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要往生西方淨土,需不需要執著西方淨土的種種[相]??
如....西方三聖的[名號]或[法像]或如觀無量壽經,所敘述西方淨土的種種情境!!
若要往生淨土..則所修持佛法的[放下]-----是放下此娑婆世界的一切,而去執著淨土世界的一切嗎???....果真需要如此....那往生淨土就不是真放下了,因為還有執著.??-----這樣說法正確嗎??
如上的說明....合於佛法教義嗎???敬請諸位大德指教說明!!

2007-03-26 05:21:47 · 17 個解答 · 發問者 charlie 7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有許多大德的回答,的確讓在下感動....雖然心有所屬,但此問題的答案畢竟不是在下可以用自以為是,而去選擇選擇[最佳],畢竟大眾的因緣皆不同,有所感動的答案也不同.--------所以還是提供票選.

**為避免類似的答案太多重複,所以選擇幾個代表性的回答,供大家讀選-------[再次感謝所有願意回答的大德].....

**願所有看過此問題與回答答案內容者...在互相思維激盪下.皆能有所收穫!!

2007-03-31 15:56:19 · update #1

17 個解答

南無阿彌陀佛

>要往生西方淨土,需不需要執著西方淨土的種種[相]??

佛法講因緣,往生淨土需要的是因緣具足就能往生,眾生以「願往生心」為「內因」,以「阿彌陀佛願力名號」為「強緣」,而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稱念彌陀佛號」即將「信願」攝於此念佛行。

「執著」亦是因緣,若是不知「執著」亦是無常,就會被「執著」所苦,「相即無相」,若不知「相即無相」就會執著「無相」,內心還是「著相」,著於無相,然而,正因「無相」所以「無不相」,諸相才得以緣成。。

>如....西方三聖的[名號]或[法像]或如觀無量壽經,所敘述西方淨土的種種情境!!

名號或法像,當體即是「空、無相、無願」三昧,也是「涅槃寂靜」。


>若要往生淨土..則所修持佛法的[放下]-----是放下此娑婆世界的一切,而去執著淨土世界的一切嗎???....果真需要如此....那往生淨土就不是真放下了,因為還有執著.??-----這樣說法正確嗎??

在世間生活百相中,當你「選擇」了什麼,你同時也「放下」了沒有被選擇的,就好像你選擇了「上網」,也就同時放下了其它的事情。

如實修行,當你吃飯時吃飯,就是如實,當你念佛時念佛,也是如實,念佛時在想其它的,都是「妄念」,知道妄念生起,念佛的人,回到佛號上,就是如實修行。

2007-03-28 07:01: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念佛娃娃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7 02:00: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RNBLCTBTPFZF 1 · 0 0

你要去觀照 ,, 如果這個因是光明 , 會成長的 , 那就留下來 , 是幻像 , 就不需理會 , 如此如此 , 心住何處 , 你只是維持和平 , 你是那觀照的中心 , 這是無上妙法

2007-03-29 16:30:4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您好,因為我也對您的問題也很感興趣,因此我便將您的問題轉貼到另一個佛學網站上的留言板上,該版主都會定時回答問題,希望對您的問題有幫助,有空也請您可以撥空過去逛逛,如有任何其他的疑問,都可以繼續發問喔,網址如下---http://www.soulpivot.net.

2007-03-30 20:42:59 補充:
您好,以下是該版主給您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也期待您可以撥空多多過去看看,親近善知識,如有其他問題還是可以繼續在留言版發問,以下是版主的回答---

要往生西方淨土,需不需要執著西方淨土的種種[相]?
答:不需要.
西方三聖的[名號]或[法像]或如觀無量壽經,所敘述西方淨土的種種情境?
答:真實不假.
若要往生淨土..則所修持佛法的[放下]-----是放下此娑婆世界的一切,而去執著淨土世界的一切嗎?
答:[放下]非此意.放下乃心不住境之意.

2007-03-29 08:25:0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修學淨士法門 不可 執著西方淨土的[相]!

為什麼呢?

因為我等乃是罪障凡夫故,所以我們的淨士相絕非淨士相故。

修學淨士有一個口訣,就是 萬緣放下 。

但是一定要執著阿彌陀佛,因為只有執持阿彌陀佛之聖號、依著阿彌陀佛之願力,這樣我們這些業障凡夫才有得救之機會。

什麼法門都可以不學,就是一句彌陀佛號不可不持。
什麼都可以不要,就是一定要阿彌陀佛來親迎接我!
要執著到死賴活賴都要賴到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西方為止。
管別人說什麼 禪淨雙修 ,什麼 角虎祖師的。
因為不生西方,我等凡夫只有死路一條了。

禪淨不可能雙修。
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到底,管它什麼禪不禪的,當下就是禪。
如是 淨中有禪是謂淨
所以 禪中修淨絕非禪
因為怕死故 因為留後路故 因為非禪定故 因為非大徹大悟故

念佛求往生是絕對合於佛法教義的,因為佛說阿彌陀經故。因為依教奉行故。因為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故。

