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當一位患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病人因為某種因素而失去記憶後...
這憂鬱症或躁鬱症是否可不治而癒...?
或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2005-05-20 07:15:37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5 in 健康 心理健康

感謝二位的回答~
不過...我的問題是~先憂鬱後失憶...(不是因憂鬱而失憶)
結果是...?

2005-05-25 09:33:19 · update #1

3 個解答

我大概了你的意思

因為失去記憶而忘記憂鬱吧!
這真是很特別的問題,應該沒人提過吧!

探討憂鬱根源"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

"我認為"
既然是由長期的憂鬱情緒及壓力所造成
那麼失憶後既然已無可記起那令人煩腦擔憂的事物,
那麼憂鬱症該會消失吧!
不過我覺得失去記憶後,也可能為了自己失去記憶感到痛苦而憂鬱吧!^^|

---
再不,
我不知道憂鬱情緒是否會延長,控制情緒的大腦可能只是失去記憶,而無法遺去"累積情緒"

最後聲明,這完全是我自己的邏輯思考
沒任何專業根據
請見諒!



另外
你可以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40602484

2005-06-02 15:16: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失智症可大致分為四種:

(1)進行性、不明原因大腦退化/老化
最常見的是Alzheimer's disease阿滋海默症。
(2)血管型(Vascular dementia)及混合型
通常是中風引起的,混合型乃大腦某部位是血管型,加上某部位是不明原因大腦退化/老化,是最普遍的案例。
(3)其它原因型
如:梅毒感染、巴金森症、貧血、甲狀腺失調引起的…等。
(4)偽失智症
憂鬱症或躁鬱症有時也會表現出失智症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本身也會有憂鬱的症狀,所以醫師會確定憂鬱症是屬於憂鬱症還是失智症的憂鬱現象
,因此當憂鬱症好轉時,記憶未必可以恢復,要看腦部有無損傷。

2005-05-21 09:57:1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Peace 7 · 0 0

憂鬱症

1.憂鬱症的症狀:

(1)情感方面:

情緒低落、容易哭泣、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常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自責、無助、甚至覺得人生無望而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2)思考方面: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3)行為方面:

無精打采、說話與動作明顯遲緩、坐立不安,變得不太想動。

(4)身體方面:

失眠或嗜睡、倦怠、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感受不到樂趣。大部份個案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

※當上述症狀,持續時間長(超過兩週以上),並出現明顯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礙時,就稱之為憂鬱狀態或憂鬱症。

2.憂鬱症的類型

(1)重鬱症:

嚴重的憂鬱症,其憂鬱症狀明顯,並且嚴重的影響工作能力與日常生活作息。這些症狀在一生中可以發生一次或多次。

(2)輕鬱症或稱鬱型精神官能症:

是一種較不嚴重的憂鬱症。這些長期而慢性的憂鬱症狀,雖不會使生活、工作停擺,卻讓人心情低落、提不起勁。

(3)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

就是一般人所通稱的躁鬱症,實際上病程內會可能出現躁期或鬱期的症狀。而上述兩種類型,病人只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不會有躁期的症狀。這一個類型的憂鬱症症狀表現不一定,可能是嚴重的類型,也有可能是較不嚴重的類型。

3.引發憂鬱症的可能因素:

(1)生物因素:

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

(2)遺傳與性格:

遺傳機率較其他種精神疾病高,一般而言一位重鬱症的患者,其一等血親得此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10倍。某些性格悲觀或缺乏信心者,也較易有憂鬱症狀。

(3)生活事件與壓力:

憂鬱症發病部份與外在環境壓力有關,例如:失去所愛的人、生活上的變故、創傷經驗等。

(4)身體病痛:

一些身體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不足、中風)、腦部外傷或其他病變等,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症狀。

(5)藥物濫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6)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失調、停經(更年期)、分娩後(產後憂鬱症)。

4.憂鬱症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

抗鬱劑…可改善憂鬱症狀。(約80﹪的個案對藥物反應不錯)

※ 服藥須知:

1. 藥效約二至三週以上才會出現,病人需依醫師處方耐心服用。

2. 持續門診,規則服藥,有疑問應與醫師討論,症狀改善後仍需規則服用一段時間,太早停藥容易再發病。

※ 服藥常見的副作用:

