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那個皇帝,有什么出名的大事。為什么有唐人街?
2007-06-10 14:16:2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Emily Lee 5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和唐朝的歷史。
2007-06-10 14:17:57 · update #1
(由開國至滅亡)
2007-06-10 14:19:34 · update #2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係。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湧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唐朝為中華文化做出了許多貢獻。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北韓、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郁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唐朝的傳奇小說繼承六朝筆記小說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從唐傳奇起,小說真正開始有完整的故事結構和人物關係,並開始反映社會現實。唐朝的傳奇代表作有:枕中記,鶯鶯傳和李娃傳等,這些作品為後世宋朝的話本和明清小說的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特此興建了大雁塔來保存這些佛經。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迎來空前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
2007-06-11 07:56:5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范文瀾主編《中國通史》關於江南開發原因的論述
東漢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已經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孫吳建國時,又有些
進展。西晉末大亂,黃河流域漢族人大量南遷,其中士族只是少數,極大多數
還是勞動民泷。他們帶著北方比較進步的生産技術來到南方,在南方原有的生
産基礎上,加入新力量,因而生産力有顯著的提高。東晉末和梁末兩次禍亂以
外,南朝境內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破壞,這也是生産力得以逐漸發展的一個重
要原因。
(選自范文瀾主編:《中國通史》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關於江南開發原因的論述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農業生産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農民不斷渡江南來,補
充了南方不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比較進步的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西晉末年
南來的郭文,隱居吳興大滌山中,區種菽麥爲生。這樣的區種法,就是南傳的
一種農業技術。南北農民的結合,北方的生産工具和技術同南方水田種植經驗
的結合,是南方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選自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關於江南開發原因的論述
東漢以來,長江流域的社會經濟已明顯呈現上升景象。益、荊、揚州人口
增加很多,昔日地廣人稀的面貌正在逐漸改變。永嘉之際,北方大量流民渡江
南下,不僅給南方增加了許多勞動人手,而且給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帶來了中
原先進的生産技術。“十六國”時期,當北方由於戰亂頻仍,社會經濟遭到嚴
重破壞時,南方印處於相對安定的局面;加之南方少數民族紛紛出山,在各族
人民的辛勤勞動下,南方,特別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社會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
迅速地發展起來。
(選自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007-06-10 15:13: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S.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