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腦中風前的最佳處理方法

患了中風,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千萬不可搬動他。

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以防止再摔倒,這時才開始(放血)。

家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銅針,或是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

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兒(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刺上去,要刺出血來 (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

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一滴),大約幾分鐘之後,患者就會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

把耳朵拉紅,在兩耳的耳垂兒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兩滴血,幾分鐘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

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

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醫師夏伯挺先生說的。

且是經自己親身實驗,敢說百分之百有效。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院治療時,經過一路震盪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

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放血救命)的方法,

立刻施救,在短短時間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

這個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訴大家。..............那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就可以除名了。

2005-01-30 16:16:28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健康 其他:保健

1 個解答

這是所謂 "手指放血醫中風"

不建議!!

原因如下:

1. "放血可以醫中風" 的說法已流傳一陣子,
所以在各大醫院急診, 常常見到中風病患已扎針放血後送到醫院,
沒有復原的仍然多的是, 病況惡化的也有

2. 醫界依生理學基礎及中風的病理學推論,
若一開始是出血型中風者, 扎針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易加重出血範圍的擴大;
若是阻塞性腦中風, 一開始腦血流不順暢, 即將阻塞之際,
十指末端是神經分佈最敏感的地方, 扎針之後由於疼痛,
可促使血壓升高(非降低),使原本腦血流不足的區域,
獲得突發性的血流增加, 症狀或許可以改善

3. 腦中風種類很多, 症狀千變萬化, 病程也不一,
有的當場自然完全恢復, 有的當場喪命,
有的短暫恢復又變嚴重, 有的一開始嚴重, 之後很快恢復;
另外, 有很多狀況, 症狀會很像中風, 但其實不是中風,
如要施行放血術前, 先必須確定:
第一, 患者是中風, 不是癲癇抽搐, 不是心臟病突發, 不是單純昏厥, 等等其他病
第二, 萬一是中風, 還要確定是缺血性的, 不是出血性的(爆血管)
所以, 一般科醫師也無十足把握確定,
更何況, 人在醫院外(在家中, 在野外, 或在馬路上)??


4. 缺血性腦中風有一罕見情況放血是有效的:
有一種血液病(polycythemia vera), 病人的紅血球會過度增生,
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 血管就容易阻塞, 這類的病人須定期放血,
但放血的主要目的, 並不是要治療已發生的中風,
而是要使體內的紅血球少一些, 以"預防"中風,
而且放血並非指尖幾滴血那樣放,
而是像捐血一樣, 放出一定量的血

5. 花費時間在放血上, 不如盡快, 安全, 最少震動的方式, 平穩的送到醫院,
讓專家詳細檢查, 確定診斷, 對症下藥(治療)
若真是中風, 雖無百分百的特效藥
經過適當的治療, 還是可以減輕症狀, 提早恢復, 預防再發

結論: 若遇到類似中風的狀況
放血不一定有效, 可能有害(若病人是心臟病突發, 癲癇抽搐, 爆腦血管等)
建議, 盡快, 安全, 最少震動的方式, 平穩的送到醫院


附帶一提:
在急性 "缺血性" 中風發病三小時內
使用合成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recombinant t-PA)(一般所謂"通血路針")
可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
衛生署於2002年11月核可使用
所以出現中風類似症狀最好盡快到大型醫院
最好是二小時內送到醫院
以利醫師在三小時內, 完成診斷與評估是否符合使用規定

2005-02-03 23:10:08 補充:
「醫療保健」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之依據,亦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或治療。若有任何身心不適症狀,仍應盡速就醫。

2005-01-30 17:59: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