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面試了許多家公司的心得: 工作"經驗" 我沒有工作"經驗",因為在我還是學生時,我只想專心讀書,做好學生的本份。如今,已從學校畢業,理所當然要找一份工作。 但是有許多家公司看到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徵者,幾乎很少願意給于機會。 我知道自己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是我覺得只要學習與訓練,也可以得到所謂的工作"經驗",不是嗎? 而且,大多數的應徵者,都是剛從學校畢業,剛剛畢業一定沒有工作經驗,有些也許有打工的機會,但是也有打工不被認定是工作的"經驗"。有些公司在人力銀行徵求"無經驗"均可..可是如果真的"無經驗"的求職者上門應徵,有多少公司會給予機會??一些公司也希望應徵者要有工作經驗,試問:如果每家都要有工作經驗的卻不肯給一次機會給沒有經驗的人,那我們剛畢業的新鮮人要如何去找工作? 不給新人機會卻要用有經驗的新人互相矛盾的社會與教育! 工作經驗也許重要!但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人!公司不給機會!那裡來的工作經驗不是嗎??

2005-09-14 09:00:3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商業與財經 工作與就業 其他:工作與就業

2 個解答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
我想大大你不必太擔心!因為只要有寫無經驗可的應徵訊息你大可都能去試試看.
在之前的工作經驗裡,我知道各個企業未必都不喜歡沒有經驗的社會新鮮人.
沒有工作經驗就像張白紙,有很多理想抱負,就像千里馬尋伯樂一樣,很多公司都很願意給機會的.
我猶記得...剛開始工作時的我很有熱忱,又積極向上,反倒是剛開始工作時超有衝勁,也相當開心.當然公司也對那樣的我有很好的評價喔!

所以我想你只要向面試者表示雖然沒有相關經驗,但自己相當願意學習的決心,我想你一定可以找到理想工作,也能找到重用你的公司.
畢竟對公司而言,他們得到了一個充滿熱忱和想學習的好員工.
加油!沒有踏出去你只會和機會擦身而過.
雖然努力不一定有同樣投資報酬率的成果,但沒有努力是絕對沒有成果的.
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我們都要加油.

2005-09-14 09:11: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求職要領
1.明顯不符合自己的志趣, 不要答應願意加入.
因為你千萬不要為了怕失業而浪費自己和公司的時間,
損人不利己,切莫為之..
2.面談的態度要積極而且有自信.
例如: 隨便穿脫鞋,服裝儀容不整去面試,
意味你不重視這份工作,別人怎敢用你?

工作禁忌
1.遲到早退.
(至少也得有本事讓老闆不知道才可以犯此禁忌,
但是如此一來同僚必定很不爽, 沒人願意和你合作,
實在得不償失)
2.把話說得太滿.
舉例而言: 我曾向老闆說我後天程式就OK了.
但臨時有其他事情插入,而且debug沒有預計的快,
結果竟拖了7,8天.所以"說話要含糊, 作事要實在".


























社工新鮮人求職秘笈 漂流社工




這是本不同於其他求職手冊的求職秘笈,內容除了沒有血腥、暴力與色情以外,就是一堆爸爸媽媽沒告訴,學校老師教的不透徹的真實,必須經過在實務界翻滾2-3年,留下汗與淚水才能淬煉出來的經驗談。

如果你無法對資訊做出正確的判斷,對於自己的判斷也無法負責任的話,請不要隨意翻閱,以免造成身心重創。



當你看完這本秘笈,有任何的指教或批評,任何的心得或感想,都可以到我們的留言板來,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fsw0621/index.html

我們的信箱:mailto:fsw0621@hotmail.com



*前言

七隻小羊番外篇--小羊吃草去


上路前的認識 哪裡好吃草 履歷自傳怎麼寫 面試技巧大公開





話說小羊們在吃草學校受完了優良的吃草訓練,終於要出發去找個牧場吃草了!



出發前,小羊們在校園門口左邊的側面的角落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書報攤,這個怪怪的書報攤上的書只送不賣,而且攤子上只有一種刊物,『漂流社工』,最新一期除了報導經常流行於小羊間的『耗竭』病毒以外,還加送” 秘笈”一本,小羊們秉持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各拿了一本上路了。



第一隻小羊超忙的,把秘笈當作森林量販店的廣告匆匆地翻了一下看一看有沒有特價促銷品,就去找吃草的工作了…。很幸運的,牠很快地找到了,可是,吃了一陣子草以後,牠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喜歡吃那家牧場的草,甚至,她開始懷疑自己不適合吃草的工作?直到有一天,逛街逛累了,坐在椅子上看了秘笈的第一章,才訝異地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適合吃草,而且最不適合地就是吃這家牧場的草,於是,牠下定決心,要離開吃草的工作,誰說小羊不可以賣非典保險?不可以去小小羊小學當老師?不可以到辦公室當胖胖的河馬?於是,牠離開了這個吃草的世界!



第二隻小羊看完了第一章,就開始寄履歷到每一家有缺的牧場去,沒想到錄取以後才是惡夢的開始,他發現自己不喜歡那家牧場,更不喜歡那家的主管,後來又換了幾家,還是很不快樂,有次不愉快,哭了才發現:森林加油站送的面紙都擦眼淚擦光了,就把手邊的秘笈撕來擦眼淚,撕到第二章才發現牧場的種類與挑選的要點,才知道自己不快樂的原因就是從來沒有好好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牧場。



第三隻小羊思想敏捷,文筆很好,還得過第三屆金羊獎文學創作優選,牠在看完了前兩章以後,自認為很適合吃草業,還沒看到第三章的履歷,就把秘笈給丟了,嘔心瀝血地寫了一篇自以為是、偉大的履歷創作,限時專送寄到牠想去的牧場,沒想到連等三個月那家牧場連回信都沒有,等到這隻小羊窮到把秘笈前兩章撕來擦屁股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秘笈的第三章寫的很清楚,要應徵一份吃草的工作,還要寫人家牧場想看的履歷才比較有機會啊…,小羊火大搬了剩下的秘笈,跟常看的橘子日報、”醫”週刊去舊書攤秤斤賣了五十塊森林幣,買了森林樂透,結果走羊屎運居然中了一筆獎金,牠就拿錢飄洋過海去外國的吃草最高學府鍍了金回來,現在已經在森林南部的一家吃草學院當小小貓頭鷹了,聽說牠還開了門課,叫做什麼『創意履歷與求職技巧』…



