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朋友的爸爸因心肌梗塞要做心導管手術,
朋友的家境不是很好....
不知健保有沒有給付,開刀的費用大約是多少?
另外~聽說心導管手術還算是安全的小手術~是真的嗎?
請知道的人幫忙一下吧~謝謝

2005-03-11 11:07:34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健康 疾病與處置 其他:疾病

4 個解答

我前一陣子才做心導管手術,基本上手術完後只有前一二天大腿會微痛外,沒有其他症狀, 只是剛做完的第一個月不能運動
因為我是先天的, 有重大傷病卡,所以總共是16000元
我記的總價是約480,000 NTD, 健保會補助240,000
基本上這是相當安全的手術

2005-03-11 11:20:4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4 · 0 0

TO Manstein:
因醫生說病人情況不佳,需儘快做心導管,故病人早在上周己做完心導管。聽說在做心導管前阻塞的程度是80%,做完心導管後阻塞的程度降為20%,朋友也感覺他爸爸氣色有較佳。
只是後來朋友在餵他爸吃東西時,他爸突然休克,醫生使用電擊急救後才回復心跳,現在仍在加護病房中而未清醒,情況好像很不樂觀。
ps..印象中病人的昏迷好像跟糖尿病有關

2005-03-16 19:45: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首先要告訴您的是, 在醫學上, "手術" 不等於一般民眾印象中的 "開刀".
廣義而言, 任何需要動手操作, 有一定步驟程序, 侵入人體的醫療行為,
都可稱為 procedure 或 operation 手術.
可不要一聽到 "手術" 兩個字, 腦海中就想到開膛剖腹的畫面, 來自己嚇自己.

所謂 "心導管", 一般是由心臟內科醫師來操作.
主要過程係由手臂或鼠蹊部的動脈, 插入一枝細微導管,
體表傷口大約只有原子筆筆芯的大小.
這枝導管插入後, 將沿著動脈逆流而上, 直到 "大動脈" 剛離開心臟的位置,
此處也正是 "大動脈" 最早的分流: 左右兩條 "冠狀動脈" 分流出去的地方.
而 "冠狀動脈" 即為供應心臟本身所需血液的血管.

導管抵達上述位置後, 醫師會經由導管注射 "顯影劑", 使之流入兩條冠狀動脈
( 左冠狀動脈離開大動脈後, 很快又分成兩條分支, 因此大部份醫師解釋病情時,
可能會說成 "三條" 冠狀動脈 ), 再利用 X 光攝影, 醫師即可當場正確診斷
整個冠狀動脈系統何處有完全阻塞? 何處有狹窄? 狹窄程度又如何?
上述過程, 專業術語謂之 CAG / coronary arterio-graphy 冠狀動脈造影術.

接下來, 醫師必須當場選擇 "動脈狹窄" 較為嚴重的部位, 來實施
PTCA /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經皮穿腔冠狀動脈成形術
( 亦即一般習稱的 氣球擴張術 及 放支架 ).
PTCA 一樣是以心導管為工具. 此時, 心導管將比做 CAG 時更為深入,
深入到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 抵達位置後, 醫師會將心導管前端的氣球充氣數秒,
如此便能撐開狹窄的部位. 然後, 同樣是以心導管為工具, 將支架
( 外型類似自動原子筆後面的的小彈簧 ) 放到狹窄的位置, 以免動脈壁回彈.

以往, 一般患者只做氣球擴張術, 只有較為嚴重的病例才會放支架.
但目前, 由於只做氣球擴張術的患者, 日後同一部位復發的機率太高,
絕大部份的醫師會兩者一起做.

此外, "顯影劑" 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因此, 每次心導管手術時間不能太長.
若患者狹窄的部位過多, 有可能要分兩三次心導管手術來完成.

心導管手術結束後, 最要注意的是傷口的壓迫止血.
關於這一點, 護理人員都會相當注意的.

若血管已完全阻塞, 或是狹窄過於嚴重時, 就不適合做 PTCA,
而必須結束心導管手術, 回到病房, 會診心臟外科醫師, 另外安排時間進行
所謂的 CABG /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冠狀動脈繞道移植術,
這才是真正的 "開刀".

