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清朝時期林家林朝棟的歷史
請將當時最有名的臺灣官員姓名說出
2007-10-22 18:37:53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軍師玄皇.池明皇字昆蒝 7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林朝棟
圖片參考:http://www.tchcc.gov.tw/wrt/wufung/images/readtw-1000618-img-013_001-n.gif
字蔭堂,號又密
出生年:咸豐元年(1850)
卒年 :光緒30年(1904)
出生地:霧峰鄉錦榮村
活動地區:台灣
經歷:
自少好讀孫吳兵法及韜略行陣諸書;善武術,被傷左目,故里人謔稱為「目仔統領」。以世職襲騎都尉,援例納貲晉敘兵部郎中。光緒10年(1884),法人犯臺,欽差大臣劉銘傳蒞臺辦理防務,岑毓英知朝棟能,預為之薦,使辦團練,並率鄉勇拒戰於三貂嶺、八堵間,遂復基隆,以軍功保選為道員,旋加二品銜,賞戴花翎。
既而臺灣建省,銘傳任巡撫,益倚重之。遂統領棟字軍,委辦中路營務處,握為撫墾局局長,招撫「山番」;曾討卓蘭、大湖(皆在今苗栗縣境)、大斜崁(在今桃園縣)等「番」,望風歸順者數十社,拓土數百里,清廷嘉其功,賜勁勇巴圖魯徽號。命統領棟軍全臺營務處以勞積,而與墾契,許在中部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復地,招佃墾耕,並允全臺樟腦專賣之權。
光緒14年(1888),清丈田畝,施九緞事起,圍彰化城,朝棟力撫亂民,捕治禍首;以致桑梓不驚,而禍亂敉平。以功賞穿黃馬掛,時以道員穿黃馬掛者,僅朝棟一人而已。
中日乙未之役,率棟軍駐彰化,以拒日人。是年5月,臺北既失,率師北援,及至後龍,聞,日軍己至桃仔園(今桃園市),復回駐彰化,旋奉旨內渡。詔歸南洋大臣劉坤一差遣;統領棟軍防海州。尋辭歸廈門,營樟腦,未幾遷居上海而卒。
貢獻:
臺灣建省,協助巡撫劉銘傳。遂統領「棟字軍」,辦理中路營務處,握為撫墾局局長,招撫「山番」;並討卓蘭、大湖(皆在今苗栗縣境)、大斡崁(在今桃園縣)等「番」,望風歸順者數十社,拓土數百里,清廷嘉其功,賜勁勇巴圖魯徽號。之後統領棟軍全臺營務處以勞積,而與墾契,開拓中部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復地,並經營全臺樟腦之開發。為台灣的開發奠下一重要基地。
參考資料:
http://www.tchcc.gov.tw/wrt/wufung/e_8.htm
2007-10-23 17:20:25 補充:
當時最有名的臺灣官員有
劉銘傳
邵友濂
唐景崧
2007-10-23 13:10: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1)•喔,林家興旺於清末,人才一個呀。
2)•資料豐富。
2016-03-07 01:23:5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hine 6 · 1⤊ 0⤋
林朝棟,又名松,字蔭堂,號又密,人稱「目仔少爺」,台灣清治時期將領,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並於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1851年林朝棟生於彰化縣阿罩霧莊(今臺中縣霧峰鄉),為林文察長子。出生前一年祖父林定邦與鄰近土豪林媽盛發生衝突,遭其手下殺害,不久父親林文察將林媽盛拖至林定邦墓前報仇雪恨,之後前往自首而進行判決,直到1853年小刀會來台起事後才被召入軍中擔任勇首,隨後赴福建支援太平天國戰事,並於1863年回台平定戴潮春事件,最後在1864年年底返回福建支援,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當時林朝棟14歲。
雖然與父親林文察相處時間有限,但林朝棟和父親一樣,自幼熟讀兵書,喜歡練武,有次練武時不小心傷到一隻眼睛,只剩一眼能見事物,因而得到「目仔少爺」的稱號。1868年林朝棟與楊永萍結婚,婚後楊永萍鼓勵他考取功名,但林朝棟對考試沒興趣,故無未聽從妻子的建議。