第四隻小羊仔細讀完了前三章,也成功地獲得自己想去的牧場的面試機會,沒想到前一天晚上看小羊偶像劇看太晚了,第二天來不及看秘笈裡有關面試那章,就隨便穿穿,毛也沒梳,穿著四條腿的羊仔褲面試去了(還遲到了十分鐘),結果人家問牠的問題回答得支支吾吾不說,筆試也考得零零落落,面試完苦等了一個月,收到了一張沒錄取的通知單,那個承辦面試的資深小羊還好心附上秘笈裡有關面試的那章。害這隻小羊悔不當初,早知道前一天晚上花五分鐘瞄一下秘笈就不會落得這般下場。



第五隻小羊仔細看了秘笈前四章,面試成功了進了自己想去的『佳佳』牧場以後,常言道:狡兔死,走狗是一定要烹的啦!所以就把秘笈燒了,結果,牠在『佳佳』牧場裡吃草吃得不尬意,就離開了,然後一直在換牧場吃草,生活也不快樂,它不懂為什麼有些牧場會要求早上出去吃草前要念一段經文,有些牧場的小羊們還會勾心鬥角,有些牧場的吃草主管又超奇怪的,還有些牧場要求他們吃草的數量要報假資料….小羊痛苦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去路邊買小羊專用油條時,包油條的那張紙剛好就是秘笈裡它沒念的錄取後如何適應牧場裡的團體生活那章,於是牠終於了解,除了要會吃草技巧,要能找對吃草的牧場以外,還要懂得吃草的人情世故。草,可不是張開嘴巴吃下去就成了!至於牠以後快不快樂?有人說牠從此如魚得水,在某家牧場一路晉升,也有人聽說牠其實並不快樂,牠一直覺得吃草就吃草,還搞得這麼複雜幹嘛?不過這不重要,小羊裡傳來傳去的八卦聽聽就算了,重要的是牠活下來了!而且在小羊裡算是混得不錯的,那家牧場還給了牠一塊專屬「牧地」,或者是「墓地」….。



第六隻小羊,是最認真的讀者,牠仔細讀完了每一個章節,還畫了重點以後,卻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這樣不好的環境我還要進入?我還要去受苦?如果學習吃草是我小羊生涯的一個錯誤,那就讓錯誤停止在這裡吧!於是牠決定不當小羊了,聽說當海鷗、當河馬去了,也不知現在是在森林的哪個角落,還是根本就離開森林了,從此之後再也沒人知道它的消息。



嗯!以上故事告訴我們,小羊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在你決定要怎麼看這本秘笈之前,先想好你想當哪隻小羊,再決定要看到什麼程度,如果你真的看完決定不當小羊了,那只能說你應該在翻完第五章就該停了,不應該整本秘笈都看完。也不要來找律師來告寫秘笈的人污染了你,就像小羊們都知道每餐都吃森林麥當勞會發胖,還是有幾隻腫得跟大象似的。



審稿的說:咦!不是還有第七隻小羊?忘了寫要罰出下星期飲料錢喔!

粗心的作者:喔!第七隻小羊沒什麼好說的,牠就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小羊,天性善良,一看到秘笈封面寫的『這是本….』的警語,就把秘笈丟掉了,壓根就沒看過,聽說現在還留在吃草界到處換牧場吃草呢!



牠或許就是你,也或許是我,雖然常常漂流,雖然經常吃不飽,雖然對現況抱怨很多,雖然考不上吃草的牌照,不過只要沒看過『不良刊物』,篤信貓頭鷹所教的一切,不要去知道吃草世界裡的真實與殘酷,這樣的小羊是比較容易存活在吃草的世界裡,也許牠會慢慢地耗竭、幻滅、甚至離開,不過我們都不能否認牠是隻善良、好心、替別人著想的小羊。至少,後人會在牠的墓誌銘裡這樣寫著。



第一招﹕上路前的認識



社會工作,是一門專業?

這幾年社會工作系所大量出現在大專院校,也可能因為社會工作師法的通過,但是我們這些老鳥們都心知肚明,其實這一群又一群的社工學生潮將來會真的留在社工界的,應該不多吧。





社會工作,是一門藝術?

其實大家在高中的時候有誰清楚「社會工作」是個怎樣的專業或是藝術,很多人還不是胡亂填志願或還搞不請楚狀況就硬生生的進到社工系來,其中對社會工作有興趣的真的沒幾個吧!?像我們這幾屆已經工作三四年的,算一算當初班上真的有投入社工或繼續完這門藝術的真的都是屈指可數喔。



社會工作,是關注人在情境中的議題與問題解決?

但是社工系畢業生面臨的普遍情境是『對社會工作還不認識』、『對自己還不夠了解』、『不知道自己真的有興趣的是怎樣的領域』…呵呵~~你們真該好好想想大家這群社工新血在這樣的處境下到底有怎樣的問題發生和可以解決之道。以下勒,我試著從幾個方面給社工新鮮人在投入社工界前一些自我澄清的重點:



1. 你對社工的認識有多少呢?

儘管讀了四年的社會工作大學教育,你清楚知道社會工作是什麼了嗎?說實在的社會工作在社會上比起醫師、律師等等仍是一個未被普遍認可的專業,更糟糕的是同是社工圈內的學者或工作者對於什麼是社會工作仍未完全有一個穩定的定論,有人堅持治療取向的個案模式、有人獨鍾結構面的議題操作與社區發展、也有人說社工員就是最會連結資源或是包山包海…,總括來說,請你在投入社工界前,花點時間好好整理一下你對社工界的認識,也請體認到:這個圈子仍有很多的曖昧不明和變異性,但往好處想,就是你可以在這個圈子盡情發揮的空間還很大。



2. 你對自己的了解多少

其實,有很多社工系的學生還沒畢業或一進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適合走社工這條路,其實不用為著自己沒走社工而有罪惡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以前我們班上也很多人轉往媒體、人力資源管理、保險業等薪水和前景較好的領域,也有人轉往人文藝術或學術研究路線發展,她們在其他領域也都有很好的表現。所以請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請跟學長姐、或找個你信任的老師談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一但決定嘗試投入社工界後,也請先澄清自己真正的需要:自己是重視薪水還是工作成就?自己是喜好間接服務還是直接服務?並確認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領域,以便決定挑選機構的屬性和範圍。社工界普遍的狀況是錢少事多離家遠,如果你重視薪水比較多可能要選擇醫療單位或公部門的工作,通常較有自主性或較有挑戰性的工作好像錢都不多;第一線的直接服務是充滿驚奇和挑戰的,但方案設計或第二線的間接服務往往可以處理和影響的層面更大更廣,那就要看自己的個性和選擇了;小小一個社工界分成老人、兒童、婦女、醫療、精神、原住民、勞工、貧窮、家庭暴力等等各種不同領域,各個領域也各有彼此的次文化和特色,在你決定投入社工界後就要好好傷腦筋你要投入哪一種社工領域了。



