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人死後靈魂會ㄑ那裡ㄋ...................................................................

2005-09-12 07:46:45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禮儀

11 個解答

人死亡之後的生命怎麼樣             q

一.從死亡的一刻說到死亡的狀況

二.從死後的審判說到死亡的去向



在覺悟者的眼中看來,生,是死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

長壽固然不足欣喜,死亡也不值得憂懼。一般人提到死亡,總會產生種種恐怖、可怕的想像,擔心自己會上刀山下油鍋,受種種的苦刑。其實如果我們了解死亡的真相之後,死亡對我們而言,就像領了一張出國觀光的護照,到處可以海闊天空、悠遊自在!死亡是人人所不能豁免的,對於這必然經過的大限之期,吾人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才能胸有成竹、不驚不恐呢?下面我分成四點來說明:

一.從死亡的一刻說到死亡的狀況 a

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經歷過死亡,不知道面臨死亡的一剎那究竟是什麼情況。根據經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聽到醫生宣佈他死亡的平靜聲音、親人們悲傷的哭泣聲音,也可以看到一群人手忙腳亂地翻動他那呼吸停止、心臟不再跳動的軀體,他心中焦急,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辦完,來回穿梭於圍繞在他身邊的親戚朋友之間,想交代他們要如何如何做,但是大家只顧悲傷哭泣,沒有一個人理會他。「讀者文摘」上也曾專題報導一位從死亡關頭中復活過來的人,他談及臨死的感受及死後的情形說:他駕車不慎出了車禍,人和車子被撞得粉碎,救護車、醫生、警察和他的家人都趕到現場來處理,這個人的神識已經離開了身體,飄浮在半空中,在嘈雜的人聲裡,他看到一大堆人爭論不休,卻仍然搞不清楚車禍是怎麼發生的;他於是走過去對警察說:『我親眼看見車禍是這樣發生的……』但是警察卻充耳不聞、視若無睹,旁人好像也無視他的存在,更沒有人聽到他的言語。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實質的身體,只是精神的存在,他發覺站在自己的形軀之外,成為身體的另一個旁觀者。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在空中浮盪,並且以極快的速度穿過一條漫長、幽暗、窒悶的隧道。

一個因為頭部受傷從死亡邊緣獲得重生的人,回憶那一次的死亡經驗時說:『我最初感到頭部「轟」地一聲,渾然無知,接著就有一種溫暖、舒適、安祥的感受。』因為離開了身體,神識、靈魂再也沒有任何的障礙、負擔,便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適感。還有人說:『死亡的剎那,我有一種非常美好、偉大、和平而又寧靜的感覺。』另外有一個人則說:『我可以看到自己輕如鴻毛,自由自在地飛向面前光明的世界。』因此死亡也不完全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鬼魅陰森、不寒而慄。

佛經上說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好比烏龜揹著軀殼,轉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臨死的時候,苦苦戀棧世間的七情六慾,放不下子孫家產,不想死、不肯死,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被銼刮一樣痛苦。佛教不是這樣,在佛教裡,人死亡之後,脫離了千鈞萬擔的軀殼,感到無比的輕鬆,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飄然無,悠遊逍遙。

無論智愚賢不肖,死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只是遲速有別,種類各異。顯貴如秦始皇,雖然可以擁有世間一切,征服天下四海,但是也無法獲得長生;高齡如彭祖,縱有八百歲的壽命,從宇宙大化來看,也不過如蜉蝣之朝生暮死。宇宙含靈,乃至一切眾生,有生必有死,只是死亡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各不同。經上將之歸納成四大種類:

(一)壽盡而死: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好比燈油燃燒完了,燈火自然就消滅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壽,其實也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間,到頭來還是黃土一抔,所謂「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意思是說人壽有限,在劫難逃。

(二)福盡而死:經上說:「世人無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一切眾生的壽命像水土的氣泡一樣,氣散則滅,自己所有的福報一旦揮霍盡了,自然就會人死神去。這就和千金散盡的富翁淪為乞丐,終久會餓死、凍死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意外而死: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是本來不應該死,因為遭受意外,迴避不及而身首異處,例如:戰死、車禍亡故、被人刺殺,以致於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難以卜知的,俗語說:「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就是形容這種變故。

(四)自如而死: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而這種自如的死法,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裡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世緣法量的圓滿和合為荼毗,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例如東晉的道安大師,就對身命壞終的情況操持自如,他在建元二十年的二月初八日,在長安五重寺裡鄭重集合了全寺的徒眾,到大雄寶殿上禮佛、誦經之後,就平靜的宣示:

『我要去了!你們應該如往常一般的為這個閻浮世間弘揚佛法,為痴迷眾生端心正命!』

一聲晴天霹靂,使弟子們震驚非常,紛紛勸挽道安說:

『師父啊!您身安體健,一點病都沒有,正該常住世間,續佛慧命,怎麼能放手而去呢?現在要開齋了,請師父吃飯吧!』

道安應允了:『好,我就吃一點。』

於是和平常一樣的進食,飯後和平常一樣的回方丈室休息,就在休息時滅度了。像道安大師的這種情況,最是無痛無苦、逍遙自如的了。我們如果能精進學佛,擺脫生死熾然的業識,也可以求證正覺涅槃的境界。

上面所說的幾種死亡,或多或少都會有癥候,經上記載一般人的死亡現象,有三種癥候:

(一)地大增上:如果這個人是因為肉體或骨骼的毛病而死,他在臨死時會覺得全身像大陸地沈於海中一樣,緩緩慢慢的一點點沈沒、掩埋,有一種很大的壓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一樣。

(二)水大增上:如果這個人是因為血液循環系統不順暢而去世的話,他在臨死時會覺得全身浸在水中一樣,先是有茫茫一片的濕冷感覺,然後逐漸變為火焰燃燒一般的高熱感,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一樣。

(三)火大增上:這是因呼吸系統障礙而去世的癥候,像野火在暮色中燎燒,全身感覺到烈風吹刮,碎為微塵,片片煙飛灰滅,如同「火大落入風大之中」一樣。

了解死亡的種類和癥候後,我們再來談一談人死亡之後的情形,照佛經裡面的種種記載來看,由於軀殼形體從有形有限轉化為無形無限,人死後的境況要比生前好多了,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比較看看:

(一)時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時間和空間的限隔,不能隨心所欲萬里遨遊,也無法返老還童縱情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脫離形體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來去,穿越三界時空了。

(二)肉體的負擔:《法句經》上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餵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時要忍受牽腸腐胃的痛楚……,這個身體所帶給我們的煩惱遠比帶給我們的快樂多。而死亡之後,魂魄不再受軀殼的牽制,不必再去侍候這個色身,就沒有饑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三)人天的神通:活著的時候,人的種種能力都受到軀體限制;死後則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夠穿牆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聽到耳朵所聽不到的訊息。而且靈魂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飛行,其運動的速度可以隨意念所生而無遠弗屆。除了佛陀的金剛座、母親的子宮胎不能穿越之外,其餘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礙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動即至」了。

所以,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不是一切的終止,而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靈魂從舊有的身體出竅之後,等於離開了生長數十年的人世間,開始為他另一次生命的開展尋找出口。從死亡到投胎轉世的這一段時間,佛教稱為「中陰身」,中陰身會隨著前世的業力尋找他投胎轉世的因緣,等到因緣具足轉生之後,便會忘記前世的經歷,這個叫做「隔陰之迷」,因為有這種隔世遺忘的現象,所以今生不記得過去生的種種困苦,而投胎再生後也會忘記今生的煩惱。順治皇帝有一首詩說:「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就很能說明死亡狀況的流轉。

其實,知不知道過去生,曉不曉得未來世,都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在佛法裡面,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軀殼,而生命卻是綿延不斷的。如法正覺的道心、自性,雖歷千秋萬世亦常存不滅;佛法就是要我們知道這身體如水泡,覺悟世間如幻化,能夠如此,對於死亡的存在便能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了。

二.從死後的審判說到死亡的去向 b

  我們常常想念死去的人,不知道他們死後的情形是怎樣,所以逢年過節就替他們誦經超度,祈求他們的安寧。這種超度、祭祀如果是表示慎終追遠的孝心當然很好,可是一般人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親人去世了就會到地獄去,所以要趕快請法師來替他誦經超度,給他唸上幾聲「南無阿彌陀佛」,死者的靈魂就可以安息了,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對父母長輩也太不恭敬了!因為墮入餓鬼地獄的都是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的眾生,難道父母、親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個人間的大惡人嗎?我們為什麼不會想:父母、親人去逝,是到天界去享樂,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呢?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認為:人死後必然會先受審判。例如:我們民間的道教,就相信人死以後要受十殿閻羅的審判,要上刀山、下油鍋、進鬼門關。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說人死了以後要受上帝的審判,那時萬民仆伏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的靜候判決,上帝根據人們有沒有悔改信耶蘇的標準,把信主的聚集在右邊,不信主的驅趕到左邊,好像分別綿羊、山羊一樣,然後上帝就對信主的人說:「蒙父賜福,回預備的國吧!」又對不信主的人說:「你們這些被咒詛的人,離開我,和魔鬼一起到水火裡去吧!」

