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菩薩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1).可以為我一一解釋他的意思嗎?
(2).該境界如何修行入手呢?
(3).如何得知已契入該境界?
感謝您的回答。




2007-03-18 21:52:19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PINE 5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謝各位大大指點..小弟受益良多..

末法時期,眾生盲修瞎鍊,常不得佛法奧義。
小弟深以為,菩薩52位階,
應是修行時於心性上須突破之處。
那這52位階,亦是在指點我們入手方法,
由此入手,自淨其意,將來有緣受持佛法之時,
相信自能很快的契入.....

幾位大大都解釋的很好,小弟深深感恩,
可是也是因為這樣,讓小弟無法取捨哪個解答最好。

不得已只好付諸投票,但不管是哪位大大入選,
你們都給小弟很深的啟示,都是小弟心中最優的解答,
感謝大家.....

2007-03-27 19:33:57 · update #1

不知名大大安安..

心對一切不去執取,那不知要修正到何地的聖者方能有此能力,
小弟愚昧魯鈍,自認離此還差很遠,所以不敢空談萬法惟心,
但願能依佛所教化,自淨其意,漸悟佛法深意。

不過還是感謝您的指點,小弟亦會銘記,將來亦要達到〝心對一切不去執取〞這樣的境界。感恩...

2007-03-27 19:44:56 · update #2

雖然小弟將交付投票,但如大大有更詳細的了解及入手的方法,
能指點後學的話,請貼在意見欄或直接MAIL給小弟,小弟在此先致謝了。感恩....

2007-03-27 19:48:05 · update #3

9 個解答

菩薩五十二位階:
一、十信
最初十位應修之十種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全稱十信心。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名字品所列之十種,即:


信心,一心決定,樂欲成就。

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

精進心,聞菩薩藏,精勤修習無間善業。

定心,於事於義繫心安住,遠離一切虛偽、輕躁、憶想分別。

慧心,聞菩薩藏,思量觀察,知一切法無我無人,自性空寂。

戒心,受持菩薩清淨律儀,身口意淨,不犯諸過,有犯悔除。

迴向心,所修善根,迴向菩提,不願諸有;迴施眾生,不專為己;迴求實際,不著名相。

護法心,防護己心,不起煩惱,更修默護、念護、智護、息心護、他護等五種護行。

捨心,不惜身財,所得能捨。

願心,隨時修習種種淨願。
二、十住


初發心住,又作波藍耆兜波菩薩法住、發意住,謂上進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發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寶,常住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受習一切行、一切法門,常起信心,不作邪見、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難處,常值佛法,廣聞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於空性之位;並以空理智心習古佛之法,於心生出一切功德。

治地住,又作阿闍浮菩薩法住、持地住,謂常隨空心,淨八萬四千法門,其心明淨,猶如琉璃內現精金;蓋以初發之妙心,履治為地,故稱之。

修行住,又作渝阿闍菩薩法住、應行住,謂前之發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遊履十方而無障礙。

生貴住,又作闍摩期菩薩法住,謂由前之妙行,冥契妙理,將生於佛家為法王子;即行與佛同,受佛之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

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薩法住、修成住,謂習無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無缺。

正心住,又作阿耆三般菩薩法住、行登住,謂成就第六般若,故非僅相貌,且心亦與佛同。

不退住,又作阿惟越致菩薩法住、不退轉住,謂既入於無生畢竟空界,心常行空無相願,身心和合,日日增長。

童真住,又作鳩摩羅浮童男菩薩法住,謂自發心起,始終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靈相乃一時具足。

法王子住,又作渝羅闍菩薩法住、了生住,自初發心住至第四之生貴住,稱為入聖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稱為長養聖胎;而此法王子住則相形具足,於焉出胎;猶如從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紹隆佛位。

灌頂住,又作阿惟顏菩薩法住、補處住,謂菩薩既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為之灌頂;猶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權灌頂。
三、十行


