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五言絕句的做法?
請問五言絕句的做法?
請問五言絕句的做法?
2007-03-04 05:01:4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道無間 1 in 教育與參考 ➔ 考試
我需要詳細的"規則"喔!
2007-03-04 05:08:58 · update #1
五言絕句的格式
唐人寫的絕句體裁多樣,內涵豐富;唐朝的大詩人無一不是寫絕句的高手,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唐代絕句中的一些精華的東西卻被後人否定了,比如一些押仄韻的絕句,寫得相當精美,千百年來一直被老百姓傳唱著,比如李紳的《憫農二首》、孟浩然的《春眠》、柳宗元的《江雪》等等都是押仄韻的絕句。可是近代的一些學者卻用所謂的“粘”“對”原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理去衡量這些絕句,認爲它們不符合近體詩的格律,以致于現代的人幾乎沒人敢寫這樣的絕句了。
五言絕句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四種: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這四種不同的組合可以組成十幾種絕句的格式。不管是五言絕句還是五言律詩,都跑不出上面的四個句型。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a、五言的第二字及第五字是不能隨便更改的,所以判斷某一句的格式類型就看第二、五兩個字。
b、上面的四個句式的第四個字是可以改變平仄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改變第四字平仄格式,則第三字或第一字必須做相應的改變。如白居易《夜雪》“複見窗戶明”本來的平仄格式是“仄仄仄平平”,現在改成了“仄仄平仄平”也就是三、四兩字的平仄關係調換了位置。而上面提到的“平平仄平仄”的特殊格式也是一樣的。下面將要舉的例子,裴迪《送崔九》中的“須盡丘壑美”是將第四字和第一字的平仄互換了位置。在“(仄)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中,如果改了第四字,則第三個字就不能改,也就是改成了“(仄)仄平仄仄”的格式了。這種格式也很常見,如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白居易寫的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柳宗元《春懷故園》“九扈鳴已晚”等等。
c、上面的四個句式第三字都可以單獨改動或跟第一個字互換平仄。請看杜甫的絕句《複愁十二首之三》:“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場多。”;這首絕句的標準格式本來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實際的平仄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內爲改變了的平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句的第三字由平改爲仄;第二句的一、三兩個字的平仄互換,以避免孤平。(“國”和“識”字在《平水韻》中都屬入聲的十三職韻部;“昔”字屬入聲的十一陌韻部;因此這三個字均讀仄聲。)
d、上面的四個平仄句型中除了“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第一字不能隨便更改外(除非跟第三字互換平仄),其餘的三個句型格式第一個字都是可平可仄。
e、絕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須押韻,不允許平仄通押;但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
2007-03-04 10:12:00 補充:
五言:1句五個字
絕句:1首詩4句
2007-03-04 10:16:13 補充:
(1) 押仄韻格式[一]
(平)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春眠】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夜來風雨聲”所用的格式是“仄平平仄平”,這是第一、三兩字互換平仄,爲了避免孤平。“覺”字屬去聲的十九效。第一句押韻的要求不是太嚴,也可用鄰韻或不押韻。“千山鳥飛絕”採用了前面介紹的特殊平仄格式“平平仄平仄”,或者說是第四字和第三字互換平仄。
2007-03-04 10:17:15 補充:
(2)押仄韻格式[二]
(平)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韻)
【送崔九】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鹿柴】 唐·王維
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注:“暫遊桃源裏”爲一、四兩字互換平仄。“學”字在古代是屬入聲(三覺韻部)。“秋山斂餘照”爲三、四兩字互換平仄,也就是上面所講的特殊句型“平平仄平仄”。“飛鳥逐前侶”爲一、三兩字互換平仄,“逐”字屬入聲(一屋韻部)。
2007-03-04 10:19:40 補充:
(3)押仄韻格式[三]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韻)
【雜詩(之一)】唐·王維
家住孟津河,門臨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雜詩之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007-03-04 10:19:54 補充:
注:這種格式大家可以看出上下兩聯的平仄是一樣的。其實五言絕句押仄韻的還有其他的組合方式,我之所以列出這個格式就是想讓大家瞭解絕句的組合方式是很靈活的。所以在古代“絕句”也叫做“截句”。“寄書家中否” 爲一、四兩字互換平仄。“應”的古音讀“yīng”爲下平的十蒸韻部。“應知故鄉事”也是屬於“平平仄平仄”的句型。“綺”字讀“qǐ”爲上聲的四紙韻部。“著”古音讀“zhù”,爲去聲的六禦韻部;“寒梅著花未”也屬於“平平仄平仄”的句型。
2007-03-04 10:21:02 補充:
(4)首句仄起仄收式(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擷”、“發”、“白”三字在古代都讀入聲。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也是這個格式的絕句。
2007-03-04 10:23:11 補充:
(5)首句仄起平收式(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詠史】唐·高適
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注:“黑”、“叔”兩字在古代都讀入聲。“看”在唐代讀“kān”,屬上平的十四寒。
2007-03-04 10:24:24 補充:
(6)首句平起仄收式一(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北樓】 唐·韓愈
郡樓乘曉上,盡日不能回。
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
【三贈劉員外】唐·柳宗元
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
今日臨岐別,何年待汝歸。
2007-03-04 10:25:36 補充:
(7)首句平起仄收式二(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蜀道後期】 唐·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到洛陽城。
【自君之出矣】唐·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注:從這種格式我們也可以看出絕句四句的組合是多樣化的,也不講究什麽“粘”和“對”。前面我們舉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寫的《贈蕭瑀》、《遼東山夜臨秋》都是採用這個格式;另外還有陳子昂的《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禦》“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可憐驄馬使,白首爲誰雄。”等等。
2007-03-04 10:27:26 補充:
(8)首句平起平收式(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塞上曲二首(之二)】 唐·王涯
天驕遠塞行,鞘裏寶刀鳴。
定是酬恩日,今朝覺命輕。
【途中即事】唐·武元衡
南征複北還,擾擾百年間。
自笑紅塵裏,生涯不暫閑。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不過字很多......請慢慢看....
