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道和德各代表什麼意思? 何謂道? 何謂德? 為什麼道德要叫做道德? 道德是外來語嗎? 請各位幫我解答疑惑@@" 感恩!
2007-03-24 03:19:4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您好:另類的解讀與思考:
〈道〉者,老子道德經上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由此簡單的說,真正的〈道〉,不是用文字、語言可以來形容的。能用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定不是真正的〈道〉,如此如何來求道、悟道、得道、行道、了道呢?而今之道,聖人猶難為之。
再簡單的說:〈道〉即是〈理〉,如此,明理即是明道。如此
〈道〉才可為,理才可用。也如此天下蒼生才有幸,而不為〈道〉所苦而無所遵循。亦如此而指引了人一條明理的大道,也讓人有一條大道可行可修。天道、神道、人道、地道,存乎一心,事在人為與人不為,如此而已。
如何來解釋〈道〉,用字面的解釋,道是首與組合。首為頭,
頭上有眼、耳、鼻、口、意,那麼用這五根來,看什麼,什麼不看,聽什麼,什麼不聽,聞什麼,什麼不聞,說什麼,什麼不說,想什麼,什麼不想,都是一體兩面的去運用,去瞭解〈理〉之所在,然後一點一滴的去做。雖然有平坦,有挫折,也有走錯的時候,最後堅持目標,到最後一定是平坦的康莊大道。
當然想要把〈道〉解釋得更清楚,因人為、時間、地點、環境,
每個修持人的不一樣,而有不同的解釋,最起碼,〈道〉即是〈理〉,這點是不會改變。然而這〈理〉也因為、時間、地點、環境,修持的不同,明理的深淺也就有分別,然最後只有一個真理,這真理,不會因人為、時間、地點、環境,修持而改變。
〈道〉可分為有形、無形、有為、無為四種形式存在,如何破解又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如何從有限的知識來辯解粗、細、微、玄、妙、真的道理,再如何用實踐來證明道的存在,更是世人追尋〈詢〉的目標,如何講解實非三言兩語可以盡釋。
論 〈德〉:
德是什麼?古今中外聖哲先賢皆有論〈德〉,無非是把古至今所
有人類,累以遵循的一種與情、理、法的人倫關係,把它稱之為
〈德〉。然而在人為、環境因素下而明白實踐真正〈德〉的人,世間有幾人,而世間真正瞭解什麼是〈德〉的又有幾人。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德之本,然而做到就是德了
嗎?什麼是忠,什麼是孝,往往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見解,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釋。如果再把〈道〉加上去,能知道什麼是〈道德〉的人就更少了。
太上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
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由此可知,我們所說的道德,只不過是人倫遵循的一種自然合於情、合於理、合於法的一種規範而已。真正的道德,有時不一定合情、合理與合法的,是一種屬於真正的自然法則。修行的人如果無法擺脫世俗的觀念,而一昧的追尋這人倫的道德理法,將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自然道德法理。
那什麼是〈德〉?很簡單,但也很難,很簡單怎麼說:一個人不
論在十方或者在四方,都是一成不變的〈心〉就是德。也才有:〈君子慎其獨也〉這句話!然而這個〈心〉難找,這個〈心〉不是人心,而是天心。如果是人心,那麼就是我們一般所談的人倫規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四維八德等等。
如果再深入的探討,說簡單的就是〈人職〉,例如軍人對國家盡
職,就是盡忠。孝,亦是一樣,為人子的,對父母盡自己的職責就是盡孝,大而尊敬長者。如此類推,各職所司,各職所職,從修身、齊家、治國而後平天下,這才算是真正有德的人。如何去做還是在於存乎一心,有心萬事皆易,無心萬事皆難。
那麼〈天心〉是什麼?〈天心〉可以說就是一般人所說的
〈天命〉。然而〈天命〉為何每個人都不一樣,這還必須加上〈因果〉和〈願力〉。有心來修道的人,雖能修到最高的境界,但有時也不一定全知道。知道了不去做,或者知道了而去亂改變,如此更有違〈道〉之運行。
在瞭解什麼是道,什麼是理、什麼是德以後,再來就是如何去做
。平心而論,有些人認為。知易行難,有些人認為知難行易,然而這都缺少了一些,如果能做到知行合一那才是人上人。
那麼如何去知,說〈知〉不如說〈悟〉來的巧。為什麼,古今先
聖、先賢所遺留下來的寶貴經典,都是先聖、先賢嘔心瀝血之作,因時間、地點、環境、人為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今之世人無法瞭解到當時先聖、先賢的心境,所以說用〈知〉不如說用〈悟〉去悟解,如此才可以印證,如果只是知的話,那會引導世人走入錯誤的死胡同,如此也違背了先聖、先賢的美意。如何去悟,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明理,理之明,法之用,其巧妙之處乃存乎一心而已。有心則理法皆同,無心理法又有何用,理之用,法之為,就看有心人了。
古今中外之經書,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佛經、
聖經等多得不勝枚舉,然而,一般人看經書,看過就算了,卻不從裡面去悟解經書的涵義,自以為看了經書,背了經書,就以為懂得了經書,實在是愚不可及。要知道,經書是每一位先聖、先賢之所行所為的記錄,都足以做為人類為人處事的典範。也是讓世人能照著先聖、先賢的足跡而行,而達到至聖、至賢、至佛的一條途徑。
如果世人自己以為能不照著先聖、先賢的足跡亦能做到人倫的典
範,那麼世人也都可以成聖、成賢、成佛做祖了,又何須要經書?所以經書的流傳至今,有它不可磨滅的功德。不可諱言的,經書也讓世人迷失於經書之中而不自知。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或許就是有感而發吧!
如何來研悟經書,經書處處含藏天機的承露,所以有些經書必須
一字、一句去推敲,甚於要反過來悟讀。要知道,文字、語言、行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演變,如果沒有辦法從一字、一句去推敲,則根本不能悟解經書的涵義。甚而一字、一句都是當時人文歷史的改變,一字悟錯,一句悟錯,整部經書原義盡失,切記!切記!未完。
2007-03-25 17:26:49 補充:
道 之 三 解 相互運用
無為道用有形道破解 科學家的精神
無形道用有為道破解 分析家的能力
↙ ↘
道 相互運用
↘ ↙
有形道用無為道破解 組織家的才能
有為道用無為道破解 實行家的魄力
2007-03-25 17:28:33 補充:
象 形 粗理
指 事 細理
會 意 微理
道 理明用知識解
轉 注 玄理
形 聲 妙理
假 借 真理
2007-03-25 17:32:49 補充:
道 法用用實踐解
假 設 明之 不知不覺 推 理 辯之 知而不覺
分 析 審之 知易行難 演 算 問之 知難行易
組 織 篤之 知行合一 求 證 行之 推己及人
2007-03-24 05:02:0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羅元竹 7 · 0⤊ 0⤋
道德
求道者應有之德行
約束讀書人的所作所為
慢慢擴及民間
衍伸為教化人心及教化風俗民情之用語
2007-03-24 04:52:4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毛毛 4 · 0⤊ 0⤋
【道德】
相似詞 品德、德性
解釋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2007-03-24 03:31:4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