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心跳加快、嗜睡或姿勢性低血壓等,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最近醫院使用的新型的抗憂鬱藥物,比較不會有此類副作用。

(二)心理治療:

專業人員依個別需要給予心理支持或治療,學習處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協助病人度過危機,甚至減低再發病的機率。

(三)環境治療:

1. 鼓勵個案保持與家人、朋友的接觸,促進人際交往。

2. 家人支持與瞭解。

3. 危機調適:提供個案緊急情緒支持與疏解危機的方案。

※ 以上治療可單一或合併使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安排適當的治療。



躁鬱症

1.何謂躁鬱症?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起伏,快樂、悲傷、生氣都是正常會有的情緒反應,也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躁鬱症是一種使人的情緒高低起伏變化失去控制的一種疾病。這些情緒起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感覺、行為、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表現。有些人以為得這種病,是一件相當丟臉的事情,似乎是病人的罪過。但基本上,罹患躁鬱症並不是誰的錯,也不是虛弱或不穩定人格的結果。它就和一般人會得的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而且是可以治療的一種病。

2.躁鬱症何時會發生?

躁鬱症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第一次發作,有時在兒童初期或晚至四、五十歲發生;但是如果一個人超過五十歲才第一次發生躁鬱症的話,則必須考慮是否為其他身體疾病問題造成的,例如神經科問題或是藥物、酒精所引起的。

3.為什麼必須及早診斷躁鬱症?

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可以避免患者出現下列的情況:

自殺:在患病的初期自殺的危險性最高。

酒精及藥物濫用:超過半數以上的躁鬱症患者在生病期間會有藥物濫用或酒精濫用的情況。

婚姻及工作問題:立即的治療可以改善婚姻的穩定及工作的生產性。

治療困難:有證據顯示病人的發作次數愈多,下一次發作的治療愈困難、發作的頻率也會愈高。。

4.躁鬱症會遺傳嗎?

研究發現有些遺傳基因可能與躁鬱症的發病有關,就好像一些生理疾病如關節炎一樣,與遺傳有關。然而如果你有躁鬱症而你的伴侶沒有,則小孩子得病的機會大約是七分之一;如果家中患躁鬱症或憂鬱症的人愈多,則小孩得病的機會也就愈高。

5.什麼原因會引起躁鬱症?

沒有單一的原因造成躁鬱症,但是許多研究顯示它可能是一種體質的問題,它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穩定性有關。這樣的生化異常使得躁鬱症患者很容易受到情緒或外來壓力的影響,如果生活上不如意、使用刺激性藥物、缺乏睡眠或過度刺激,腦部迅速恢復平靜的功能就無法適當的運作。

這種先天體質與環境刺激相互作用的理論與許多內科疾病的理論相似。以心臟病為例,一個人可能有高膽固醇或高血壓的傾向,日常生活中漸漸地造成心臟氧氣供給的傷害,但並沒有任何症狀。當壓力來時,例如運動或壓力大時,如果氧氣供給變得太低便會覺得胸痛,甚至引起心臟病發。而躁鬱症的發病理論也大同小異,只是目前對會引發病症發作的原因,並不是百分之百了解。

6.躁鬱症的症狀有那些?

在躁鬱症的病程中可能出現下列四種的情緒症狀:

(1)躁期

躁期的病人常會因為體力、創造力及社交能力的增加而帶來愉悅感,這種感覺很快就失去控制地昇高到躁症發作。典型的躁症患者通常都不會有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病,否認有任何事出問題,且會生氣地指責那些認為他有問題的人。

在躁症期間,以下的症狀會持續超過一個星期,且會嚴重到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出現困難:

*情緒不尋常的高亢、愉悅或易怒

*睡眠需求減少,睡得少也不覺得累,仍然精力充沛

*說話速度變快,而且常不自主的會想一直說話

*思緒想法變得很快速敏捷

*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交談時常有話題變來變去的現象

*覺得自己變得很有能力、很偉大或很重要

*不會考慮可能發生的不良後果而做些鹵莽的事,例如隨便花錢、不節制的男女關係或性行為、或貿然的花錢投資。

*在非常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精神病症狀,例如幻覺(聽到或看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或妄想(相信一些不真實的事情)。

