影響肝功能,為肝病形成原因之一。由於本省處於高溫多濕狀態之下,適於此類真菌生長繁殖,因此一般穀物,均應盡速乾燥貯藏,除減少真菌污染外,亦使其缺乏繁殖而產生毒素的條件;最好不要貯存過久,及早使用新鮮品。因此,已發霉的花生、黃豆、玉米及其產品,均不可食用。)



第五、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的致癌物質,以減少得癌的機會。



第六、減少煙酒的使用:我們只能說吸煙是促成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決不會說凡是吸煙的人,一定會得癌症。至於我們醫院的實際情形是:在肺癌患者當中,90%以上都是有吸煙習慣的人,其他當然也與空氣污染等有關。又吸煙與飲酒常是分不開的,酒能使致癌物易於溶解,深入皮膚,增加致癌作用。此點我要特別強調,希望能有助於戒煙酒的行動。



防癌良方

羅碧



癌症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罹癌,偏偏目前治療癌症技術仍有其限制,因此預防重於治療,如何才能防癌?醫師建議,要注意「生理營養」及「心理營養」,包括去除不良生活習慣、多吃低脂及高纖食物、遠離刺激物質、保持情緒穩定及維持固定運動習慣等。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明燦指出,根據目前醫學研究發現,許多致癌因子是可以預防的,像日本已漸漸將癌症歸類於生活習慣不良的疾病,所謂生活習慣不良包括,飲食不當、吸菸及喝酒。



目前科學上已經知道飲食與癌症有關的部分有,(一)食用低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及結腸癌的機率;(二)吃富含維生素A或胡蘿蔔素的飲食有助於預防肺癌、膀胱癌、食道癌、咽喉癌等有關癌症;(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胃癌、食道癌等有關癌症;(四)常吃黃錄色十字花菜類食物,有助於防癌;(五)不吃高度醃漬或加工食物,以減少胃癌的發生;(六)不吃發霉的食物,因為像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七)不要吸菸,也不要喝酒,因為吸菸、酗酒都使罹患肝癌、食道癌、胃癌的機率大為增加。



林明燦醫師也提醒民眾注意,防癌除了要注重「生理營養」外,也要注意「心理營養」,也就是要保持情緒平穩。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噪音、強光、監禁及電極環境下,產生的生理變化,會造成胸腺萎縮,而胸腺是人體兔疫系統中,防止感染及罹癌的重要器官,一旦萎縮,發生癌症的機會就大增。



此外,也有科學研究顯示,某些心理特質有助於病患復元健康,其中腦內荷爾蒙(β—ENDORPHINE),在心理層面有重要影響,而我們心靈就是一個堅強豐富的藥局,可以不斷的製造強力藥物,使身體健康。而心靈創傷常是導致一個人喪失求生意志及鬥志,疾病纏身的重要因素。



運動對於防癌也有重大影響,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三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罹癌,但是每七名愛好運動的美國人中,才有一人得到癌症。運動的好處很多,包括供應組織氧氣,使偏好無氧狀態的癌細胞難以生存。運動也有助於血糖穩定,改善免疫功能。



人類是屬於運動的動物,所以不活動就是一種異常,讓氧化作用低落,而新陳代謝不平衡正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無論如何都應儘量養成每天「動一動」的習慣。即使萬一不幸發現罹患癌症,也應勇敢面對現實,積極抗癌,同時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及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於癌症的治療及防止手術後的再發,使生活品質更好。



二、飲食是防癌長壽最大的關鍵



世界上最長及最短的平均壽命



在我們人類歷史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習慣認為,吃所有我可找到,所種植、所殺獵或所畜養的東西,但是,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飲食?不同的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問題從來未曾被深入探討過。像這樣的問題,在以前是連想都不可能去想的。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們首次廣泛地收集並編纂全世界各種飲食習慣與健康有關聯性的統計資料。



這些資料中,一個不斷出現的事實就是,大量肉食與短壽之間強而心有力的相互關係。愛斯基摩人、拉布蘭島人(Laplanders,譯者按:居住在北歐之一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之北部及前蘇聯的可拉半島之人民)、格林蘭人島人、克基族人(Russian Kurgi tribes),這些人口很顯著地,有最高的肉類消耗量,同時平均壽命亦為最短—通常只有三十歲。



