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 不是由上而下的施與,
而是從別人的心出發, 去感受同一情感...感同身受, 分, 勸解, 幫助....
對嗎?
但這使我沉重.
由如一生要感受多生的痛苦...
其實我又沒故意, 只是生來自然的便這樣.
有沒有方法避免這副作用?
2007-08-10 17:35:27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野人 6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謝5位解答!
其中菩薩行師兄及智南師兄的 (治心)解答,
治標並治本, 希望我能掌握!
2007-08-18 16:54:53 · update #1
除非你有能力感應他人心的狀態,否則很多時,我們在同情他人遭遇時,是以我們的過往經驗來推測別人也是如此,例如,感到那人因無得食而在苦中,是因我們曾經驗無得食的苦,而推測別人也因無得食而感到苦。
但若同情心發展到令自己心情沉重,就是從別人的境況中觸動到我們自身未處理的苦。這樣的苦就要自己處理了先。
一生有一生的苦,等於一時有一時的苦,但我們在那一時的苦中,總愛拿之前的苦勞在一起,令自己更不快樂的,所以就要分清楚,不要將一時的苦勞埋之前的所有苦,壓得自己要死般的,一生的苦就是這一生的,為何要去感受多生的苦了?
這是人的故意,只是看不清那個故意,若細心去看,以內觀方法去看,是你自己故意的。
看顧好你的意念及心,生起同情心時就止在那裡,不再發展,你可以用同情心去發為行動,但止著你自己心態向負性發展,成為習慣後,就自然止息的。
祝福你
2007-08-11 11:15: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人間行 7 · 0⤊ 0⤋
如果, 你有的同情心, 真正是從別人的心出發, 去感受同一情感...感同身受, 分, 勸解,
幫助, 為什麼會這使你沉重?
上天要你有同情心, 不會是一種懲罰!
2007-08-12 15:46: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師兄真是心地光明慈悲,阿彌陀佛。
慈悲心本是菩薩道之一。而菩薩行乃悲智雙運,外要悲憫眾生之苦,內亦要有清淨無染之智,才能自渡渡他,否則尚未帮到人之時,自身已心被境轉,再想聆聽開導亦力不從心。
以對方立場去感受處境本是正確,這樣才可感同身受,亦才可直入問題癥結。但了解問題和對方的感受之後就要抽離,這樣才可以客觀的心態回應。畢竟對方即使是受害者、弱者,其做法亦未必是完全正確的,最終仍須以客觀立場引導才不會流於濫善附和,而不失中道。
故此,我們平時就要多練習對" 空"的境界的體會,建議可多誦閱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等,仔細慢閱、對照,聲聲入耳;另外,我等初階佛子雖難以時刻用空明清淨之心觀照當下處境,但亦可事後以客觀心態加以反思自省。日久有功,自然可體察無常,精進智慧。
謹此共勉,阿彌陀佛。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25.gif
2007-08-12 07:37:3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智南 6 · 0⤊ 0⤋
同情心嘅內涵你都好清楚,不過要具足智慧呀,宗教是最圓滿的,既深且廣,所以要生生世世都圓滿,就要努力修善,令自己資糧都能圓滿,所以呢.最後就能具備悲與智了.
加油....為別人著想是其大一種修習,透過身同感受,強化自己要更精進,因為心是怕痛苦的,就是因為不想有痛苦,所以要更積極面對生命,好好努力,為下一生而努力,就會邁向更好的明天.
有空多誦經,比如心經,它有無邊無量的功德,是宗教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2007-08-11 13:19:3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美香 7 · 0⤊ 0⤋
而是從別人的心出發,
去感受同一情感...感同身受,
分, 勸解, 幫助....對嗎?
分......什麼呀?
2007-08-11 07:17:2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竹子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