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中醫的診斷方式是按脈博
按脈博怎麼可以知道身體的狀況??

2005-08-05 13:52:21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健康 其他:保健

2 個解答

鐵口直斷從『脈診』談起-揭開中醫神秘面紗!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 田莒昌醫師

記得小時候看中醫時,印象中的中醫師總是德高望重,身著長袍馬褂,一手把脈,一手拿著筆開處方。其中把脈好像已經成為中醫師看病的標記。然而中醫脈診為什麼可以診斷疾病呢?

現代醫學的研究顯示,構成脈搏的形象,主要是受心臟搏動所產生的壓力、動脈管壁彈性、末梢抵抗力及血液粘稠度等因子影響。而動脈系統是一個高度分枝化的管道系統,當脈搏波在動脈管系中傳播時,如果遇到動脈橫截面積突然發生變化(如動脈管狹窄、分叉、尖削等)或管壁的彈性特性發生變化時,都會使脈搏波產生部分反射。所以當我們把脈時,所得到的指感,其實是由始端的傳入波和所有的反射波經一定時間延遲後,疊加而成的總合。

當人體臟腑正常,動脈樹在一定的頻率中共振,壓力波由主動脈經動脈傳播到小動脈,並在毛細管相接處逐漸衰減。當人體的某一臟腑發生病變時,該臟腑中的毛細血管發生堵塞,導致該臟腑中的動脈和小動脈管的彈性和阻力發生改變,壓力波傳播到病變區時,向後反射發生異常變化,因此,不同臟腑的不同病變就導致了不同形態的反射波,因而反射波具有臟腑病變的特徵。然而脈診需要很敏銳的手指觸覺,以及長時間的中醫訓練才可能有成,這對於一些初學中醫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困難度,而脈診的指感,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很難單憑說的或寫的描述清楚,就連《脈經》作者王叔和也說「在心易了,指下難明」,所以脈波儀的研究發展也就應運而生。

脈波儀是結合了電子技術、電腦科學及近代物理學,將中醫脈波圖形顯示在電腦螢幕的儀器,如此一來,就可排除了因為主觀指感所造成的誤差,以及無法溝通的問題,可作為臨床、教學與研究使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診斷研究室自1976年就開始發展脈波儀,以脈搏感應器、壓力轉換器、多頻道記錄器,將脈波圖與電腦相結合,使脈波圖、心電圖及脈波一次導函數圖形三個頻道同步顯現,並記錄寸、關、尺與浮、中、沉的脈波圖形,配合中西醫的理論來解讀脈波圖。20多年來,在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之後,至今已經建立出一套脈波判讀的診斷標準,為中醫脈診的科學化跨出一大步。目前已經正式在臨床上應用,幫助中醫師診斷病人的狀況。

例如在筆者的門診中,就有一個明顯的病例如下:陳先生是一個公司的中階主管,平時業務繁忙,近來經常感覺頭暈、頭痛、口乾舌燥、脖子及肩膀僵硬及疲倦乏力,並且血壓升高,就診西醫時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服了西藥雖然血壓略降,但仍然偏高,因為病人不願意年紀輕輕就一輩子得服降血壓西藥而尋求中醫診治,來門診時血壓為150/95mmHg,經過把脈之後,發現他是「弦而有力」的脈象,在中醫的觀點認為,這種脈象常常表現在「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的病人身上。所以筆者便開立清肝降火及滋陰潛陽的藥物給他,結果一週內他的血壓便降至正常範圍,而後續服三個月中藥而癒,半年後他又帶了數位親友找筆者診治,問他近來血壓情況如何?他說這半年來血壓都已正常,未再升高!

