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何以謂之無明?無明又是什麼?
它是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發生的?

我不會相信你們所說的,因為有可能你們說的是錯的;也不會不相信你們所說的,因為有可能你們所說的是對的。
我的意思是說:「一切都應懷疑;只有在懷疑之下,才能進行思考。」

2007-03-19 14:14:29 · 17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華嚴大德:您好!>m<
人是有其罪性的,也就是原罪,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不完美。
人有光明的時候,有晦暗的的時候,有堅強的時候,有軟弱的時候,有聰明的時候,有愚昧的時候,有良善的時候,有邪惡的時候,有可愛的時候,有可惡的時候;言而總之,人在許多方面,都有他的極限,而且每一個人的極限也不同,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就不太可能完美。
從這點就可得知,人的本性所表達出來的,就是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此種觀點,很合乎我們實際人生的現況。

2007-03-19 17:59:19 · update #1

而從你所認為的佛家觀點來看,人的無明是前生的「善業與惡業」所造成的,也就是前生註定的。
這觀點委實讓人混淆!
若按charile大大,所列的經典來看,無明根本就「只有惡,卻沒有善」;「只有黑暗,卻沒有光明;只有苦,卻沒有樂。」
完全否定「人」天生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樂的一面,也有苦的一面。
再者,人的前生今世,試問:是如何知曉?又如何界定?   
    

2007-03-19 18:05:41 · update #2

以上請指教,干溫!><

2007-03-19 18:08:16 · update #3

給親愛的小呆呆: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干溫啊!><

2007-03-19 18:20:47 · update #4

松沙小:
這名字好記,又好寫。不壞啦!><
你就當我在覆習功課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願意好好的思考,並且好好的答覆,不也是在幫你覆習功課嗎?
若能如此,不也幫助你更堅定你的宗教信仰,不也幫助你早日離苦得樂嗎?

2007-03-19 18:29:14 · update #5

Jilz大大:你問「無明」的反義語為何?請定義!
你可參照charile大大所列出來的「無明」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無明」的涵意,其範圍太廣泛了;因此,很難再找一個詞句與之對應。
若說「智慧」這詞句,其意是無法與之相等的。
看看華嚴大大,可否要答覆這個大問題,我才疏學淺,況且能力有限,所以無從答起。
金拍謝!><

2007-03-19 18:42:28 · update #6

yifertw大大:
對,就是明啊!
呵呵!><

2007-03-19 20:12:09 · update #7

用力想想,好像華嚴大大說的也對!
佛家的「無明」與基督教的「原罪」相類似;不過,原罪比較好理解,無明就不是那麼容易懂了。
總覺得無明比原罪深沉多了!
基督教徒只要認罪,就可以了;然後,透過上帝的救贖,就可以得救了。
如此這般,不就輕鬆沒問題了嗎?  

2007-03-19 21:20:17 · update #8

啊唷!
我知道了!
恐怖,恐怖!><
只要是沒有成佛,或者是沒有證得阿羅漢的人,通通是在無明的範圍射程之內,對啦,無明就是苦的因,苦就是無明的果,難怪佛陀常說:人生是一種苦的逼迫。
還是基督教輕鬆多了,最大的靠山就是上帝,而佛教徒沒有靠山,只有靠自己的修行,才能脫離苦海。
想想當佛教徒可真是可憐,只能自力救濟;不過,從另個一角度想,佛教徒也可真是偉大,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不說了,祝大家有個好夢!        

2007-03-19 21:21:28 · update #9

Jilz大德:請教一下!
無明與不明,好像是不同款的哦!
何以言之?
無明是無明的一種狀態,不明是不明的一種狀態,這好像不能混在一起談的,好比說:這個燈泡不明,可是它有明的條件,這才叫不明;那麼,一塊磚頭不明,因為他沒有明的條件,所以才可以叫作無明。
也就是說無明,根本就沒有明的要素的成份,這樣的說法,你以為呢?

