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德者..
能回答不才問題..
畢盡這是最重要的..
(希望以經典有的來說)
離苦得樂嘛??
成佛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
我相信佛菩薩是由"證"而說而行
所以絕非是~去了不能來~
去了能來~才能告知有那個地方!!
我比較不信真正"無動無感無作"!!
那何須"三摩地"何須修練千億劫..
..那不就直接一直無住..就好了
何須"功德"!!
應已超越~生死苦~往覺樂而目標的
覺者未曾希望有人自殺的!!
成佛後..生命為..
單一或合一或如一
佛果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
還是只是~你我大家合一..??
還是..能比你我大家的"如一"??
是否佛果後
可找朋友一起"遊戲"
請告訴我...
成佛後..
如:阿彌陀佛應化身終後觀世音菩薩後補..
那阿彌陀佛會跑去那呢??
是否他若想回來看看我們..就能回來呢?
可以的話..舉個古佛的例子吧..(盡量用經典說)
(寂滅為樂 實為不滅..不滅然後呢..??)
(勿說隨緣..緣無盡的..況且..若有惡緣隨惡緣嗎)
(勿說自性..自性無盡..當知本能有慈悲..但用法無盡)
不要用消極的話..請用實質的話說..
2007-03-27 21:52:52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西哲 1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成佛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
五蘊通有漏、無漏及善、不善、無記三性,故諸論中亦以各種名稱說明其種別,如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五等,在五蘊之中,特以屬於有漏者名為五取蘊。大乘義章卷八本更就有漏、無漏及三性,總立九種。(佛光大辭典)
圓覺經略疏鈔
實報土,謂如來圓滿報身所依之土,以無漏五蘊為體。此由往昔修習十力、四無所畏等功德,成就無礙莊嚴境智,融泯稱實,感報之所招感,是名實報土。
我相信佛菩薩是由"證"而說而行!
【信解行證】乃修行佛道所必經之四種過程。首先須信樂佛法,其次暸解佛法,進而身體力行,最後證悟其果。(佛光大辭典)
因此,次第上應該是「解」與「行」相應之後而證入,而非將行擺在最後。
我比較不信真正"無動無感無作"!!那何須"三摩地"何須修練千億劫....那不就直接一直無住..就好了何須"功德"!
眾生千差萬別,根性當然也千差萬別。其中又可歸納為頓根與利根,法門也可分為八萬四千法門或五時八教或頓漸二教等等。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根性或知見來斷定一切法只如此耳。
要入三摩地亦復如是,非止一法能入之也。又如六祖惠能大師屬頓教,神秀大師屬漸教,但其二人各有其不同之悟處及解入,並非定要只有一種方式才行。所謂無動、無感、無作已非一般凡夫之境,故不應以凡夫之見解來衡量之。
應已超越~生死苦~往覺樂而目標的,覺者未曾希望有人自殺的!
是的,當其了解生命的真諦之後,就不會選擇自殺。覺者之人有大小乘之分,大乘覺者當然以救度眾生出離生死為主要工作。
成佛後..生命為..單一或合一或如一!
生命???這句話好像還是落入了眾生執著的念頭,以上所說皆是、皆非、皆中道也。如,
楞嚴經卷四云:
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亦如瞖人見空中花。瞖病若除華於空滅。…..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勅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佛果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還是只是~你我大家合一..??還是..能比你我大家的"如一"??是否佛果後可找朋友一起"遊戲"請告訴我...成佛後..
上面的解釋如果能理解,這裡的問題就如出一轍,迎刃而解了。
如:阿彌陀佛應化身終後觀世音菩薩後補..那阿彌陀佛會跑去那呢??是否他若想回來看看我們..就能回來呢?
佛度眾生可分為「種」、「熟」、「脫」三個階段,因此化緣盡了之後,當然又有其其他化緣接總而至,如: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娑婆世界都可以來八千次了,更何況其他世界呢。
妙法蓮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中略)
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寂滅為樂 實為不滅..不滅然後呢..??)
妙法蓮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今非實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2007-03-28 07:39: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要想獲得菩薩所有諸行,都得依靠善知識。「總之獲得菩薩一切諸行」,這一句話是總的。我們發願學無上菩提,發了願心以後還要有行心,有了行心,依照我們所知道的認真去實踐,那個時候所做的是菩薩諸行。
2007-03-28 12:56:5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阿傅 3 · 0⤊ 0⤋
成佛後就好了何必要有然後
有然後就只能繼續死生輪迴
無生才能無死,不受後有才不會有輪迴,斷無明是根本
2007-03-28 08:20:5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古老的傳說 6 · 0⤊ 0⤋
要說【佛】、【成佛】...