3. 其他:

搞清楚自己的學校或老師在社工界的勢力範圍或恩怨情仇:社工界喜歡搞小圈圈是從大家唸書時就看到徵兆的事實,很多機構也常常聽說是被東海幫、東吳幫或是× ×幫所把持,或某些機構是某某大學者在撐腰或跟某某大學者是死對頭,這些都是各位社工界剛畢業的小羊們最好先探聽請楚,免得自己羊入虎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除了從學長姐口中打聽外,最好能找到此機構的離職者,從她們身上可以收集到較為真實的機構相關狀況。





第二招: 哪裡好吃草



五、六月到,又即將有一批「小羊」懷抱著熱忱投入實務界,在學校,老師教導小羊要以案主的權益為優先考量,這應該不只是一句口號,要如何落實與案主一同爭取權益,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身體力行,你知道自己的工作權益是什麼嗎?實務界的生態是什麼?小羊在其中如何生存?又該去那裡找能夠協助小羊的資源?如果你是小羊新鮮人,試著回答以下的問題,也一同來了解一下實務界「公開的秘密」吧!



一、你想去應徵的機構是什麼樣的單位?



1. 機構類型為何?

【可能解釋】

可將機構分為基金會、非基金會、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為什麼這樣分?基金會與非基金會的差別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勞基法,機構為社會福利性質基金會者均符合勞基法,勞基法對於員工有比較多的保障與規定,比如說勞基法就有規定關於加班時的薪資計算方式,而非基金會之社會福利機構亦有的符合勞基法,不過情況太複雜,如果不清楚請詢問機構管人事的,如果機構也不清楚,請找機構所在之勞工局要求解釋。醫院薪水似乎較優於一般民間機構,而公立醫院的薪水通常又會優於私立醫院,不過現在醫院重視成本效益,社工室被視為是無法賺錢的科室,所以通常不受重視。不過近幾年來,有的醫院社工室發展出新的業務「處理醫療糾紛」,每遇到抬棺抗議,社工員有時會成為出去安撫家屬或與家屬談判的人,使醫院開始注意社工室的新用處,但這樣的工作是否該是醫院社工室發展的項目,是不是社工該去做的工作?提供這樣的服務,雖然可以得到醫院的重視,但是已經失去社工的基本精神,有的社工會說這樣的工作可以幫助家屬爭到她們的權益,但是我想這是一種安慰自己的說法而已,說得更明白一點,協助醫院處理這樣的事情,醫院期待的是要幫醫院省錢,當醫院與案主利益相衝突時,我想社工能堅持要為案主爭取權益的理念是微乎其微,所以當你要從事這樣的工作,就要看清楚自己的為難處,以免精神分裂,不然就要清楚自己不是做社工,是做醫院的公關或是醫院管理。

【注意事項】

目前社福界的狀況是,即使符合勞基法的機構也不一定會就按照勞基法做,並不一定比較有保障,舉例來說,我們常因工作需要,需要晚上加班,通常機構要求我們補休,而勞基法的規定是加班可以申請加班費或補休,要加班費或補休由「勞工」決定,但目前大部分是由「機構」決定;而有的機構有分約聘與正職,但以勞基法來看員工福利,兩者應該沒有差的,但在機構中會出現約聘年資不算…等問題,這些情形這原本是社會的「偏態」,卻成為社工界的「常態」,大家習慣把錯誤當作事實。既然是違法為什麼機構還可以這樣暢行無阻?這其實就要怪我們自己,只整天忙碌地爭取案主的權益,但卻連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可以怎麼爭取,所以小羊一進去最好先搞清楚自己是否受勞基法的保障,或是機構的員工手冊寫些什麼,看看機構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即使要爭取自己的基本的權益,千萬仍要先看看自己身處何地,就算要與機構「商量」這些狀況,一定要找到別人支持,有計畫的行事。



2. 設立至今的年數?主要服務對象?宗旨?

【了解原因】

這是最基本的功課,了解一下機構是何時成立、誰成立、主要的服務對象…等問題,可以比較清楚的掌握機構的面貌,也方便向相同領域的探聽,如果你有興趣的領域是老人,了解機構的狀況不致於去到服務婦女的機構,但現在很多民間機構可能是因為要開發財源,開始從事跨領域的工作,比如說原本是做兒童的生活補助,後來發現這個商品有許多人賣了,開始開發新的商品,也去標縣市政府的老人居家服務來做。另外,社工界很容易區分哪些機構從事直接服務或間接服務,這樣分類造成的問題是,容易使從事第一線服務的工作者在看到服務對象需要的是結構性的改變,卻很快地以機構無法協助而成為脫逃的說辭,或是陷於一種無力感當中。而從事間接服務的社工員更容易是無直接服務的經驗,容易設計出與第一線需求不符的政策或是方案,造成執行上落差,兩者之間的整合當然不可能是靠小羊就可以做的到,但是至少未來有機會可以想想是否有改變的可能。



3. 機構工作人員數與機構社會工作人員數?

【可能狀況】

以正職工作人數的多寡可以看出機構的大、中、小,如果是小機構,可能只有你一個由聯勸補助的社工員,除了社工的能力,可能還要會作帳、行政等功夫,而你的頂頭上司就是協會的理監事,他們大部分是無給職,確有決策權。因此當你發現你要去應徵的機構為這樣的地方小協會,最好還是了解一下理事長的為人如何,因為很多單位會去申請聯勸補助,但這些單位不一定清楚社工員應該做什麼,就是認定多一個人力,因此你的角色可能是「曖昧不明」,如果協會領導人比較有概念社工可以做些什麼,通常雙方會比較容易溝通,但是如果你是有志氣的小羊,即使去的機構也搞不清楚你可以做什麼,教育這一群理監事也可以成為社工員的工作目標吧。而另一個狀況是社會服務是機構的主要工作嗎?這可由社工員佔正職人員的比例來看,社工員為主要的服務提供者或只做為修飾門面用途,這也可以幫助你判斷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性質的機構。



4. 有沒有宗教背景?

