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文需要報告,
所以來尋求各位的幫助...
需要兩篇蘇軾的宋詞(代表作),以及他的生平簡介
方便的話,是否能附上他的詞風呢?
2007-03-12 17:29:5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莎莎~☆ 4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蘇軾的簡介
蘇軾 ( 1037 -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蘇軾自小聰敏好學,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早年曾任翰林學土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等職,後期他的仕途就非常坎坷。曾因謝景溫的誣陷,被貶為杭州通判。元豐二年,他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翌年被貶至黃州。但在他被貶黃州的這個時候,卻是他作品創作最多之時,如〈承天寺夜遊〉、〈東坡〉、〈惠崇春江曉景〉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這時真可說是他一生文學的發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宋神宗年間,王安石推行變法,蘇軾因批評新法而入獄,並多次遭貶謫,先後到過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等地任官職,最遠更被貶至瓊州(今海南省)。宋徽宗年間,蘇軾遇赦北歸,病卒於常州,諡文忠,終年六十六歲。
蘇軾學問淵博,在仕途上雖不得志,但在文學上卻有極大成就,無論詩詞、散文、書法、繒畫、無一不精,尤以詞方面成績最為突出、蘇軾的詞題材廣泛,無論是寫景、敘事、詠懷、說理等都意境清新、豪邁奔放,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寫得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的著作很多,現存的有詩文集《東坡全集》及詞集《東坡樂府》等。
資料來源http://hk.geocities.com/pclihk/verse/ShuShi.htm
藝術風格應是作家藝術作品的整體表現,也必是其獨特內容與形式統一的整體美。縱觀蘇軾詞賦,以龍榆生編纂《東坡樂府箋》的346參閱,其中為詞評家公認較為典型的“豪放詞”,大體僅占十分之一二,多數詞作風格都趨于“清逸”或“韶秀”。若單以“豪放”二字概括,似有以偏概全之嫌。再者,“豪放”一詞,蘇軾本人亦論述過。在《答陳季常信》中他曾言︰“又惠新詞,句句警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但豪放太過,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可見,蘇軾本人也認為自己詞作之豪放應當有限,不可盡賦豪放之語。因此,以作者本人都不甚認同的評語概括其總體詞風,不足以令人信服。誠然,若尊蘇軾為詞壇豪放派宗師,不為過譽。然而,倘若將蘇詞風格概括為“豪放”,又似不妥。三百多首蘇詞,便是東坡整體思想的再現,他的詞風與其詩歌散文相象,“于物無不收,于法無不有,于情無不物,于境無不取。”
詳細資料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d/anfa_dongpo.php
2007-03-12 17:38:2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M I L K ♥ 5 · 0⤊ 0⤋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號東坡,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親蘇洵少不喜學,後來雖發奮苦讀,卻屢試不第,於是決心不走科舉之路,而認真研究古今治亂,並精心培養蘇軾兄弟。母親程氏出身於眉山巨富之家,親自教蘇軾兄弟讀書。蘇軾從小就熟讀經史,文思泉湧,心懷壯志,縱論古今,並在二十二歲時一舉進士及第。
蘇軾一生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仁宗朝,是他的政治主張形成的時期。
宋英宗治平三年,蘇洵卒於京師,蘇軾兄弟扶父喪返蜀。熙寧二年初,蘇軾守喪期滿還朝,新繼位的宋神宗已經採納了王安石的變法主張,開始了變法。蘇軾首先寫了《議學校貢舉狀》,反對王安石變科舉,受到神宗的接見和鼓勵,神宗對他說:「雖朕過失,指陳可也」。接著他寫了《上神宗皇帝書》,對新法進行了全面批評,並說:「今日之政,小用則小敗,大用則大敗,若力行而不已,則大亂隨之」(《再上皇帝書》)。這就引起了變法派對他的不滿,誣蔑蘇軾扶父喪返蜀時販私鹽。蘇軾無一言自辯,祇是請求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其後他先後擔任杭州(今浙江杭州)通判,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今江蘇徐州)、湖州(今浙江吳興)知州。蘇軾在各地興修水利,救濟災民,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深受百姓愛戴。對新法,他分別採取不同態度,或「因法以便民」,即推行新法於民有利的部份;或公開拒絕執行(如知密州期間,他就拒不執行正在推行的手實法);而更多的則是「託事以諷」,他在《湖州謝上表》中說,神宗「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新進」、「生事」等語,刺痛了靠投機新法起家的人,他們群起彈劾蘇軾,結果蘇軾被捕入獄。雖然多方營救,仍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黃州即今湖北黃岡)