從現代醫學來看,中醫學上的「肝」是接近於人體控制情緒的大腦中樞及調整肌肉緊張度及血流分佈之自律神經。它是一種功能性的單位。生活上,當人體遇到壓力時,會容易出現口苦、咽乾、胸悶、情緒易怒、脖子或肩膀僵硬、頭暈頭痛等症狀,並且常常會伴隨血壓升高。此時是因為中醫所謂的「肝」的功能過度旺盛,稱做「肝火旺」。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又常常晚睡甚至熬夜,此時便會出現「肝火」的病態反應。而脈象也會表現出「弦脈」。這種情形長期發展,則可能會有「肝火傷陰」,導致「陰虛陽亢」的變化。此種情況常常出現於生活不正常或長期承受精神壓力的人身上。那麼如何確定自己有「肝火旺」呢?中醫師的把脈這時就有了很大的診斷價值。肝火旺時把脈會有緊張如琴弦般的脈叫作「弦脈」。所以當中醫師把脈時,發現了這種脈象,再配合上述的症狀,便可以診斷出來了。如果再配合脈波儀的檢查,則會更加客觀而準確。因為在脈波儀上會出現「弦脈」的特殊脈波圖,可診斷出來。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時至今日,還是有人認為,給中醫師看病單憑把脈即可診斷,常常有人在門診找我看病時,什麼話都不說,直接把手伸出來要我把脈,意思是說,先看看你把脈的功力如何,再決定你是不是一個好中醫?其實臨床上,中醫師是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人體臟腑的氣血、陰陽、生理與病理的狀況,再與望、聞、問診所得到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完整及正確的診斷。這在中醫稱為「四診合參」。由古至今,從來沒有一位中醫師有把握,完全不用病人說話,單憑把脈便可以處方看病的。所以希望各位朋友勿太偏信於僅憑脈診,就“鐵口直斷”的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健康小百科 望聞問切 西醫也把脈
康宏銘(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2005-04-28 03:00

門診中為病患檢查脈搏,總不免有人驚呼:「咦?西醫也把脈嗎?」沒錯,其實西醫也把脈。



不過一般人看中醫把脈,總是有幾分神祕的色彩;而西醫或現代中醫是採取比較科學化的方式,也就是可以測量、也可以標準化的方法。

西醫把脈 測量脈搏壓

一般人使用血壓計所測量的血壓是收縮壓和舒張壓,然而西醫在把脈時所感受到的並不是血壓,而是脈搏壓;如果高壓與低壓差距很大,就會感受到很強的脈搏,反之則較弱。
脈診儀 可記錄脈象

不過由於一般脈搏跳動一下平均不到一秒鐘,因此中醫把脈時強調平心靜氣,並以深按、淺按來分辨不同的脈象。而血壓計就無法檢查脈象,但如果使用連續性的壓力記錄即脈診儀,就可以較完整地呈現出壓力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中醫的脈象,目前在一些醫院中已經有使用脈診儀來幫助診斷。

從脈搏跳動 診斷身體狀況

對一般醫師甚至民眾自己而言,只要留意一下脈搏的跳動,至少可以區分出快慢、強弱、深淺、以及規不規律。舉例來說,脈搏快可能代表發燒、感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脈搏快而淺,合併頭暈、冒冷汗,可能代表失血過多。脈搏太慢,須考慮藥物的副作用,或安排心電圖檢查以排除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脈搏太強可能因焦慮、藥物、酒精等造成,但也可能是主動脈瓣閉鎖不全。脈搏忽強忽弱,可能是心肌細胞嚴重損傷。婦女懷孕時,循環血量增加,脈搏便顯得大而長,是所謂的「喜脈」。而心律不整,多數可以從簡短的診脈就輕易檢查出來,不過仍須進一步安排心電圖來確定診斷。

傳統中醫脈象的學問固然廣大淵博,不過中醫典籍仍然強調要望、聞、問、切,互相參究。而對一般西醫而言,習慣於使用儀器與各式檢驗做診斷之餘,也不要忘了把脈這個簡單的過程,往往對於病情診斷有極大的幫助。

2005-08-05 13:57: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水漾ㄉ春愁 7 · 0 0

從現代醫學來看中醫的脈診,這樣不會覺得有點隔靴搔癢嗎???
脈診,還需要要靠望診、聞診、問診以達到診斷的目的。
後三者為主,脈診為其次。

而脈搏的現象,首先是由心臟的動脈接出去的三條動脈一條靜脈,
到達肝、脾、肺、腎,以造成脈動的差異,
再來是經絡的運行,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手足各一,左右再分兩邊,共二十四條,還反映虛實在脈象上。

大概是這樣子的。
不過,中醫是很主觀的,脈象也很主觀,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
所以看病時要很主觀。
不過像西醫是採取標準化的狀況,所以有特殊情況時,
往往會造成許多誤診,而中醫則不會。

2005-08-05 15:15: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Hopolono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