2007-03-20 08:23:24 · update #10

小呆呆提供的緣起經:
佛言。云何名緣起初。謂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起愁歎苦憂惱是名為純大苦蘊集。如是名為緣起初義。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何解釋?
我就暫時做不三不四的翻譯:「這裡有,所以那邊就有,這邊產生,那裡也就產生。」
無明就是從「這裡有,所以那邊就有,這邊產生,那裡也就產生。」這樣子來的哦!這樣又是什麼意思咧?
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意思,或者是「自然有」意思嗎?   

2007-03-20 08:26:23 · update #11

若是這樣的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其語意不明;另一點,依華嚴大大的說法,說是「前生」所作的「善業、惡業」,所牽引而來的,會不會解釋過頭啊?不曉得!><  

2007-03-20 08:28:28 · update #12

先整理一下思緒:
因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以就產生了「十二緣起法」。
第一個緣起法,就是「無明緣起」。
第二個緣起法,就是「行緣起」。
第三個緣起法,就是「識緣起」。
第四個緣起法,就是「名色緣起」。
第五個緣起法,就是「六處緣起」。
第六個緣起法,就是「觸緣起」。
第七個緣起法,就是「受緣起」。
第八個緣起法,就是「愛緣起」。
第九個緣起法,就是「取緣起」。
第十個緣起法,就是「有緣起」。
第十一個緣起法,就是「生緣起」。
第十二個緣起法,就是「老死緣起」。   

2007-03-20 08:29:35 · update #13

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處>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
說不定,十二因緣法(十二緣起法)有可能會一直循環,也就是輪迴。
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處>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處>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處>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1.無明>.........。   

2007-03-20 08:31:16 · update #14

***看有沒有人要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什麼意思呢?
*從緣起經來看,無明就是從「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這樣子來的;所以說,佛陀並沒有交代清楚,並且佛陀也沒有談到「前生今世」的說法。謝謝小呆呆提供的經文。干溫!><

2007-03-20 08:32:39 · update #15

會不會是佛陀不打妄語,不說他沒有見到的事情,或者是不說超出他色受想行識的範圍。
再者,佛家不也說了嗎?
色受想行識其本身根本就是個妄念,若再加上說些「超出」眼、耳、鼻舌、意,色、聲、香、味、觸、法的界線,這不就給佛陀難堪嗎?

2007-03-20 08:46:44 · update #16

所以啊!
無明來就是無明;換句話說,這個世界就是無明,那麼就反求諸己,讓自己的心裏的電燈泡亮起來,能亮多少就亮多少,這也就是所謂的「修行」。
唉呀!><
當佛教徒真可憐,一切都得靠自己,好辛苦喔!><
胼手胝足的行千里路,過萬重山,固然勇氣可佳,其情可憫;可是,為什麼不搭個便車,儘可能的使自己一帆風順,喜氣洋洋,愉愉快快的度過這一生,不是很好嗎?
諸位大德啊:
只要頭一點,認個罪,那麼上帝就會當你最大的靠山,上帝會為你們做主的啊!
幹嘛把自己弄的灰頭土臉的呀!
何苦來哉呀!

2007-03-20 09:10:35 · update #17

有人檢舉,莫名奇妙!><

2007-03-20 09:14:02 · update #18

17 個解答

信我者得永生....我是誰....莫讓上帝太累.

2007-03-20 13:25:05 補充:
有人檢舉哦...害我不能捐點數字@@

2007-03-20 09:17:3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無明」的反義語為何?

請定義!

2007-03-20 11:54:52 補充:
前言
「無明」的反義語為何?
請定義!

如 yifertw charile 所言:
所以「無明」的反義語應是「明白」「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簡一繁。
「無明」不是「原罪」不是「煩惱」。
只是 十五 說的「不明白」!
明白自己的「不明白」就是解脫「無明」!
很簡單的…沒那麼複雜…………

只要明白自己的「不明白」即可!
別人的「不明白」不是自己的「無明」是他的「無明」。

看清楚自己的下一步才不會迷路!