雖然佛說只一乘佛乘而已,但是卻有八萬幾千門,門門不同,如何同時進出多門呢?
故有德祖師皆謂;一門深入、莫換題目。

淨空老法師嘆曰,何故念佛之人萬中只一、二耶?
只因該提起的提不起,該放下的放不下而已。
什麼是該提的呢?
又什麼是該放下的呢?
只因 顛倒 而已。

修學佛法於此娑婆何以進進退退?五濁惡世故。
所以淨宗之人非放下佛法,而是要往生西方的成佛保証班修學故。
何以故?
因為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的不退願故。

所以化生西方淨士就無有執著了,只有願力而已。
如同地藏之度盡願。
這不叫執著,只稱 大願 。
為己是謂 執 、冥頑不化是謂 著 。若是捨己為眾者則化為 願。

結論
一、念佛求生以執一破萬,絕對是佛教。
二、念佛求生絕非法門無量都不學。
三、念佛著相不求生,絕非佛所教也。
四、念佛說境界談神通者,絕非淨宗之屬。

2007-03-28 20:26:0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善知識,般若者,於諸法無戲論。您無須如是問!
六祖壇經 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
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願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唯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2007-03-27 18:12:2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不知西方三聖穿的是古印度服裝?古中國服裝?還是現代西裝?

經這麼一問,又把好多人搞糊塗了.

還是回歸'心淨佛土淨',好好把握當下吧.

2007-03-26 21:55:4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engage 2 · 0 0

若要往生淨土..則所修持佛法的[放下]
堅持"放下",堅持"捨離",還是一種""執著""
想往生西方,著相不著相皆可
佛慈悲,也在夢裏化了一個夢中西方,因此,就算沒達自性西方,依然能有個佛願力所化的西方能去,,因此,,,廣老說,,佛並無虛言!
一點淺見,供您參考囉

2007-03-26 15:45:34 補充: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前念已滅,後念未生,即是無住
無住之時,無""常或非常"",無""我或非我"",,,,惟獨涅槃寂靜

念佛人若到念而無念,已達無住之境了,,念佛三昧,不離三法印
念佛人若無法達念佛三昧,也能因,信願行,因果的原理,,和彌陀結緣,去祂願力所化西方!
以上,系小人猜滴,,,給您參考看看囉

2007-03-26 19:37:33 補充: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儻係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

2007-03-26 19:37:44 補充:
以上系印光大師所言,您看看那個093開悟者,,是否剛好中了最後那句,,呵呵!
印光大師
他在法雨寺藏經樓專志潛修,不擔任寺內任何實職,"""一心閱藏二十年""",其佛學研究造詣精深可想而知!!!!您還需懷疑念佛法門嗎?

2007-03-26 08:29:33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要往生西方淨土,需不需要執著西方淨土的種種[相]??


佛教修行方法可以從「有」門入(如下引彌陀經所說),也可以從「空」門入(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法空也)。因此,只是修行方法的不同,並非同於一般所謂之著相也。一般言著相,是從其貪著五欲六塵之境而言,需藉由離相來出離所執之境。而求生淨土也是為除卻生死流轉之問題而有其一套不同修行的模式耳。


阿彌陀經云: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


下段經文為往生極樂之必備條件:

【信】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願】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若要往生淨土..則所修持佛法的[放下]-----是放下此娑婆世界的一切,而去執著淨土世界的一切嗎???....果真需要如此....那往生淨土就不是真放下了,因為還有執著.??-----這樣說法正確嗎??


以上所說一半對一半錯,對的是求往生淨土,確實是要放下對於此娑婆世界所執著的一切(用佛號來換念頭的執著,如徹悟禪師所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是也),錯的是,淨土是從「有」門入,因此不能拿「空」門的修行方式來衡量它,這樣就不懂淨土的正確修法了。

此法門為難信之法,因此若信能生起必於其中獲大利益也。


阿彌陀經云: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2007-03-26 07:22:21 · answer #9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相信「淨土」是「信」,往生西方淨土是「願」,「放下萬緣」修持「念佛」是「行」。
如同阿彌陀佛於菩薩時發「四十八大願」,修持六度萬行,建立「極樂世界」,成就佛果。如同《金剛經》:「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真俗二諦不相妨礙,事理圓融無二。
「放下」來自於是對「空、有」的「不染著」,「願」是修持中「正精進」的動力。如同菩薩的四弘誓願一般,這是修持中過程所產生的現象「空有不圓融」,並非究竟圓滿。
以上僅供參考~阿彌陀佛!

2007-03-26 10:19:01 補充:
西方三聖的[名號]或[法像]或如觀無量壽經,皆是事修的種種「所緣境」(以妄修真),是「正行」,是「正精進」。以趨向是「不執著(放下)」的道路前進。

2007-03-26 06:10:48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淨土的資糧有 發願.相信.實行(福德.智慧)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有符合這三種條件.才算是佛法的全貌



知識好像不能補充說明或意見了???

2007-03-26 05:36:23 · answer #11 · answered by 哈佛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