1870年,林朝棟二叔,林家當時的家長林文明被控侵佔虜人以及帶頭威脅官府等罪而被官府密謀,被凌定國突然斬殺於審堂之上。因此,林家在林朝棟祖母林戴氏與叔爺林奠國帶領下,展開長達15年的訴訟案件,其間並四度前往北京控訴,而林朝棟也曾前往福州和北京訴請冤情,但始終沒有結果,不過因捐官而獲得兵部郎中之職務。1882年,林戴氏重病不起,而林家也因控訴案花費大筆家產,但卻難獲勝訴,於是經過多番考慮後,林朝棟為林文明結案,並返回台灣接掌家業。
同年中,福建巡撫岑毓英來台灣巡視,決定在東大墩建立新府城(即今臺中市),並於大甲溪建立堤防以整治溪水,於是召集各地士紳捐款。而林朝棟率領數百名壯丁協助施工,材料經費全部自費,不花公帑,且施工十分有效率,因而搏得岑毓英的好感,並被推薦給中法戰爭時接任福建巡撫而來台督戰的劉銘傳。
1884年中法戰爭開戰,十一月,鎮守臺中的臺澎兵備道劉璈奉劉銘傳之命,徵召擔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棟北上助戰,於是林朝棟率領500鄉勇與兩個月的軍糧前往雞隆,鎮守大武崙砲臺,之後清軍棄守,前往大水窟(今基隆市安樂區)鎮守的林朝棟協助前線作戰。1885年1月9日,法軍在大牛埔(今台北縣貢寮鄉吉林村桃源谷)勘查地形,和林朝棟軍展開衝突,最後被林朝棟擊退。1月25日,法軍以1900名兵力進攻清軍的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一次月眉山戰役,林朝棟率領鄉勇支援,並於1月30日與督戰的福建福寧鎮曹志忠率軍夜襲,雙方血戰至隔天清晨才各自收兵,之後法軍多次以小股兵力襲擊,但皆被林朝棟擊退。3月4日,法軍派出1280名兵力再度攻打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二次月眉山戰戰役。這次法軍截斷清軍戰線,並一舉攻佔月眉山頂,而以大砲轟炸林朝棟等營,最後清軍潰敗,僅有林朝棟率領鄉勇穩住陣腳,成功協助清軍主力撤退至基隆河南岸。而得勝的法軍因彈藥用完,且3月7日的大雨導致河水暴漲,因此未渡河攻入暖暖。
之後,兩軍持續對峙,直到1885年6月13日法軍撤離為止。5月12日,林朝棟因助戰有功,被獎敘道員進先補用。雖然獲得功勳不高,但此戰表現深得劉銘傳青睞,因此戰後全台30多營鄉勇被裁撤,獨林朝棟與另一營被保琉內入清軍,而林本人也在台灣建省後頗受重用。
林朝棟中法戰爭時優異的戰功,讓他得到劉銘傳的青睞,因而在劉氏主政台灣期間受到重用,除了負責撫墾業務外,也接掌當時台灣最重要的外銷品之一—樟腦的管理工作,並統帥當時全台灣最具戰力的部隊「棟軍」,一肩扛起台灣中部的治安與國防工作。而他內渡之後,旗下的棟軍十營仍未解散,並投入乙未戰爭的中部戰場,成為臺灣民主國對抗日軍的重要戰力,可惜最後仍寡不敵眾,在人數、武器等劣勢下潰散瓦解。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林朝棟未內渡,而是親自領導棟軍對抗日軍,也許會讓戰局會對臺灣民主國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崧未以廣勇代替棟軍,則臺北城也許不會如此輕易的落入日軍手中。
家業方面,霧峰林家在林文明去世後官司不斷,家道中落,但林朝棟得到劉銘傳賞識後卻改變這局面。一方面林朝棟官至三品,成為家族中僅次於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林朝棟接掌撫墾與樟腦事務,使林家得以大幅開墾中部山地,廣泛種植樟腦樹以外銷他地,使家族財富快速累積。因此,林家無論在社會經濟的地位皆大幅上升,再度成為臺灣中部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而全台也僅有板橋林家可與之比擬。
但林朝棟內渡後,林家內部也有所改變:下厝系影響力逐漸下滑,轉而由頂厝系發揮影響力,其中林獻堂等人成為台灣日治時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2007-10-23 09:46:1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1⤊ 0⤋
林朝棟,又名松,字蔭堂,號又密,人稱「目仔少爺」,台灣清治時期將領,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並於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1851年林朝棟生於彰化縣阿罩霧莊(今臺中縣霧峰鄉),為林文察長子。出生前一年祖父林定邦與鄰近土豪林媽盛發生衝突,遭其手下殺害,不久父親林文察將林媽盛拖至林定邦墓前報仇雪恨,之後前往自首而進行判決,直到1853年小刀會來台起事後才被召入軍中擔任勇首,隨後赴福建支援太平天國戰事,並於1863年回台平定戴潮春事件,最後在1864年年底返回福建支援,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當時林朝棟14歲。