我們佛教對於人死後的去向不是這樣安排的。道教審判的大權操在閻羅王手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後審判權操之於救主上帝,而我們佛教相信:死後審判我們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薩,也不是閻羅王,而是由我們自己的業力來審判我們自己!未來投胎轉生的好壞,要依過去作為的好壞決定;未來輪迴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過去造業的因果而定。在佛教裡,我們每一個人未來的幸福與痛苦不是被神祇操縱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裡。

人死了以後,往何處去呢?唯物論者認為人只要一死,就什麼也沒有了,談不上什麼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暫的,是容易消滅的,這種論調使許多人對生命的本質起了懷疑和恐懼,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麼都沒有,因此有人就縱欲享樂,有人殺盜淫妄,無所不作,這種遮無因果的人生觀,實在是一種膚淺可怕的邪見。基督教對於死後審判的看法雖然與佛教不同,但是他們既有升天國、下地獄主張,就表示死後生命還是存在的。佛教則更進一步預知死後的去向,預知死後轉世投胎的去處,預知在五趣六道裡輪迴的情形,而用一首偈來表達投胎的狀況:「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足底出。」

這首詩偈的意思是說:人死了以後,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最後冷卻,就代表往生到哪裡。如果這個人死後是從腳底冷至頭頂,而頭頂還煖熱的話,就表示他成聖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還是煖熱的,就表示靈魂從眼睛出去,這個人必定是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窩還是溫熱的,是再世為人而轉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熱的,就表示這個人墮入「餓鬼道」了;至死一段時間膝蓋猶煖熱的,是淪入「畜生道」了;如果一個人最後泛冷的部位竟然是腳底,那就是受罪而墮落到地獄裡去了。

所以,人死了以後,會隨著各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而死後究竟輪迴到五趣六道的哪一處呢?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惡業報如何了。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造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三種:

(一)隨重受生:好比銀行查帳,債務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還,人死了以後,依照各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隨從去輪迴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迴惡道受苦,這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二)隨習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例如一個人平時「阿彌陀佛」唸得習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瀕臨彌留的一剎那間也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時候的一句「阿彌陀佛」,比唸佛幾十年還要有效,隨著這人天交戰時的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三)隨意受生:人死後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關係很大。如果平日專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淨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躋登天堂,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時候,如何念念相續不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無論是用哪一種業力受生,大部份的人死後都要通過一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然後自有人前來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條船引渡,帶他渡過生死海到達彼岸;有的是牛頭、馬面鬼卒來拘拿,前往地獄受苦;而唸佛的人,會有阿彌陀佛、仙佛、菩薩等聖眾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懾心正念,行善去惡,就不怕審判,也不怕死亡!

2005-09-12 07:48: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取自"女王的教室":人死了之後不能復生,所以人不能知道死後的世界,那些天堂與地獄的是人胡謅出來的。

2006-08-03 14:03: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no_nickname 1 · 0 0

不近如此吧..那我現在開始讀聖經..讀了5年後去殺了人..被叛死刑而上了天堂..有這種歪裡存在嗎?

2006-06-04 07:56: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睿甫 1 · 0 0

樓上的錯了 你做盡了所有壞事 但是只要你相信主 一樣可以上天堂 如果不信主 你就算做在多善事 幫助再多人 一樣是下地獄 所以很多罪犯 好比陳進興 在槍決前不是都會讀聖經嗎 因為他想上天堂

2006-04-19 20:18:0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小薯 2 · 0 0

根據達摩說法,人死後會去哪?
我跟達摩一樣
"我沒死過,我不知道"

2005-09-22 12:00:01 補充:
如果真有答案,想必他死過,現在用親人燒給他的電腦上yahoo來回答您,你不覺很恐怖嗎??