另外又發現了這些地區艱苦的氣候並非造成短壽的唯一因素,其他也住在嚴厲的氣候中但因很少吃肉或完全以素食維生的民族,卻有世界最高的平均壽命。舉例來說,在世界性的健康統計資料中發現:為數不少的白俄人、尤克坦印地安人(Yucatan Indians),東印度托達(East Indian Todas),以及巴基斯坦宏薩克特人(Pakistan Hunzakuts),都有高達九十至一○○歲的平均壽齡。



美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學技術,還具有最溫和的氣候,美國肉類及動物類食品的消耗量卻躋身世界最高消耗量國家當中,平均壽命成了先進工業國家中最低的。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文化種族:居住在厄瓜多爾安地斯山的維康巴斯人(Vilcambas),居住在前蘇聯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Abknasians),還有居住在北巴基斯坦喜馬拉亞山的宏薩人(Hunazs)。雖然這些種族分散在地球上不同的各個角落,研究人員卻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雷同處」,這三個種族全是素食或非常接近素食。宏薩人在這三個種族當中為數最多,他們幾乎不吃動物類食品,肉類及奶類品加起只佔他們所食卡洛里的百分之一點五。



讓曾經實地訪問過這些種族的研究人員驚異的是,這些人不但活得長命,活得充滿活動,而且沒有跡象顯示他們患有困擾美國這個國家老人的退化性疾病。



「他們一直工作,遊玩到八十歲,甚至超過,大多數人到百歲生日時還非常活躍,退休一事是未曾聽說的。因為他們的飲食不含過量的蛋白質,造成他們緊實曲線的身形以及比較緩慢的生長過程。這些邊遠地區的老人家們因為年齡與智慧的累積,而生理的退化又有限,他們對社會有很獨特的貢獻,而且很受人尊崇。」



(摘自新世紀飲食)



素食與長壽

傅益永



健康,是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的目標;「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也是人們祝賀親友生日的習慣用語。但人類平均壽命至今最高的國家還是只有七十多歲,離理想很遠。所以對於世界三處長壽地區,人們都有很濃厚的興趣。日本電視台特別花費鉅資,組團前往調查,製成兩小時的節目,於前年(西元一九八二年)播出兩次,妙趣橫生,令人叫絕。陳恒嘉先生譯有「神祕的長壽村」一文,曾在聯合報刊載多日。這三處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芬扎(或譯芬芝)、蘇聯的高加索與南美厄瓜多爾的畢路卡邦巴。三個地區內一百歲以上的人瑞,多如牛毛,最高者達一百卅多歲。老人中多的是到一百一十多歲還能騎在馬鞍上奔馳,身體矯健。記者們就採訪所得,歸納他們長壽的原因,共有三項:除了勤勉的勞動與家族的敬愛兩項之外,主要在於粗茶淡飯,而不是精美食物。照營養學者的分析,畢村人每日攝取的熱量,不會超過一千兩百卡洛里,而他們並沒有營養失調的現象。據蘇聯老人研究所裘莫達夫博士的分析結果;這些食物絕無人工添加物;他們都吃新鮮植物食物,不攝取動物性脂肪;都是低熱能食物;充分攝取了活性乳酸;幾乎不吃鹽與糖。



