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淨其心」。
簡單的例子就ok了...
2007-06-13 12:42:06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殺 3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那要如何做到這三項呢??
2007-06-15 20:32:44 · update #1
您好:另類的解讀:
如何「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淨其心」我用〈三思而行〉來解釋:您先要瞭解人的智慧從何而來,您才能明白您的答案分三個階段。
何謂三思?一般所謂〈三思〉就是〈反覆〉的去思,其實是絕大的錯誤,只是人不知道,然知識的傳承有誤,不知有多少芸芸眾生受害,瞭解了三思就知道智慧〈靈魂〉就在〈自身〉而不須外求,外求只是知識。
知識是人經由〈今生〉基本自我學習教育,由累積道德、修養、實踐所得〈有限〉,而知識經由記憶儲存於大腦而轉成〈意識〉,而人的意識又可分為下意識、潛意識及心經所說的無意識,而靈慧就是潛意識的〈前世靈魂記憶〉,而靈慧是學不來也教不出來的,而是前世或先天所學。
那麼〈慧〉是人經由三思的第二思後,顯現潛在的意識能力我們稱之為靈慧、靈感、潛意識及無意識,由此可以瞭解人的靈慧、靈感〈潛意識也藏於頭腦之中〉這點就要靠科學來證明,只是人不知道開啟罷了,筆者雖然能証明,然要推翻世人的觀感實非易事。
第一:自知其心:簡單的說您的所做所為就代表您的心。
第一思:所謂三思是人碰到問題時先用〈人〉六識的感觀與思考過去在不同環境、時間、地點、人為下,搜尋儲存於大腦記憶中的模式、角度去看,然往往人只能看到眼前〈有形〉的事物,無法瞭解〈無形〉的事物因而有所疑慮,有疑慮就表示這事物,有可以為,也有可能不可以為,為了進一步分析研討就要經過〈思慮〉,然思慮就必須經由大腦六識的累積找出應對、改變、創新的方式,以解決眼前的困境,這就是三思的顯現第一思〈人思〉。〈自知其心〉
第二:自治其心:簡單的說您能駕馭的您的心,您能控制您的慾念。
第二思:然因環境、時間、地點、人為的不同,人的六識累積有限,無法從有限的六識〈意識〉當中找到解決的方式,最後總會說等一等,讓我靜靜,讓我想一想,為什麼靜了以後,有時就有了明確的答案,這就代表人的六識〈意識〉,所感觀的與〈靈〉潛意識所感觀到的一樣,如此才會只有一個答案。
然為什麼有時會有〈模稜兩可〉的兩個答案,而其中有一個很〈強烈〉另一個很〈微〉弱,如此的兩個答案,表示這事件有可議之處,因為人六識〈意識的感觀與靈〉潛意識所感觀的不同,因而產生矛盾定律,也就是一般所說良心與人心,凡心與道心,天心與人心的交戰。
這就是人對〈道〉有疑,對〈心〉不明,慧〈靈〉無法顯現,也就是修為〈靜〉的不足,在這種情形下,唯一的辦法就是修〈定〉,以不變應萬變,因為有時有因果時會有無形靈的來擾亂,而導致人心靈的不靜,而做出錯誤的決定,這點一定要特別注意。
最後要不要〈為〉則在於人自己取決而定,慎思之!這也就是人的第二思〈靈慧〉剎那瞬間〈空〉寂靜中醒悟內心覺知的開發,也就是〈靈〉潛能無意識的呈現。〈自治其心〉
第三:自淨其心:簡單的說您能分辨是非曲直的心,能跳出金錢、名利之外不受別人的誘惑。
第三思:是人必需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不論是人為六識的感觀與靈所感觀的不同,再一次的確認以達到自我要求負責的地步,否則就要停止自己的所做所為,以免犯更大的因果錯誤,寧願決定慢點也不要因一時的失算,而犯下終身不可彌補的錯誤,這就是人的第三思,所以在修持時謹言慎行是非常的重要,三思而行更是隨時要注意。〈自淨其心〉
所以三思裡面的第二思就是靈慧,也就是潛能與潛意識,可惜被世人所失傳誤導,這也是參禪、靜坐以後會有慧的原因,只是世人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太多的修持者在禪靜中不是觀想、冥想、唸經就是我執太重,無法進入〈空〉的境界,所以這是靈慧潛意識與潛能無法顯現的原因,甚至對產生打嗝、搖擺、靈動的現象也不知所以然,實在是可惜 在瞭解三心兩意與三思後,透過靈修做到靈體合一之境界,跳出人與靈的思維意識,進入無意識的真智慧真道之中,願與世人共勉。
人生在世就是在不斷的修持,用〈心〉的從不斷修持中瞭悟真理,先從〈自知其心〉瞭解自己以後,再從〈自治其心〉後進而渡己渡人,也從〈自淨其心〉後,成為別人的典範,真正的典範何須要留芳百世,只是努力為盡一份〈心〉力,也就是〈德〉之表現,如何做到那就是世人所要追求的目標,如何達於至善,唯有問〈心〉,心不為世事所迷,否則那也只有淪為萬劫不復之地了。參考!
