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雷伊泰灣之戰的經過!!!!!!!!!!!!!!!

2007-03-20 13:19:52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政治與政府 軍隊

4 個解答

請到http://hk.geocities.com/a1b2c3d4321_5/1.1.htm查看

2007-03-20 15:24: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皮聰 4 · 0 0

copy一d都好丫!

2007-03-27 07:01:0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C. Amos Emmanuel WU:民富,_民智,_民主 7 · 0 0

第2位仁兄基本上已經幫你搵到答案

「雷伊泰灣之戰」是史上最大海戰,作戰型態包括海軍作戰的每一面向──空中、水面、水中與兩棲。它是日本「無敵艦隊」最後決鬥的戰場,也是第一次與唯一一次美國航空母艦為砲擊沉。它包含有令人敬佩的英雄事蹟、錯誤的情報、卓越的戰術計畫與執行、有缺憾的戰略、巧妙的欺敵佈局、激烈的爭論,以及在戰略、戰術與戰鬥方面太多可以學習的課程。


其中最有歷史事件
一九四四年,戰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麥克阿瑟站在雷伊泰島灘頭的反攻陣地,對看擴音器慢慢地、激動地說:「菲律賓的人民,我已經回來了。有賴全能上帝的恩寵,我們的部隊再一次站在菲律賓的土地上……這就是我們收復失地的時刻……振作起來吧!」

2007-03-21 11:19:5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Siu Hei 4 · 0 0

大戰簡述1943~1945

1943

假使說1942年是會戰之年,則1943年也就可稱之為會議之年,因為若干重要的會議都在這一年舉行。會議的頻繁暗示戰爭已接近尾聲,同盟國領袖需要共同商討如何結束戰爭以及戰後的問題。首先登場的是1月14日的卡薩布蘭加會議,其主要結論為戰爭繼續以地中海為中心,而羅斯福則首次提出其「無條件投降」的號召。按著在5月和8月,羅邱二人又作了兩次會談,即分別為第二次華盛頓會議和第一次魁北克會議,其內容均僅限於軍事方面。到11月始有兩次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高峰會議:(1)蔣、羅、邱之間的開羅會議;(2)羅、邱、史之間的德黑蘭會議。前者的最重要決定即為「一切竊自中國的領土,如滿洲、台灣、及澎湖等,均應歸還中華民國。」後者的結論可分兩方面:(1)英美承諾立即發動西歐作戰,俄國同意擊敗德國後向日本宣戰;(2)對於蘇聯在波蘭、巴爾幹、芬蘭、德國、遠東的戰後利益,西方提供概括的保證。總結言之,最大贏家還是史達林。
不過1943年又並非只是談而不打,戰爭仍繼續進行。5月間結束北非戰役之後,7月間聯軍即在西西里島登陸,8月間即已完全佔領該島,並導致重大的政治後果:墨索里尼政權崩潰和義大利同意休戰。但由於德軍仍繼續頑抗,義大利北部的戰爭一直打到1944年底都末完全結束。東線方面,俄軍在史城會戰之後乘勝反攻,由於曼斯坦應付得當,遂能使德軍度過危機,而且還在3月間贏得「卡爾可夫」會戰。此後春季來臨,雙方都暫停休息,直到7月5日,德軍才發動代字為「衛城」的作戰,這也是德軍在東線所發動的最後一次大攻勢。到7月13日攻勢即已頓挫,按著俄軍也發動反攻,不過進展很慢,到11月6日始收復基輔城。1943年的東線戰役又進入冬眠階段。
中途島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日雙方從此攻守易勢。日本企圖固守其已建立的多層防禦圈,而美國則兵分兩路,開始反攻:(1)西南太平洋方面,從新幾內亞到菲律賓;(2)中太平洋方面,透過日軍島嶼防線,以達菲律賓。同時,美國人又採取躍島(蛙跳)戰略,發揮「善攻者敵不知所守」的效果。在1943年全年中,美軍在太平洋中的進展並不算太快,但穩紮穩打,有勝無敗。眼看著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即將突破,旭日即將西下了。
大西洋一向不曾成為注意的焦點,但在1943年卻成為整個戰爭的勝負關鍵。同盟國雖已在德黑蘭決定1944年入侵法國,但其所需要的人員物資還正在等待從美國運往英國。這些增援能否安全迅速到達,始為發動大君主作戰的先決條件。此時德國潛艇正在集中全力攻擊西大西洋中的交通線,如果交通線被切斷,則聯軍一切計畫均將成為泡影。所以英美兩國也就必須傾全力以來進行反潛戰。這是一種艱苦的長期消耗戰,直到1943年下半年,同盟國方面才終於贏得大西洋之戰,為其來年的勝利奠定必要的基礎。

