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越詳細越好喔
2005-04-18 08:49:53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凱西 7 in 健康 ➔ 疾病與處置 ➔ 傳染病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您或許不知道在這個醫學進步的今天,人類對於充滿細菌的這個世界了解的其實還是蠻有限的(這樣說也許會有人抗議)。不過當您知道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以後,相信多少會同意我的看法吧。
記得三、四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危機總動員」(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片中就是以伊波拉病毒為主題而發展的一部電影。這種可以在一夕之間造成數百人死亡並讓醫學家聞之喪膽的病毒,至今人類對牠仍是一籌莫展毫無概念。
回顧歷史,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病毒的時候,當時曾經吸引過全世界數百位醫學家同時飛往出事地點調查,大家無不希望能夠找出因應之道。可惜這種充滿神秘的病毒,就像武林魔俠一樣,在科學家仍未找出克制方法之前,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應得是來無蹤去無影,全世界的科學家簡直是一無頭緒。這不禁令人感到病毒的恐怖,深怕伊波拉再一次的出現。當然,他們都知道;如果下次是發生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其後果將遠遠超過曾經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這恐非區區消滅幾隻老鼠或焚燒受感染屍體就可解決的,這對於您有什麼啟發呢?想了解伊波拉病毒嗎?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紹,如果有興趣的話,希望您未來也能夠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說不訂為來諾貝爾獎的得主就是您,什麼事都有可能的,對不?
伊波拉病毒年史
這種病毒首次發現在1976年,地點是蘇丹與相距約500哩遠的薩伊共和國。大約有600個個案發生於市區之醫院與村落內。死亡率高達70%。
第二次暴發流行是在1979年發生於蘇丹的同一地區。
1994年在象牙海岸的當地居民與黑猩猩發現不同型別之病毒株。
1995年在薩伊的Kitwit,有大規模流行。
伊波拉命名
以薩伊的一條河流來命名,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發現之處。
分類
伊伯拉病毒有四個亞種,分別為Ebola Zaire(EBOZ),Ebola Sudan(EBOS),Bola Reston(EBOR)及Ebola Tai(EBOT)。以流行病學的角度而言,Ebola Zaire,Sudan及Tai能引發人類及次人類的靈長類生病,Ebola Reston則僅造成猴子生病,但並不會造成人類生病。如以構造分析,其外型皆類似,但因有不同的基因序列存在,其抗原及生物性質亦有所不同。
病發情形
所有型式的病毒出血熱皆以發燒及肌肉痛開始,而後隨著病毒的不同,疾病可發展至產生呼吸症候、嚴重出血、腎症候及休克等症狀。病毒出血熱的病情可從相當輕微的疾病以至於死亡都有。以病情來看,病人會先發燒、冷顫、頭痛、肌肉痛及喪失食慾,隨後可能發展出嘔吐、腹瀉、腹痛、咽喉痛及胸痛等症狀。最後血液失去凝集機轉,病人可能從針頭注射處流血,血亦可能流至腸胃道、皮膚及內臟器官。
感染處
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能復原。
病毒的形狀
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970nm(伊波拉病毒),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um,經常造成死亡的絲狀病毒(filoviru),它是病毒出血熱的病因之一,絲狀病毒呈線形且經常於一端帶有小鉤或小環。
傳染方式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係經由與受伊波拉病毒感染且已是重症的人有密切的身 體接觸而來。在先前的爆發流行中,照顧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照顧者及家人經常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染。由於血液及體液含有大量的病毒,所以病毒的傳染亦可藉由重複使用曾用於治療病人皮下注射的針頭而發生。目前尚無證據 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給人,亦無臨床實驗證明在猴子間可經由空氣傳染伊波拉病毒,但是最近在ProMED上有一個實驗報告:將二隻用籠子關起來的猴子與已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猴子(關於另一籠)同置一室,結果最後這二隻猴子死於伊波拉病毒。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及實驗來澄清這一發現。Reston病毒株雖可藉由空氣傳染,但這菌株對人類並無害。
如何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到已受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尿液及嘔吐物等。如果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鼻炎,則照護者必須戴上臉盾或外科面罩及護目鏡以防止飛沬傳染。不論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應處於單獨的房間。在疾病早期病人並不需要置於負壓室,但於住院時應予考慮以避免以後仍然需要轉移病人。必須限制不必要進入病房的工作人員及訪客。照護者必須小心使用防護措施以防止皮膚或黏膜與血液或其他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
結論