【可能情形】

「泛基督教」的福利機構在台灣不少,通常在求職訊息即會寫道﹕「基督徒佳」,但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都可以面試,而面試的結果應該沒有人去統計過是不是基督徒比較容易錄取(不過既然說了基督徒佳,結果大家自己想吧,除非只有你一人去面試),基督教的機構(不是全部)有時需要晨耕或讀經分享(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或是礙於同儕壓力)與奉獻(金錢與時間),如果不能適應這樣的文化者考慮一下吧。

社工專業經常強調社工員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這與具宗教背景的社福機構所推崇的「宗教情操」似乎不謀而合。所以,「犧牲、奉獻」有時就成為機構剝削員工的最佳藉口,讓機構得以逃避應該提供給員工的應享有的工作福利與權益。不然,就是跟社工員「哭窮」,博取社工員的同情繼續為機構效力。如果以上幾招都無法說服你,嘿..,還有一條最至高無上、通行無阻的規條叫做「這一切是為了替案主謀求更多的權益呀!」哈..,聰明的羊兒,應該能夠分辨什麼是「案主的權益」亦或「機構的利益」吧。(延伸閱讀:可參考漂流電子報第21期有更多的討論和分享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fsw0621/index.html)



5. 機構的內部組織架構?

【提示】

看看組織架構,了解一下整個機構的生態,這個機構由哪些部門組成、哪些部門為機構的主軸,比如說有的機構注重公關與媒體,公關組的便為機構的主力,社工員只成為陪襯,但是社工的工作卻是成為她們對外募款的說辭,這樣的機構愈來愈多,把營利的模式套在非營利機構的身上,然後用一種「要永續生存」的緊箍咒套在這些覺得不滿的社工員頭上,讓大家無法出聲,如果說出真相,機構就會威脅服務使用者會受到傷害…等等,這是一種勞資關係中資方的謊言,使我們不敢有所行動,剛進入機構的小羊或許不要輕易接受這樣的說辭,但多多觀察機構的內部組織,這是必要的。

另外看看這個機構有沒有人可以督導你,如果你遇到問題時可以找誰?對於一個剛到社工實務界的小羊,其實是蠻需要有一個好的督導關係,藉由督導,反映社工員工作上的狀況,作為工作上再改進的協助者。

【另解】

有督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沒有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有一個好的督導的確可以幫助小羊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候督導也是問題的製造者,因此即使沒有實質的機構督導,不妨試著找找自己認識的同學或是服務性質相似的機構相互討論,說不定收穫更多。



二、你的薪水哪裡來?誰付你薪水?

【提示】

社福機構的薪水是有奧妙的,通常來源有三:1.機構財源自行給付。2.聯合勸募補助。3.縣市政府補助。這三種的差別在哪裡?可能依機構有不同的狀況,如果是以接受政府委託公辦民營的方式,服務的主要經費是申請政府補助的話,且服務也是常態性的如專線、居家服務…等,通常每年都要接受評鑑,如果機構信譽好、品質受肯定,被換掉機率會比較小,是有一點風險,但還算穩定,工作與薪水應該比較有保障。

如果是以民眾捐款為主,這類機構如果形象/品牌信譽很好,通常表示機構財源頗為穩定,不會是「一年一約」之類(但也不一定,因為現在機構把社工員當作是一種沉重的人士負擔),遇到景氣不好捐款差很多,或是因為既定的服務減少,當財源不穩定時就會有裁員的舉動。但是,機構因業務縮減要裁員雖是他們的權利,相對的,我們要求資遣費與求職假也是我們的權利。

如果說應徵工作的薪水為聯勸補助的話,通常是29000(含勞健保)元外加1個月的年終獎金,而當機構的其他社工員為機構的財源自行支付的時候,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有﹕

1.你的薪水與其他人不同,即使是同工亦可能不同酬,機構的說法是因為你是聯勸補助,所以與其他人不同。

2.你的薪水與其他人相同,大多數的時候是低於聯勸原本的補助,機構的說法是為了公平起見,所以依照機構給薪的標準。

(ㄟ?怎麼不管哪一種,機構都有它的說法?到底哪種說法合理?)

【另解】

如果是拿聯勸的薪水,尚有兩點需要注意﹕

1.聯勸的薪水,「目前」不會隨著物價指數的波動而每年調整,所以有可能的情況是:做了10年領的薪水還是一樣(比較有良心的機構會按年資補差額)。

2.聯勸的補助每年會重新審核,所以今年有明年機構不一定會拿到,所以很有可能是一年之後就沒有工作。

這樣的情形到底是誰該負責?雖說社工員為機構所聘用的員工,機構有其人事政策,但是相信聯勸在此也扮演一個影響社工界的重要角色,比如做為民間機構給薪的標準,拿聯勸的薪水比較有一點風險,當明年度聯勸不知道因為什麼因素不再給機構補助時,對機構而言,可能因為財務困難或將其歸為個人因素,比如認為小羊表現不佳,所以聯勸補助沒了,也無法繼續續聘小羊,這樣的情形,小羊是否有權利要求機構確保自己的工作權?提出兩個問題大家可以想想:

1. 聯勸不補助是誰的責任?

你在機構中有多少的自主性?聯勸的不補助全是你的責任嗎?有什麼因素會影響聯勸的不補助?小羊在機構中算是相對的弱勢,當機構有推諉的說辭,或是下一次方案經費沒著落的時候還可以怎麼做?難道只能摸摸鼻子走路?

2. 到底所謂的財務困難指的是什麼?

你清楚機構財務的分配狀況嗎?機構一個月的開銷是由哪些構成?到底「誰」在說財務的「什麼」困難?社工員被視為是賺錢還是花錢的工具?同樣的,當政府每年在喊福利支出過高時是什麼意思?到底政府的財政分配是如何形成?



三、事先要做的功課:

有時候你的身分有受到法令保障的,但是,機構不會告訴你,機構也不懂法、甚至將法令解讀錯誤或未依法行事,所以,不要漠視我們身為一個勞工的權益,平時就應該對相關法令維持一定的敏感度。

1. 勞動基準法

勞動基準法規定的是勞工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大多數的行業都已納入,但是有些機構會睜眼說瞎話,說他們尚未納入勞基法,但是還是可以作為自己判斷機構福利優劣的參考值。

(延伸閱讀:可參考漂流電子報第15、18期有更多的探討和解析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fsw0621/index.html)

2. 職業傷害保護法

雖然社工員的工作不算是危險性高的工作,但是有時仍會有些工作傷害,比如說有時候家訪時摔車、被狗咬傷、遇到土石流…,這些都屬於因公受傷可申請工傷假或相關補償。最近有聽到因為社工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得到身心症,這應該也是工作傷害,只是這樣的案例目前為止好像都是私下去治療,大家不清楚自己的福利而無提出申請。

3. 兩性工作平等法。

社工界的女性比率一直比男性高很多,而兩性工作平等法確實規範了一些女性在職場上應得的尊重與權益,只是觀念上仍有待推廣與教育,難保不會用到,所以還是有必要事先了解一番。