(2)輕躁期

輕躁期是躁期的輕微型態,有類似但較不嚴重的症狀,並且引起較少的障礙。在輕躁期,患者會覺得情緒高、感覺比平常好、且較有生產力。這種狀態會讓病人感覺很好,有些人會為了讓自己停留在這個階段而停止服藥。但是,往往時間久了之後,會由輕躁期轉變成躁期,或掉到鬱期,反而會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3)憂鬱期(重鬱期)

在重鬱期,以下的症狀會持續超過二個星期以上,且會使日常生活的功能產生障礙:

*覺得心情低落、憂鬱、或對平常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

*失眠或睡太多

*胃口不好吃不下或心情不好拼命吃東西

*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

*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或者會常常不耐煩,坐不住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

*覺得體力變插,整天覺得很累

*有自殺念頭或行為,腦海常會浮現與死亡有關的想法

*嚴重的憂鬱症病人也會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症狀。

(4)混合型

病程中沒有明確清楚的躁期或鬱期,而是同時有兩種時期的症狀交替出現,也可能是在一天內這些症狀會有頻繁的轉變。患者某一段時間可能會像在躁期一樣覺得興奮或激動,但另一段時間則覺得易怒且憂鬱。

7.躁鬱症有什麼不同的型態?

每個人的發作型態和頻率都不同。有些人的躁期與鬱期的發作頻率差不多;其他人可能大部分是其中一種型態。平均來說,躁鬱症患者在生病後的十年間會有四次的發作。男性以躁症開始居多,女性則以鬱症開始較常見。前二、三次的發作間隔可能會相隔數年,但大多數沒有治療的患者會有較頻繁的發作。有時發作會有季節性,例如在夏天是輕躁期,到了冬天變成憂鬱期。有少數人一整年會有多次的循環發作或甚至持續整年的發作。

發作期可以持續數天、數月、有時甚至數年。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平均躁期或輕躁期會持續2-3個月,鬱期會持續長達六個月以上。有些患者在沒有發作的期間會完全恢復;然而有些患者會持續有輕度但惱人的憂鬱或情緒的起伏。

8.躁鬱症如何治療?

(1)急性治療:目的在使目前的躁症、輕躁症、鬱症、混合症狀穩定下來。

(2)預防治療:藥物長期持續給予,目的在預防下一次的發作。

※治療包括藥物、衛教及心理治療

(A)藥物:幾乎所有的病人在急性期與預防治療都必須給予。

(B)衛教:在幫助病人與家屬了解如何來處理躁鬱症並預防它所帶來的併發症。

(C)心理治療:對許多病人及家屬在處理壓力與解決問題有幫助;必須與藥物配合使用,千萬不可以單獨使用(除非在一些特殊狀況,例如懷孕時)。

9.藥物治療

有兩種重要的藥物用來控制躁鬱症的症狀,包括情緒安定劑與抗鬱劑。你的醫生可能會同時開一些藥物來幫助你的失眠、焦慮、不安或精神症狀。

※何謂情緒安定劑?

情緒安定劑是用來改善急性躁期、輕躁期、混合期的症狀,它們有時也會減少憂鬱症的症狀。它們是預防躁症與鬱症的主要藥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種藥物:

(1)鋰鹽(Lithium)

(2)Valproate(Depakene)

(3)癲通Carbamazepine(Tegretol)

以上三種情緒安定劑在身體的作用方式均不同,所以如果一種無效或是有嚴重的副作用時,你的醫生會開另一種或合併使用兩種可以接受的藥物。此三種藥的都必須定期抽血檢查血中的藥物濃度,以確定不會過量中毒,或因劑量不夠沒有療效。

※在急性躁期如何選用情緒安定劑?

急性躁期的首選用藥是鋰鹽或Valproate。在選擇用藥時,必須先考慮過去的用藥反應或是過去是否有特殊的副作用發生。初次的用藥的選擇可能取決於何種亞型,有些專家偏好在愉悅的病人使用鋰鹽,在混合型或快速循環型病人使用valproate。

※急性治療通常在幾個星期內會出現作用。然而如果第一次用藥的效果不理想,則可以考慮換另一種藥或合併使用。Carbamazepine也是另一種選擇,特別是在混合型或快速循環型。

