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治台時期
日本人對台灣統治有哪些功過????
可以一一舉例嗎???
急!!!!!!!!
2007-06-06 16:45:23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可以依照三個時期一一列出嗎???
漸進 內地延長 皇民化
2007-06-07 14:09:06 · update #1
雖然日治時期日本仍然以殖民地的心態統治台灣,卻也在台灣留下許多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對台灣在之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過的方面主要有:
實行總督統治,臺灣人民根本沒有參與管理臺灣的實權,臺灣人被視作〝二等公民〞。 財政上日本政府一方面掠奪臺灣工農業和礦業產品;一方面把臺灣商業財政大權控制在自己手裡,而且還不斷加收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霸佔臺灣人民的土地,強行推銷日本產品。教育文化上他們對台灣學生和日本學生做分隔; 再對台灣學生進行亡國奴教育,強迫所有台灣學生學日語。他們把初等教育學校分成〝小學校〞、〝公學校〞、〝教育所〞3種。第一種專收日本學童,設備好,師資強;第二種專收臺灣地市、農村的學童,設備師資都較差;第三種專收臺灣山地原住民的孩子,各方面條件更差。統治上在1937 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後,日本殖民當局把臺灣變成了他們的戰爭基地。為了控制臺灣人民,殖民當局發動了所謂的〝皇民化運動〞,也就是要求臺灣人民效忠日本。具體的作法有將臺灣的報紙都變成日文報紙,強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生活使用日語,學習日本的風俗習慣,改換宗教信仰,參拜日本神社及日本天皇等。軍事上在1937 年到1945 年八月間,以各種方式徵招台灣人加入日本軍隊,當中有軍夫、通譯、軍醫、巡察補、護士、護士助手等,還不算是正規的武裝軍人。但在1942年實施了「志願兵」制度,徵招台灣人進入戰場打戰。站在台灣人的角度來看日本人簡直吃乾抹淨一般剝削台灣人。
功的方面
由於當時日本人把經營台灣的成就視做帝國主義宣傳品與教化成同類的心態來經營﹔大正民主時期與軍國主義未主導日本政治情形情況下,台灣社會產生不少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制度、新知識、新觀念。而這種蓬勃的日治黃金時期在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達到頂峰。經濟上的鐵路路線擴建,米糖產量增加,郵信電信普及,人口平均增加率20%,同時期全世界第一﹔文化上的公學校普及與放足斷髮的徹底實施,現代衛生守時守法觀念養成等等都是顯而易見成果。日本占領台灣之初,當時在預算補助上,台灣每人平均分費的預算,反倒比日本本土還要高,造成日本本土有抗議”壓榨日本,建設台灣”的聲浪出現!大興基礎建設,修建縱貫鐵路和高雄、基隆兩大國際港口。興修水利灌溉工程如嘉南大圳等,耕地面積的55%實現了水利灌溉,從1895 年到1925年的30年間,台灣的糧食產量增加了4倍,蔗糖產量增加了15倍,對外貿易額也增加了4倍,同時日本人導入西洋的醫藥技術,積極建設醫療系統也滅絕了嚇人的熱帶傳染病。並設立了熱帶傳染病的研究中心,對戰爭時期的軍隊存活率有很大的提升!1937年以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開展,日本開始在台灣興建重工業,試圖把台灣作為“南進”的工業基地。此後日本向台灣投入鉅資,興建鋼鐵、化學、機械等重工業,使台灣的重工業,特別是軍工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從1939年開始,台灣的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業化”殖民地。 日本當時在台灣大量修建了鐵路港口、工廠電站、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同時還為台灣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日本交還台灣時,台灣的工業化程度遠遠高於大陸,是亞洲除了日本以外,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以整備環境衛生的上下水道工程為例 1905年時台灣地區只有兩座自來水廠,至1934年已增加至八十三座,事實上台灣的上下水道工程建設密度,甚至領先日本帝國國內的部份城市,日本爲了統治殖民地方便,在台灣建立了嚴密的各級政府、司法機關、警察機構、戶政制度、農會系統、金融財經體系、以及普及全島的初等教育、大規模農田水利、鐵公路交通、電力輸送系統等基本建設。