另外還有一本書「芬芝—長壽不老之國」。詳述芬芝的交通、文物、風土、習俗;其中對食物的種類做法介紹更為詳盡。約在五十年前,美國一位外科醫師羅伯‧麥加里遜博士,曾在他的研究報告寫有下面的話:「這是我實際經驗的事,那就是住於印度極北的芬芝人民。他們的壽命非常之長;我雖和他們一起住過七年之久,其間,患病的人幾乎全沒有。凡到我處求醫者,只有基於老齡所引起的白內障給除去、粒狀臉的整形手術,這些都是和飲食全沒有關係的疾病治療。」博士又在一九二五年的論文中說:「西庫族、巴丹族及其他喜馬拉雅的種族,雖身體很好,也有忍耐力,可是,和芬芝人比起來,到底不可同日而言。」博士於一九二七年被任命為某研究協會的印度營養研究所所長。他分別用芬芝人的普通食物與印度人的食物飼養成千的白鼠作試驗。經過二十七個月後作檢查,芬芝一組的白鼠,都沒有生過病,夭折的也沒有。用顯微鏡檢查殺後的屍體,也沒有隱藏的疾病。但印度飯食一組,即用白米及調味料與所飼的白鼠,環境雖和前組一樣好,但種種疾病如潰瘍、腫瘡、壞牙、貧血、皮膚病、心臟病、腎臟衰弱,及多數的胃腸病,都因飲食的不同,陸續發生。有趣的是,芬芝地方沒有犯罪,所以沒有軍警和監獄;沒有商業買賣,只有以物易物,所以沒有貨幣,也沒有銀行。一度傳說首都附近有金礦,反使國王虛驚一場,因為假定成為事實,他認為將因此引起搶奪騷擾,會使他們的平靜幸福生活面臨末日。他們終身勤勞,認為「退休而不去做事,對於生命來說,退休就是敵人。」「人們只因相信衰老為不可避免,所以就會衰老下去。把自然給人們創出來的細胞,以自己的想法來曲解,致和自然的意圖違背了。」書中既有豐富的健康長壽食物資料,又有許多科學雋永的智慧敘述,幽默、輕鬆、有趣,全書對素食、老年、消閒及追求真理者,都是一本好書。



(摘自素食生食與健康)



長壽—飲食是關鍵



多吃蔬菜等鹼性食物,少吃肉類等酸性食物,再配合運動、曬太陽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花蓮門諾醫院骨科主任蔡慶豐指出,各民族的飲食習慣與他們的壽命、健康密切關係。像愛斯基摩人,以及北歐的拉布蘭島人、格林蘭島人、克基族人都是全世界消耗肉量最高的民族,而他們的平均壽命也最短,通常只有卅歲。



分析愛斯基摩人的飲食可以發現,他們所吃的食物是全世界含蛋白質及鈣最高的,相對的,他們罹患骨質疏鬆的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蔡慶豐主任表示,這是因為蛋白質是屬於酸性類食物,換句話說,肉類是酸性食物,而人體的體液則是鹼性,如果攝食太多肉類,就必須從身體骨骼中釋出鈣質,而中和食入的酸,使身體維持在微鹼狀態。如果骨骼中的鈣質釋出太多,身體缺鈣的話,便會發生骨質疏鬆。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種族如,厄瓜多爾安地斯山區的維康巴斯人、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以及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的宏薩人,他們的壽命高達九十至一百歲。研究人員發現,長壽的秘訣在於素食,或非常接近素食。他們不但活得長命,且健康情形非常良好,他們一直工作、遊玩到八十歲,甚至還超過八十歲。



再看非洲班圖族婦女的飲食,只有極低的蛋白質及鈣,很多人生了九個孩子,每個孩子也都餵二年母奶,但是媽媽卻沒有缺鈣的現象,也很少骨折,就是因為她們的飲食中,多吃鹼性物質,像蔬菜就是屬於鹼性食物。



在美國六十五歲的人口中,女性素食者的平均骨質流失率是十八%,但是女性肉食者的平均骨質流失卻高達卅五%,將近一倍之多。不過蔡主任也提醒民眾注意,吃素食並非每餐都吃豆製品。吃過多的豆製品也會增加身體負擔,發生痛風等疾病。健康的素食主張應是儘量生食可以吃的蔬菜,以免蔬菜在烹煮過程中,大量流失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摘自自由時報)



防癌,少碰脂肪酒精



纖維、蔬果,讓你遠離壞因子。

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

主治醫師 謝瑞坤



您所吃的食物決定了您發生癌症的機會大小!