第三招:履歷自傳怎麼寫



一般找工作的流程大約是投履歷→等候通知(機構書面審查的時間,所以履歷自傳寫的吸引人,等於有了好的第一印象)→面試(有的會包含筆試,如家扶中心、縣市政府社會局有的有、有的沒有)→等候通知→知道錄取與否。

如果對於未來工作機構一無所知,就去應徵,實在是一件太冒險的事,也不要覺得自己不可能會上,投好玩的,就像是大學填志願一樣,你填了就有上的可能性,除非你真的閒到當機構面試等於是機構參觀,所以,事前的做功課是必須的。

基本的功課是到這個機構的網站上逛一逛,對於組織架構、服務內容、服務對象有一些基本的認識,這些資料對於撰寫履歷、自傳的方向跟面試的應答你會比較有把握。有一些小協會根本沒有網站,怎麼辦?總有一些機構簡介或刊物,不過,也有一些擅於行銷或包裝的機構,會把自己描述的很棒,讓你看不出破綻,這個陷阱倒要小心,必須在面試時好好加以檢驗。如果真的找不到任何書面資料,也可以直接說明來意打電話過去詢問,增加機構對你的第一印像。

接著是跟學長姊或是師長打聽這個機構的人好不好相處、有無特殊文化與規定的、主任機不機車、辦公室氣氛…等(看你重視的是什麼,就要特別打聽清楚)。



一、 履歷自傳怎麼寫:

一般的履歷自傳的格式學校都有教,(學校沒教的回去問老師),在此就不贅述。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應徵不同的機構,內容應該有多差別吧,千萬不要就一份資料投所有的單位,有些機構服務內容(直接/間接)、服務對象(兒/少/老/殘/婦女…)差很多的。

僅提醒以下幾點:

1. 履歷部分:

重點是學經歷的部分,曾有的志工經驗都要一一詳列(有證書的更好),即使只是當一天的志工也要寫出來,尤其是與你打算從事的服務對象是有相關的,那表示你是曾經接觸過的,就多了一份優勢。而且寫上去的經歷部分,要有把握當面試官問到相關問題,如那個活動內容是什麼?參加的心得?給你的影響或啟示什麼的..?你可以回答得出來(或是掰得出來),如果不是,就別多寫,以免自行露出馬腳。

2. 自傳部分:

成長經驗、學習經歷部分不必寫的太細,但是必須能夠呈現出一些你的人格特質(最好是適合從事社會工作的,如親切、喜歡與人相處、適應力強、耐操、好用…等),或是這些經驗對你的影響,最好也提一些你對於未來工作的期望,這樣會讓對方認為你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重要的是可以縮短對於未來真正共事後,產生太多期望上的落差。還有呀,期待薪資部分不用寫了,因為社福機構並不會依照你的「期待」來給薪,他們都有一套固有的薪資結構,倒是面試時可以問一下起薪多少,作為自己選擇機構的參考。



二、 工作哪裡找:

1. 網路:

一般求才的網站,如:青輔會、104人力銀行…..(請用工作分類:社會服務業去找),其他如社工專協的網站(因為免費,所以蠻多社福機構有登錄的,不過很常連不上去),台灣公益網(也有一些,不過更新較不頻繁)

2. 學長姊:

這倒是頗可靠的來源,且通常會比外面的求才廣告還早知道,而且可以順便打聽這個機構好不好,職缺是做什麼的…

3. 學校師長、實習機構:

有些老師長跑一些機構或常接一些政府的案子,也會知道一些機構、組織的徵人消息,也可請老師幫你留意一下,過去的實習單位如果表現良好,也不妨放一份履歷在她們人事那裡,機構有缺人的時候多一個機會。

4. 報紙:

這部分比較少,且多以區域性的為主,會利用報紙刊登求職的社福單位不多,大都是區域性的醫院。



三、 履歷怎麼投:

一般大都是使用郵寄的方式,如果是你很想要進去的機構,就用限時掛號吧,如果只是隨便試試,用平信就好了。

現在一些求才網站,如青輔會、104..等,可以在網站上面直接登入履歷自傳,如果有類似的職缺出現,就會將你的資料直接傳給求才機構,當你的資料一開放,通常電話會如雪片般的飛來,是不用辛苦的找工作了,但缺點是無法有初步的篩選,或是沒有充足的時間打探消息,再者,會打電話來的表示他們找人找得蠻辛苦,這背後的意涵可能是他們挑選的很嚴格,也有可能是沒人要去,自己要好好斟酌。









第四招:面試技巧大公開



一、模擬試題:

主試者可能會詢問履歷上的經歷,以確定履歷的真實性,也可能對以後的工作內容提出假設性問題,所以,確定對方的問題之後再回答,別因為過於緊張而答非所問。這項準備有助我們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並幫助我們在口試的現場能夠清晰的自我表達。下列為一些可能的問題:

1. 請先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2. 本機構得服務內容為何?為什麼要來本機構?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領域?

3. 是否願意配合假日工作或補休規則?(這樣的機會很多,要謹慎、確定地回答)

4. 對此項工作有多少相關經驗?(實習、志工…)有什麼專長?

5. 您覺得自己的優缺點為何?

6. 你最欣賞的人是誰?為什麼?

7. 談談你的生涯規劃

8. 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

9. 平常都做那些休閒活動?

10. 工作壓力很大,你會怎麼辦?

11. 對工作地點是否有選擇性? (大機構可能有其他中心或駐點工作站)

12. 對薪資的期望如何?

13. 如被錄用,打算如何把此工作做好? (自我工作的期待)

14. 你有問題要問嗎?當然有很多該問(參考詢問機構相關問題)

注意答案是否ㄧ致性,面試者將透過這些問題了解您的興趣與此工作內容是否相互矛盾。不要回答不了解的問題,誇大自己的經驗對自己並不會有什麼好處,據實以告或是回答「我期待有嘗試的機會」或「如果有機會學習將全力以赴」等婉轉、堅定語句。另外,當主試者發表意見時,不要急著計畫你的反應,清楚了解對方的問題,別被自己先入為主的看法影響你的決定,回答變成了辯護,虛心接受主事者的建議,日後有機會再選擇是否改變自己的想法。



二、詢問機構相關資訊:

對機構的認識除了自己收集資料的方式之外,也可以透過詢問來了解,不要擔心問這些問題,只是所問的問題必須與你對未來工作的期待相契和,來幫助你決定要不要接受這個工作。

1.機構未來願景、發展計劃?

