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什麼是主流社會心理學?什麼是非主流社會心理學?
哪些期刊或書籍上有詳細的介紹嗎?
2007-03-19 15:39:50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migo 1 in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恩恩~我也贊成企鵝說的主流非主流都是交替的
這是政大心理研究所考試社會&人格心理學裡面的題目
它是說:台灣近幾年流行心理學本土化,請問什麼是主流社會心理學?什麼是非主流社會心理學?
Betty說的好像是整個心理學的範圍,不知道有沒有專門介紹社心領域的呢?^^
2007-03-20 19:15:48 · update #1
主流心理學即為科學心理學,其研究所運用的方法就是科學方法。但在特定科學觀的限定下,所謂的科學就是實證的科學。實證的科學運用的是實證的方法。作為主流的科學心理學追求的所謂科學,實質是一種唯科學主義,其目標是努力把心理學建設成為一門精確、客觀、實證的自然科學。
主流心理學家力圖把心理學建成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他們採納的是傳統自然科學得以立足的理論基礎,即物理主義和實證主義。物理主義是有關世界圖景的一種基本理解,實證主義則是有關知識獲取的一種基本立場。這形成了主流心理學對研究物件的理解,以及對研究方式的主張。
主流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屬性,忽視文化對心理的影響,而跨文化心理學是要探索心理規律的普遍適用性。主流心理學忽視文化影響的原因包括美國文化的特點、跨文化心理學的客觀原因、研究人員的主觀原因以及社會和政治因素。跨文化心理學的三個目標是“移植和檢驗”、到其他文化中去探索在原文化中不存在的變異、綜合各種文化資訊以形成更具普遍意義的心理規律。
非主流心理學即為人文取向的心理學走的是人文科學的道路,是西方心理學的非主流。
人文取向的心理學反對將人視作物,反對用研究自然物質的方法來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主張從人的現實存在出發,用非自然科學的人文方法研究心理學,然而也正因為此,它遭到科學心理學的強烈反對(心理學史上構造派心理學與格式塔心理學、行為主義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對立就是明證)。 在科學心理學看來,人文取向的心理學似乎在對抗人類的邏輯或公認的關於可能性的標準,它經常被看成是“神秘的或無法考證的”,因此,也就不屬於正統的科學範圍。在科學心理學看來,人文取向的心理學似乎在對抗人類的邏輯或公認的關於可能性的標準,它經常被看成是“神秘的或無法考證的”,因此,也就不屬於正統的科學範圍。
非主流的心理學家力圖使心理學擺脫自然科學的專制,使心理學的發展立足於人道主義和現象學的理論基礎。人道主義是有關人的基本理解,現象學則是獲取有關人的知識的一種基本立場。
關於研究物件的理解,人文立場的心理學持有的是人本主義的世界圖景。關於研究方式的理解,人文立場的心理學運用的是現象學的研究方式。這形成了非主流心理學對心理學研究物件的理解,以及對心理學研究方式的主張。
參考文獻
1.葛魯嘉。〈心理學的五種歷史形態及其考評〉。《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04(2)。
2.葛魯嘉。《心理文化論要——中西心理學傳統跨文化解析》。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3.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6。
4.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郭本禹。《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6.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葛魯嘉。〈大心理學觀——心理學發展的新契機與新視野〉。《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9)。
8.葛魯嘉。〈心理學的科學觀與統一觀〉。《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3)。
9.葛魯嘉、陳若莉。〈論心理學哲學的探索——心理科學走向成熟的標誌〉。《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8)。
10.葛魯嘉。〈中國心理學的科學化和本土化——中國心理學發展的跨世紀主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2)。
11.http://www.laojun.com/6kv4/show.asp?id=976&bd=100
心理學的科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心理學的科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丁道群
12.葛魯嘉、陳若莉。〈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文化學轉向〉。《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99(5)。
13.兩種知識型態的心理學http://www.youthask.com/html/xueke/120757104.html編輯:xinwei
2007-03-20 13:13: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綾月若君 1 · 0⤊ 1⤋
裡面有很多心理學的文章 一些理論實驗 效應等等說明非常詳細
心理學知識特快
http://td026544.pixnet.net/blog
2010-09-02 20:48: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應該說是分流跟主流來說吧
2007-03-21 23:24:3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柚子 1 · 0⤊ 0⤋
其實這兩個答案都不好
主流與非主流心理學
都是科學心理學
過幾天再來看看
2007-03-21 16:13:4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bobo 5 · 0⤊ 0⤋
分門別類是人類先天具有的認知傾向,社會心理學特重人的分類,將自我與他人做歸類時,就有了我群與他群之分。人們根據什麼來區分我群與他群?有了我群(內團體)與他群(外團體)之分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反應與行為表現。自1970年代Tajfel與Turner提出社會認同理論後,這方面的研究議題從歐洲到美國,到亞洲,成為主流社會心理學的熱門主題之一。在台灣,由於兩岸分治的歷史事實逐使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等領域的一些學者投入台灣地區人們的族群認同研究。近年來由於全球化的發展,研究對象自然擴展到台灣地區以外的華人;幾位社會心理學者也加入了這個研究行列。由於遷移與交流的頻繁,過去以客觀標準來分類族群的習慣法已非恰當,建構性的失憶與再憶,愈來愈是人們區分我群與他群的重要認知歷程,然而兩者仍然有聯繫關係。融合了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分類,就隱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脈絡影響。不管是主觀性或客觀性的分類,有關我群與他群分化的前因與後果中,有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非主流,因為人潮或流行,也可能可以頓時轉為主流。
舉個例吧,大前研一的書一開始也是非主流,可是當他變成主流時
就像變成以前的麥當勞或現在的85度C的流行,本質上大前研一的東西沒有變,
但是他的群眾變了吧。
還有,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分主流跟非主流,這是個印象標籤的東西吧。
就像男生廁所女生廁所一樣(處理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啊,為什麼要分兩間不一樣的?)
應該說是每種人的習慣與天性(雖然我也覺得這是個不好的例子,但是這的確是每個人的習性,像是物以類聚囉。)
我們要尋找熟悉的東西,我們可能聽起來順耳或是不會受我們所排斥的東西
至於非主流和主流需不需要分好或壞、優跟劣,我覺得只是不同的東西或想法罷了。
不過我想小聲地說,台灣的主流真的是一窩蜂,哪邊流行哪邊紅大家就會紛紛往那邊靠攏,
我想非主流只是想標明與主流不同(這樣標明可能能給予他們某種程度上的注意力?吸引力?和目光?)
而在國外其實比較沒有很強烈的分主流或是非主流,而是分系(不是黨派的派系啦)但是不用分主流非主流,
因為那就他們而言不是種潮流的問題的啦!!
在我個人而言,真的沒有主流與非主流的標籤,而只是有習慣的問題!
舉例吃的好了(沒辦法!我超愛吃東西的)
85度C咖啡廳這一兩年崛起,剛開始加盟金只要150萬,隨著主流的哄抬價格
現在加盟金逼近400萬,瘋了....真的瘋了! 說實在的(85度C現在好像也沒有之前那麼紅囉)
有時覺得路邊阿婆賣的仙草奶凍都比那些隨著主流哄抬的商品來的美味可口多囉!
[參考資料]
尋找最真的自己! - 主流VS非主流
http://www.fgu.edu.tw/~psychology/know2/local/know09-03.htm
《本土心理學研究》
http://www.wretch.cc/blog/rick766522&article_id=4543282
2007-03-20 14:18:0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企鵝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