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稻埕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發展風貌為何??
◎_◎拜託大家!!!> <告訴我吧~~●+○
2007-03-18 14:28:2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雪莉 1 in 科學 ➔ 地理學
可以加附大稻埕的"地圖"給我嗎??
2007-03-18 16:41:02 · update #1
大稻埕,位於現今台灣台北市的大同區。歷史上,大稻埕是繼艋舺之後,台北最繁華的地方,從清末到日治期間,大稻埕無論在經濟、社會或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台的驚人發展及成長,不僅是商業活動頻繁的高消費區,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如今,大稻埕繁華的歲月雖已消逝,但卻為後人留下了不少昔日風光的見證。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大稻埕有一著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鄉五鄉莊居民的鎮守之神。現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並配祀三十八義勇公〈即自艋舺護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襲死難者〉等。廟的格局較小,只有正殿與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除此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臺。
大大可以去以下兩篇網址.因為知識怪怪的我不好整理..麻煩你嚕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7%A8%BB%E5%9F%95&variant=zh-tw
http://www.sinica.edu.tw/photo/subject/D-4-GIS/street/street-d.html
2007-03-22 19:33:36 補充:
下面大大我所附送的網址,就有以下你給的內容啦
2007-03-18 15:10:1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無 7 · 0⤊ 0⤋
大稻埕,位於現今台灣台北市的大同區。歷史上,大稻埕是繼艋舺之後,台北最繁華的地方,從清末到日治期間,大稻埕無論在經濟、社會或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台的驚人發展及成長,不僅是商業活動頻繁的高消費區,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如今,大稻埕繁華的歲月雖已消逝,但卻為後人留下了不少昔日風光的見證
就地理位置而言,大稻埕的範圍指的是: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重慶北路。該區地理位置十分便捷,往北是大龍峒;往南經北城門進入城中區,出南門後到艋舺。
在17世紀以前,大稻埕仍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少數的平埔族人漁獵於此,番社名曰「圭母卒社」。1709年,載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取三人之姓氏)大加臘堡(或作大加蚋)墾照,准許開墾的範圍涵蓋整個台北盆地,之後才有漢人開始在這裡耕種,並以布匹、米酒等物與平埔族人交易鹿皮。由於當時該地有個很大的曬稻穀場子,該地於是被稱之為「大稻埕」。
在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大稻埕的茶葉貿易依然興盛。日商全力抵斥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東南亞為主要進出口市場。大稻埕除了傳統的茶葉買賣以外,南北貨、中藥、布匹批發業,更因台灣縱貫鐵路的全線完成,而更加彭勃發展。
日治時期中期以後,大稻埕市況的繁榮,逐漸被日本人極力建設的城內(今中正區,原城中區)所取代。在這種情形下,大稻埕和城內,可以說是一為經濟中心,一為行政中心。在日治時代進行市區改正計劃的時候,西方的都市計畫觀念並未引入「城外」,導致城內逐漸成為日本人統治重心,而城外的大稻埕則陰錯陽差地成為臺灣人的「本土社區」, 並保留了最原始的街道景觀與生活樣貌。
1920年11月1日,日本人實施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廢除原由台北廳直轄的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三區,設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雖然在行政上「大稻埕」已經被裁廢,但是該區並不因此就成了歷史名詞,台灣人依舊在日常生活上用「大稻埕」這個名字來指涉該區。
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各地各種新興思潮翻湧的年代。日本國內掀起要求民主的大正民主期,中國則有促成政治、文化革新的五四運動。當時台灣的知識份子,在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下,更深刻感受到這股新思潮的衝擊。於是許多新的嘗試和活動,都先在富庶的大稻埕登場,然後再向全島各地擴散。對台灣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貢獻極大。
比如說「淡水戲館」、「港町文化講座」、「永樂座」等,均是當時盛極一時的文化活動地點。「永樂座」是大稻埕最負盛名的戲院,除了傳統的戲曲以外,也是現代化話劇上演的舞臺。位於現今民生西路上的靜修女中大禮堂,則是當時領導台灣文化革新、社會改革運動的「台灣文化協會」舉行成立大會的地點。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大稻埕有一著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鄉五鄉莊居民的鎮守之神。現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並配祀三十八義勇公〈即自艋舺護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襲死難者〉等。廟的格局較小,只有正殿與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除此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8%BB%E5%9F%95
2007-03-18 15:17: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