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德國是否有想過將製作虎是坦克的技術傳授給日本及提他軸心國??

2007-12-31 06:03:09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x 1 in 政治與政府 軍隊

6 個解答

不會,也沒辦法

第一,說不會是因為樓上說的技術保密和民族優越


第二,說沒辦法是日義兩國的科技與工業技術,尤其是引擎開發,和冶金技術極度不如德國,就算真的全設計圖給他了,造出來的虎式戰車性能與真正德產的有很大的差距,義大利我不清楚,不過至少知道日本的煉鋼品質與當時其他一線參戰國家(德,英,美,俄)不是同一水準的

一位叫司馬遼太郎的文學家,當年參加日本戰車隊時,還曾以普通挫刀,在戰車上挫出痕跡
還有第二個案例,日本曾俘獲美軍的M8灰狗式裝甲車,注意,是裝甲車哦!送回後方作性能評斷,用日本最新式的97式中戰車的主砲,在一般接戰距離,對美軍的裝甲車開了好幾發,每發都彈掉,美裝甲車毫髮無損,換裝甲車對97式開砲,居然一發就貫穿97式的正面裝甲,讓參觀的日帝陸軍高層驚恐萬分,顏面無光
而且在數據上,97式的裝甲比灰狗式厚上好幾十釐米,但卻能被同樣口徑也小許多的裝甲車主砲貫穿,從這地方你就能看的出日本的煉鋼技術到底是怎樣了...........



補充第三,日本當時的作戰環境,97式就很夠用了,因為當時跟美軍作戰是在太平洋上的小島上,重戰車很難發揮啥決定性的作用,除了虎式根本不是用來開發用在島嶼作戰上,引擎無法適應南太平洋的潮濕悶熱之外,在戰術上,重戰車再強也強不過美軍的艦炮和從天而降的火箭雨跟航空炸彈,沒有制空制海權,再強大的陸戰武器也沒辦法發揮他的功效,而西線和南線(義大利)的德軍就是這樣打輸英美軍的,而且運輸更是一大問題,而在大陸戰場上,跟中國用虎式根本是鐵鎚打蒼蠅,效能更低




還有,更正樓上大的錯誤,當時蘇聯為了對付德軍猛獸軍團推出的是,由原先當作長程重砲的152mm和122mm火砲改成主砲的戰鬥車輛,像在庫斯克會戰豋場的SU-152驅逐戰車,之後不久出現的JS-2重戰車都是
而100mm主砲的戰鬥車輛是在大戰末期才出現的,是用原巡洋艦主砲改成的,像SU-100驅逐戰車,還有趕不上大戰的T-44/100都是



另外,德國確實是將ME-163,ME-262的全機與引擎設計圖完全沒有暗坎的用U艇送到日本手上,但問題是日本按圖索驥造出來的原型機,起飛沒多久就犁田,從這地方就能看的出日德兩國的科技差距了,給他圖還不一定造的出來!

2008-01-05 05:28:0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文馨 2 · 0 0

在諾門汗戰役之後日本陸軍就已經知道他們的戰車根本不是西方國家的對手
但是為什麼沒有製造更強的呢?
因為工業底子不夠
日本光是維持當時的補給生產線就已經很吃力了
根本無力去搞什麼新型的戰車
更不用說啥虎式坦克了
就算德國傳授給日本好了
基本上也只是讓日本早點戰敗罷了

2008-01-05 16:37:1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托爾 5 · 0 0

虎式坦克最後就沒有在製造了。反倒希特勒還比較喜歡豹式坦克。因為豹式坦克足以和當時盟軍坦克匹敵,希特勒要求月產量四百輛。但是到了戰爭結束實際上還不到一千輛
德國將八八砲弄到坦克上面
以至於雖然虎式坦克火力強大,但是缺點在於過於笨重無法行走開砲。
所以盟軍坦克員找到對付這種坦克方法就是牽制。拖住虎式坦克從兩側邊打虎式的裝甲

2008-01-03 19:21:43 補充:
崑崙關大捷

不知道是不是看太多軍教片
要知道中國到了最後日軍發動一號作戰,請問在這條戰線上我門有阻擋過敵軍嗎!
長沙失守,衡陽不保。方先覺領軍固守衡陽。利用地形優勢讓日軍傷亡慘重
每場戰役獲勝都是國軍用血換來的。