在台灣, 心導管手術 ( 包括 CAG 和 PTCA ) 的技術已相當成熟,
只要是在教學醫院服務的心臟內科醫師, 大致上都可以勝任.
它的安全性固然相當高, 但是...... 卻也不是萬無一失.

患者在術前的心臟狀況若已經相當不理想, 但又不得不做心導管以挽救生命時,
這樣的危險性當然很高.

此外, 在撐開氣球時, 等於是人為而短暫地阻塞這條血管;
放支架時, 也有可能令到動脈壁上的粥狀硬化脫落下來, 往血管末稍流去.
上述情形, 都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 發生率大約 1%,
嚴重時可以致命!

然而, 醫學本來就是不完美的科學.
任何醫療行為, 小到一顆感冒藥, 大到換心手術, 都有它的危險性.
我們必須衡量的是, 是否要冒著接受治療的風險, 以避免拒絕治療的風險?
在此先祝您朋友的父親早日康復! ^--^

2005-03-17 09:02:41 補充:
To 俐亞:

依您所描述的狀況 ( 突然休克, 電擊急救 ), 休克的原因可能是心律不整; 嚴重心肌梗塞的病人, 在梗塞發生後一週內, 常有此併發症, 嚴重時會造成猝死. 而心肌梗塞後併發心律不整, 通常表示梗塞範圍較大, 或是梗塞位置恰好就在控制心跳的神經通過的地方. 無論如何, 都是十分棘手的.

2005-03-17 09:09:51 補充:
至於糖尿病患者, 的確有兩種急性併發症會造成昏迷. 這位病人可能是其中一種所謂的 "非酮酸性高滲透壓症候群" 英文簡稱 NKHS 或 HHNK. 簡言之, 任何糖尿病患者, 無論原本血糖控制如何, 一旦面臨嚴重感染, 重大壓力, 腦中風, 心肌梗塞, 腎衰竭等重大疾患時, 會造成血糖急速竄升, 而導致昏迷. 若狀況單純, 通常只要大量補充水份和胰島素就可恢復意識. 但有時候, 除非解決造成 NKHS 的病因, 否則血糖就是會降不下來, 人也就一直昏迷了.

若您還需要其他意見, 可以 e-mail 給我, 我會儘快撥冗答覆.

2005-03-11 12:19: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Manstein 7 · 0 0