日本亦在台灣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大提升台灣民眾的識字率及受教率,日本在918事變後開始在台灣積極普及教育和推廣日語。1930年台灣的學齡兒童入學率不到30%,1938年猛增為50%,1943年更增加到92%。1930年台灣懂日語的人不到10%,但1937年猛增為40%,1944年更增加到70%。 同時也建立了清廉高效的法治社會,並間接地使台灣人意識到民主法制社會的優越性。日本交還台灣時,台灣人民的教育水準程度也遠遠高於大陸,也是亞洲除了日本以外,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地區。
2007-06-06 17:13: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柏翰 2 · 0⤊ 0⤋
沒有人會對殖民者歌頌的
只有台灣人不停對殺害迫害破壞的法西斯侵略者歌頌
整天說台灣會有現代化發展都歸功於日本有何居心?日本在台灣所有的建設做所有的事情難道是為了台灣人?是為了日本人自己 別再愚昧的歌頌 盲目的隨著 這些政治人物的陰謀
如果要設立228紀念日
那也需要設立日本屠殺紀念日
別再對日本的屠殺破壞迫害輕描淡寫
2016-12-27 07:55: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p 1 · 0⤊ 0⤋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5-02-12 14:27: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bkllm 1 · 0⤊ 0⤋
純粹殖民就不會強力推行國語(日語),只有給予溝通的功能
還有台灣的山林不全是日人砍伐的,住在山裡多年的都知道,
絕大部分的山林都是中華民國政府砍伐的,然後罪推日本,
我們的政府藉由教育建立在一連串的謊言之上,
還好一些八九十歲在台耆老還沒入土,不然十年前我也是相信課本的說法
2014-09-11 10:38:0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Sieg 1 · 0⤊ 0⤋
●運動 - NBA、MLB、日本職棒、中華職棒、冰球、足球、網球、彩球、拳擊、賽馬
●現場 - 百家樂、龍虎、21點、輪盤、手臂、番攤、牛牛、骰寶、牌九
●對戰 - 麻將、暗棋、軍棋、吹牛、十三支、德州撲克、大老二、鬥地主、妞妞、接龍
●電子 - 水果盤、中國美人、極限飆速、趙雲救主、西遊記、金瓶梅、英雄、7PK、5PK
●彩球 - 大樂透、今彩、BingoBingo、Keno、北京賽車、六合彩
●免費服務 -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精彩無限、 免費體驗 http://ts777.asia ●●●
2014-07-11 07:06: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日本治台期間並沒有禁止台灣人『買』、『吸食』鴉片,而是把鴉片的專賣權收歸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禁止其他人『賣』鴉片。
1897年1月乃木希典總督依後藤新平的主張,頒佈「台灣阿片令」。
建立了世間特有的台灣阿片(鴉片)專賣制度。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18.htm
2007-06-10 07:18:1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
日本在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
用”殖民”來概括"決對是完全正確"的
台灣的一切建設只是為了日本榨取資源方便而已
台灣人沒尊嚴地位 完全是2等公民 一切以日本的利益為優先
強迫台灣人做思想改造 比白色恐怖更恐怖 不從唯有"死"連審判都不用
所屠殺台灣人 比起228事件的死難人數更是千倍以上
( 請問有什麼建設比台灣人的性命重要? )
而今日的民進黨政府 政治取向 刻意淡化絕口不提 營造日本"治"台的"功績" 只一再強調著228事件國民黨的過失 歷史為政治而扭曲 超悲哀的..
