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學系的可以幫忙嗎??小的資質駑鈍,沒法參悟阿.感恩不盡哪!
1.「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後貴仁,道失然後貴義。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禮樂飾則純樸散矣,是非形則百姓眩矣」
2.「通性之情者,不務性之無以為;通命之情者,不憂命之無所奈何;通於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調。..原天命,治心術,理好憎,適情性,則治道通矣」
3.「已雕已琢,還反於樸。無為為之,而合於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無矜,而得於和;有萬不同,而便於性」
4.「是故聖人內脩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
2007-03-21 07:17:59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幾句”淮南子”的翻譯:
要參悟這些句子的意思,應先了解當時之背景。淮南子,即西漢初年時淮南王劉安所著。西漢初年,崇尚「黃老治術」,即「道家」之學,而劉安亦屬此派。惟漢武帝之初,儒家之聲勢亦漸漲,而與「道家」之說明爭暗鬥。道家以老子之「道德經」為本,主張「回歸自然」,無為而治;儒家則以「仁義」為本,主張以禮樂教化來約束、薰陶人之品德行為。儒家以董仲舒為首,道家則以竇太皇太后及淮南王劉為為首。雙方爭辯不休。淮南王著「淮南子」一書,即針對「儒家」之學而予以攻詰。就一般人之理解,「道德」、「仁義」應屬「同義」之語,惟其實不然矣!
了解此一背景,即可對以下文句有更進一步之認識。
1.「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後貴仁,道失然後貴義。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禮樂飾則純樸散矣,是非形則百姓眩矣」
試譯:依據人之自然本性而行,便是「道」;而人能夠了解到本身的天性,便是「德」。人們由於迷失了天性,然後反過來重視「仁愛」;天性喪失,卻回過頭來重視如何才是「正當之行為」。因此,「仁義」受到重視,而原本之「道德」反而發生變化;行為靠禮樂來虛飾,卻完全失去純真樸實之作風;一切之是非,只講求形式而不重視本質,於是百姓眼花瞭亂,以致是非不明。
註:由「道德」、「仁義」之針鋒相對,可知當時兩派學術思想間鬥爭之激烈。
2.「通性之情者,不務性之無以為;通命之情者,不憂命之無所奈何;通於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調。..原天命,治心術,理好憎,適情性,則治道通矣」
試譯:能夠通達人之本性者,對於本性所不願做的事,不勉強去做;能通達天命者,對於世間諸多無法做到的事,並不會感到憂鬱。能通達自然之道者,則能順利地調和萬物,而不會有不足之感。理解天命,修養心性,明辯好惡,調適心情,則便能通達於治國、治事之道了。
3.「已雕已琢,還反於樸。無為為之,而合於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無矜,而得於和;有萬不同,而便於性」
試譯:將各種充滿虛飾之事物(指仁義、禮樂),重新歸於樸實。一切行為皆順於自然,而能夠合乎天道;一切言論亦順乎自然,則能便已具備德性。恬靜愉悅,不求誇飾,自然能達到中和;萬事萬物皆依其本性而有所不同,而不必要求一致,如此反而均能有所發揮,而有利於生生不息。
4.「是故聖人內脩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
試譯:因此,聖人因從內在修養本性,而不在外表上對一些枝微末節加以誇飾。保養自然擁有之精神,放下一切才智知識;平平靜靜,外表看來無所作為,然而一切均依照自然之理在進行。
謹供參考
2007-03-21 14:01:5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rshal 7 · 0⤊ 0⤋
1.「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後貴仁,道失然後貴義。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禮樂飾則純樸散矣,是非形則百姓眩矣」
一。性,本然,理之通也。合於天命人性。包括帝之秉器,人之性情,天道倫常,莫非是。
天性,天之本然,自然也。天道天命天意天之成全。
人性,人之常也,人之性也,人之倫也。人之本然,仁也。
率,依循,依循天性天理天道,依循人之本然,仁義去作叫做道,那是秩序,世界運行的法則。人得以依循本心之仁義去作為就有了德。本心本然本性被扭曲,那仁「人與人相處之道」才會被大聲疾乎,大力倡導、鼓吹。世界或人際運行的法則被摧毀,才會正視人的『應該』。所以當仁義被鼓吹倡導大聲疾乎,就是秩序道德天理人性昏昧不清被扭曲以後的事。需要禮樂教化虛掩矯飾的時候,人心就不再淳樸了,不再自然。而定出明確法律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時,百姓就要迷失在法律的文字條文裡了。其實原初,百姓既明是非、也懂仁義道德,他們不曉得這些明白清楚不過的道理,何以要大聲疾乎,要別人來教他。
二。通人心天理人情之本然者,不致力於研究抗拒自然而然的本性人情天理之必然,而能不自以為是。心鏡若虛,無所執著。了解命之趨勢者,不憂慮命裡無可奈何的必然。該來則來,躱也躱不了。了解天理運行的秩序法則的都能知曉,所有的人沒有不馳騁他們自己的個性,跟人相處。追究天命之所在,修練控制自己心的想法,練習降服其心。處理好自己的喜歡和厭惡,不與人交惡,還能順適自己情感的流式涵養性情,那就通達道了。
三。已習禮習義,被社會化的很徹底後,還要能反樸歸真,保持純真。無存心作什麼,卻能任自然而不踰矩,要能合於道。不特別誇耀什麼,不在言語上爭勝,而行為居心無一不合其德。恬淡快樂的平常心是世上之至難,卻也不張揚,處之平和寧靜。有萬種不同的風貌,無一不合於天性本然。
四。所以聖人內聖外王,立於根本。率天性之仁,為所當為,不重禮樂教化那套矯飾。重視形而上的思維居心,放棄聰明巧詐,對鉤心鬥角冷淡,知其所願為,而能嚴守其所不為。
2007-03-21 19:35:27 補充:
我的命中率越來越低了傷腦筋
2007-03-21 15:34:2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