元豐八年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繼位,反對新法的高太后聽政,起用司馬光為相,陸續召回因反對新法而被逐出朝的臣僚。蘇軾先被起知登州(今東蓬萊),到官五日即被召還朝。
蘇軾在朝廷一面繼續反對新黨,一面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主張參用所長,被舊黨視為「又一王安石」。在新舊兩黨的夾擊中,蘇軾不安於朝,不斷請求外任,先後出知杭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揚州(今江蘇揚州)、定州(今河北定縣),奔波於朝廷和各地之間。「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定州謝到任表》),就是他元祐年間仕途生活的生動寫照。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貶逐元祐黨人,紹聖元年蘇軾以譏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貶知英州(今廣東英德),未至貶所又貶居惠州(今廣東惠陽)。紹聖四年朝廷普遍加重對元祐黨人的懲處,蘇軾又遭不幸,遠謫儋州直至徽宗繼位,才遇赦北還於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今江蘇常州),享年六十五歲。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元豐五年貶官黃州時作。赤壁,這裏指黃岡壁。赤壁之戰的赤壁,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在湖北蒲圻縣長江南岸。蘇軾在《赤壁洞穴》中寫道:「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可見蘇軾並未肯定黃岡赤壁為赤壁之戰的亦壁,詞中的「人道是」三字也含有懷疑的意思。但他仍然把它作赤壁之戰的赤壁描寫,衹不過是藉此抒懷而已。正如清人朱日綴 所說:「赤壁何須問出處,東坡本是藉山川。」詞的上闋主要寫赤壁雄奇壯麗的景色,空間時間背景都極為廣闊,為下闋懷古作好了準備。下闋從懷古歸結到傷今,緬懷偉大的歷史人物,抒發自己理想同現實的矛盾。全詞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氣勢磅礡,一瀉千里,最能代表蘇詞的豪放風格,被譽為千古絕唱。
2007-03-15 11:25:16 補充:
蘇軾以異軍突起而主盟詞壇,在柳永開創的慢詞長調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詩入詞」,完全突破了詞的傳統題材和傳統風格,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品格,使之成為一種可以表現多方面內容的新詩體,因而為宋詞的發展開闢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新方向。後世以「豪放派」概括蘇軾的詞風,大抵正著眼於這一部分作品。蘇軾作詞,剛柔相濟,所著《東坡樂府》,其中婉約詞亦不少。不過就文學史上的影響而言,最能代表蘇詞的,還是清雄之作。
2007-03-15 11:33:11 補充:
蘇 軾 則 為 詞 的 發 展 帶 來 了 全 新 的 面 貌 。 在 拓 展 詞 的 內 容 和 豐 富 詞 的 藝 術 表 現 功 能 方 面 , 蘇 軾 顯 示 了 絕 大 的 藝 術 才 力 。南宋前期主盟詞壇的代表人物是辛棄疾。有《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表現了當時重大的抗戰、愛國主題,抒寫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壯士報國無門的憂憤心情。
2007-03-15 11:33:15 補充:
從藝術上講,稼軒詞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將「以詩為詞」進一步發展到「以文為詞」。後世以「蘇、辛」並稱,但辛棄疾又自成特色,一時仿效或傾慕者如張孝祥、韓元吉、陸游、陳亮及稍後的劉過、劉克莊等,世稱辛派詞人。
2007-03-15 11:33:22 補充:
蘇 詞 的 藝 術 風 格 也 非 常 豐 富 , 有 的 纏 綿 深 婉 , 有 的 飄 逸 灑 脫 , 有 的 清 新 明 麗 , 特 別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蘇 軾 開 創 了 豪 放 清 曠 的 新 詞 風 。 這 段 話 十 分 準 確 地 概 括 了 蘇 軾 詞 的 特 點 及 其 在 詞 史 上 的 地 位 。
2007-03-12 17:36: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