雖然與父親林文察相處時間有限,但林朝棟和父親一樣,自幼熟讀兵書,喜歡練武,有次練武時不小心傷到一隻眼睛,只剩一眼能見事物,因而得到「目仔少爺」的稱號。1868年林朝棟與楊永萍結婚,婚後楊永萍鼓勵他考取功名,但林朝棟對考試沒興趣,故無未聽從妻子的建議。
1870年,林朝棟二叔,林家當時的家長林文明被控侵佔虜人以及帶頭威脅官府等罪而被官府密謀,被凌定國突然斬殺於審堂之上。因此,林家在林朝棟祖母林戴氏與叔爺林奠國帶領下,展開長達15年的訴訟案件,其間並四度前往北京控訴,而林朝棟也曾前往福州和北京訴請冤情,但始終沒有結果,不過因捐官而獲得兵部郎中之職務。1882年,林戴氏重病不起,而林家也因控訴案花費大筆家產,但卻難獲勝訴,於是經過多番考慮後,林朝棟為林文明結案,並返回台灣接掌家業。
同年中,福建巡撫岑毓英來台灣巡視,決定在東大墩建立新府城(即今臺中市),並於大甲溪建立堤防以整治溪水,於是召集各地士紳捐款。而林朝棟率領數百名壯丁協助施工,材料經費全部自費,不花公帑,且施工十分有效率,因而搏得岑毓英的好感,並被推薦給中法戰爭時接任福建巡撫而來台督戰的劉銘傳。
參與中法戰爭
1884年中法戰爭開戰,法國的遠東艦隊在孤拔(Amde Courbet)的指揮下前來攻打北台灣,以取得雞籠(今基隆市)的煤礦作為戰艦攻打中國沿岸的燃料,同時以台灣作為與清朝談判的有利籌碼。1884年9月18日法軍抵達雞籠外海,與清軍展開砲戰。10月3日法軍攻佔雞籠城,法軍於10月7日和10月8日進攻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但被漳州鎮總兵孫開華擊敗,於是清法兩軍在北台灣展開長期對峙。
十一月,鎮守臺中的臺澎兵備道劉璈奉劉銘傳之命,徵召擔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棟北上助戰,於是林朝棟率領500鄉勇與兩個月的軍糧前往雞隆,鎮守大武崙砲臺,之後清軍棄守,前往大水窟(今基隆市安樂區)鎮守的林朝棟協助前線作戰。1885年1月9日,法軍在大牛埔(今台北縣貢寮鄉吉林村桃源谷)勘查地形,和林朝棟軍展開衝突,最後被林朝棟擊退。1月25日,法軍以1900名兵力進攻清軍的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一次月眉山戰役,林朝棟率領鄉勇支援,並於1月30日與督戰的福建福寧鎮曹志忠率軍夜襲,雙方血戰至隔天清晨才各自收兵,之後法軍多次以小股兵力襲擊,但皆被林朝棟擊退。3月4日,法軍派出1280名兵力再度攻打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二次月眉山戰戰役。這次法軍截斷清軍戰線,並一舉攻佔月眉山頂,而以大砲轟炸林朝棟等營,最後清軍潰敗,僅有林朝棟率領鄉勇穩住陣腳,成功協助清軍主力撤退至基隆河南岸。而得勝的法軍因彈藥用完,且3月7日的大雨導致河水暴漲,因此未渡河攻入暖暖。
之後,兩軍持續對峙,直到1885年6月13日法軍撤離為止。5月12日,林朝棟因助戰有功,被獎敘道員進先補用。雖然獲得功勳不高,但此戰表現深得劉銘傳青睞,因此戰後全台30多營鄉勇被裁撤,獨林朝棟與另一營被保琉內入清軍,而林本人也在台灣建省後頗受重用。
劉銘傳(第一任巡撫):1885年9月10日 – 1891年2月27日
沈應奎(以臺灣布政使代巡撫):1891年4月28日 – 1891年10月15日
邵友濂(第二任巡撫]]10月16日 – 1894年9月15日
唐景崧(第三任巡撫):1894年9月16日 – 1895年3月23日
2007-10-22 23:45:03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9C%9D%E6%A3%9F
因為字數超過 無法再補充 請上網址
有更加更多 詳細林朝棟的生平....
2007-10-22 19:42:3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Natural 5 · 1⤊ 0⤋
我覺得下面兩位回答著回答比較好
2007-11-30 13:53: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白羅曼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