即使在現今醫學昌明的時代,對於伊波拉病毒就只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支持治療(處理體液及電解質的平衡),在目前也沒有任何的治療藥品及疫苗先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流行,只要持續有人與受感染者的體液接觸,流行就會持續,但教導當地人群如何避免傳染疾病及改善流行地區的醫院環境後(1976年 在薩伊的爆發流行,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筒即是一主要的因子),就可結束流行。伊波拉病毒的毒力亦可能限制其傳播:因為病人快速死亡使得病毒並沒有機會傳播很遠。
感染處
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能復原。
病毒的形狀
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970nm(伊波拉病毒),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um,經常造成死亡的絲狀病毒(filoviru),它是病毒出血熱的病因之一,絲狀病毒呈線形且經常於一端帶有小鉤或小環。
傳染方式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係經由與受伊波拉病毒感染且已是重症的人有密切的身 體接觸而來。在先前的爆發流行中,照顧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照顧者及家人經常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染。由於血液及體液含有大量的病毒,所以病毒的傳染亦可藉由重複使用曾用於治療病人皮下注射的針頭而發生。目前尚無證據 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給人,亦無臨床實驗證明在猴子間可經由空氣傳染伊波拉病毒,但是最近在ProMED上有一個實驗報告:將二隻用籠子關起來的猴子與已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猴子(關於另一籠)同置一室,結果最後這二隻猴子死於伊波拉病毒。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及實驗來澄清這一發現。Reston病毒株雖可藉由空氣傳染,但這菌株對人類並無害。
如何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到已受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尿液及嘔吐物等。如果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鼻炎,則照護者必須戴上臉盾或外科面罩及護目鏡以防止飛沬傳染。不論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應處於單獨的房間。在疾病早期病人並不需要置於負壓室,但於住院時應予考慮以避免以後仍然需要轉移病人。必須限制不必要進入病房的工作人員及訪客。照護者必須小心使用防護措施以防止皮膚或黏膜與血液或其他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
結論
即使在現今醫學昌明的時代,對於伊波拉病毒就只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支持治療(處理體液及電解質的平衡),在目前也沒有任何的治療藥品及疫苗先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流行,只要持續有人與受感染者的體液接觸,流行就會持續,但教導當地人群如何避免傳染疾病及改善流行地區的醫院環境後(1976年 在薩伊的爆發流行,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筒即是一主要的因子),就可結束流行。伊波拉病毒的毒力亦可能限制其傳播:因為病人快速死亡使得病毒並沒有機會傳播很遠。
2005-04-18 08:50: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25 09:27: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23 02:19:2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NKWSJRBQFKJF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3 21:37:5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XCJPIYZPHMFP 1 · 0⤊ 0⤋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您或許不知道在這個醫學進步的今天,人類對於充滿細菌的這個世界了解的其實還是蠻有限的(這樣說也許會有人抗議)。不過當您知道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以後,相信多少會同意我的看法吧。
記得三、四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危機總動員」(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片中就是以伊波拉病毒為主題而發展的一部電影。這種可以在一夕之間造成數百人死亡並讓醫學家聞之喪膽的病毒,至今人類對牠仍是一籌莫展毫無概念。
回顧歷史,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病毒的時候,當時曾經吸引過全世界數百位醫學家同時飛往出事地點調查,大家無不希望能夠找出因應之道。可惜這種充滿神秘的病毒,就像武林魔俠一樣,在科學家仍未找出克制方法之前,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應得是來無蹤去無影,全世界的科學家簡直是一無頭緒。這不禁令人感到病毒的恐怖,深怕伊波拉再一次的出現。當然,他們都知道;如果下次是發生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其後果將遠遠超過曾經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這恐非區區消滅幾隻老鼠或焚燒受感染屍體就可解決的,這對於您有什麼啟發呢?想了解伊波拉病毒嗎?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紹,如果有興趣的話,希望您未來也能夠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說不訂為來諾貝爾獎的得主就是您,什麼事都有可能的,對不?
