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三國演義或是流傳的故事中,無論政治或軍事,孔明幾乎是神。


到底孔明有沒有做過什麼錯誤決策?


要有歷史記載或是有佐證的喔! 不要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

2007-10-23 10:09:13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QQ粉圓 4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沒想到引發這麼熱烈討論,回答或意見都很踴躍,正反面都很有道理,讓我很難判斷誰答得對,看來得交付投票了。
歷史不能重來,功過很難論斷,誰知道如果換個人或是換個計策是否就會成功呢?
無論如何,感謝各位的努力,連贊助也這麼多。想再加贈點 10 點,希望有更深入的探討,但是誰能告訴我要怎麼加呢?請用發表意見告訴我,謝謝!

2007-10-25 05:53:21 · update #1

8 個解答

QQ粉圓 您好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4.gif

以下這段資料供您參考 相信應該會很有幫助
僅舉和您所題重大錯誤決策 其餘提供網址 可點入參考
一般來說 諸葛亮最常被批評的地方就是
1.用關羽守荊州 2.用馬謖守街亭 3.不重用魏延
諸葛亮是蜀漢最重要的領導者之一,爲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其在領導行爲上的戰略失誤、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當用人、不善授權、賞罰不平、不善納諫等領導過失,使得蜀漢最先滅亡,蜀漢“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戰略失誤

戰略是指組織發展的全局方略,是組織實現目標的重大方針與計劃,正確的戰略是組織走向成功的前提。諸葛亮在隆中制訂三分天下的戰略爲蜀漢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其後荊州戰略失誤爲蜀漢滅亡埋下失敗種子。荊州自古以來爲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其處要衝,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曹、孫、劉要吞併四海稱霸天下,都必需先佔據荊州。諸葛亮以驚人的智慧,絕妙的策劃,在赤壁大戰中捷足先登,一舉奪取了荊州,並以此爲基地,隨後取得四川和漢中,初步實現了隆中戰略,實現三分天下的局勢。然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當四川吃緊時,劉備授意諸葛亮將荊州交給心腹關羽,守荊州責任重大,關羽接印,諸葛亮擎著不授,又語重心長地叮囑半天。這一動作表現了諸葛亮的憂慮,他清楚關羽的致命要害,把孫劉聯盟,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一再告誡關羽,最後諸葛亮還是聽從了劉備的意見,顯示出諸葛亮對當時局勢估計嚴重不足。做出令關羽攻打樊城的決定,結果樊城未下而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劉備聽說關羽被殺,執意出川討伐不該討伐的東吳,破壞聯吳抗曹戰略決策,諸葛亮僅點到爲止也沒有拒理力諫,以致劉備之敗。本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諸葛亮應建議立即調整兵力部署,加強荊州的防衛力量,才是執行隆中決策的正確方針。諸葛亮戰略失誤,使荊州地失人亡,因而夭折了隆中戰略。總觀荊州之失全過程,關羽的責任是次要的,主要領導責任應由諸葛亮承擔,這比“馬謖失街亭”的錯誤更大,後果更嚴重,影響更深遠。因爲荊州這一步牽涉到蜀漢發展,事關隆中戰略佈局。諸葛亮一生事業沒有取得最後成功,與荊州戰略失誤存在直接的關係,荊州地失人亡標誌著蜀漢由盛轉衰。

用人不當

用人之道,是領導才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領導者實施領導過程的重要工作。正確用人必須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前已論述,諸葛亮非常清楚荊州之重要,然而諸葛亮對守荊州人員方面的嚴重估計不足,做出關羽守荊州,導致荊州地失人亡。讓馬謖去守街亭,表面看來馬謖失街亭及被斬都是咎由自取,但因此把馬謖說得一無是處,甚至是“庸才”的代名詞,是不公正。馬謖是個人才,街亭之戰以前,參軍馬謖跟隨諸葛亮多年,屢出奇謀,克敵制勝,爲蜀軍立下過大功,比如獻計征服孟獲,離間魏帝與司馬懿。馬謖這樣一個善出奇計的謀士在街亭慘敗,從表面看是馬謖無知所致,而實質上是諸葛亮用人不當所致。馬謖雖然跟隨諸葛亮多年,卻一直僅是“高參”,從未擔任過主將,他精於戰略,拙於戰術。而諸葛亮卻把他推到了主將的位置,而且事後還反省自己,斬馬謖後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他想到的仍然只是把庸才當成了人才用,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用人失當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賞罰不明


