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何為高電容, 跟一般電容有何差別 ?
可用於電池相關產品 ? 功效為何 ?
謝謝 !
2007-08-10 18:13:38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JD 4 in 科學 ➔ 其他:科學
"超電容" 又有何差別於高電容 ?
2007-08-11 03:49:19 · update #1
技術名稱:高電容密度之褶層型晶片電容製作技術
技術形式:中華民國專利(1件)
授權形式:專利授權
技術來源:國立大學
應用產業:積體電路產業;電子零組件產業;主被動元件;電容
技術描述:
隨著積體電路製程技術的進步,各類電子元件均朝向高集積度、高速率運作及微小化發展。對於隨機動態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DRAM)的一個單元(cell)來說,在積體化後,因為電容電極接觸面積變小,造成電容量下降,因此我們利用三維褶層型電容結構來改進。在此一褶層型電容結構當中,我們改變電極幾何形狀,並以耐高溫的五氧化二鉭(Ta2O5)褶層型電容來證明此一結構的優良特性。
基本上,本專利的構想源自於多層陶瓷電容(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ance),利用其可增加電極接觸面積的特點,並可配合IC製程。DRAM的一個記憶單元(memory cell)電容結構成為本發明的應用對象,在256Mbytes DRAM元件,一個記憶單元至少需要20~25fF/μm2,所以在現在要集積化後,提高電容值可行的方法及方向有三種,就是使用高介電值(k值)的介電材料,將介電層儘量降低其厚度,以及改變電容結構使電容面積增加。五氧化二鉭(Ta2O5)的介電係數超過20,且很容易以反應性射頻磁控濺渡法來成長,所以本專利藉由IC製程的步驟,製作成晶片型電容(chip capacitor)元件,並量測其電性,以證明此褶層型電容結構具有高電容密度之特性。
本專利提供了一種在IC製程上增加電容面積的方法,相對於一般增大面積的方法,如溝狀(trench)、疊形(stacked)及冠狀(crown),有較簡易的製程步驟,且相較於上述的三種結構,因為層與層間的高度落差較低,所以有利於階梯覆蓋(step coverage)的能力,而對電極及五氧化二鉭(Ta2O5)表面做粗糙化(Rugged)處理,更可增加表面積,因此也可得到增加電容值的效果。理論上,此褶層型(folded)電容結構,係利用電容並聯時,電容值相加的原理,如圖一所示。圖二為單層金屬-絕緣層-金屬(MIM)結構的電容元件,在不同厚度與面積對電容值的影響,由此圖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厚度越厚,電容值越小,面積越大電容值越大,與理論相符合。圖三為不同厚度電容元件依不同的層數去做比較,圖中的y軸為每平方微米(μm2)的電容值,顯而易見的褶層數(n)與電容值幾乎成線性的關係。由高介電質薄膜五氧化二鉭(Ta2O5)與三層褶層型電容的獨特組合可得到超過30fF/μm2的電容密度值。(927字)
關鍵圖式:
圖一 褶層型(folded)電容結構製作於SiO2/Si基板與其等效電路
圖片參考: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tech/images/tech_05011_1.jpg
圖二 單層MIM結構電容(Capacitance vs. Different Area)
圖片參考: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tech/images/tech_05011_2.jpg
圖三 褶層型MIM結構電容(Capacitance vs. Layers)
圖片參考: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tech/images/tech_05011_3.jpg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tech/tech_05011.htm
2007-08-13 19:14:41 補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32813969
這裡有超電容的圖文解說,因為上面已貼不上去了,所以要自己連結!
2007-08-13 15:13:0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hwp-----------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