那先看看【佛】是什麼吧...
維摩詰所說經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
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不觀色,不觀色如,不觀色性。不觀受想行識,不觀識如,不觀識性,非四大起,同於虛空。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不在三界,三垢已離。順三脫門,具足三明,與無明等。不一相,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觀於寂滅,亦不永滅。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彊無弱,非淨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無示無說。不施不慳,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進不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來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語道斷。非福田,非不福田;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捨。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不可稱,不可量,過諸稱量。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離眾結縛。等諸智,同眾生,於諸法無分別。一切無得無失,無濁無惱,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世尊!如來身為若此,作如是觀。以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2007-03-28 07:20:4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Lan 7 · 0⤊ 0⤋
「淨土」是佛為眾生方便,依願力而有。
就如同世間戰亂,聯合國設立安全區,有很多救援團體如紅十字會進駐實施人道救援。
暫時遮止煩惱,非能解脫,業報依舊。
「那何須"三摩地"何須修練千億劫..」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32106876
印度的時間觀全是胡說,非計量,只是感性比較,非絕對時間。
只宜解為多很多、多更多!
「成佛後..生命為..單一或合一或如一」
不知你成佛的標準,(沒有淨土成佛的例子),
法、報、化三身圓滿,成就十地、十力。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32602148
(記住不要把甚麼都問的太清楚!否則以後淨土不收你?為啥,問祂?)
「成佛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
如湯瑪斯說
有,如前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32400458
是轉非滅
「是否佛果後可找朋友一起"遊戲"」
應問不退轉菩薩非是成佛
「成佛後..
如:阿彌陀佛應化身終後觀世音菩薩後補..
那阿彌陀佛會跑去那呢??
是否他若想回來看看我們..就能回來呢?」
所問不如理,
阿彌陀佛應化身終後...不知有終
觀世音菩薩後補.....非補處
他若想回來看看我們...我們想看祂
2007-03-28 06:09:1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jilz 3 · 0⤊ 0⤋
http://dama.oba.org.tw/c.htm( 尊者阿迦曼 )
泰國比丘、尊者阿迦曼是近代四果阿羅漢,以下是書中有提到見到佛陀及其他阿羅漢示現的經驗。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証之後,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有許多佛陀跟他們的阿羅漢弟子們一起來探視他,讚賞他的解脫。有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萬個弟子們前來;另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十萬個弟子們前來。隨從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數並不一樣,要看每位佛陀的成就而定。然而隨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們,並不是實際的弟子人數,他們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較於另一位佛陀弟子的總數而已。在阿羅漢弟子之間,也有許多沙彌跟隨著。就抽象或非人稱的意義上來說,「阿羅漢」一詞適用於「沙彌」和「比丘」。
諸佛開示尊者阿迦曼許多要點說:「如來(諸佛用於自稱時,相當於「我」)已經知道了你從生死輪迴的牢獄中解脫了,現在我們來為你讚嘆。它是一個廣大的牢獄,堅固地被看管著,充滿著迷惘和誘惑,全都用來強化它的圍牆,而使入獄者迷惑於這樣的事實─他們不過是因為放逸而喪失自由的牢囚而已。這就像一個生了病的人,卻不想去尋求藥方一樣,任何處方對他們可能都是完全無用的,如來的正法就像那個疾病的處方。有情眾生正感受著由他們自己的煩惱銳箭所造成的疾苦,他們的疾病似乎是無可救藥的,只要他們拒絕接受正法治療的話。他們必須感受著再生再死,身心相續無盡的痛苦。圍繞他們的正法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他們既不在意,也不敢去看、聽和應用它。
「因此雖有正法,而有情眾生卻在他們自己痛苦的暴風中無助地迴旋著。直到他們注意到正法,並把它付諸修習,否則,無人能夠給他們任何幫助。諸佛可能來了又去了,然而疾病仍在那裡困擾著那些不願學習的人們。所有諸佛的訊息是一樣的,因為有情眾生心裡的煩惱也都是一樣的,沒有諸佛正法所不能揭露和除滅的煩惱,除了屈服於他們自己的煩惱而把正法看得比它還次要的人們。