2007-03-20 13:07:17 補充:
每個當下,清楚明白過,即是解脫!

何庸修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尋煩惱!

2007-03-20 07:54:5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jilz 3 · 0 0

無明是無知,是以真心為妄心。所起的一念妄動。(可參考楞嚴經的演若達多的公案)
不是善與惡,苦與樂等對立法。方向不這裡。那些對立是因無明而產生。

2007-03-20 06:36:1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現在所講的無明是跟明正相違的,明是明見,確確實實的,絲亳無差的,只要無明在,這個確實明見的狀態便消失掉了。反過來說,如果是這個明的狀態現起來,便可以整個把無明拿掉。「對治」就是確定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的,現在正對著無明能夠解決、克制它的就是明。這個明就是了解補特伽羅無我的智慧,補特伽羅就是每一個眾生,我們在這個五蘊身心上面以為有一個我、我所,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對這件事情有正確的了解叫做明,這個能夠對治十二有支當中的無明。相反的,補特伽羅我執就是在這個五蘊身上面執著有一個我,它又叫做薩迦耶見。 

2007-03-20 06:22:5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阿傅 3 · 0 0

「無明」從何而來?

「顯教」或許稱為「俱生」「無明」,但是如果「無明」是「俱生」的,可能「滅除」?

還是「無明」只是「暫時」的「狀態」?

一般的「無明」都是在說「意根」而言,然而,透過「觀照力」,便可知道,「無明」並非只是「意根」的「專利」。

「六根」皆有「無明」,甚至於「五蘊」皆有「無明」,而在「真言」的「金胎觀」來說,「無明」是「金胎不二」的「產物」,「意根」的「開悟」也是「金胎不二」的「產物」。

譬如說:他人「開悟」其他的人「並不知情」。同樣的,

「六根」中的「意根」並不會知道其他「五根」「開悟」了沒,如同「意根」不知「觸覺」在「性」的過程中的「高潮」是「觸覺」的「開悟」狀態。

而「意根」只「執著」於他自己的「無明」而去「忽略」其他的「五根」。

故:有所「執取」的修行方法,並無法讓我們真正的「開悟」。

只是讓我們「自以為」「學的很多」而已。

而「學得很多」卻不是「開悟」的「本錢」,如同「硬碟」:當它的資料「存得越多」,他的「讀取速度」卻相對的「越慢」。

人的「知識」越多,他的「思維力」卻「越鈍」,這個現象可以在一些專攻「佛學理論」的人身上看得出來。

「真言宗」有一句話:「當相」即「道」!

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當相」。而這個「當相」包刮了「精神界」及「物質界」,也就是「金剛界」與「胎藏界」。

當然也包刮「感官」世界!

人的「感官」就是「精神」與「物質」的「不二」體!一但呈現「感官」就是「當相」!

而所有的「當相」就已經是「金胎不二」的「不二」的「呈現」。

對於這個「已經呈現」的「不二」,感到「迷惑」,就是「無明」的「生起處」。

「意根」是「已經呈現」「不二」的「意識功能」,是一個「精神產物」是「功能體」。

「誰」創造的?

是「金剛界大日尊」之中的「金胎」「六大」所創造的。指的是「精神功能」。

「創造者」「信手拈來」皆是「產品」,而「使用者」卻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這就是「無明」的「起因」。

如果「無明」是一個這麼大的一個體系,也滅不了,跟大日如來一樣,稱它個:「無明佛」也不為過,那他的「金剛稱號」就叫做「丈二金剛」吧!哈哈!