1944

1944年是決勝之年,艾森豪雖在1943年12月奉派出任入侵西歐的聯軍統帥,但經過了6個月的準備,聯軍始在6月6日登陸諾曼第。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8月16日聯軍渡過塞納河,25日進入巴黎,通到德國心臟地區的道路似乎已暢通無阻。聯軍在8月15日又在法國南部登陸,但由於後勤的困難,和兵力的分散,聯軍的繼續推進並不如理想中的順利。12月16日德軍突然孤注一擲,發動其在西線上的最後一次攻勢。這就是所謂「突出部」之役,使同盟國受到極大的震撼。但實際上,那只是垂死的掙扎,適足以加速德國的敗亡。
聯軍在諾曼第登陸後,俄軍在6月22日也發動「白俄羅斯」之戰,以為呼應。7月3日攻入明斯克,並擊潰一直保持完整的德國中央集團軍。俄國不僅已經收復一切失地,並且開始向東歐和巴爾幹前進。於是東西夾攻之勢也終於形成。
太平洋方面美軍繼續兩路並進。1944年6月,美國第五艦隊開始發動對馬里亞納群島的攻擊,象徵對日本內防線的突破。6月15日美軍在塞班島登陸,6月19日日本海軍發動反擊,雙方展開所謂「菲律賓海」之戰,結果日軍慘敗,於是到菲律賓之路遂已暢通。麥克阿瑟的兵力也在10月16日達到雷伊泰灣,按著就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即所謂「雷伊泰」之戰。此戰之後日本海軍已不再是一支有組織的戰鬥部隊。到1944年底,美軍雖尚未完全收復菲律賓,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門戶已經洞開。11月24日第一批B-29從塞班島起飛對東京實施戰略轟炸,表示新的攻勢已經開始。同時,到此時美國海軍也差不多已經完全切斷日本與其海外佔領地區之間的交通線,使其國內已經感受物資匱乏的威脅。

1945

1945年為終戰之年,歷史上具有決定性的雅爾達會議在2月4日召開。其結果為蘇聯在戰後世界中獲得與美國平分天下的地位,而為了換取史達林對日開戰的承諾,羅斯福遂不惜犧牲中國的利益。此時俄軍在歐陸上已迅速西進,英美聯軍也已越過萊茵河,第三帝國的滅亡已計日可待。但希特勒仍繼續頑抗,到4月30日始自殺身死,並遺命鄧尼茲為其繼承者。5月2日俄軍佔領柏林,5月7日德軍向聯軍統帥艾森豪投降。於是依照官方記錄,歐洲的戰爭在1945年5月8日正式結束。
太平洋方面的局勢也急轉直下。1945年4月美軍入侵沖繩,6月完全佔領該島,並準備在11月進攻日本九州。事實上,在美國空軍轟炸和海軍封鎖之下,日本經濟早已崩潰,其最後敗亡也已成定數。7月17日,美英俄三國領袖在波茨坦集會,前一天(7月16日)美國的原子彈也已試爆成功。7月26日同盟國發表波茨坦宣言,對日本發出最後警告,促其立即無條件投降。7月28日,日本首相宣布對此項宣言予以「默殺」(不理會)。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其所立即引起的連鎖反應即為蘇聯在8月9日向日本宣戰,而其部隊也在同一天入侵滿洲。此時第二顆原子彈又已落在長崎,日本除投降外已無其他選擇,遂於1945年8月14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降書。

2007-03-20 13:30:3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Unknown2012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