※在躁期選擇額外的藥物

躁期的失眠及躁動不安等症狀有兩種藥物可以使用

(1)抗焦慮劑,例如Lorazepine(Ativan)和Clonazepine(Rivotril)。

(2)抗精神病藥物,例如haloperidol等。

在急性躁期你可能需要其中一種藥物來改善病人的睡眠或減少身心的躁動。如果有幻覺、妄想或嚴重的躁動,抗精神病藥物會有助益。由於情緒安定劑需要幾週才有效果,所以這些額外的藥物可能是必須的。因為抗焦慮劑與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快速,且都有口服或注射劑型,因此可以有快速的療效。如果躁症嚴重到病人不肯服藥,藥物注射可以讓病人免於因過分衝動、失去理智或危險行為而危及性命、財產。

上述兩種藥物都有昏沈感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藥物同時有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副作用。如果有這些副作用,務必要告訴醫生,調整藥物劑量或給予抗副作用的藥物。當病情慢慢復原時,這些藥物就可以慢慢地減量或停用。

※選擇抗鬱劑

雖然情緒安定劑本身,特別是鋰鹽,有抗憂鬱的效果;但是有時候仍需要抗鬱劑來治療憂鬱期的症狀。然而如果只給予抗鬱劑,可能會造成一個大問題,就是將情緒提昇得過高,造成輕躁、躁期或甚至是快速循環型的躁鬱症。因此在躁鬱症患者,抗鬱劑必須與情緒安定劑一起使用,避免引起躁症。

抗鬱劑通常需要幾週才會顯現效果,所以如果沒有立刻覺得好轉,請不要氣餒。雖然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次的用藥就會有效,但是也有些人需要嘗試了二、三種抗鬱劑才會找到合適的藥物。同樣地,當在服用這些藥物,等待抗鬱劑產生作用之前,醫生可能會開一些鎮靜的藥物來幫助睡眠、焦慮或躁動。當病人從憂鬱中恢復時,醫生會決定是否要停用抗鬱劑。

※電痙攣治療

雖然醫學界對電氣痙攣治療治療的看法不一,但電療仍是對有精神病症狀憂鬱症的最安全且最有效的治療。如果病情太嚴重且無法等待藥物出現效果的時間、對許多抗鬱劑都無效、有身體疾病或懷孕使得用藥不安全時,電療是必須的。就像其他的治療一樣,電療也有它的副作用,雖然電療會造成短期記憶障礙,但是大部分的電療患者覺得它的好處遠超過去忍受長期嚴重且難治的鬱期。

※住院

住院治療有時是必須的,且通常是短期住院。住院對避免自傷、衝動或攻擊行為是必要的。躁症病人通常對自己生病及必須住院缺乏病識感。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患者即使治療當時是被迫的,在恢復之後會感謝醫療的幫忙。在鬱期,如果患者有強烈的自殺危險時,住院也是必須的。對那些有身體疾病使得藥物監測困難及無法停止使用酒精或毒品的人,住院也是一個方法。千萬記得,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躁期和鬱期可以減少住院的機會。

※終生預防

成功的治療大部分來自病人及家屬的努力。你可能因為

(1)覺得很好

(2)缺乏高亢的感覺

(3)被副作用所困擾而想停藥。

一旦停用藥物,你可能不會在幾天或幾週內立即出現另一次發作,但終究會復發。別忘了點火理論,也就是說,每一次發作都會惡化你可能長期平順渡過的機會。

有時診斷在第一次發作之後仍不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在一年後停藥。如果只有一次發作,但是有強烈的家族遺傳傾向或是你的發作是嚴重到足以毀了你的生活,你就應該考慮服用(即使不是終生)數年時間的藥物。如果你有兩次以上的發作,專家強烈建議一定要終生預防性的服藥。

※如果又開始感到有症狀時怎麼辦?

情緒安定劑是預防的核心。大約三分之一的躁鬱症患者服用藥物之後終生不會再有症狀發生。大部分的人會經驗到發作的頻率及強度減輕。如果感覺到好像快進入躁期或鬱期,不要氣餒,立刻告知醫生,因為在第一次預兆時調整藥物通常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情緒。有時稍微增加一點藥物的血中濃度或是增加其他的藥物即可。藥物調整通常是治療的例行工作,就好像糖尿病患者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不要害怕告訴醫生你情緒的變化,通常不會因此大幅改變你原有的治療,而且醫生會很希望幫忙你。