歡喜行,菩薩以無量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

饒益行,善能利益一切眾生。

無瞋恨行,修忍辱,離瞋怒,謙卑恭敬,不害自他,對怨能忍。

無盡行,又作無屈撓行。菩薩行大精進,發心度一切眾生,令至大涅槃而無鬆懈。

離癡亂行,常住正念不散亂,於一切法無癡亂。

善現行,知無有法,三業寂滅,無縛無著,而亦不捨教化眾生。

無著行,歷諸塵剎供佛求法,心無厭足,而亦以寂滅觀諸法,故於一切無所著。

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

善法行,得四無礙陀羅尼門等法,成就種種化他之善法,以守護正法,令佛種不絕。

真實行,成就第一義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語行相應,色心皆順。
四、十迴向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即行六度四攝,救護一切眾生,怨親平等。

不壞迴向,於三寶所得不壞之信,迴向此善根,令眾生獲得善利。

等一切佛迴向,等同三世佛所作之迴向,不著生死,不離菩提而修之。

至一切處迴向,以由迴向力所修之善根,遍至一切三寶乃至眾生之處,以作供養利益。

無盡功德藏迴向,隨喜一切無盡善根,迴向而作佛事,以得無盡功德善根。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即迴向所修之善根,為佛所守護,能成一切堅固善根。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即增長一切善根,迴向利益一切眾生。

如相迴向,順真如相而將所成之善根迴向。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即於一切法無取執縛著,得解脫心,以善法迴向,行普賢之行,具一切種德。

法界無量迴向,即修習一切無盡善根,以此迴向,願求法界差別無量之功德。
五、十地


歡喜地,又作極喜地、喜地、悅豫地。

離垢地,又作無垢地、淨地。

發光地,又作明地、有光地、興光地。

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暉曜地。

難勝地,又作極難勝地。

現前地,又作現在地、目見地、目前地。

遠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遠地、玄妙地。

不動地。

善慧地,又作善哉意地、善根地。

法雲地,又作法雨地。
六、等覺
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上修行比佛略遜一籌者,稱為等覺。
等覺又稱等正覺(意為與正覺相等之覺)、有上士、一生補處、金剛心、鄰極。
七、妙覺
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故亦為佛果之別稱。又稱妙覺地。為究極理想境地之表現;係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妙覺位。於此位能斷盡一切煩惱,智慧圓妙,覺悟涅槃之理。
此五十二位階,由定義可以得知其內涵,亦可檢驗自己是否已經達到。

2007-03-19 03:55: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4 09:44: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6 03:22:5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楞嚴經》有概略的解說菩薩五十二位的情況,而且該經也有很清楚的介紹從凡入聖的修學次第。
《華嚴經》也有介紹菩薩五十二位,只不過最後還是導歸極樂。所以「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以上供您參考~阿彌陀佛!

2007-03-28 06:12:3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請參考以下網頁,一目了然︰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1015.htm

2007-03-19 15:04: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菩薩: 
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

菩薩階位:
指菩薩自初發菩提心,累積修行之功德,以至達於佛果,其間所歷經之各階位;通常以「位」或「心」稱之,如十信位(又稱十信心)、十迴向位(又稱十迴向心)等,均為菩薩階位之名稱。然有關菩薩階位之位次、名義,諸經論所說不一,例如發心住、治地心住等之「十住」說,在古代原本涵蓋菩薩修行之全部階位,至後世則僅相當於「十地」以前三賢位之初位而已,故知菩薩階位說亦每隨教理史之發展而更變。於四十一位、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七位等各種菩薩階位說之中,自古以降,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舉之五十二位說(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妙覺),以名義之整然,位次之無缺,而廣為一般採用。(佛光大辭典)

至於菩薩如何修行,及其境界請參考華嚴經及菩薩纓絡本業經。

2007-03-19 07:57:0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建言:
實際修行並非一定如此,這是屬於學說。
我們若能心對一切不去執取,那就是真修行,“心”就不會那麼多問題!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心的執著、貪瞋痴)