「正法和煩惱是彼此相反的,一個遵從正法的人必須對抗或不服從煩惱,然而服從煩惱的人,必然會違背正法,認為正法是令人苦惱的,剝奪了他的樂趣。但是一個具有分辨智的智者,就不會像那樣地自我屈服。他絕不像一隻烏龜被放在鍋裡煮沸而死在那兒。同樣的方式,世間也被它自己的煩惱烹煮著,不知道怎樣離開監禁它的鍋子,所有活著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不論是在水中的,在陸上的,在空中的,或在地下的。那份炙熱存在他們的心中,無論他們走到和住在那裡,他們都隨身帶著那份炙熱。
「現在你已經見到如來了,並且知道這除了心意的絕對純淨之外,沒有別的。如來能夠到這裡,也只是透過三摩地的形式(虛設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關的形式)。」
尊者阿迦曼接著說:「我對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沒有懷疑,但是,在您般涅槃(完全的滅盡而沒有任何餘留)之後,怎麼還能夠以這樣的形式而來?」
佛陀回答說:「這樣一個暫時的形象,對於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是必需的,雖然他是無形的,但是為了來看一個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他仍然要虛擬一個世間的形象。但是當兩者都已經達到般涅槃時,就不需要世間的形象了。諸佛之間也是一樣,先透過世間形象的過程,藉著這個示現做為暫時的溝通工具,才能知道在他們以前的諸佛。透過絕對的解脫,並沒有任何的表現或顯示。同樣的方式,如來和阿羅漢弟子們為你方便示現,讓你能夠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的樣子。
「換句話說,任何需要透過世間形象接觸的地方,就需要一個虛擬的形象才能聯繫。但是,任何需要透過絕對解脫的關係,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間的形象了,因為雙方都已經平等而一致了。然而,當要知道個別的特性時,又再度需要世間形象做為對比,才能瞭解空無形跡、顯示或表現的絕對解脫是自然地輝耀著,也被一種無比的喜樂寧靜所實証著。那些瞭解這個事實的人對於透過世間形象(相對地說)來表達或描述絕對的解脫,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絕對解脫是不依靠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著問他:「你問那個問題是出於疑問或是為了問候?」尊者阿迦曼回答:「為了問候我才這麼問,因為,事實上,在世間或絕對解脫之中,我沒有任何疑惑,於佛、於法、於僧,我自己已經証知了經文所說的『見法即見如來』,意即佛、法、僧就是從有情世間淨化和解脫。無論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來或不來,都不能改變我所証知的信念。」
佛陀接著說,他也瞭解尊者阿迦曼向他提出這種問題的用意,那是一個互相問候的方式。 ...
2007-03-28 05:04:2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Tomas 7 · 0⤊ 0⤋
【成佛】
(術語)菩薩因位之萬行究竟而成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為成佛。真言立三種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種之成佛,占察經說四滿成佛。(參照:四種成佛)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四種成佛】
(名數)
一信滿成佛,依種性地之決定,信於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是為信滿成佛。
二解滿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無造無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無所怖,亦無所欣,是為解滿成佛。
三行滿成佛,依究竟之菩薩地,能除一切無明法障,菩提之願行,悉皆具足,是為行滿成佛。
四證滿成佛,依淨心地,得無分別之寂靜法智,及不可思議勝妙之功德,是為證滿成佛。見占察經上。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成佛後是否還有..受想行識??
答:有也沒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皆復如是。
成佛後..生命為..單一或合一或如一
答:一
是否佛果後可找朋友一起"遊戲"
答:無掛礙
阿彌陀佛應化身終後觀世音菩薩後補..
那阿彌陀佛會跑去那呢??
答:一
是否他若想回來看看我們..就能回來呢?
答:如來
2007-03-28 04:08:4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
佛的另一個稱謂【如來】。
如來如去
如來如去
詞/聖嚴法師 曲/嚴子貿
佛的名字 叫如來
好像來 好像去 不來也不去
對大修行者 佛是如來
對未修行者 佛是如去
佛本如如不動 因為眾生心動
誤將如來如去 當作有來有去
佛本如如不動 因為眾生心動
其實啊 沒來也沒去
好像來 好像去 不來也不去
對大修行者 佛是如來
對未修行者 佛是如去
佛本如如不動 因為眾生心動
誤將如來如去 當作有來有去
佛本如如不動 因為眾生心動
其實啊 沒來也沒去
2007-03-28 07:40:29 補充:
這個網址可以試聽:
http://www.ddm.org.tw/UpLoadFile/d528b411-f239-4ddd-be09-ee9cf0866426.mp3
2007-03-28 03:38:02 · answer #8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