心導管手術 治療另類選擇文╱梁啟迪 提起心導管手術,一般民眾大概都會聯想到,是成人的冠狀動脈狹窄所施行的手術,對於應用在兒童的先天性心臟病方面則所知不多。由於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比起成人的冠狀動脈狹窄、複雜,所以許多人根本不清楚,到底有哪些心臟病可以使用心導管手術來治療?如何治療?成功率高不高?有沒有危險? 對於先天性心臟病,過去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開心手術是唯一的選擇,對於兒童來說,開心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也常要動用到心肺機做體外循環,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這些方法會有一些潛在的風險,為了降低這方面的風險,小兒心臟科醫師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使用心導管手術,在不需要全身麻醉,也不需要讓心臟停止跳動的情形下,更安全、更有效地來治療先天性心臟病,這是心導管手術發展的最主要動機。 以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來看,使用心導管手術來治療的心臟病,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血管或心臟瓣膜發生狹窄,這部分心臟病的治療,以使用氣球擴張術為主,治療成效以肺動脈瓣狹窄效果最好,主動脈瓣狹窄、開心手術後殘留的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發育不全、主動脈弓窄縮,或全身其他動靜脈狹窄,效果也都不錯,比較嚴重的病患,則可以選擇血管支架當輔助工具來治療。 第二類是血管間有不正常的溝通,這部分心臟病的治療,可以使用具有螺旋狀的栓子,將此通道阻隔起來,這方面的心臟病包括開放性動脈導管、冠狀動靜脈 管,或異生性主動脈側枝血管。第三類心臟病是心臟內有缺陷,這部分的心臟病,可以使用特殊材質的關閉器治療,利用關閉器把心臟內的缺陷完全修補起來。這部分的技術比較困難,也需要一組醫療團隊來施行,所以目前國內只有幾家醫學中心有能力完成這方面的手術。這方面的心臟病以心房中膈缺損、開通性卵圓孔為主。至於心室中膈缺損的治療,目前還在人體實驗階段,不過初期的結果很令人滿意,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也會變成治療的主流。 使用心導管手術來治療兒童的先天性心臟病,需要經由腹股溝旁的股動脈和股靜脈來進來。經由打針的方式,將治療的導管在透視X光機的監視下,放到心臟內要治療的部位。一般來說,對於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心導管手術優於開心手術,它的優點包括: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安全性更高、合併症少、住院天數短、費用低。雖然心導管手術有這麼多的優點,但是它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如果操作的醫師臨床經驗不足,醫院設備不足,或是沒有心臟外科醫師的後援,則這項手術不該被貿然施行。 心導管手術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方面,從病人治療後的追蹤情形看來,目前已經成為治療方法的主流;一些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像罹患心房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和肺動脈瓣狹窄的病人,已經可以接受比過去更好的治療方式。不過,仍要提醒的是,手術前的詳細評估,和手術後的定期追蹤,才能確保這項治療可以持續造福更多的心臟病童。(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心臟科主任)前一陣子,因為李前總統的心臟不適,使得原本「小隱隱於野」的心導管手術突然聲名大噪,可是若仔細詢問起來,真正瞭解心導管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其實,心導管手術係一項非常重要且實用的手術,不只可以妥善處理心臟及周邊的血管疾病,也可以診斷與治療心律不整,或是其它心臟的疾病。 但因目前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患佔了接受心導管手術的一大部份,因此本文特就心導管在心臟血管疾病的應用作一詳細的介紹,俾讓民眾能夠瞭解這一項日趨重要且運用深廣的手術。 通常,心臟專科醫師在為病患做心導管檢查時,首先必須先建立一個通道,由於此通道必須能夠讓導管順利的進入病患的血管,所以醫師要先在股動脈(鼠蹊部)或撓動脈(手腕處)的皮膚上,先切一個小傷口,傷口的大小約在0.2公分左右,之後再將一個叫做套鞘的塑膠管送入血管,將它的尾端留在傷口外,然後便將導管尤套鞘導入血管,順著動脈進入主動脈瓣附近的冠狀動脈開口,接著再由導管內打入顯影劑,並以放射線透視顯影的血管,即可知道病患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 如果發現病患血管有狹窄或阻塞的問題時,則便應施行氣球擴張術,此時醫師會使用一根極細的網絲-即導線,經過導管進入冠狀動脈,並且要運用一些技巧,將這一條導線放到病灶的下游處,接著便將氣球順著導線向狹窄處推進,如果能到達狹窄的地方,醫師會利用加壓器,將氣球打開,如此便可將病灶撐開,經過幾次的加壓,再利用顯影劑看看病灶是否已被打開,以達到血液暢通的目標。如果不甚理想,則必須接著置放血管支架,將病灶處撐起,以確保血管的暢通。 說到要做心導管手術,大家最害怕的還是它的危險性,說白一點,就是〝會不會出人命〞!根據醫學統計,心導管手術的死亡率,大約在百分之一左右,其實還算是一個蠻安全的手術。 尤其,最近幾年因為醫學的進步,心導管手術運用新的醫療器材及藥物,使得手術的成功率大幅增加,尤其是使用經撓動脈進入做心導管,病患在做完手術後即可坐起,並不會像經股動脈進入的患者,必須臥床幾個鐘頭,這樣的改變,對病患來說,不啻是一大福音。 話說回來,即使心臟血管順利打通,我們仍要建議並要求病患繼續服用心血管藥物,並要戒除抽煙的習慣,同時也要求病患改變生活形態,少吃油膩,多運動。 如果是高血脂症的病患,也要給予藥物,嚴格地控制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指數,這樣才能保持打通血管的〝戰果〞。 不過,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對於危險因子的排除(糖尿病、高血壓、吸菸、家族病史及高血脂症),如此才能使我們免於心血管疾病的傷害。 參考資料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4/new/feb/11/life/medicine-1.htm

2005-03-11 11:09:1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