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有人能餵我詳細解釋,托賓Q的理論嗎? 簡單扼要即可,最好能舉例

2005-06-07 18:04:1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商業與財經 投資

2 個解答

諾貝爾獎得主托賓教授有一個簡單的理論來說明股市危機這種現象。如果投資建立一家企業的總成本是一億,而把這家企業的股票賣掉的總價是1億5,000萬,則不管這項投資將來會不會賺錢,一定有人想從事這項投資並把股票賣掉而賺那5,000萬元差額。換言之,只要股票總價值大於投資成本,則投資設立企業來賣股票的人就有利可圖,這個比值越大,就有越人要投資。這個比值在經濟學裡就被稱為托賓的q。依這個理論,其他條件不變,股價越高就有越多人想投資,因此高股價似乎對經濟有些好處。然而若股價太高而使托賓的q值比1大出太多,投資建立企業的人甚至只要出售一部分股票就可拿回全部投資成本,則他們就很可能不再關心這項投資所要實現的生產是否真正能賺錢,反正股票賺錢就好。於是當股票價格普遍太高時,就會有很多投資,從事業經營本身來看根本是不划算的。結果從國家整體的觀點,很多投資乃是資源的浪費,而對買股票者而言,則可能是買到了地雷。http://www.anser.com.tw/megazine/weeklynews/197/management.htm

2005-06-07 18:10: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

芝加哥學派



在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建築界出了一個重要的設計流派,即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它以一種大膽的現實主義態度和符合工業化時代的創新精神,在設計史的發展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尤其是為摩天樓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源起



19世紀以前芝加哥是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鎮,1837年僅有4000人。由于美國的西部開拓,這個位于東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鎮在19世紀后期急速發展起來,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萬。經濟的興旺發達、人口的快速膨脹刺激了建筑業的發展。而1871年10月8日發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場毀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災,更加劇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當時的這種形勢下,芝加哥出現了一個主要從事高層商業建筑的建筑師和建筑工程師的群體,后來被稱作“芝加哥學派”。



特色



芝加哥學派致力於都市論題的研究,對於西方都市社會學的建立和發展 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掘起,衰退到重建的歷史與現實考察,清楚地闡述了該學派的概念,理論,方法,體系,及其在都市社會學中的地位,持續性的影響,為人們探討都市社會學發展中,芝加哥學派所扮演的傳承角色,作了清晰的勾勒。芝加哥學派是比較溫和的,與普林斯頓學派有作法上的對比,普林斯頓學派較激進。



芝加哥可號稱現代建築博物館,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大樓,IBM大樓(芝加哥學派帷幕代表作),瑪利那雙子大樓子世界第一棟雙拼大樓),西爾思大樓(世界第二芝加哥第一高),翰漢克大樓(芝加哥第三高).....這些都是現代的建築,但也可以見到承襲巴洛克式的歐式建築,整個芝加哥市區就交錯在現代與古典建築物中。



主要人物



蘇利文(Louis Sullivan 1850~1924)是這個派別的中心人物。嚴格來講他的學說也是在新藝術運動的大氣候中開展的。蘇利文最出色的作品事1895年與艾德勒共同設計的保證大廈,從這裡可以看出,儘管蘇利文一再強調形式與功能的邏輯性,但這其中有相當一部份仍然是關於裝飾藝術的討論。在他以後設計的作品如1899年的什萊辛格--梅耶百貨大樓中可以看到,雖然整個大樓的形象十分宏偉、簡潔,然未能掩飾蘇利文對裝飾的偏愛。不過蘇利文的思想再其學生賴特的實踐中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76)是芝加哥學派的貨幣主義大將。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在芝大受過教育或在此教書的人數驚人,至少有十五位(2000年為止)。二次大戰後,芝加哥大學有一個考利斯委員會(Cowles Commission),將經濟分析與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結合在一起,克萊因(Lawrence R.Klein 1980)、亞羅(Kenneth J.Arrow)、賽門(Herbert Simon 1978)、戴布魯(Gerard Debreu 1983)以及托賓,都曾是這個委員會的重要成員。

2005-06-07 18:06:4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