2007-06-14 05:36: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羅元竹 7 · 0⤊ 0⤋
一切法門 明心為要
一切行門 淨心為要
明心之要 無如念佛
憶佛 念佛 現前 當然 必定見佛
不假方便 自得心胎
靜心之要 無如念佛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佛號投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但願諸上善人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身信願 拾佛名號
-
本文來自 奕盶居士 敬誦的 一聲佛號一聲心 佛曲
願大家 心有所感 勤於念佛
阿彌陀佛
2007-06-17 09:29:1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oavi 6 · 0⤊ 0⤋
自知其心,自已真實的知道清楚自已,這一點就相當的不容易了,
人往往會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同樣的用另外的眼光去看自已,所以寬以待已嚴以對人,當有一天能夠用相同的標準去看自已與他人就是進了一大步了。
知道自已的七情六慾,自私自利的心,知道自已沒有自已想像中的那麼偉大,把自已的殼剝乾淨,真正的看清楚自已的想法與行為。
人很難去正視自已的缺點,所謂的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因此要找出缺點是很難的一件事,所以人往往不了解自已。不在於是太笨而沒辦法去了解自已,而是因為不想了解自已醜陋的一面,所以逃避。
簡單的例子,當看到別人擁有美女、豪宅、汽車的時候,自已的心情是什麼?
2007-06-14 19:24:56 補充:
如果會羨慕與嫉妒,那麼表示自已自信不足,找不到與之相匹配的優點與長處。
現代人過得不好之處,在於比較,但是往往用錯了方法,因此過得不好過得不滿足。
再一個更簡單的例子,當有人責罵、毀謗自已時,自已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覺得受侮辱受輕視而來難過生氣,這個不是很好的反應,比較好一點的反應是去注意觀察對方說的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那麼對方是一個沒有能力看清楚事實的人,或者是對方故意讓自已難過、難堪,因此請別中計,不需要難過。
2007-06-14 19:26:39 補充:
那如果是真的,對方就是讓我們清楚了解自已缺點的人,那麼也不需要去難過或者是痛恨對方,萬一我們因此而改掉缺點與短處,那麼對方就成我們的善知識,反過來我們應該感謝他,沒有他自已的成長還沒有這麼快。
2007-06-14 19:38:34 補充:
自治其心
別人責罵自已時,控制管理自已別去生氣難過而懷恨在心,而不去報復。如何控制與管理呢?也別讓自已被他人所左右所影響太多,自已為什麼會難過呢?原因是因為別人提出了自已的缺點與短處,那麼如何對治呢?只要找出自已更多的優點就行了,好比自已只有一個缺點輸人,但是有九個優點贏人,要是每樣都贏別人贏對方,那麼要對方如何能活下去呢?
2007-06-14 19:45:04 補充:
自淨其心
別人責罵自已時,自已是否能先心平氣和的去觀察他所說的事實。別對人產生成見,而能夠看清楚真實。如果是真的缺點,可改則盡力去改,盡力還不能的話那麼就算了,畢竟自已不是聖人。聖人的話那麼對方也不敢罵你了!把煩惱痛苦愈減愈少。
什麼人會罵人?過得很快樂的人會罵人嗎?
2007-06-14 19:48:49 補充:
一個事事順心,所求皆得之人是不會生氣痛苦而來罵人的,沒有人會那麼無聊。
會罵人的人,就表示那個人有所求不得,過得不好的人才會罵人。那麼我們跟一個過得不好的人,在計較什麼呢?如果真的跟他計較,那麼又代表什麼呢?
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我們也過得不好,這個時候要先想辦法讓自已過得好,改掉缺點增加優點都沒有時間了,也就沒有美國時間跟對方計較了,對吧!
2007-06-14 14:53: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自知其心」--提起正念,在每個當下覺知。
不論心情是否平靜,有沒有妄念生滅,都如實了知。
「自治其心」--以戒為師,最後達成佛教七清淨中的第一個清淨--「戒清淨」。
「自淨其心」--禪定及內觀的修習,完成七種清淨,實証道果最後成為出世聖人。
2007-06-14 06:31:1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Tomas 7 · 0⤊ 0⤋
如:減肥
自知其心====知道自己想吃東西的感覺出來了
自治其心=====忍住不吃
自淨其心====把""想吃"""的念頭捨棄 令下次這""念頭""不會再生出 不這此點要有功夫 不系說做就做得到的哦!
2007-06-13 20:23:32 補充:
不""過"""這此點要有功夫 不系說做就做得到的哦!
修正 少一個字
2007-06-13 16:22:2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靜.思.觀.問.反靜.反思.反觀.反問.源動起滅.滅動起源.反靜其心.治心其靜..反思其心.治心其思..反觀其心.治心其觀.反問其心.治心其問.時而寂靜無動了然一切.
2007-06-13 15:17:16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阿文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