2008-01-03 19:24:00 補充:
當時中國號稱黃金十年,但是整個國家四分五裂。動盪不安
中央與地方關係如此薄弱。
日本在明治天皇上台之後就積極推展明治維新
不要小看。明治天皇在1868年上台連續十幾年改革。陸軍海軍軍力都已經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達成預期效果
當時中國還在內亂。清朝政府無能,即使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當時中華民國是沒有國際地位可言。請問有哪個國家會幫助我門。我門還要負擔清朝遺留的國債。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2008-01-04 00:27:20 補充:
崑崙關大戰是因為長沙會戰激勵所起的冬季總攻勢
桂南崑崙關大戰確實我軍贏得勝利

2008-01-05 17:24:58 補充:
我愛白河螢^-^Y +1
1943年11月20日塔拉瓦戰役中

日軍有九輛九五式坦克藏匿起來
美軍雪曼一上岸九五式立刻衝出來開砲全部擊中雪曼結果
雪曼坦克毫髮無傷
還有。九輛
有其中幾輛被美軍海軍打爛掉

2008-01-05 17:27:21 補充:
日耳曼是很講究完美的民族
如果德國不把精力放在研究很好的坦克上面轉為研發較容易生產的戰車
就好比美軍的雪曼一樣或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打敗
因為過度精良坦克雖然裝備很好
但是故障起來卻很難修理
實際上虎式坦克到了最後就沒有在生產了。因為實在太笨重,又太慢了

2008-01-05 17:28:11 補充:
就算有了豹式虎式,虎王這種重型戰車
實際上德國最大主力還是四號戰車

2008-01-05 17:29:12 補充:
俄國生產的T-54戰車性能優越於日本戰車
看看張鼓峰和諾門坎兩次事件
日軍不是都被俄軍打的顏面無光

2008-01-06 14:23:49 補充:
說錯了是t-34

2008-01-03 05:48:2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潛龍● 7 · 0 0

主戰坦克(Battle Tank)對德國在二次大戰征服歐洲大陸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德國的坦克的發展一直領先英國與美國。而日本在亞洲戰場的主要敵手是美國,戰場是太平洋以及洋中的島嶼,決勝的武器是海軍,尤其是航空母艦與艦載機。日本坦克車雖然與德國坦克車差距甚遠,但在唯一的陸戰戰場中國,對付我們國軍,綽綽有餘,不必向德國低頭引進他們的虎式坦克技術。

2007-12-31 16:30:0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菜英文 7 · 0 0

虎式坦克算是中後期開發出來的成品..多半配屬最精銳的黨軍(SS).至於其中最強的虎王坦克則出現在柏林保衛戰及其他幾場重要戰役中.

虎式的出現是取代四號戰車(德國軍馬).與虎式一同出現的為豹式坦克.由於性能優異.所以中後期的歐洲戰場以這兩款居多..

虎式缺點在於重量太重.移動緩慢.如傳動系統遭破壞均只能做固定砲塔使用.但由於主砲威力強大(以最強的虎王坦克來說其主砲為88MM砲.對美式M4薛曼可一砲貫穿正面裝甲.但薛曼的76.2MM主砲無法有效擊破虎式坦克裝甲).因而被視為美軍裝甲部隊最大威脅.當時擔任由東歐進攻的蘇聯部隊為了反制虎式坦克.曾開發史達林戰車(100MM主砲)與之抗橫.

至於技術轉移我想不可能.因為當年義大利的獨裁者墨索里尼雖然與德國同一陣線.但麾下部隊戰力極低.常發生一戰即大舉潰敗情形.這點可以看看非洲戰役便可了解.所以其技術就算能移轉給義大利也無法挽回當年義軍實際只是一個"紙老虎"的情形.

另外日本雖然號稱軸心國一員.但與德國交集甚少..你可能不知道.抗戰前期國軍的部份精銳部隊的裝備是還是向德國購買的..加上日本當年戰車技術雖差.但面對中國大陸當年素質及裝備落後甚多的國軍來說.其實是綽綽有餘的.