伊波拉病毒年史
這種病毒首次發現在1976年,地點是蘇丹與相距約500哩遠的薩伊共和國。大約有600個個案發生於市區之醫院與村落內。死亡率高達70%。
第二次暴發流行是在1979年發生於蘇丹的同一地區。
1994年在象牙海岸的當地居民與黑猩猩發現不同型別之病毒株。
1995年在薩伊的Kitwit,有大規模流行。
伊波拉命名
以薩伊的一條河流來命名,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發現之處。
分類
伊伯拉病毒有四個亞種,分別為Ebola Zaire(EBOZ),Ebola Sudan(EBOS),Bola Reston(EBOR)及Ebola Tai(EBOT)。以流行病學的角度而言,Ebola Zaire,Sudan及Tai能引發人類及次人類的靈長類生病,Ebola Reston則僅造成猴子生病,但並不會造成人類生病。如以構造分析,其外型皆類似,但因有不同的基因序列存在,其抗原及生物性質亦有所不同。
病發情形
所有型式的病毒出血熱皆以發燒及肌肉痛開始,而後隨著病毒的不同,疾病可發展至產生呼吸症候、嚴重出血、腎症候及休克等症狀。病毒出血熱的病情可從相當輕微的疾病以至於死亡都有。以病情來看,病人會先發燒、冷顫、頭痛、肌肉痛及喪失食慾,隨後可能發展出嘔吐、腹瀉、腹痛、咽喉痛及胸痛等症狀。最後血液失去凝集機轉,病人可能從針頭注射處流血,血亦可能流至腸胃道、皮膚及內臟器官。
感染處
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能復原。
病毒的形狀
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970nm(伊波拉病毒),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um,經常造成死亡的絲狀病毒(filoviru),它是病毒出血熱的病因之一,絲狀病毒呈線形且經常於一端帶有小鉤或小環。
傳染方式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係經由與受伊波拉病毒感染且已是重症的人有密切的身 體接觸而來。在先前的爆發流行中,照顧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照顧者及家人經常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染。由於血液及體液含有大量的病毒,所以病毒的傳染亦可藉由重複使用曾用於治療病人皮下注射的針頭而發生。目前尚無證據 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給人,亦無臨床實驗證明在猴子間可經由空氣傳染伊波拉病毒,但是最近在ProMED上有一個實驗報告:將二隻用籠子關起來的猴子與已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猴子(關於另一籠)同置一室,結果最後這二隻猴子死於伊波拉病毒。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及實驗來澄清這一發現。Reston病毒株雖可藉由空氣傳染,但這菌株對人類並無害。
如何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到已受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尿液及嘔吐物等。如果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鼻炎,則照護者必須戴上臉盾或外科面罩及護目鏡以防止飛沬傳染。不論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應處於單獨的房間。在疾病早期病人並不需要置於負壓室,但於住院時應予考慮以避免以後仍然需要轉移病人。必須限制不必要進入病房的工作人員及訪客。照護者必須小心使用防護措施以防止皮膚或黏膜與血液或其他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
結論
即使在現今醫學昌明的時代,對於伊波拉病毒就只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支持治療(處理體液及電解質的平衡),在目前也沒有任何的治療藥品及疫苗先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流行,只要持續有人與受感染者的體液接觸,流行就會持續,但教導當地人群如何避免傳染疾病及改善流行地區的醫院環境後(1976年 在薩伊的爆發流行,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筒即是一主要的因子),就可結束流行。伊波拉病毒的毒力亦可能限制其傳播:因為病人快速死亡使得病毒並沒有機會傳播很遠。
2005-04-18 09:23:3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6 · 0⤊ 0⤋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您或許不知道在這個醫學進步的今天,人類對於充滿細菌的這個世界了解的其實還是蠻有限的(這樣說也許會有人抗議)。不過當您知道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以後,相信多少會同意我的看法吧。
記得三、四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危機總動員」(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片中就是以伊波拉病毒為主題而發展的一部電影。這種可以在一夕之間造成數百人死亡並讓醫學家聞之喪膽的病毒,至今人類對牠仍是一籌莫展毫無概念。
回顧歷史,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病毒的時候,當時曾經吸引過全世界數百位醫學家同時飛往出事地點調查,大家無不希望能夠找出因應之道。可惜這種充滿神秘的病毒,就像武林魔俠一樣,在科學家仍未找出克制方法之前,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應得是來無蹤去無影,全世界的科學家簡直是一無頭緒。這不禁令人感到病毒的恐怖,深怕伊波拉再一次的出現。當然,他們都知道;如果下次是發生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其後果將遠遠超過曾經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這恐非區區消滅幾隻老鼠或焚燒受感染屍體就可解決的,這對於您有什麼啟發呢?想了解伊波拉病毒嗎?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紹,如果有興趣的話,希望您未來也能夠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說不訂為來諾貝爾獎的得主就是您,什麼事都有可能的,對不?