癌症的發生似乎無人能免,但過去數十年來的研究的確顯示我們可經由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減少數種癌症的發生。人們已知不抽菸可減少癌症的發生,而避免日曬則可減少皮膚癌的發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則根據眾多相關研究推斷,只要我們能有一健康的飲食習慣即可大大減少癌症的發生。



食物與癌症發生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坊間也充斥著各式各樣互相矛盾的所謂飲食抗癌及防癌理論而使人無所適從。食物與癌症二者之間確實因果關係的證據,雖然還未能完全確定,但由目前已有的各項研究顯示,服用特定類的食物確與某些癌症的發生有關。



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癌症的確實發生原因仍未確定。但人們已知,遺傳的因素確實使某些人有較高的癌症發生率。大多數癌症的發生較可能是由飲食、生活習慣及所居住環境三者間交互因素所引致的。譬如常見的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及直腸癌等。這些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的關係已有多種研究。



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可藉由刺激異常細胞的分裂來促進癌症的發生。有些脂質比較容易產生會破壞細胞的自由基或有毒分子。這些自由基的破壞若超過人體自然的保護機制,則可因而導致包括癌症等各種疾病的發生。



脂肪與癌症發生的關係,最顯著的就是大腸直腸癌。食物中與大腸癌發生機率最有關係就是紅肉類,如豬、牛及羊肉。這也是美式飲食中脂肪的主要來源。脂肪由於其高熱量因此也易引致肥胖症,體重過重則已知與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的發生率有關。



酒精:每日喝酒會增加罹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與肝癌的機會。飲酒也有報告可能增加了乳癌的發生率。酒精是否為直接的致癌因素,或只是一種輔助因子來加強其他致癌物質的致癌效果,目前仍未確定。另外,酗酒者也可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間接地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



纖維素:纖維素已知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但確實機轉仍不明確。纖維素會增快消化後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這可減少腸壁與食物在整個消化過程產生可能致癌分子的接觸,進而減少了癌症的發生。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等,通常也是低脂同時又富含許多其他養分。這特性也可能是許多研究顯示,高纖低癌症發生率的原因。



水果與蔬菜:這兩類食物是目前在減少各種癌症的發生方面效果最為確定者。水果與蔬菜中所含的養分、纖維素及其他的化學物質可能都有關。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及E與胡蘿蔔素可減少因自由基所導致的細胞破壞,維生素B群及葉酸則可以抑制正常細胞轉型為惡性細胞的過程。水果與蔬菜中幾乎不含任何脂肪,同時又含大量的纖維素,這又有助減少癌症的發生。另外,水果與蔬菜也被發現有數種特殊的植物性化學物質,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效果。



自然健康的飲食

雷久南博士



當二十世紀進入最後十年的階段,我們回顧這一百年以來,人類文明對整個地球,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急速破壞。從空氣污染引起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水源土壤的污染流失、和原始森林的砍伐,已使成千上萬的動植物在地球上絕跡。而以地球為家的人類,不但糟蹋了自己的家,也受到了應得的報應:一切天災人禍源源不斷,地球某些地方的連年水災、乾旱;殺人不眨眼的心臟病、癌症、愛滋病和慢性病如糖尿病、風濕病等都大幅度的增加。



為什麼這一世紀會變成這樣?這完全要歸咎於一知半解的科技進展及人類自私心力量的結合所造成。何謂一知半解的科技?十九世紀科學的進展是二十世紀的基礎,也是牛頓物理學的世界。牛頓物理學將宇宙機械化,強調整體是由個體所組成。產生的影響是:一種局部性的看法,視大自然為「可利用的資源」,盡其所能的加以利用和控制,無視於整體同生共滅的生命關聯。好像製造汽車的商人,只想到要讓車子走得又快又遠,而沒有顧慮所排放的廢氣,對整個大自然所造成的影響,農業專家只想到蔬采要收成快、產量多,於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而沒有想到對土壤和自然生態平衡的破壞,和對人體健康的破壞。



一般人的飲食,因經濟改善而大量的食用牛肉、豬肉、雞肉以貪圖口腹之慾,沒有去想到這些對地球水土、人體及牛羊豬雞本身所造成的傷害。大量攝取肉食的結果,直接浪費能源,因為維持肉食者生存所需要的土地是維持素食者的六倍;間接造成地球的污染和森林的破壞,畜牧業影響所及是表土的流失和水源的污染。再者,肉食也是個人體內污染的主要原因,因為污染而引起的慢性病,近百年來正急速的增加著,如心臟病、癌症等等。由此可知,個人和地球的命運,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營養上有個最大的誤解——大家都認為肉類是蛋白質的最好來源,牛奶是鈣的最佳來源。不吃肉擔心蛋白質不足,不喝牛奶則擔心缺鈣,這就是所謂的「一知半解」的例子。如果肉是蛋白質最好的來源,那麼,地球上90%的動物吃草和樹葉,牠們的蛋白質又從那裡來呢?