賞罰是領導的重要手段,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賞罰分明,體現了褒揚貶抑,指示了人們行爲的方向,強化正義的進取,弱化錯誤的選擇。賞貴信,罰貴必,賞罰應公平。然諸葛亮賞罰不明:首先,罰不平。關羽華容道放曹操,事先立下軍令狀,但因劉備求情“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贖罪”,諸葛亮就饒了關羽,放縱了關羽,以致後有荊州之敗。《三國志。蜀書。蔣琬費一薑維傳》記載,劉備發現諸葛亮提拔的蔣琬“衆事不理,時又沈醉”,在發怒中“將加罪戮”,而諸葛亮硬說蔣琬乃“社稷之器”,還要求劉備“重加器之”。堅持斬殺馬謖,晉人習鑿齒認爲可惜,當朝大臣蔣琬也認爲諸葛亮斬馬謖確實有些過分, 《三國志馬謖傳》:“蔣琬後詣漢中,謂亮曰:”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

2007-10-23 19:10:29 補充:
其次,賞不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與鄧芝爲疑兵,因諸葛亮錯用馬謖,北伐失利。趙雲、鄧芝在”兵弱敵強“的形勢下,”失利于箕穀,然斂衆固守“,退軍無損失,卻被諸葛亮”貶爲鎮軍將軍“。諸葛亮在視察時發現兵將、軍資無損,從鄧芝口中知道是趙雲”親自斷後“,才使”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的實情後,也只是以趙雲將士保存下來的”軍資餘絹分賜將士“,而趙雲則以”軍事不利,不應有賜“謝絕,建議全部充府庫。

2007-10-23 19:10:59 補充:
軍事失利完全是諸葛亮拒諫、固執、獨斷專行用個人愛將馬謖爲先鋒所致,趙雲爲補救他用人的失誤親自斷後以保將士、軍資無損撤退,本應是有功將領,諸葛亮卻推卸責任將其貶職,即使知道了實情,諸葛亮也不肯爲趙雲恢復原職,這就不僅有知過不改的錯誤,而且更有錯上加錯之嫌。可見,諸葛亮賞罰不明。

http://www.jouyi.cn/bbs/viewthread.php?tid=749&extra=page%3D1

2007-10-23 19:17:44 補充:
關於諸葛亮斬馬謖 於正史諸葛亮傳和王平傳都有記載

《諸葛亮傳》︰「斬(馬)謖以謝眾人。」
   
《王平傳》︰「丞相(諸葛)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

至於命關羽守襄陽 於關羽傳中也有記載

《關羽傳》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2007-11-02 17:01:30 補充:
用關羽守荊州確實是玄德之意,然諸葛亮應適時的提供意見反對才是。雖說成功機會不高,(一如劉備執意為關羽報仇 亮也無力阻擋般),但也不能不說。至於要不要聽那才是君主的責任。

2007-10-23 15:09: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三明治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1-08 15:13: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關羽守荊州是劉備的意思...也是眾望所歸
加入劉備陣營初期諸葛亮扮演的腳色類似一個高級參謀..尚未真正介入劉備集團的權力核心...沒有權力
關羽守荊州的任命...諸葛亮沒這個影響力...也無權決定

2007-10-28 23:05: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宜君 5 · 0 0

孔明並非能之人善用
況且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
羅貫中給他冠上一個名義 {一生用兵謹慎}