即使有很長的時間覺得很好,仍需依照指示服藥

有時可能有連續幾年的時間都覺得很好,以為躁鬱症已經過去,可以不需要再服藥。不幸的是,藥物並不會「治癒」躁鬱症。即使覺得好了幾年而自行停藥,很可能在數個月內又會有嚴重的發作出現。通常是在想懷孕或有嚴重身體疾病而不能服藥或服藥是不安全的情況下才停藥。即使如此,這也不是停藥的絕對因素。一定要好好地與醫生討論這些情況,如果想停藥,也需要慢慢地減藥(通常需要數週到數個月)。

有任何副作用立刻告訴你的醫生

藥物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一個人的副作用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有幫助的,例如嗜睡的副作用可能對有失眠的人來說是好的。藥物的副作用決定於下列幾點:

(1)服用藥物的種類及劑量。

(2)身體當時的狀況(包括因流汗導致水份喪失)。

(3)年齡

(4)服用的其他藥物

(5)其他的身體疾病

服用情緒安定劑至少有一半的人會有副作用。特別是在急性期服用高劑量或合併一些藥物使用時較常見。降低劑量或減少藥物種類可能會有幫助,但是有些人的副作用會嚴重到必須換另一種藥物。在治療的早期副作用會較嚴重,但某些人在用了鋰鹽20年以上的時間效果不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副作用或是中毒,在這種情況下,carbamazepine或 valproate是很好的選擇。在長期治療中,valproate所造成的副作用最少。

如果副作用對你來說是一大困擾時,你的醫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建議:

(1)減低劑量

(2)試不同的藥物,看是否副作用變得較輕微。

(3)晚上服藥。

※千萬記得:改藥是很複雜的決定。自行改藥是很危險的。

10.衛教

病人和家屬盡可能的學習如何與躁鬱症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受益。在此提供常見的生活型態的改變。

※病人自己可以做什麼?

當然有。首先成為你疾病的專家。既然躁鬱症是終生的問題,那麼學習所有有關它與它治療的一切,對你和家屬或親近的人來說是必要的。唸書、聽演講、與醫生或治療者談話、及讀有關躁鬱症的書,學習如何處理每天的生活與藥物。

※注意下列幾點幫助你減少有時可能引發嚴重發作的小小情緒波動和壓力。

(1)維持穩定的睡眠型態。每天固定的時間睡覺與起床。紊亂的睡眠可能會使大腦產生變化而引發情緒發作。如果你有睡眠困擾或睡太多,務必告知你的醫生。如果你去旅行的,地方有時差問題,聽聽醫生的建議

(2)維持規律的活動。不要讓自己做太困難的事。

(3)不要喝酒或用非法的藥物。它們會造成你大腦運作失衡,可能且常常會引起發作並干擾藥物作用。有時你可能會試著想用酒精或非法藥物來治療你的情緒或睡眠問題,但這樣做總是讓事情變得更糟。如果你有藥物濫用的問題,告訴醫生來尋求幫忙或考慮參加自助團體。
4)對每天使用少量的酒精、咖啡、或是治療感冒、過敏或頭痛的成藥,必須特別小心。即使是少量的上述物質都可能對情緒、睡眠或藥物造成影響。對你來說剝奪你在睡前的雞尾酒或是早晨的一杯咖啡似乎是不公平的,但是對很多病人來說,這些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5)來自家人及朋友的支持會有一些幫忙。然而你可能也發現與一個情緒變化大的人相處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們能夠多了解躁鬱症,可以幫助你減少因為疾病造成不可避免的壓力和相互指責。即使是最平靜的家人在處理持續有症狀的親人時,有時都需要外界的幫忙。要醫生或治療者教你們有關躁鬱症的知識。家族治療或加入支持性團體可能會有幫忙。

(6)減低工作壓力。當然,你會盡力做好你的工作,但是千萬記得預防復發是最重的,長期來看會增加你的整體的生產力。試著讓工作量是可預期的,允許自己有合理的睡眠時間。如果情緒症狀干擾了你的工作,與醫生討論是否可以解決或是休息。要多開放地與僱主與同事討論你的病情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無法工作,請家人告訴僱主你現在感覺不是很好,正在住院治療中且將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上。

※有哪些發作的前兆?