2008-01-01 22:59:11 補充:
是這樣說沒錯啦..問題是"戰爭"這種事很難說的定的..當然手邊有啥東西就用啥摟.不是嗎...^^.雖然說"人肉炸彈"很殘忍.但是犧牲一個人可以換敵人一台戰車.甚至因此拯救一個步兵排的兵力.我覺得總比等自己研發出來再打要實際點啦..

況且當年"戰車"這玩意也不是無敵的..還是有很多方式"作掉"它摟.^^
看看國片"黃埔軍魂"或外片"搶救雷恩大兵"捌..^^

2008-01-04 12:38:15 補充:
打仗重點在時間及科技..老俄當年因為本身就有戰車設計及製造能力(BT系列戰車.特點在於本身履帶斷掉後尚可用傳動輪繼續前進.並有外銷中國紀錄.參加過對日抗戰).所以能於戰爭爆發後於短時間內大量開發及製造.當年中國因為經年累月的戰爭.工業停滯.根本無力開發此類武器.只有靠"人數眾多"這個方式來對抗敵人先進的"裝甲部隊".^^

2008-01-04 12:43:49 補充:
而且戰爭說來就來..誰會等你把武器準備好.人找好再跟你打阿??當然是乘你國力衰竭.內部動盪的時機開打阿^^不這樣做.怎能贏你ㄋ?^^

2008-01-09 15:23:44 補充:
另外感謝樓下的補充摟..^^

2007-12-31 07:57:3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夾心酥 3 · 0 0

別逗了
據我了解是沒有
因為一時間背景不適合
當時虎視技術成熟後日本和義大利軍事發展重點都不在裝甲車上
再者虎式技術對德國而言很重要
你看阿登逆襲時牌普爾戰鬥群拼死都必須把沒油的戰車炸燬就知道了
最後
也是最重要一點
希特勒本人因素
他有極端的民族優越主義
所以對於如此成熟的技術
在還沒有更先進的技術出來前
我想它是不願意把他釋放出來的
這部份可以很多地方得知
譬如和中國、義大利以及日本的合作
對中國而言一直不願意釋放一百五十釐米的野戰砲
對義大利而言一直不願意釋放更高及馬力的空用引擎
對日本而言即使給了火箭發動機也不願意釋放所有技術
所以我想德國不會也根本沒考慮過這問題

2008-01-01 08:23:01 補充:
倭人的戰車雖然對付我們尚有餘力
但是別忘了崑崙關大捷阿
再說他技術會贏也不過是因為他工業能力比較好
如果戰爭爆發再晚個五年到十年
誰敢保證他的技術一定贏
也許那時我們不只仿製成功一號、二號戰車
甚至也出現類似三號或四號的車款
勝負還未可知

2008-01-04 10:11:01 補充:
當然要解決一輛戰車是有很多方法
不過如果有更好的科技武器
實在沒有必要白白犧牲人力
製造一輛戰車只要幾週的時間
在列寧保衛戰中
俄軍甚至幾要幾天就可以生產
然而要「生產」一個人卻至少要十幾年
還需要至少數個月的時間訓練
訓練完後還得看看它是不是這麼有膽識
願意拿肉身去衝
拿命去拼

所以
那種行為是很英勇
但是並不是正途阿

2008-01-06 11:10:03 補充:
等人加國地凋弊時在發動攻勢是理想
問題是歷史證明往往都未能如願啊
不然每次發動攻勢的一方都一定會贏不是嗎
事實上戰爭就是這麼瞬息萬變
人的判斷也未必準確
再加上有時有些不得不為之的因素
所以不太可能每次都挑那種人家疲憊不堪的時候打
正確的戰略思維應該是選擇對己罪有利的時機發動攻擊
這點根挑人家疲憊不堪的時候是有根本的差異的
因為他是綜合雙方及第三者整體的力量分析
即使對手強勁
倘若自己或其他因素有相當原因可以抵消時
仍然有發動的可能
或者即使對手相當強勁
但錯過戰機將使日後獲得勝利機率大幅降低
這時候也有發動的必要
所以
哪有可能整天只期望對手衰敗的呢

2008-01-06 11:11:11 補充:
感謝我愛白河螢^-^Y
他說了不少我當初回答忽略的地方

2007-12-31 07:08:0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