2007-03-04 05:10:5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馨尹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4 04:05: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2 12:03:3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韻腳問題】
現單就韻腳及用韻的問題作答。題目中那首實驗性質的小品,落韻腳的方法是對的,你的理解正確無誤(但詩的平仄編排是不對的,以首句的起式論,這是屬於仄起平收首句入韻格,故此第二句應該是平起平收的句式,但習作中用了仄起(酌的粵音是屬於入聲)平收句式,因非題目所問,細節略過不談了)。
而將第三句也改為入韻,那絕對是不合規格的,不單只不可以入韻,且必須要用仄聲字收腳才合乎近體詩的規範。
至於為何不許奇數句押韻(首句除外),那是比較複雜的問題,主要牽涉到聲律的編排、抑揚頓挫的分佈、韻律的迴旋等的整體考慮,然後才會制定出近體詩嚴格的押韻及平仄規範。這並不是說句句用韻就必定會聲調不和諧,古詩中很多優美的作品都是句句用韻的,但若說要照顧到整體聲韻的編排,律詩的規範應該算是一種改進吧。
所以,在創作律詩、絕句(律絕)之時,就要記緊隔句用韻、逢偶數句押韻、只用平韻(雖有所謂仄韻律,但暫不要考慮了)且要一韻到底(即不可換韻)的基本規則,當然,首句是可自由選擇入韻與否的。除此以外,在用韻方面,還有一些需要留意的準則:
(一)除首句外,不可用鄰韻。鄰韻的意思是相鄰的韻部,好像一東、二冬;或六魚、七虞等就是。正如你所寫那首實驗作,韻腳字「公」、「中」同屬一東部,而「容」則屬二冬部。嚴格來說,是用了鄰韻,在以前是不合規則的,但現今趨勢是放寬用韻的規範,所以也是可以接受的。至於為何「東」「冬」要分兩個不同韻部?這問題又是複雜的,在此不談了。
(二)不可湊韻。意思是指為了押韻,所選的字與全句不能自然貫通,給人勉強湊合的感覺。這種做法應盡量避免。
(三)不可重韻。除非整首詩的形式上另有特別安排,否則同一字不可重複再做韻腳。重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不可輕犯。
(四)不得“同義相押”。這是指同韻而又同義的字,在一首詩中,應盡可能不要同時採用作為韻腳。好像「憂」與「愁」;「芳」與「香」;「花」與「葩」等,這類字如果同押,即使各句的含意不同,也會令人感覺煩厭,故應盡量避免。
此外,因為用韻的選擇而連帶影響了詩中用字問題,也在這裡順帶一提。其一是韻腳字,通常不會在詩中其他地方重用。其二是,同一韻部的平聲字,也盡可能不要在同一首詩內採用,疊字或疊韻詞則可酌情而用。例如題中的實驗作,選擇的韻部是一東,同韻部內的字,好像風,終等字,就盡量不要在詩中除韻腳以外的其他位置採用了,特別是在絕句篇幅較短的體制內,這樣是避免破壞了韻的效果。
以前七律、七絕(律絕)首句用韻的居多,算為正體,不用韻的為變體。而五律、五絕(律絕),情形剛好相反,以首句不入韻者為正體,用韻的為變體。主要是因為考試應制的影響,並不是格律上的等次問題,所以現今寫詩,大可不用理會。
習作寫得頗為通順自然,當然也有改善的空間,繼續努力吧。寫詩樂趣無窮呢。
2007-03-04 05:11:1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