一九六五年左右,德國MAX PLANCH科研中心報導:綠色植物蛋白質的品質很高,高過肉和蛋。平常人只要熱量夠,蛋白質一定夠。美國雜食者(植物性、動物性食物都攝取)的蛋白質攝取量是人體所需的三倍以上;完全不食動物性食物的人,蛋白質攝取量仍然是人體所需的二倍。而且組成蛋白質的八種基本氨基酸,有兩種遇熱就會分解。而肉類大都必須煮熟之後才吃,可知肉類的蛋白質真正能被人體所利用的價值是微乎其微。



另外,過多的蛋白質,會造成體內鈣的流失,這是造成骨骼鬆軟的原因。據統計美國65歲的女性,平均骨骼流失35%,而同年齡的素食者僅流失18%。愛斯基摩人鈣的攝取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因為蛋白質攝取量也非常高,所以骨骼鬆軟症居全世界之首;非洲人BANTU女性,鈣的攝取是美國人的一半,但因蛋白質攝取也低,而少有骨骼鬆軟的問題。由此可見,想從牛奶獲得鈣質是不理想的,因為牛奶中蛋白質含量高,反而使鈣質流失。那麼該從那裡攝取鈣質呢?深綠色的根菜類,如紅蘿蔔、芝麻、葵瓜子等,鈣的含量都很高,其中紅蘿蔔汁的含鈣量與人奶相近。



據美國國家癌症中心所發表的一篇報告,對美國人減少得癌機會的一些建議包括:減少脂肪的攝取、增加纖維量和新鮮蔬果的食用。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C、E和碘,以及植物荷爾蒙,這些都有助於預防各種癌症。植物荷爾蒙在幼嫩的蔬菜中,含量特別豐富。一般的蔬菜如花菜、包心菜、結球甘藍等含量也很高。植物荷爾蒙比較不受加熱的影響,有加強肝臟排毒的功能。



人類自然的飲食是五穀雜糧、蔬果、豆類、種子、堅果等天然食物,這可從人類無爪的手和較弱的顎、唾液的酸度,和腸子長於背脊骨的七倍看出。因此,當人類遵行自然規則飲食時,身體能健康長壽,若違反自然,則多病短命,近年來醫學研究更是證實這一點。總之,人類如果可以戒除吃肉的習慣,對於促進人類健康的影響,遠超過其他醫學的新發現。例如,美國男士肉食者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是50%,改吃素食則降為4%,可見素食者得癌症的機會大大少於肉食者。已經有病的人,不管是心臟病、癌症等,若改吃五穀雜糧、蔬果、豆類、種子後,病情都能改善。



此外,素食要自然、清淡,才能充份受益,食物來源以無農藥,以有機肥料種植者為佳。調理過程中要避免過量的油、鹽等調味品的附加。而且有一部份食物,應該生食。因食物的營養成份中,如蛋白質、酵素、維他命等,在加工、加熱過程中都會被破壞。尤其中國人一般都沒有吃新鮮沙拉的習慣,而中國人得胃癌的病例遠超過西方人。引起胃癌的致癌物——亞硝胺是硝酸鹽和蛋白質在胃裏所形成,而維他命C可以阻止這些致癌物的形成。為了防癌,應該每餐多吃些維他命C豐富的生菜沙拉。



食用季節性並且是土生土長的蔬菜水果,是最經濟也是最合於健康原則。冬天和夏天的飲食應該有所不同,不僅可以減少農藥的食用,同時還能使身體冬暖夏涼。在傳統習慣上是冬天喝紅豆湯,夏天喝綠豆湯,這是千年來的養生經驗。



