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加10W40
前面10後面40代表什麼意思啊
2005-04-20 12:21:45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汽車與交通 ➔ 維修
首先,機油的代號即代表其「黏度」。
「10W40」中, W即winter,10W表示在冬天冷溫時它的啟動黏度,W前的數字越低,在冬天越容易啟動,而在台灣冬天一般均未在-10C以下,所以用5W、10W、15W均可。
而W後的數字就是指在較高溫度時它的黏度,數字越高,黏度越高,一般正常使用(飆車、激烈操車除外),用 40、50即可。
所以綜上了解:
可能要先考慮您愛車的新舊狀況!及吃機油狀況!!
若車較舊(一般指80000KM以上)且引擎會吃機油,那可能用黏度較高5W50、10W50、15W50較佳,否則一般5W40、10W40即可!!
另外考慮經濟問題:
5W50、5W40:多為全合成機油,價格最貴。
10W40:多為半合成機油(亦有全合成者),價格適中。
15W40、15W50多為礦物油,價格最低。
理論上,全合成機油之保護性及耐久性最高,再來次之。
且有ㄧ說,老車用全合成機油並不好,但眾說紛紜,僅供参考。
不論用那一種機油,最重要的是:勤換機油,按時更換,正常以每5000KM一換(同時換濾芯),會遠比選用昂貴機油重要。
參考資料
1999年, 跑了86500KM 的老車,用MOV 10W40半合成機油跑山路依然吓吓叫!!(因為車不吃機油)
2005-04-23 08:39: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德國進口 拓荒者石油 (PIONEER)
4T機油 10W- 40 極速級
4T機油 15W- 50 無限級
如果是汽車用 4T機油 10W- 40 極速級 這支油就很好用
可以看 參考資料 喔
2005-04-21 20:43: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1.低溫啟動性好:
即低溫時黏度要低,使得機油能迅速流動到達各機件以發揮保護功能。根據美國寒冷地區的引擎實驗,引擎磨損有70%是啟動時造成的,尤其是冷車啟動造成的磨損極大,只有30%磨損才是運轉中造成的。台灣的氣候沒有美國寒冷,啟動造成的磨損比例沒有美國嚴重。從上面數據知道,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可大大減少引擎磨損,美國MOBIL公司曾就20W50機油和5W30機油做啟動磨損實驗,發現20W50機油造成的磨損量約為5W30機油的2倍多。
2.寒冰時機油不可結凍:
結凍的機油會打壞啟動馬達,嚴重時造成引擎大故障,這和冷卻水箱不可結凍原理一樣。在台灣的冬天,車子可到達最冷的地方是合歡山的清晨,假設溫度是- 5° C,單級#40機油凝固點約是- 9° C,那麼可使用單級#40號機油上合歡山嗎?不妥,因為此時機油雖沒有結凍,但黏度非常高,像麥芽糖一樣,車子很難發動,就算勉強發動起來,冷啟動磨損可能造成引擎內傷了。適合冬天合歡山清晨的機油是15W、10W、5W、0W等機油,其中15W是可接受的黏度,10W已是令人滿意了,5W和0W以上效果當然更好,但價錢昂貴。
3.高溫時機油黏度夠:
黏度夠才有強韌的油膜,在機件與機件間的油膜強韌不破裂才可發揮保護機件功能,否則油膜破裂造成機件快速磨損。通常夏天溫度30° C,適用#30機油,40° C適用#40機油,50° C適用#50機油,但也要配合車輛負荷、操駕激烈程度、引擎新舊程度做調整,待會後面有更詳細介紹。像沙烏地阿拉伯全年高熱氣溫約50° C,所以使用#50機油。在台灣的夏天,從台北至墾丁最熱約40° C,所以基本上最適用於台灣的是#40機油,但這只是基本選用原則,實際上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用車情況調整,有人適用#30機油,有人適用#50機油,甚至賽車選手適用#60機油。
4.高溫時黏度不要太高:
黏度太高會阻礙活塞在氣缸壁上的滑動,成為引擎內阻力,使引擎耗油、引擎溫度上昇、轉速拉不上來、馬力無法發揮等問題。較稀的機油阻力低,比較省油,但又怕機油太稀沒有足夠強韌油膜保護機件,所以機油黏度的選用必須在省油與抗磨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5.黏度指數要高:
普通機油在低溫時通常黏度很高,高溫時通常黏度很低,這種高低溫的黏度差異稱為黏度指數,一款好機油在高低溫的黏度差異越小越好,也就是黏度指數要高。通常黏度指數的比較是以40° C的黏度和100° C的黏度來計算。有些添加劑可改善黏度指數,所以通常機油添加黏度指數改善劑,可改善高低溫的黏度差異,使成為複級機油如10W40,低溫時符合10W流動性,高溫時符合#40黏度。
6.根據個人用車狀況調整:
(1)新車的活塞與氣缸間隙小,且機件活動面尚未磨配(run in),適合較稀的機油,因為稀機油容易進入緊密間隙中,且可以幫助磨配。待磨配完成後再改用正常黏度機油。
(2)車輛在80000km內,活塞與氣缸磨損不多,間隙正常,可選用正常黏度。
(3)舊車在80000km以上,活塞與氣缸間隙已稍磨損,間隙稍大,可選用較黏機油,以幫助間隙的密封性。
(4)都市用車、常塞車、慢速龜爬者,因慢速塞車易引起引擎高溫,宜選用較黏機油。
(5)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因引擎溫度正常,選用正常黏度即可。
(6)輕負荷引擎譬如轎車,宜選用正常黏度機油。
(7)重負荷引擎譬如貨車,或是常常滿載的轎車、常爬山長陡坡的車,宜選用較黏機油。
(8)激烈操駕者,如常急加速、引擎轉速高、賽車者,宜選用黏機油,對於引擎常逼近紅線區者宜選用#60機油。
7.正確溫車方法:
冷車發動稍微踏油門,使引擎轉速約在1500rpm約略30秒後,即可入檔慢慢上路,此時勿急加速,待上路約5分鐘後引擎暖熱即可隨意操駕。熱車發動則不必踩油門,發動後約5秒鐘以後即可上路。
8.觀念改正一:
冷車發動後,以普通怠速700rpm溫車有二個缺點,其一是我們希望機油能儘速打上去,而怠速打機油速度慢了些,此時溫車以1500rpm左右為佳,但也盡量不要超過2500rpm,此時太高運速即高速磨損,常見某些修車工一發動引擎立即猛踩油門,此非常傷車,他對車基本知識不足又不愛惜客戶的車,這家修車廠以後不要去了。其二是此時冷活塞與冷氣缸間隙大,所以混和油汽易被高壓吹漏至曲軸箱,使汽油與機油混和在一起而劣化機油,不但縮短機油壽命也減損引擎壽命。
9.觀念改正二:
冷車發動後怠速暖車5分鐘,不但耗油,且因暖車緩慢使大量混和油汽進入機油箱劣化機油,反而傷車。正確方法應是發動約30秒後,即可緩慢上路,待上路約5分鐘以後引擎達工作溫度即可正常操駕。
10.選用複級機油最為恰當如10W40,不但冬天夏天都可用,南下墾丁北上合歡山都適合。通常5W40比10W40貴,10W40比15W40貴,如果你正常用車、不飆車,則適合台灣氣候者為10W40,如果想更省錢用15W40也可以。
11.以現代引擎科技,如果正常操駕且正常換油,引擎壽命約40萬公里才需搪缸,使用5W40機油的引擎壽命可能比使用10W40來得長壽些,使用10W40可能又比15W40長壽一些。但5W40比10W40昂貴,10W40又比15W40昂貴,使用者必須在機油價錢與保護性之間取得平衡,不一定貴機油就是好選擇。
2005-04-20 13:37:5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湖 3 · 0⤊ 0⤋
前十 為黏度 後40代表可耐的熱度 (所以跑車 要用可耐熱的 )
而八年的車 建議先去油泥 在依引擎設計去用機油便可
可以在原廠的手冊查到
2005-04-20 12:45:5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Hank 2 · 0⤊ 0⤋
那是粘度代表車子低溫發動時的粘度是40單位熱一陣子後是10單位
2005-04-20 12:23:4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