2005-09-22 07:58:3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人死後,如果你內心看到一片黑暗,相對的,則心中沒有一片光明,暗者濁,會下沉,明者清,必上升,這時候就是要看你這世的修持了

2005-09-18 07:04:2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7 · 0 0

人死後去哪裡? 去搜尋以前發問過的問題 不在回答

2005-09-12 15:56:3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心只有妳 7 · 0 0

道教認為人死後人有三個靈魂一個靈魂去投胎一個靈魂守在自己的遺體一個靈魂是要給後人祭拜的

2005-09-12 15:27:0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如果你沒信主,會下地獄火湖
如果你信主,且信得完全,會上天堂

2005-09-12 10:46:18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據考古學家從山頂洞人遺跡挖掘出來的史料發
現,山頂洞人時代就已經有了靈魂的觀念,但是站
在佛教的觀點上,並不太鼓勵人去探討靈魂的有
無,一切修為還是應從明心見性中去頓悟。」中華
佛學研究所的釋惠敏法師認為,很多宗教都肯定靈
魂的存在,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人的死亡即意味著
靈魂的脫離。

  佛教的發源地為印度,在印度的思想體系中,
對靈魂的看法分為兩派,一派是根本否定靈魂的存
在,也就是所謂的「斷滅論」,他們認為生命就是
肉體,由於他們否定因果,因此主張生命應及時行
樂,演變成縱慾派的主流;另一派則肯定有靈魂的
存在。

  佛教則從這兩派中去反省,體認出生命本質的
無常、相續,由於無常所以非常,由於相續所以非
斷,因此即使連形而上的我(常恆不變的靈魂),
都有其無常相續性。而世俗從自我體驗中,相信人
死即靈魂的脫離有兩大理由,一種是從夢中、病
中,亦即在非日常性的精神狀態中,忽見逝世的親
友亡魂,另一種就是藉靈媒溝通,而靈媒又區分為
兩種狀態,一為脫魂狀態( trance ),即自身靈
魂出殼,肉體被其它靈魂侵入,另一為附靈狀態(
spirit possesion ),即其它靈魂附身在身體裡,
像一般乩童就屬附靈狀態。

  釋惠敏法師認為世俗人依靠靈媒,無非兩種心
態,一為治病、消災,一為薦亡,他們怕死後的茫
然所產生的畏懼感,導致對死亡的處理亦屬茫然。
由於靈魂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認為肉體上的病痛
以及災難,皆因惡靈附身,所以尋求靈媒驅惡靈以
消災解厄。

  佛教對靈魂的定義,主要是來解釋輪迴的觀
念,由於生命本質的無常相續,人死後不一定會永
遠以靈魂狀態存在,也不一定會變成鬼,從六道輪
迴的觀念基礎解釋,人死後的靈魂在尚未投胎輪迴
前,會以游離狀態呈現,造業太多的可能淪為惡鬼
道,而一旦投胎輪迴後,其靈魂亦不太可能藉靈媒
就可召來的。

  「以佛教的精神,事實上不鼓勵世間人藉特殊
方式與靈魂溝通。」釋惠敏法師說,世間人應該關
心行為,而非靈魂,人間禍福在於自身善惡行為,
多造善業,自然趨吉避凶。

  佛家對鬼神的看法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所謂
請神容易送神難,即使誤信神棍之言,亦不必懼
怕,雖然接觸怪力亂神極具危險性,然而如果自身
充滿對正道的自信心,所謂一正破九邪,任何邪災
也無法脅迫,畢竟從現實的身心去解決現實的問
題,才是正確健康的觀念。


"鬼火"是什麼.
先在燒瓶裡加入白磷與濃的氫氧化鉀溶液,加熱後,玻璃管
口就冒出氣泡,實驗室裡彌漫著一股臭魚味兒.這時你迅
速地把窗戶用黑布遮上, 就會看到一幅與田野上一樣的
畫面:從玻璃管口冒出一個又一個淺藍色的亮圈,在空中
游蕩,宛如"鬼火".
原來,這是一場化學之戰:白磷與濃的氫氧化鉀作用,
生成了臭魚味的氣體---磷化氫.磷化氫在空氣中能自燃
放火,就形成了"鬼火".實驗時必須注意:磷化氫有毒,又
很容易爆炸.
人類與動物身體中含有很多磷,死後腐爛了生成磷化
氫,這就是曠野上出現的"鬼火".
在田野上,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有磷化氫冒出,只不
過因為白天日光很強,看不見"鬼火"罷了.
磷,是德國漢堡的煉金家勃蘭德在1669年發現的.按照
希臘文的原意,磷就是"鬼火"的意思.

2005-09-12 07:51:11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