有讀過三國志才知道
其實在劉備時期
孔明並非受到重用

而是 糜竺 孫乾 簡雍
劉備喜用奇兵
所以他愛龐統 法正
都比孔明來的多

孔明是在劉備去世前托孤
但是李嚴權力比孔明大
況且蜀國佔地不大{ 荊州被吳國奪走後}
人才沒有北方魏國來的多
可以出謀略的很少
光靠一個人的腦袋
多少有錯誤的判斷


光讀演義中的五虎將也是羅貫中冠上的一個名
趙雲同等許褚 {護衛軍何來功名?最多七近七出救阿斗}
關羽跟魏延都很有才能
但是人也是有缺點並非舉世無雙

她們擅用奇兵但常藐視敵人
關羽的在劉備軍團是功與名全軍最大
派他去荊州也是有目的的
他力冠呂布又斬文醜顏良又可以拒絕曹操美意
全天下有誰可以這麼*?
非它莫屬
所以他在荊州沒人敢動他

劉備一生戰爭不少
他算梟雄曹操才是英雄
很多人誤解梟雄的意思
他也很懂人才
魏延不笨
只是奇兵若成功
是留名於世
若失敗會造成武將死亡不打緊
國家會一瞬間滅亡
蜀國國力本來就不是很充裕
孔明一生謹慎
所以不可能採用魏延 {子午谷計謀}
淚斬馬謖有原因
馬謖此人不差
他也是奇兵愛好者
而且他懂孔明心
再用奇兵又會謹慎
不過他實戰經驗少
劉備曾經向孔明提過
不過孔明不聽
導致戰爭失敗還好孔明有補救一些回來
不然蜀國可能會損傷慘重

諸葛亮並非神
他自比 樂毅 管仲
我想這是羅貫中給他冠上的

陳壽給的評價很中肯
建議參考 斐松之的注解會有更多解答

2007-10-26 07:11:31 補充:
結果我發現我打的很差

小林打的比我好
比我更能解答版主的答案
一針見血

2007-10-26 03:08:3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D.B 1 · 0 0