2007-03-19 07:05:3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2 · 0 0

十信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一入佛無量教海,修無量法門,要以信為先也.
信心,念心,精近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迴向心,戒心,願心
十住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個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力立,能往佛地也. 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又名十發趣.
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 第三個十位名十行,因菩薩經十信十住,以成佛子,滿足自立,復須長養利他功行,名十行,亦名十長養.
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迴向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迴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名迴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迴此善行,向彼萬類.
一,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二,不壞迴向 三,等一切佛迴向 四,至一切處迴向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 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 八,真如相迴向 九,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十,等法界無量迴向
十地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個十位,在此十地,漸開佛眼,成一切種智,已屬聖位.
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等覺
佛的別稱. 等是平等,覺是覺悟,諸佛的覺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覺.
大乘五十二階位中,第五十一位,名為等覺,及十地位滿,將證佛果之中間階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名等覺,又名一生補處,或金剛心菩薩.
妙覺
大乘菩薩道之五十二修行階位之一。四十二地之一。又稱妙覺地。即指覺行圓滿的究竟佛果。修行至此階位,則可斷盡一切煩惱,智慧圓滿,悟得絕妙的涅槃之理。且可超越四魔,照達一切事理,一念一時知一切佛國等事。

該境界如何修行入手呢?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者,聖者的立足地,流露真如本性的開端.一開始你要能真正相信佛法的真意以及本意是要利益眾生,己利而利他的大乘法門,之後你才夠奉行.所以佛典後面都會說信受奉行就是這個意思. 之後修者才能照著佛慈悲的階段一直修一直修.
但是菩薩道的來源是因為菩薩有著一個顯著的特質,就是大智大悲及大願的化身.祂的成就的最終目的為了能讓眾生離苦得樂,所以祂就不畏魔難考驗立志解脫自我再度有情,所以祂是出世但也入世的,祂是融入人群而不是遁道隱居的, 祂是充滿著慈悲的精近的. 所以有心發揚大乘佛教的能人智士,一定要存有菩薩的特質才會有一條光明偉大的體證道路.

如何得知已契入該境界?六祖惠能曰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故在行菩薩道時,應是要達到不思無所著的境界才能探視到真如本性,所以該是要信受奉行一切佛法,吾人若能照佛說的法門一步步的修,定能步入聖流利益眾生. 若是不實修終日以眾生的知見在感覺自己的境界,那麼學法則無益

2007-03-18 23:44:2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principiante 2 · 0 0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是華嚴經的行布︰在八十華嚴中從毗盧遮那品起直至如來出現品皆是。
其境界如何修行入手及如何得知已契入該境界,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九會︰如下︰
第一會在菩提場中:明示現初成正覺.為化眾生故。
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十信之位創起信心.明法報及行,所行報得依正二報所居之宅.是故於此品初,
第三會昇須彌山頂帝釋宮:明於帝釋天宮,表其進修之位,法行增勝.故於此天說十住之門。明十住之位,創始應真,心與空合 .一分自得慧用,自在如天故。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明夜摩天居在空際.不與地連。明其十行,依空行行.不與貪欲癡愛繫著諸有之連.故於此說十行位。
第五會在兜率天宮:明此天處,是樂知足.故說十迴向。為表迴向之位,均容理事、大願大悲大智,使不偏僻.不貪世樂.不貪涅槃.不著大悲.不著大願.不離其中。使令處世,如蓮華同塵而不污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為於此天說其十地。為此天,以他變化,用成己樂。以明十地,大悲大智,皆悉成滿。但化眾生,以為自己涅槃之樂.無自樂故。
第七會在普光明殿,說等覺法門:其定名「入剎那際」。
第八會在普光明殿者:明從此處而起信心.發行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乃至如來出現品佛果位終.悉皆不離普賢舊行。
第九會在法界品:明此一會,普含諸會,及十方剎海法界虛空界。總之一會,重重無盡、無盡重重。一切諸佛海會,及一 切眾生之海,總以此法界一品,總為一體。一切境界,隨眾生心,以此為別。以六相十玄該之。以無思之心照之.觀之可見。或以世主妙嚴品為一會。此普光明殿三會為一會.通前世主妙嚴品為二會 。上昇須彌夜摩兜率他化第三禪等天為五會.通前兩會為七會。法界品祇園人間為第八會。善財大塔廟處為第九會。以虛空法界一切處會為十會.即該 收前後十方總盡。亦是一家所釋,亦不違道理。古人云,九會者.為未知有十一地在第三禪說。此經總十法為准.不可說九也.如善財覺城東會.明前諸會,但且寄成五位之法.未寄顯能修行之人。如覺城一會,即明能修行之人,及菩薩攝生方便法則。
此版面有限.請上本人網站︰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或離世間品.疏鈔會本卷。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2007-03-19 17:21:59 · answer #9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1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