了解是否與自己的工作期待相符?是否要接受此工作?

2.機構有何在職訓練的規劃?對於員工培訓有什麼規劃或安排?

提供在職訓練可提升實務經驗。如果沒有,自己將如何安排學習計畫?

3.方案的穩定性?有沒有時間性?

衡量自己的生涯規劃之後再考慮是否接受此工作。

4.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確認了解機構對工作要求,避免造成以後的困擾。

5.其他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個人的需要,EX工作執行地點?交通有沒有困難?工作環境安全與否?

6.有沒有試用期,多久?薪水有沒有差別?如何考評試用期有沒有過?

一般試用期的薪資會打九折或八折,了解機構對試用期的要求,避免彼此期待有太大落差,除了試用期,有些機構會在正式工作日前規定一週的志工週或實習週,通常是不支薪的。

7.機構福利有哪些?是否比照勞基法?

勞基法為保障勞動權益的最低標準,是進入職場必備的常識,了解機構福利政策是否與勞基法相衝突。



三、面試當天的造型?

1. 可配合機構性質(如兒童、青少年機構可以新潮一點,醫院可能要正式一點)。

2. 請穿著乾淨俐落、有現代感、專業感的服飾,以給人聰慧幹練的印象。記住,面試人員要找的是未來的工作伙伴,而不是歐巴桑、辣妹、千金大小姐或是家庭主婦。

3. 顏色的建議:中性色如黑、灰、海軍藍、深棕褐色系,給人穩重幹練權威的感覺;誇張鮮豔的顏色可展現妳的熱情、活潑與積極;粉嫩的顏色讓妳顯得平易近人或女性化。

4. 避免無袖、露背、迷妳裙等性感裝扮。

5. 不要穿露出腳趾的涼鞋,建議妳穿素色、素面的一吋半包鞋,自然地抬頭挺胸、精神飽滿。

6. 不要配戴造型過於誇張、會叮噹作響的飾品。

7. 保守淡雅的彩妝,勿濃妝豔抹,也不宜脂粉不施。頭髮、指甲、配件等細節都應乾淨清爽。例如修剪整齊的俐落髮型、擦上自然色指甲油的指甲,都能給人良好的印象。

8. 只帶一個手提包或公事包,盡量把化妝品、筆、零碎的小東西,有條有理地收好,再裝進同一個包包裡。手裡又提又拿的,容易給人凌亂急躁的感覺。

9. 注重細節,隨時留意眼睛的分泌物、肩上有沒有頭皮屑、口紅有沒有花了..。

10. 男生服裝著正式、有領服裝、衣服要燙平整,可以不穿西裝打領帶,但以整齊清潔為要。

社會工作場域畢竟還是比較保守,且面試者的年齡層多半在被要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的年代,服裝通常佔第一印象中很大的部分,所以,亦不可輕忽。此外,預估當天的交通狀況:守時是待人處事的基本道理,所以要事前規劃好,將要搭乘什麼交通工具,預計多少車程,並預留塞車的時間。並記好面試的時間、地點、連絡人的電話,以便突發狀況時及早通知對方。

四、面談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 提早10-15分到達較為從容;

2. 進入房間應先敲門;

3. 坐姿端正,眼神自然,手腳安定;

4. 每次答話應乾脆俐落,不打斷對方談話;

5. 正面積極的自我表達是面談時不可或缺的;

6. 自己對職務的期待要適時表達,讓主試者可以正確評估自己,以免到職後才發現不適任;

7. 訪談告一段落的閒聊,也會影響主試者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不宜太鬆懈;

8. 談話結束前應約定下次見面或連絡的時間,以探詢自己被錄用的機會有多少;

9. 無論面談之後對此工作或主試者的好惡,都應該向對方表示感謝。



五、準備當天可能用到的個人資料或作品:

一般面談時,皆要攜帶相關證件,以便在口試過程中進一步向口試者提供有關自己個人的相關資料(相關作品、成績單或成果報告),而若是當場決定被錄用時,也會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或個人的資料給人事部門(如畢業證書正本、身分證、專業證照【如果有的話】、駕照影本→如果工作站為山區的話,有些機構會要求具備手排車駕照)。



剛出社會找工作總是會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獲得肯定?除了自我的準備之外,也要小心求職陷阱,千萬別認為從事社會福利服務工作就不會遇到類似狀況,簽訂契約應謹慎,看清內容再決定,如果看不懂,就先別簽字,問過人之後再回覆機構。



一次應徵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機構事先認為你不適合,總比你進去以後發現這機構很爛來的好。況且,進去之後,也未必表示你就可以**久,有的還得歷經試用期的考驗呢。而且,慢慢地,你就會發現,社工領域的體質本身就不是很好,有太多造成社工員必須非志願性離職的因素了。所以,記得,找工作是很長長久久的事,要持續地觀察社工的就業市場,你覺得還不錯的機構最近有沒有在徵人,或是,究竟是哪一間機構人事流動率超高,隔幾個月就又在徵人呢(這個只要三步五時上網看看求職版,有些機構不時在徵人就可以發現),這些訊息可是要隨時注意的呢。









社工極短篇

有些故事一直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這些故事一直在提醒我們,

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單純。



在這個一直被神聖化的社工界,

類似這樣的故事,

也時有耳聞。



小羊們,

讓我們踏著老羊們的淚水,

一起學習長大吧!



之一

某機構經過公開的招標與議價,擊退眾多好手,向市政府承接了的一個服務中心。小雨在社工專協的求職專欄看到這個訊息,也透過在市政府的學姊,了解整個方案的內容,小雨立即投履歷,希望能前往應徵此中心的社工員。

應徵過程中,一切都非常的順利,機構看起來是那麼的有朝氣,機構中的社工員也非常的熱情,督導更是一個可以溝通的人。小雨心想:太完美了,如果沒有其他競爭對手,我一定會說我願意。

在面試快要結束時,督導有點難以啟齒的說:「市政府在方案中所補助的人事費用為每人每月32,000,但是機構中其他社工的薪水都是是28,000,所以這個中心的社工員的薪水也都是28,000」聽到這,小雨也不以為意,點頭表示同意。

面試完,一起與學商的男朋友吃飯,男朋友一聽到這直搖頭:「妳知不知道市政府依然會補助機構每人每月32000的人事費,這中心有三個社工員,一人有4000元的落差,那妳們機構一個月就可以從妳們身上多賺12000元。」