諸葛亮的出仕本來就是劉備三次訪問下的結果,並不是諸葛亮自己去投靠劉備的,諸葛亮的出師表上篇當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就可以看的出來是劉備去聘雇他的(上表給帝皇的文章不可能做假,尤其當中牽涉到皇家之事)
反駁一下之前幾個大大的論點再來論述諸葛亮錯誤的決策
1.用關羽守荊州
首先這點並不是諸葛亮做出的決策,是劉備決定的,況且這個決策在當時並不算錯誤的,當時關雲長之名威震華夏,留他守荊州可以有效的嚇阻曹操軍的進攻,更何況關雲長有勇有謀,是劉備軍第一大將,無論是聲望還是實力,當時留守荊州最有可能也最實際的就是他了,只不過關雲長個性親小卒而傲士大夫,所以容易讓人有機可乘(江東就是利用了這點派遣當時默默無名的陸遜一舉奪取荊州),當時大將大多隨著劉備入川,可以作為留守的只剩下關雲長,這點相信諸葛亮也清楚,這不是他們的決策錯誤,是當下必然會如此的決定,荊州的地位以諸葛亮隆中對的決策不可能不曉得它的重要性,只不過關雲長有本事能讓孫權背盟實在是讓諸葛亮始料未及之事,試想如果關雲長小心謹慎防範周當的話,孫權怎麼可能背盟去攻打荊州?事態變化怎麼可能盡如人意?只能說是天不祐蜀罷了!另外,大家都知道在劉備去世之前諸葛亮只掌政權不掌軍權,然後關雲長之敗居然可以算在諸葛亮的身上未免也太牽強了?那曹操赤壁之戰是不是要怪在賈文和他們一群人太弱或是郭嘉太早掛?孫策太早死是不是要怪周瑜不好好保護他?關雲長失守荊州的緣由很多,硬是賴在諸葛亮的身上也太...
2.用人知道大家都知道那是多麼的博大精深,認識人也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古有明言:"周公身陷流言日,王莽遷身下士時,若使當年身先死,一身真偽有誰知?"諸葛亮重用馬稷人盡皆知,由於馬稷長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話語,每次的建議都的確很有效,所以在諸葛亮意圖培養接班人的情況我們不難想像他提拔馬稷的心情,用馬稷去守街亭就是為了給他磨練並讓他累積軍功和名望,諸葛亮當然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否則就不會派出他最喜愛的將領了,雖然如此,諸葛亮還是特意提點了馬稷讓他固守通道,誰知道後來馬稷自作聰明,壞了大事,諸葛亮治軍強調賞罰並重,賞必信罰必果,馬稷亂了大事,壞了軍令,百死不為過,諸葛亮治軍思想如此,自然不能放過他,如果賞不信罰不果,整個軍隊的軍紀何存?軍紀都沒了,要怎麼打仗?再有十個馬稷都補不回來,所以儘管馬稷是諸葛亮的愛將,諸葛亮還是必須將他處死以正軍紀,當然這只是每個人思想不同,並沒有誰對誰錯的道理,這不能說是諸葛亮不重視人才,只是他有他的想法罷了!至於斬馬稷之後說馬稷言過其實,並不是說馬稷是庸才,真正的意思應該是說,馬稷他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提出的建議都很有建設性,但是一但讓他身處局中,他的判斷反而就不準確了
3.至於說到諸葛亮賞罰不明,似乎跟錯誤決策沒什麼關係,而且三國志中說道:"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這樣怎麼能說他賞罰不明?當時被罰的人心無怨言表示他們自己也承認有過錯,不能說諸葛亮賞罰不明
4.對於魏延子午谷之計,都只是建立在他自己想的前提之下,首先要對方的人都是庸才,不懂得在險要地點設防,其次是要對方主將膽小到放棄堅城逃跑,其三是蜀軍的補給要迅速到位,其四是諸葛亮的援軍要能夠馬上到達,其五是西涼的魏軍主將要好心的放諸葛亮一行,基本上很難,所以這是小心謹慎的諸葛亮不願意將命運放在敵人手上的計策,畢竟有哪個主將會把主動權交給對方的?
以下是我覺得他有錯誤決策的點:
1.枉顧天下大勢,投奔劉備
當然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點無庸置疑,不過畢竟以當時士人大都尊崇漢室的立場來講我們也不能說他有錯,時代觀點的差異罷了
2.過於相信與孫氏的盟約
從孫堅侵吞傳國玉璽(可能有可能沒有)甚至是孫家主動進攻江東地區等舉措來看,孫氏並無什麼終於漢室的思想,甚至可說是割據或是稱帝的念頭都有,這樣的對象,以諸葛亮復興漢室的理念怎麼能奢望能夠取得堅定的盟誼?所以不管是順江而下吞併江東,或是讓劉備注意當時親家有可能會背棄盟約的可能,都是很合宜的
3.事必躬親,不能夠全部放權
諸葛亮對於漢室鞠躬盡瘁,費盡心力,為了報答劉備相請的恩情,於是採取事必躬親的作為,卻讓底下的人過於依賴全能的丞相,導致蜀漢後期的人才在諸葛亮一死就有點虛弱無力了,而且又沒有經歷過獨自的磨鍊,導致後期的人才迅速凋零

2007-10-24 14:19:00 補充:
節錄一段三國志當中的話:"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荐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2007-10-24 14:19:12 補充:
其中有說到,諸葛亮擅長管理軍隊,對於比較需要賭的謀略比較不喜歡,治理人民的才幹比當將領還要優秀.但是對到的敵人,都是當世的人中豪傑,再加上自己的軍力跟對方相比處於極差的劣勢,攻守的勢力本就不平均,所以雖然常發動戰爭卻不能夠有所獲得,古時候蕭何推薦韓信,管仲推薦王子城父,都是因為想說自己的才幹不能夠身兼政軍兩職的關係.諸葛亮的才幹能夠輕鬆的治理國家,可以說是能夠和蕭何跟管仲相匹配,但是當時蜀中的名將卻沒有像是王子城父和韓信那樣的奇才,所以才不能克盡功業,這哪裡是因為大義不在他這邊的關係,是因為天命已經有了歸屬,這哪裡是因為聰明才智勝過別人就可以跟上天去爭奪的呢?