「精神產品」如此,「物質產品」亦是如此。

就像你手上拿著「PDA」,對於它的「功能」開始「迷惑」開始「摸索它的功能」展開對於這個「PDA」的「開悟之旅」。

這是「胎藏界大日尊」的「產物」。

「意根」的功能也是如此,其他「五根」也是如此。

所以:不會「無明」的,是「創造者」,會「無明」者是「使用者」。

2007-03-20 05:36:4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老天不是人 7 · 0 0

禪宗.密宗將煩惱是為菩提.一體二面.體用不二.體相用.
如同唯識學.密宗將色.受.想.行.識五蘊轉五智.五大.我方佛
五蘊轉成.成所做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境智.法界體性智(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2007-03-20 01:02:20 補充:
無明即菩提即如來藏識.修行不是消滅它.而是淨化它轉化它轉成彰顯引領本來面目庵摩羅識如來藏識.跳脫對待.分別.計較.陰陽.相對入不思善.不思惡中觀.華嚴經所說一真法界法界.法華經索說無三乘.導歸一佛乘.金剛經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禪宗當下頓悟.密宗大圓滿頓超.見自性超越時間空間.如同淨土宗省庵說無來無去.菩薩蓮花出愉泥而不染.

2007-03-19 20:53:2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1 · 0 0

無明昰不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皆昰因緣和合而生一切昰空的 也就是無智慧

2007-03-19 19:22:0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十五 1 · 0 0

何為無明<雜阿含、十二、二九八>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汙.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這句話以較為白話的方式來闡明時,就是:如果不明白宇宙或個人心識的前面、後面或前後面的邊界大小有多少;不明白心識是在自身內,還是自身在外,又或者是不知道心識是在自身的內外;不明白業的原因及果報,意思是不明白善惡業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不知道有佛、法及僧;不明白苦、集、滅和道的真諦;不明白機遇的原因以及這個原因所產生的一切現象與心識;不知道行為是好還是不好,是罪惡的還是無罪,是習性還是不是習性。如果心境上對於不好的、優良的、污染骯髒及乾淨清潔的起了分別心,那麼,便會對這些錯誤的認知產生了攀附而不自知,這樣的話,錯誤的認知就會深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大觸覺機構裡,如此一來,這六大觸的聚合便會與六大境互相產生關係,而感覺到了一個並非原來面目的對象。這些種種的錯誤,自己卻不知道、沒發現,又或是不明白本來就沒有煩惱與擇滅隔閡之間的問題話,這些都是叫做「無明」的。


2007-03-20 10:01:33 補充:
~~~完全否定「人」天生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樂的一面,也有苦的一面。

佛教所教導的根本教義是[解脫]....人的[善惡]皆是比較分別而生....您認為善的,換一個立場看...可能就不是善了!!

凡是比較分別的產物...依緣起而生的產物...縱然生命中有短暫的光明...相對解脫而言....都是無明,都是障礙....都要放下捨離!!

如果只是倡導行善,而不知真正的[三輪體空]的行善....和佛教根本教義還有距離.......所以才會覺得[無明]的範圍怎麼這麼大,又不近情理!!

2007-03-19 16:25:4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無明從天主教言就是原罪︰也就是出生帶來的。為何出生就帶來呢?因為前生善業惡業所遷引而來。所以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因此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善行是佛法的基礎。

2007-03-19 16:23:52 · answer #9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一切都應懷疑;只有在懷疑之下,才能進行"""思考"""
有意思,,,這問,,,即是答,,呵呵
一個人站樓下,一直問人如何上樓,,問完了,開始想別人又沒上去怎知道,然後不停的問過往的人,,,一天他發現原來所有人都騙他,,因他問了這麼久,怎還沒到樓上咧???
乾脆別問樓下滴,,,問樓上的不就得了,,,呵,,,,
如:廣老,等等祖師大德,,,這些樓上的人,,,

2007-03-19 23:36:05 補充:
原來您系覆習功課哦,,,
偶又誤會了,,歹勢咧,,,

2007-03-19 14:41:43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