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共產黨失去統治權後, 舊蘇聯為甚麼不組成一個新的統一聯合民主政府, 而要變成許多自立的共和國呢?舊蘇聯各國之間多少有共通的語言文化類似性, 而且現在全球化的趨勢那麼強, 蘇聯瓦解成那麼多個共和國, 如何在政治上跟世界強權相抗衡, 在經濟上與中國相較呢?像中國那樣各民族團結成一個世界大國不適合嗎?
2007-09-18 02:26:31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L.-h.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你好
蘇聯解體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宣佈辭職的事件作為標誌,為立國七十多年的蘇聯划上句號。
原因
從根本上說,首先,在蘇聯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雖然發達的重工業和不斷的軍備競賽拉動了GDP,從而掩蓋了這一現象。但是這不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也因此導致了蘇聯人民的不滿。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取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義化,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特權階層。當人民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史達林當權以來,形成的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的改革都只是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戈巴契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擯棄史達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驟然放開的輿論氛圍使公眾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極端思潮所俘獲,在這種背景下,以葉利欽為代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勢力,試圖把改革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極力促成了蘇聯解體。
導火線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國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影響
早在蘇聯解體發生之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就已經變得不可扭轉,蘇聯解體,是為這一從波蘭格但斯克船廠開始的進程畫了句號。 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一唯一超級大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蘇聯解體後的世界幾乎無法再與之前的世界相比。
2007-09-18 03:09: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inmin 7 · 0⤊ 0⤋
其中兩個回答顯示相同來源,建議回答者自行刪除一個,以免浪費大家時間
2007-09-30 14:42:2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apal M 5 · 0⤊ 0⤋
我覺得你會有這樣的想法..
簡單的說.."就是把白人都看成是一樣的"
蘇聯共和國體系下種族之多..
各有各的語系.歷史情結.恩怨,......
甚至信仰..
他們看起來都白..
但是,卻都是很不一樣的白,..
蘇聯之所以能長期處於一統的局勢,..
史達林的極權統治功不可沒.
強人一旦倒下..
拳頭大的都不在了,..
誰還鳥誰呢?~
2007-09-18 17:23:3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洛克高麗 6 · 0⤊ 0⤋
你好
蘇聯解體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宣佈辭職的事件作為標誌,為立國七十多年的蘇聯划上句號。
原因
從根本上說,首先,在蘇聯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雖然發達的重工業和不斷的軍備競賽拉動了GDP,從而掩蓋了這一現象。但是這不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也因此導致了蘇聯人民的不滿。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取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義化,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特權階層。當人民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史達林當權以來,形成的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的改革都只是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戈巴契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擯棄史達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驟然放開的輿論氛圍使公眾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極端思潮所俘獲,在這種背景下,以葉利欽為代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勢力,試圖把改革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極力促成了蘇聯解體。
導火線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巴契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國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影響
早在蘇聯解體發生之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就已經變得不可扭轉,蘇聯解體,是為這一從波蘭格但斯克船廠開始的進程畫了句號。 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一唯一超級大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蘇聯解體後的世界幾乎無法再與之前的世界相比。
2007-09-18 09:16:3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卡哇一 源 2 · 0⤊ 0⤋
像中國那樣各民族團結成一個世界大國不適合嗎?
請版上恕在下針對此句發表意見。
中國是在歷代君主專制結束後所建立的國家,所以當然就比蘇聯還具一個統一性的國體。
而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好比俄羅斯帝國結束之後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都是在共產黨專制極權的統治下所表現的統一性的國體。
不同的是文化和經濟的影響。
2007-10-02 12:36:0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浪人 4 ·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