發作前兆因人而異,躁症和鬱症的前兆也不相同。對發作預警愈注意,可以愈快預防完全的發作。當情緒在變化時,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內在感覺。輕微的情緒、睡眠、活力、自信、性趣、注意力、參與新的活動、死亡的想法、甚至是穿著打扮的變化,都可能是情緒變高或變低的預兆。特別注意睡眠型態的改變,因為它是麻煩將至的常見線索。既然缺乏病識感也是常見的預兆,不要猶豫讓家人替你注意可能忽略的預兆。

※當你想要停止治療時,你可以做什麼?

偶爾出現對治療有疑慮和不適是正常的。務必與醫師、治療者或家人討論你的不舒服或關心的地方。如果覺得治療無效或有不適的副作用,不要隨意自行停止或調整藥物。停藥後,症狀可能變得更難治療。你和你的醫師可以一起找到對你最佳及最舒服的藥物。當然,不要害怕去問另一位醫師其他的看法。諮詢會有很大的幫助。

※要多久看一次醫師?

在急性期與醫師談話最少一週一次、有時甚至每天,來監測症狀、藥物劑量及副作用。當慢慢好轉時,可以不必那麼頻繁。一旦很好時,可以一個月看一次醫生。

不論預約何時,如果出現下列情形時,隨時找醫生

* 有自殺或暴力的感覺。

* 心情、睡眠或體力的變化。

* 藥物副作用的改變。

* 必須使用成藥的時候,例如感冒藥或止痛藥。

* 急性身體疾患或必須開刀、廣泛牙齒處理或是其他藥物的改變。

※如何監測自己治療的進展?

維持情緒的記錄可以幫助自己、家人及醫生處理你的疾病。這是一本日記,你可以記錄你的感覺、活動力、睡眠型態、藥物及其副作用、及重大的生活事件。有人用簡單的記錄,從最憂鬱到最躁,正常則放在中間。注意睡眠及壓力等等的改變可以幫助你確認你的躁症或鬱症的先兆。記錄幾個月或幾年的藥物可以幫你指出那一種藥對你最有效。

※家人或朋友可以幫上什麼忙?

如果你是躁鬱症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可以了解疾病,它的原因及治療。如果可能的話,與醫生談談,知道當患者即將發作時的行為前兆。當病人好的時候,試著計畫當看到這些症狀時,你該如何反應。

(1)鼓勵病人持續治療、看醫生及避免酒精與物質濫用。如果病人治療很長一段時間而症狀沒有改善,或有惱人的副作用,鼓勵病人與醫生討論或尋求其他的看法。與患者一起去看醫生,分享你的觀察。

(2)如果你親近的人得了躁鬱症,忽然對你的關心當作是干擾,記得這不是對你的拒絕,而是疾病在影響他的情緒。

(3)了解自殺的前兆,嚴肅看待病人所做的任何威脅。如果病人正在交代他的事務、談到自殺、表現出強烈的絕望時,務必尋求醫生或家人、朋友的幫忙。信用問題是重要的,但不能適用於自殺的情況;當情況無法改善時,打119或連絡醫院急診室。一定要強調病人的生命對你和其他人都是非常重要,自殺對你們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負擔,而非解脫。

(4)對那些易有躁症的人,趁情緒穩定的時候,與他一起計畫避免下次發病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你可能討論並訂規則,包括停止信用卡、銀行權益及汽車鎖匙。就像自殺的憂鬱症,無法控制的躁症可能對患者是危險的。住院對兩者來說都是可以救命的。

(5)如果你正在照顧一位在家的病人,可能的話,輪流照顧,如此才不會使一個家人或朋友過分勞累。

(6)當病人正漸漸恢復時,讓他們照自己的步調做,不要期待太高或太低,也不要逼得太緊。記得維持情緒穩定是恢復功能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不要過分保護。試著與他們一起做,而不是替他們做,如此可以讓他們重拾自信感。

(7)一旦病人恢復後,正常地對待他們,但是注意他們可能出現的症狀。一旦疾病復發,你可以比患者更早注意到發病的前兆,以關心的態度指出前兆並與醫生討論。

(8)你和病人必須知道如何區分心情好的日子與輕躁、心情差的日子與憂鬱之間的分別。躁鬱症患者跟一般人一樣有情緒的起伏,而那並不是他們疾病的一部分。

(9)利用來自支持性團體的幫忙。

1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減輕引發躁鬱症發作的壓力,讓病人透過了解自己來預防疾病的再發。

2005-05-20 07:26:0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