季節性食物與食物的暖寒性分類有關:夏天太陽高照天氣熱,因此收割的食物屬寒性,能驅熱;而秋天冬天收獲的食物則屬暖性,能保暖身體。



台灣四季不分明,只有冷天、熱天之別,冷天可多吃溫性食物,熱天則可多吃涼性食物。溫涼的區分可以中國傳統醫學或現代科學去分別。



西方有句話說:早上吃得像國王;中午像王子;晚上像乞丐。早上掌握一天中的情緒和精力,因此要吃營養且又容易消化的食物;白天消化能力較強,高蛋白質的食物及生長於地面上的花果葉食物較適合;晚餐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太飽、太豐富,宜食簡單,以根類為主的食物。這是三餐飲食的健康原則。



(摘自大大自然健康食譜)



三、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營養學家認為癌症是血液呈酸性反應時才開始發作,換言之,如果人體血液保持鹼性反應,則不易生癌;亦即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類,蛋類、海產類酸性食品者,所以癌症患者如能將體內的酸性血液性質改變,在飲食上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使血液變為鹼性,則癌細胞在營養失調下即可抑制其繁殖,如此再配合藥物的治療,癌細胞在衰弱不振之下便易於撲滅。一般人常以為燉雞、鴨、紅蟹、龍蝦等動物性食品可滋補患者虛弱的身體,殊不知這些食品會使患者血液成為酸性,而使癌細胞更加茁壯繁殖,真可謂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呢!有些忽略這種原理的醫師,在講求癌症患者的營養,愈是進補魚、肉等酸性食物愈是豐腴了癌細胞的繁殖,因此,常被認為有效的藥物卻不能將癌有效的控制或撲滅,此即是原因之一。



(摘自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



防癌、抗癌的飲食—蔬食



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聖經中的記載,當巴比倫國王奈佈喀奈撒,苦於病魔時,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般地儘量服食蔬菜而得痊癒。美國神學博士安娜‧維格毛亞女士,由這段聖經的啟示而開始研究野草。她發現小麥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素,乃用麥苗作成青草汁,令嚴重的癌症患者每天飲用四杯,竟出現奇蹟,使病自行痊癒。她曾作過這種醫療發表,按麥苗中並不含有什麼治癌劑,而是將肉食停止,給與這種偏鹼性並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草汁,使血液由酸性變為鹼性,這樣即可阻止癌細胞的繁殖。



(摘自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



素食與血質



牛尾盛保博士擔任了三個醫院的院長,院務已經夠忙,但是平均每星期還要作四次學術演講,此外又要臨診、研究、寫文章,真是比政壇要人還忙。據他道出精力始終如湧泉的秘訣,就在他這五年來實行積極性素食。當七年前牛尾盛保博士擔任日本國立東京第一病院內科研究醫師時,代表日本醫界前去歐洲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後,考察歐美各國人民的飲食生活,發覺他們已由肉食主義進步到素食主義了。回國後便提倡素食,並創辦研究所及療養院,專為最需要營養的肺結核病人設計並供應素食(住院療養的患者完全素食),結果病人都獲得優於動物性食物的營養,而無肉食之弊。



有種叫「胎兒性赤芽球症」的可怕病症,是剛生下來的嬰兒,因血型特殊,如不馬上設法救治,紅血球便迅速的不斷遭受破壞,終至死亡。救治的方法是用健康人的血液,來把這個嬰兒的血液全部換掉。好吃肉的人,血液也可以說是和這種嬰兒相似。肉食帶給人的大害之一,就是對血液方面的害處。因為我們吃了太多動物性食物時,血液就變得含有多量對身體有大害的毒素,就把血的「質」變壞了。這樣一來,血液本來的功能就受到嚴重的妨礙而不能充分發揮。所以我們要從肉食的禍害中逃出來,也必須像那嬰兒般的換血——素食。



血怎樣換法呢?首先要明白血的功能:血是在我們全身行走,無處不到,任務是在向全身各處運送養分,並運走廢物。這樣重大的任務,必須血液本身是個「健全無病的勞動者」才能圓滿的達成。比如一個家庭主婦生了病,既不能買菜做飯給大家吃,也不能把家裏環境打掃清潔,那這個家就不像個家了;你的血液不健康,則你的身體也就和這個不像家的家一樣。