2007-10-24 14:19:17 補充:
這算是陳壽比較中肯的評鑑了,其中也說道,蜀漢國力不足,這才是諸葛亮不敢涉險的緣故,並非他本身軍事才能不足

2007-11-03 00:25:56 補充:
大家覺得用關羽不好那是因為後來他失敗了我們從歷史上看到了,以當時的情況還能夠用誰來守荊州?魏延、黃忠初降,怎麼可能馬上就委以守備一州之重任?趙雲當時軍職並不高,所以當時荊州守將捨關羽其誰?諸葛亮又怎麼勸劉備換人?只能夠再三的告誡關羽注意事項吧?又幹麻要提反對的意見?

2007-11-03 00:31:40 補充:
更何況當時荊州被奪,諸葛亮全盤計畫破功,他潛意識裡也希望劉備能奪回荊州吧!而且劉備也並不是不會用兵,只是他前半輩子的對手都太強,再加上運氣不好,所以大家才會以為他很爛,劉玄德世之梟雄,從他一開始對東吳用兵就知道他並不是庸才,後來引誘吳軍出戰的手法也很犀利,只是被陸遜看破罷了!加上最後心浮氣躁,最後才被火燒連營八百里,怎能以成敗論英雄?

2007-10-24 10:18:2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已現在已有文獻 論斷孔明 他仍是一個完人

注意 是 完人 不代表 不犯錯

派關羽守荊州 是劉備主意 何況已當時之名度能力而言

關羽乃是最佳人選 何況 他夠終心 不會反叛 這才是

他雀屏中選主要因素

斬馬稷 -- 依軍法從事 斬殺他 有何錯ㄋ 如果循私包僻

那誰肯努力殺敵 公正賞罰ㄋ

最後 不用魏延奇計 兵行險道 這無從辯解

因為 蜀漢兵力遠訊曹魏 不以奇兵勝出 無法正面對戰

魏延之計 以現在航空地圖觀之 綜合戰略資訊 勝算

很高 不用 諸葛亮 必須遭後世公評 無可厚非

總之 諸葛亮 各方面而言 長於外交 內政 但缺乏急變能力

這對他六出祈山 ㄉ結局 已下註解...

祝 安

2007-10-24 01:40:2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平凡的人 7 · 0 0

含淚斬馬謖 本來就是應該的 她自己不聽孔明的說的話 跟關羽一樣

2007-10-23 15:20:5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不123 1 · 0 0

有啊!
就那個『含淚斬馬謖』就是一個真正錯誤的決策
還有三國演義把魏延寫得像壞人一樣, 但是事實上人家考慮的深層度並不輸給諸葛亮, 如果孔明早點採納魏延的策略, 搞不好還能真的一統天下哩

2007-10-24 11:22:41 補充:
樓下說得不錯, 也有充分資料。個人再多幾個意見:

1. 其實正史上並不是劉備三顧矛蘆請諸葛亮出山, 而諸葛亮自己投靠劉備, 那時剛好劉備是個履戰履敗的軍閥, 諸葛亮認為這個才是他有機可圖的地方, 如果去曹操那裏, 其實那裏將相之材, 多得要命, 他恐怕是沒什麼機會可圖

2. 和司馬懿鬥智鬥輸, 浪費幾次的軍事行動

2007-10-27 18:10:06 補充:
所謂在出師表的三顧茅蘆其實是諸葛在耍心機讓劉備白跑2次...

2007-10-23 11:06:32 · answer #8 · answered by Locomotion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