2007-06-06 23:22:4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為誰歡喜為誰嗔 3 · 0⤊ 0⤋
日本在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
如果用”殖民”來概括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當時日本對台灣的管理方式與西方歐美國家對海外殖民地的管理方式並不完全一樣~
2007-06-06 21:22:51 · answer #8 · answered by Gres 6 · 0⤊ 0⤋
日治時代台灣社會變遷不論在台灣史或世界史都頗具特殊性,不同於正常的『由下而上』自主性變遷,而是全然『由上至下』的被動性變遷。換句話說,雖然台人也有其努力,但是日治社會的經濟文化政策訂定與執行,還是幾乎由專制總督府及其技術官僚主導。這主導情事加上少數來自日本的少數新移民的示範與加入,儼然把台灣社會結構截然分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雖然上述日人統治者於治理台灣時,難脫「經濟台灣,壯大本土」和南進戰略的基本心態,但與治理香港、朝鮮等等其他『次殖民地』心態不同,某程度上,當時日人是把經營台灣的成就視做帝國主義宣傳品與教化成同類的心態來經營(早熟帝國主義的帝國主義實踐)﹔這情形尤其在中期同化階段最為明顯。加上這階段的『大正民主』與軍國主義未主導日本政治情形情況下,在此二十年間,台灣社會產生不少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制度、新知識、新觀念、新價值。而這種蓬勃的日治黃金時期在的台灣博覽會達到頂峰。其中,經濟上的鐵路路線擴建,米糖產量增加,郵信電信普及,人口增加(平均增加率20%,同時期全世界第一)﹔文化上的公學校普及,放足斷髮徹底實施,現代衛生守時守法觀念養成等等都是顯而易見成果。
後藤新平時代在台灣大興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縱斷台灣的鐵道和高雄、基隆兩大港口。由於大力興修水利灌溉工程,耕地面積的55%實現了水利灌溉,從1895 年到1925年的30年間,台灣的糧食產量增加了4倍,蔗糖產量增加了15倍,對外貿易額也增加了4倍,基本上滅絕了傳染病。
1935年,中國的國民政府派考查團參加了“台灣統治40年紀念博覽會”。考查團回國後,對台灣的經濟成就讚不絕口說:“台灣給人家搞了40年,就和中國拉開了這麼大的差距”。
1937年以前,日本遵照歐美殖民地的慣例,只在殖民地搞農業和輕工業,不搞重工業,人為地製造宗主國和殖民地在工業技術方面的差距。1937年以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開展,日本開始在台灣興建重工業,試圖把台灣作為“南進”的工業基地。此後日本向台灣投入鉅資,興建鋼鐵、化學、機械等重工業,使台灣的重工業,特別是軍工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從1939年開始,台灣的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業化”殖民地。
在“硬體”方面,日本在台灣修建了鐵路港口、工廠電站、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同時還為台灣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日本交還台灣時,台灣的工業化程度遠遠高於大陸,是亞洲除了日本以外,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這為後來台灣的經濟起飛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在“軟體”方面,日本在台灣普及了初等教育,建立了清廉高效的法制社會,並間接地使台灣人意識到民主法制社會的優越性。日本交還台灣時,台灣人民的教育水準程度也遠遠高於大陸,也是亞洲除了日本以外,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地區。這為後來台灣的經濟起飛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英法等歐洲國家統治殖民地的方法是:一、在殖民地搞專一的農業輕工業,人為地製造殖民地的工業經濟落後;二、在殖民地搞愚民教育,人為地製造殖民地人民的愚昧。日本並沒有按照歐洲國家統治殖民地的方法統治台灣,而是把台灣作為本國的一部分來建設,給台灣帶來了工業化和教育化,這是今天台灣人親日情結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這段大幅進步的社會脈動與經濟文化改善,加上終戰後,國府初期治台失當措施(尤其是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相同於日本政權的對母語文化打壓),讓不少因日本被捲入戰爭與被鎮壓的台灣人,在戰後依舊對日治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這種懷念眷戀不僅普遍留置於老一輩台人之間,相對的,也某程度影響戰後嬰兒潮的國家民族認同與族群意識觀念。而這種不等於認同日本殖民的兩政權比較與緬懷黃金30年代的實情,近年也常常被其他華人世界的華人所誤解。
2007-06-06 18:56:15 · answer #9 · answered by 小柱 5 · 0⤊ 0⤋
跟威權統治的國民黨比較
日治時期對台灣的基礎建設是有功的
要殖民台灣也沒對台灣大屠殺
就是發動"皇民化運動"
日治時期與國民黨的殖民
台灣百姓才會說
"狗走了,豬來了"
2007-06-06 17:50:08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Anita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