那麼要怎樣才能使血液成為強壯的勞動者呢?根本還是在要血的「質」良好,怎樣才是良好的血質呢?這就要血液經常保持適度的鹼性。測血液的酸、鹼性,通常是以PH為單位,PH七是中性,七以上為鹼性,七以下為酸性;健康人的血液是七.三五,是微鹼性,即是適度的鹼性,所以微鹼性的血液,就是血質好。



為什麼鹼性的血液就能充分發揮血液的功能?而酸性血液反而作用受阻礙呢?這裏你記住:血液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水分,其餘的百分之八為胺基酸、脂肪酸、葡萄糖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由於當我們吸收養分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時,這些東西會在體內分解而生出各種酸性物質來。例如由蛋白質生出硫酸、磷酸,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生出酪酸、乳酸和焦葡萄酸等。這些酸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如果留存在體內,便會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毛病,也會使得血液失去其理想的功能。為了防止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酸性物質,在體內留存過多,血液中的礦物質如鈣、鉀等必須特別活躍。通常鈣或鉀是以與碳酸結合在一起的形態存在於血液中,也就是以碳酸鈣CaCO3或碳酸鉀K2CO3的形式存在於血液中,當碳酸鈣與硫酸之類的強酸相遇時,碳酸鈣中的鈣立刻被分解出來,而與硫酸化合成為中性的硫酸鈣CaSO4與二氧化碳及水而被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



CaCO3+H2SO4→CaSO4+CO2+H2O



由上述的過程,我們知道血液要順利的把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發揮血液最主要的功能,血液當中必須經常含有鈣、鉀等礦物質,也就是要隨時保持適當的鹼性。為了達到這項目的,我們必須儘量避免吃能使血液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的食物,並且充分攝取包含有用礦物質的食物。根據科學上的分析研究指出,動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發酸,而植物性的食品大部分含有較多的礦物質。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米是我們的主食,它不但是我們身體重要的熱能來源,也是成長發育的必需品。它含有較多的磷質能使血液發酸,可是我們又不能不吃,因此我們必須在副食品方面,儘量攝取足夠的礦物質,努力使傾向酸性的血液保持住理想的鹼性。由於一般的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因此多吃蔬菜,能把血液當中有害的污垢洗刷乾淨。經過洗刷乾淨的血液,流到身體的每一部分,才能充分發揮其本來的機能,保持精力充沛、生氣十足的健康身體。要曉得素食使我們的血液經常保持微鹼性,造成理想的好血質,這是健康的根本之根本,非常重要。假如你一向是特別偏愛多吃肉魚類,極少甚至不吃蔬菜,那你的血液一定是酸性,請快用素食來換血吧!



(摘自新編素食健康長壽)



血液的酸性與鹼性

牛尾盛保博士



我們的血液在正常情況下是稍帶鹼性的,並且由于體內有自動調節酸鹼的能力,縱遇特殊情形也不致有大的變化。



健康人的血液,大抵是在PH七、三五左右(PH七是中性,七以上是鹼性,七以下是酸性),即使有變化,也不過是小數點以下第二位的數字不同而已。



可是人因勞動當然有疲勞,而「疲勞」這件事就生理現象看,也可以說是物質在體內燃燒所生的代謝產物增多的現象;這個「代謝產物」是一種「酸」(叫乳酸及焦性葡萄酸),這種酸一增多,當然血液變得傾向于酸性,即是PH的數字減低。



換句話說,疲勞就是血液傾向于酸性的現象,而「消除疲勞」就是使血液恢復微帶鹼性的原狀。一個人在疲勞後能不能迅速使血液恢復微鹼性,決定于體內調節酸鹼能力的強弱;糖尿病人所以常陷于疲倦中:就是體內調節酸鹼能力太弱了,血液常傾向于酸性。



所以我們體內必須常儲備充足的調節能力,使血液不容易傾向于酸性,縱有此傾向也能立即恢復過來。在體內擔任調節酸鹼工作的主角是「鈣游子」,通俗的說,我們體內鈣充足,則調節酸鹼的能力就強。



