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
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皆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
請問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之事!(煩請告知為何人也)
請問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煩請告知為何人也)
2007-03-09 17:59:5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smiley/1.gif
您好
東郭野人其意乃是東門城外的小臣 在此東郭應非姓氏才對
就不才查閱資料後 東郭野人當指小臣稷
且看以下兩篇資料
齊桓公禮賢下士的事頗多,在此僅舉一二:《新序雜事》載,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托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 能輕視 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里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韓非子直解>>難一第三十六
齊桓公時,有處士處士,沒做官的讀書人曰小臣稷小臣稷,姓小臣,名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見。桓公曰:“吾聞布衣之士不輕爵祿,無以易輕視萬乘之主;萬乘之主不好仁義,亦無以下禮遇布衣之士。”於是五往乃得見之。
姜子牙與周文王
姜子牙姓姜名尚
姜太公姜子牙是東海上(現今河南許昌,另一說法是安徽臨泉姜寨)人士。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並在磁泉邊以長桿﹑短線﹑直勾﹑背身而釣的奇妙方式去釣魚。靜待多年,最後感動了求賢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隱居10年,當他83歲時,周文王再度到訪,在文王誠意請求下,姜子牙被拜為師,輔佐文王。因為周文王曾對姜子牙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姜子牙為姜太公﹑太公望。
民間故事
一天,周文王打算出去打獵,占卜的結果說:"出獵所獲的是能夠輔佐你成就霸業的人才。"周文王聽了滿心歡喜地就去外出打獵。不經意間來到了渭水之濱,忽見一位垂釣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與他交談。這個人當然就是姜子牙了。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周文王被這個窮老頭的學識很快就折服了,於是就請他讓上自己坐的馬車,可是這個窮老頭竟擺起譜來,非得讓周文王親自背著他回城。為了國家興旺周文王只好背起來姜子牙向城中走去……剛走了一會就把周文王累得氣喘噓噓了,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點也不知體諒別人,看到把文王累成這樣,嘴裏卻總是說:"再多走幾步……"周文王實在走不動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來。姜子牙看著累得汗流滿面的周文王,笑著對他說:"你一共背我走了294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294年,一步一年呀"說完他又哈哈大笑起來。文王聽姜子牙這麼一說急得又想再背姜子牙走下去,但姜子牙笑著說:"再背就不靈了,就294年吧,我們坐車回城”。後來,姜子牙又輔佐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王,武王也尊他為軍 師和 先生。東周從西元前的770年直到諸候割據的春秋時代末期的西元前476年,恰好剛剛是294年,正應了當年周文王背姜子牙的294步。
2007-03-10 05:16:2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三明治 7 · 0⤊ 0⤋
從這一位賢友的答案已經知道
所謂的賢士:聖人是指如同{姜子牙}{諸葛亮}的人物
稱為聖人
但是聖人二字並不是字意上所指為:聖人
而是懷才大志並且可以助人成大功立大業的人物
以{聖人}來稱呼做為代言詞
2007-03-10 11:47:52 補充:
野人的字意
是指沒有在朝為官的人才
2007-03-10 06:32:0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軍師玄皇.池明皇字昆蒝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