小雨回答:「人家機構的財力本來就不好,有這樣的一筆錢機構不是較能週轉嗎?再說其他先進也都只領28,000,我領太多會造成機構管理的困擾耶!」

「是!是!是!妳比較有愛心,會多為機構著想,可是機構可不見得會替妳著想。妳知不知道明年妳所收到的所得稅扣繳憑單,依然是以月薪32,000來計算,市政府、國稅局可不管妳每個月只領到28,000,如果機構照妳所說財力如此吃緊,更不會幫妳補繳所得稅的差額,這筆糊塗帳依然要妳自己承擔。再說,市政府願意補助每月32,000的薪水,就是因為這份工作所要求的專業付出的報酬就是這麼多,機構這樣要求妳的付出,卻沒有相同的回報,這說的過去嗎?」男朋友很為小雨抱不平。

「………」但是小雨沉默了,再也說不出話來。



之二

「阿明,第一次執行方案就能如此上手,真不簡單,接下來的核銷,也要繼續加油呦!」督導拍拍阿明的肩膀,鼓勵地這樣說:「核銷上有什麼問題盡量提出來。」

「好的,謝謝陳姐。」阿明回答道:「陳姐,有一些經費在執行中沒有花到,是不是就直接退還給縣政府。」

「有哪些項目?」陳姐問道。

「像這天的中餐,剛好理事長來,就請大家一起吃飯,所以沒有花到;而這些文具也因為辦公室有,所以我就沒有去買,直接就用辦公室的。」

「這個容易,你只要去向我們平常叫便當的燒臘店,拿一張空白的收據回來自己填,中餐這部分就可以核銷掉了;至於文具的部分,你就直接請轉角那一家文具店先開發票給我們,我們月底前會和他們結清。」陳姐老練的回答。

「陳姐,還有一份林教授的講師費,他說他不拿,要捐給協會。領據他已經簽了。而劉教授那堂課也因為場地的關係,臨時取消,也一直找不到時間補。」

「嗯!林教授的講師費交給我來處理,我們會開捐款收據給他;至於劉教授,你打電話問她的身分證字號及戶籍地址,填好領據,我們先把這筆錢請下來,再看怎麼辦。」

阿明心想:哇!這套乾坤大挪移的武林絕學,我一定要好好學起來,說不定我還能從中撈一點,提高國民綜合所得。



之三

阿芳、小純與大頭是大學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四散到各地的社福機構服務,不到一個月的週末下午,大家相約在小熊森林喝下午茶,好友許久不見,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只是大夥的話題從大學時代的風花雪月,變成了現在工作崗位上發不完的牢騷。

阿芳首先發難:「你們都不知道,在我們那個基金會,每天早上需要晨耕就算了,我們的督導更是一榻糊塗!拜託,執行長竟然叫一個研究所剛畢業,只會讀書、會考試,而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的碩士來當我們的督導,好吧就算她有社工師執照又怎麼樣,督導,怎麼督?當然一督就倒。講是很會講啦,那妳有沒有真的接過案?妳怎麼知道我們在處預時常遇到的無奈?同理,誰不會啊?妳能不能告訴我如何讓案主從這樣的無力感中跳脫出來?」

「別激動,別激動。」小純試圖緩和她的情緒:「妳至少還有一個督導可以出氣,我可是連督導都沒有的呢。在我們那個小小的協會,辦公室就在理事長的家裡,隨便擺張桌子,放台電腦就算是辦公室了,這樣的一人協會哪來的督導。理事長不太管事,總幹事有自己的工作常不見人影,講好聽一點是給我很大的空間與彈性,講難聽一點根本是讓我自生自滅。喂!我才剛畢業耶!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我又好到哪裡去。」大頭緊接著說「我們的督導根本不是社工相關背景出身的,一副生意人的嘴臉,只會計算成本,計算效益,就擔心我們會讓機構賠錢。摳我們上班的時間;加班盡量補休,不給加班費;只注重案量、注重服務次數、注重數字、注重報表,完全不管服務的品質與內容。一直由外行領導內行,我們怎麼撐的下去。」

「唉……!」大夥又是一連串的長嘆。



之四

「妳有在準備社工師嗎?」學姊這樣問道。

「還…..還沒。我想在畢業後先找工作考社工師的事之後再說。」小米這樣回答。

「也好。我們協會其他社工也都還沒有考上,所以我們協會和其他幾個機構一同組了一個讀書會,大家一起來準備社工師。也歡迎妳來參加。」

「要我去參加嗎?」小米問道。

「嗯!ㄝ!是啦,因為我想說妳剛要畢業,應該有一些學校裡面比較新的資訊,像是老師最近都在教些什麼,有什麼國外新的學派或是學說,可以提供我們參考。」

「可是社會工作不是一個講求實務經驗的學科嗎?經驗累積出來的知識不是更能貼近我們工作上的需要嗎?這可是老師教我們的。」

「我也知道啊!可是我們的實務經驗無法協助我們考上社工師啊。工作時間長,壓力又大,有誰能在工作之後能好好讀書,順利考上社工師呢?至少我的同學中就沒有。」學姊無奈的說著。

「那社工師又都是誰考上的呢?」小米好奇的問道。

「我所知道的多是應屆畢業生,考上了才開始找工作;不然就是研究生,考上研究所之後繼續準備社工師,這兩種的人比較容易考上。」

「學姊,妳的意思是說:如果想要考上社工師,不應該先找工作,而是應該要先準備考社工師囉!」

「大概是這個意思啦,這可是學姊的經驗法則呢!」

「學姊,那我之前托妳幫我找工作的事就先暫緩好了,我想我需要開始準備社工師考試了。」小米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經驗分享



研究所篇-小小羊兒不要來!



通常會有兩類型的人會報考研究所,一為應屆畢業生(亦即小小羊兒),二為在職生。應屆畢業生之所以會報考社工相關系所,有些是認為自己對於社會工作的修為尚不足以讓自己投入社工職場,所以想藉著更高層次的進修讓自己更具所謂的社會工作專業;也有些便是想藉由研究所的文憑,讓自己可以在社會工作界中佔一個好位置;但這一兩年來,也有個新興的動機,便是伴隨著經濟不景氣之故,讓許多對社工興趣不高的人,藉著大學最後一年的補習,爭取到進入研究所的名額,以避免進入社會來面對求職壓力。

另外,對在職生而言,研究所收取在職生的比例與趨勢是愈來愈高,這也反映出社會工作是一門需要實踐的領域。報考研究所的原因除了在社工領域中做實務多年下來,滿身的疲憊與能量的消耗,藉由重拾課本,可以讓自己暫時拋開職場上的煩惱,重新找尋對社會工作的使命感與精神,也可以藉此更新十幾年來的資訊。此外,近年來愈來愈明顯的趨勢是,研究所文憑成為一個可以在職場上升官與職位上要求的條件。如果有再更露骨的動機,那就是有些研究所的教授們愈來愈喜好吸收公部門的行政主管,以作為經費與資源分配的交易場所。