現在大家也常聽說有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但要弄清食物的酸性或鹼性,不是憑食物的酸不酸來決定的,而是決定于食物在體內燃燒後的灰分是呈酸性或鹼性。為了常保體內的鈣游子充足以調節酸鹼,我們必須多吃含鈣的鹼性食物;鹼性食物的代表有四種:(1)牛乳及乳製品,(2)蔬菜,(3)水果,(4)海藻類。



(摘自素食生食與健康)



如何區別酸鹼性食物

黃秀美



一般人都知道少吃酸性食物,多吃鹼性食物對健康有益。日本人乾脆把酸性食物稱為「半健康食物」,而把鹼性食物稱為「健康食物」。



食物吃在嘴裏,經過味覺的反應後,有酸性、澀味或其他種種味道,但是這種味覺反應出來的酸、鹼味道,卻不能代表這種食物是酸性食物或者鹼性食物。例如橘子、楊桃吃起來是酸溜溜的,然而它卻是鹼性食物。又如白米、麵類並無顯著的味覺反應,可是被列為酸性食物。所以味覺器官的反應與食物本質上的酸、鹼性,屬於兩回事。



因此要區別食物之酸、鹼性,不能以食物在口中的直覺反應或主觀感覺來決定。一般而言,食物中所含無機質成分如硫、碘、氯、燐等較多者,可認定為酸性食物,而含鈉、鈣、鉀、鎂、鐵、銅等成分較多者,可列為鹼性食物。因為這種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後對血液之酸鹼度有影響,所以會關係人體健康。



具體一點來講,在我們日常食用的菜餚中,屬於酸性食物的有下列各種:雞肉、豬肉、牛肉、乾酪、蛋黃、魚子、牡蠣、鰻魚、鯉魚、鯽魚、鮑魚、蝦、白米、麵粉及麵製品、大麥片、花生、油炸豆腐、蘆筍、清酒、啤酒等。



屬於鹼性食物有下列各種:豆腐、大豆、四季豆、菠菜、萵苣、蕪菁、蘿蔔、竹筍、甘藷、馬鈴薯、洋蔥、茄子、黃瓜、西瓜、海帶、柑橘、楊桃、香焦、蘋果、葡萄、柿子、牛乳、蛋白、咖啡、草莓、甘藍菜等。



(摘自素食生食與健康)



食物的酸鹼性不可忽視

衛生署中醫藥主任委員

張成國醫師

我只是複製大不份的而已還要看ㄉ來這:「我得到了癌症,該怎麼辦?」



「我周遭的親友很多人得到了癌症,我也十分恐懼自己會得到癌症,該怎麼辦?」



談到癌症,幾乎是邁向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類共同的夢魘,從十大死亡原因一直高居榜首以外,癌症的發病率(一生中得癌的機會)也從十幾年前每四人中有一人,變成每三人中有一人到現在美國的報告更顯示每二人中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見《還我健康》雷久南博士序 琉璃光出版社出版)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置身度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準備,及早預防,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這本「防癌手冊」是收錄了書籍報章雜誌中有關癌症治療與預防的一些珍貴文章所集結而成,由醫師、醫學博士、營養學家、教授、研究人員從各種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癌症形成的原因與治療的方向。這麼多專家學者所得到共同的結論是—治療與預防癌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斷肉吃素」。



譬如說一個人中毒,光靠醫師開的藥物解毒,自己卻每天仍在吸毒,這種病人永遠好不了。同樣的道理,再高明的醫師,再昂貴的藥物,如果癌症病人不能改變飲食,每天仍大魚大肉吃進一大堆致癌毒素,癌症是不可能根治的。



希望本書的內容能讓閱過的讀者覺悟到,原來自己正是癌症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天三餐的食物正是癌症形成的禍因,明白了癌症的因果,我們也同時恍然大悟,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趕快斷絕肉食,趕快戒殺吃素,自己才有機會轉危為安,戰勝癌症!



當然除了「吃素」以外,治

2005-10-01 16:38:5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