伊波拉病毒年史
這種病毒首次發現在1976年,地點是蘇丹與相距約500哩遠的薩伊共和國。大約有600個個案發生於市區之醫院與村落內。死亡率高達70%。
第二次暴發流行是在1979年發生於蘇丹的同一地區。
1994年在象牙海岸的當地居民與黑猩猩發現不同型別之病毒株。
1995年在薩伊的Kitwit,有大規模流行。
伊波拉命名
以薩伊的一條河流來命名,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發現之處。
分類
伊伯拉病毒有四個亞種,分別為Ebola Zaire(EBOZ),Ebola Sudan(EBOS),Bola Reston(EBOR)及Ebola Tai(EBOT)。以流行病學的角度而言,Ebola Zaire,Sudan及Tai能引發人類及次人類的靈長類生病,Ebola Reston則僅造成猴子生病,但並不會造成人類生病。如以構造分析,其外型皆類似,但因有不同的基因序列存在,其抗原及生物性質亦有所不同。
病發情形
所有型式的病毒出血熱皆以發燒及肌肉痛開始,而後隨著病毒的不同,疾病可發展至產生呼吸症候、嚴重出血、腎症候及休克等症狀。病毒出血熱的病情可從相當輕微的疾病以至於死亡都有。以病情來看,病人會先發燒、冷顫、頭痛、肌肉痛及喪失食慾,隨後可能發展出嘔吐、腹瀉、腹痛、咽喉痛及胸痛等症狀。最後血液失去凝集機轉,病人可能從針頭注射處流血,血亦可能流至腸胃道、皮膚及內臟器官。
感染處
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能復原。
病毒的形狀
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970nm(伊波拉病毒),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um,經常造成死亡的絲狀病毒(filoviru),它是病毒出血熱的病因之一,絲狀病毒呈線形且經常於一端帶有小鉤或小環。
傳染方式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係經由與受伊波拉病毒感染且已是重症的人有密切的身 體接觸而來。在先前的爆發流行中,照顧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照顧者及家人經常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染。由於血液及體液含有大量的病毒,所以病毒的傳染亦可藉由重複使用曾用於治療病人皮下注射的針頭而發生。目前尚無證據 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給人,亦無臨床實驗證明在猴子間可經由空氣傳染伊波拉病毒,但是最近在ProMED上有一個實驗報告:將二隻用籠子關起來的猴子與已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猴子(關於另一籠)同置一室,結果最後這二隻猴子死於伊波拉病毒。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及實驗來澄清這一發現。Reston病毒株雖可藉由空氣傳染,但這菌株對人類並無害。
如何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到已受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尿液及嘔吐物等。如果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鼻炎,則照護者必須戴上臉盾或外科面罩及護目鏡以防止飛沬傳染。不論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應處於單獨的房間。在疾病早期病人並不需要置於負壓室,但於住院時應予考慮以避免以後仍然需要轉移病人。必須限制不必要進入病房的工作人員及訪客。照護者必須小心使用防護措施以防止皮膚或黏膜與血液或其他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
結論
即使在現今醫學昌明的時代,對於伊波拉病毒就只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支持治療(處理體液及電解質的平衡),在目前也沒有任何的治療藥品及疫苗先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流行,只要持續有人與受感染者的體液接觸,流行就會持續,但教導當地人群如何避免傳染疾病及改善流行地區的醫院環境後(1976年 在薩伊的爆發流行,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筒即是一主要的因子),就可結束流行。伊波拉病毒的毒力亦可能限制其傳播:因為病人快速死亡使得病毒並沒有機會傳播很遠。
感染處
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能復原。
病毒的形狀
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970nm(伊波拉病毒),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um,經常造成死亡的絲狀病毒(filoviru),它是病毒出血熱的病因之一,絲狀病毒呈線形且經常於一端帶有小鉤或小環。
傳染方式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係經由與受伊波拉病毒感染且已是重症的人有密切的身 體接觸而來。在先前的爆發流行中,照顧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照顧者及家人經常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染。由於血液及體液含有大量的病毒,所以病毒的傳染亦可藉由重複使用曾用於治療病人皮下注射的針頭而發生。目前尚無證據 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給人,亦無臨床實驗證明在猴子間可經由空氣傳染伊波拉病毒,但是最近在ProMED上有一個實驗報告:將二隻用籠子關起來的猴子與已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猴子(關於另一籠)同置一室,結果最後這二隻猴子死於伊波拉病毒。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及實驗來澄清這一發現。Reston病毒株雖可藉由空氣傳染,但這菌株對人類並無害。
如何避免感染
避免接觸到已受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尿液及嘔吐物等。如果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鼻炎,則照護者必須戴上臉盾或外科面罩及護目鏡以防止飛沬傳染。不論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應處於單獨的房間。在疾病早期病人並不需要置於負壓室,但於住院時應予考慮以避免以後仍然需要轉移病人。必須限制不必要進入病房的工作人員及訪客。照護者必須小心使用防護措施以防止皮膚或黏膜與血液或其他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
結論
即使在現今醫學昌明的時代,對於伊波拉病毒就只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支持治療(處理體液及電解質的平衡),在目前也沒有任何的治療藥品及疫苗先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流行,只要持續有人與受感染者的體液接觸,流行就會持續,但教導當地人群如何避免傳染疾病及改善流行地區的醫院環境後(1976年 在薩伊的爆發流行,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筒即是一主要的因子),就可結束流行。伊波拉病毒的毒力亦可能限制其傳播:因為病人快速死亡使得病毒並沒有機會傳播很遠。
參考資料
http://www.gjsh.tpc.edu.tw/study/teaching/natur/ScienceNews/Ipola/Ipola.htm
2005-04-18 08:50:5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Vincent Wei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