以上是報考研究所動機之分析,但大家有沒有試著去分析學院裡的教授心態與學術生態呢?我們是否想過,教授們是如何看待研究生?但由於筆者並非處於教授的位置,所以不願無端揣測,但我們可以試著觀察學術生態,以作為進一步瞭解學者心態的可能。

研究所,是一個比大學教育更為嚴謹的場域;研究生,是一個比大學生更能貼近學院真相的位置;學者,是一個學術體系中的論述生產者。而研究生與學者,更是有互相需要的依存關係,研究生需要學者的學理傳授、學術(學位)認可;學者需要研究生的低廉勞動力,用以協助學術研究的完成,進一步向學術體制爭取更好的位置。

而研究生與學者的關係僅僅只是學術傳授與接受的關係嗎?更深入來說,對應屆畢業生而言,進入研究所後,由於沒有實務工作經驗的緣故,讓應屆畢業生無法在研究所中尋求實務與理論的比較面項與反省點,所以只能以不停地追求理論、學術知識,來遮蓋自己對於實務工作的不足與空虛感。但通常也是因為如此,學者才有介入的著力點,這也是應屆畢業生需要自我警惕與保護之處。而研究生除了在研究所的學術環境中盡情享受學術理論的沁潤外,也需要知道一些前人累積下來的經驗,做為自我保護之道。



一、小心研究助理的陷阱:

千萬不要以為教授找上你來當他的研究計畫助理,是看得起你。因為他可能只是站在一個資方的位置,選取一個「俗擱大碗」、「耐操好用」的勞工,只要你一旦進入研究計畫的範圍中,這個範圍可能便無限上綱。先來談談研究計畫工作以外的事項,只要你成為雇主的員工,你可能會被要求去幫忙帶小孩(雖然小孩是無辜的、也很可愛);你可能要幫忙教授去還錄影帶。雖然這些實例讓助理工作充滿更多的驚奇,但這應該不是『研究計畫』助理工作中的工作事項,但我們有試著去思考為什麼我們會默默地做呢?因為學者代表『雇主』,他有權力支使你,還是他濫用了權力?

再者,研究計畫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資料收集與分析等工作了。從申請一份研究計畫到結案交報告的過程中,學者會親自負責與撰寫的大多為申請的「計畫書」;而資料收集部分,許多學者便開始將權力下放至研究助理身上,多半會請研究助理先行草擬問卷,經過與學者的討論後再行修改。若是問卷採郵寄方式,這當然是研究助理的工作項目,若是需親自下田野訪談的工作,許多學者亦會帶著助理前往。然而,最最弔詭的便是資料分析的工作,許多情況都是以研究助理的學習成長為名,先讓研究助理針對收集而來的資料進行初步分析,而學者的工作只是審閱分析的結果,如果學者覺得有什麼不妥,可以自行再做最後的修改,但是確有許多學者直接用口語式的修改,而讓研究助理去做最終的完稿。這樣的情況在台灣的學術環境中是多見的,也是存而不論的怪象,難怪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具知名度的學者,手上接了許多研究計畫,手下養了許多論文指導生兼研究助理,並且有忙不完的會議、鮮少在研究室內,卻能有相當的論述生產。

若你要成為研究助理,最好先得分清楚工作內容為何,最省力也是最單純的工作則是核銷研究計畫經費,但若是做這項工作,就必須先跟父母親告知,因為父母親(報稅人)可能會在兩三年內陸續接到你的所得扣繳憑單,縱使很多不是在你實領的項目,但是為了老闆(學者)的利益,你只能跟你的父母親說抱歉。此外,核銷工作許多是一種非法的行為,它通常會牽扯到偽造文書與報假帳的犯罪行為,但這是學術圈的文化,所以檢調單位可能在無法侵入校園的前提下,學術圈便盛行已久。但有的學者懂得什麼叫做愧疚,知道研究助理用自己的身份幫學者把經費申報下到他的口袋,會將扣稅的部分還給助理,甚至更好的就是直接把這筆經費分給助理做論文使用,但最可惡的就是吃乾抹淨的學者,全部落到自己口袋中,連助理的所得扣繳憑單部分亦不聞不問,這是研究生需要提防的部分。



二、不要誤踩文人相輕的地雷:

如果你以為在社工的世界中是如此的理想、人與人相處是互相接納,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研究所的世界中,一間間用水泥牆砌起的學者研究室,正好也可以反映出彼此的距離與隔閡。在研究生修課的過程中,如果你有選互相不合學者的課,最好不要讓他們知道,否則可能會有一些麻煩事。而對於論文指導與口試委員方面,最好是彼此關係良好的學者,否則絕對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既然學術圈有那麼多的禁忌,那為什麼又會有許多社工人擠破頭的爭取研究生的名額,或許原因就在我們往往會迷信權威、信服學術,認為學者的論述永遠是值得參考與奉行的,以為吃過研究所的米會變的不一樣。但社會工作這門領域卻是奇特,它是一門需要親自實踐以及在實踐中反映的工作,然而,放眼台灣的社會工作學術圈,又有幾個學者是親自站過第一線工作的位置。如果沒有來自實踐上的整理與反映性思考,那他們口口聲聲的理論與學術又是從何而來呢?是他們會唸書、會考試,出國攻讀博士後,再從國外引進所謂的先進經驗與知識。筆者曾經聽過一位大牌學者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自我讚揚自己在公部門的工作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時間在認真唸書、含糊地應付業務工作,最終讓他考上公費留學……,這真的是一段令人做噁的故事,這樣的學者又怎麼能要求學生未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如果今天你在學術圈走一遭地觀察後,如果夠重新選擇,不知這個選擇會是什麼?雖然學術圈是一個令人器重的環境,但有許多僵化的文化卻慢慢地腐蝕學者的使命感與熱情,卻成了一個生產與販賣論述的市場工具。而清純又不懂世事的社工學生們,除了告訴各位學術圈及研究所環境的種種黑暗面外,也建議一旦進入研究所,只要盡本分地唸書、寫論文即可,除非你有經濟上的壓力,否則千萬不要進入研究室虎口,擔任研究生做論文的分外工作。最後,從許多應屆畢業生考上研究所後的心得分享來告訴各位,社會工作是一門講求實踐經驗的領域,建議應屆畢業生先行工作後,待整理好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準備好與學者對話後,再進去學術圈去再教育學者吧!

2005-09-14 10:47:0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