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給我邵族的居住環境 食.衣.住.行.育.樂 文化 發展現況

2007-03-01 17:26:0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0o阿謙o0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邵族(一)

地理分佈
「邵族」族名的由來,係源自邵語 thao(thaw) 而來,其本意原是“ 人” 的意思。邵族發源在臺灣亦或居住在臺灣,已經是相當久遠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否定這一事實,邵族擁有自己民族的共同血緣、語言、宗教、文化、以及共同的歷史經驗,甚至在歷史上曾經保有自己本族的土地疆域,最重要的是邵族族人保有其「ita thaw」的本族集體認同,這正符合邵族在學術上與法定名稱的地位與事實。
邵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之一族,曾有學者依據邵族的遷移傳說,認為是阿里山鄒族的一支,又依其分佈與鄰近的布農族關係較為密切,也有學者認為,邵族的文化恰介於漢族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的邊緣,因此有人主張,邵族是最晚漢化的平埔族群,亦或最早漢化的高山族群,但事實上,邵族擁有獨特的語言和豐美的文化特質,其本來就是獨立的一族是無庸置疑的,而邵族族人普遍反對被視為平埔族群之一族,長期以來,他們力爭能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局限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稱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數幾戶定居在水里鄉大平林,戶數大約六十餘戶,人口數近三百人,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類的瑰寶。

邵族的本來風貌,保有諸多文化特質,他們自古以來,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圍的這塊福地,生生不息,創造了豐碩的文化,從採集、漁獵、農耕諸生產中,蘊育出燦然可觀的人文特色。

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隊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了一隻肥碩的大白鹿,大夥兒於是驅趕著獵狗,一路翻山越嶺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在追逐白鹿進入深山後,沿路在樹林上以獵刀削下一片樹皮做為路標記號,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精疲力盡時,看到眼前竟然展現出一片湖光水色,邵族人追逐的那頭白鹿走投無路,衝入了湖泊之中,一路奔逃的熱蹄被冰冷的湖水一凍,更是僵硬難動了。

邵族祖先獵得了白鹿之後,白鹿紅色的血和內臟吸引來多得數不清的魚類爭食,隨行的長者族人把撈得的魚類謹慎地先試食一番,不但沒有中毒,而且發現湖中的魚群美味可口到極點,其後才允許青壯年的族人食用。大家真是高興極了,湖泊區不但景色優美怡人,而且湖中有那麼多取之不盡的魚類,這真是上天賜給族人安居的好處所,於是趕緊循著削下樹皮的記號回到原社去帶來族人,從此邵族就在日月潭定居下來,日月潭變成了他們的故鄉。

二、公媽籃(祖靈欄)的由來
邵族人剛來lalu定居的時候,頭人的妻子懷孕生子,生下的是一黑一白的孿生兄弟,這在當時是件大大不祥的事情,於是頭人把黑嬰丟到潭中淹死。第二天夜裏頭人夢見被丟棄到潭中的黑嬰來託夢說:「今我已死,此後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置放祖先的衣飾,作為祖靈的居處而供奉之,不得有誤,否則將有大禍。」

次日頭人將此事告知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恐,於是每家都準備一只籃子,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作為祖靈的象徵,此後族人遇有重大事情,都以祖靈籃做為祭告求佑的對象,而族人也因此享有平安、健康且衣食無缺的生活。

邵族(三)
重要祭典
早期邵族的重要祭儀有農耕祭儀和狩獵祭。農耕祭儀包括有播種祭Mulalu pispazaj、移植祭mulalu patpari、除草祭maqes nila pazaj、收割祭、豐年祭、收藏嚐新祭等,由於邵族社會面對了台灣各種政經形勢的改變,現在不僅官方禁止狩獵,就想要打獵,也沒有獵物可打,狩獵祭mulalu matansun pintuza就演變為象徵性的祭典。而邵族的族人現在幾乎不再從事農作,因為種植稻米都要虧本,所以不再狩獵也不用耕作,但是日月潭的邵族,仍然堅持傳統,服膺祖先遺訓,保留了播種祭、除草祭、氏族祖靈祭、拜鰻祭mulalu matansun tuza、和豐年祭mulalu malhiqitin等重要祭儀。
宗教信仰
邵族宗教信仰的核心是祖靈信仰,亦即邵族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只公媽籃,內盛祖先遺留下來的衣飾,以代表祖靈之存在。分家之時,公媽籃中之服飾成為分割的最重要對象。拜公媽籃是邵族主要的宗教及巫術的呈現對象及方式。凡是族中之重要祭儀,諸如播種祭、拜鰻祭、豐年祭等,都以公媽籃為供奉的對象,族人備有酒、飯等獻品,用以祈告祖靈。這種敬祀祖靈的「公媽籃」崇拜方式,不見於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群,這也是邵族得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獨立一族的最主要特徵。



因為受了漢文化的影響,某些族人的供桌上,漢神的旁邊供奉著邵族的公媽籃,有的族人則同時供奉公媽籃和公媽牌,亦有的族人,將公媽籃掛在牆壁上。更有的族人信奉基督教,主壁上掛有十字架,亦或聖經十誡的箴言,但在旁邊掛著或是供桌上置放著祖先的公媽籃。這些現象正也反應邵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以及邵族對於外來宗教的包容性

2007-03-06 21:56:21 補充:
要投我噢

2007-03-06 21:59:30 補充:
直至目前,邵族的子孫仍然保有祖靈信仰的「公媽籃」祟祀,和女祭司(先生媽)的養成與傳承制度,除了每年舉行播種祭、移植祭、除草祭、豐年祭、狩獵祭、拜鰻祭、氏族祖靈祭外,自1994年為了安置族人,邵族文化發展協會、重建委員會積極籌畫重建家園的工作,其志業為:

1、 邵族的子孫有責任與義務去完成祖先、祖靈所交代的未竟遺志。
2、 恢復邵族光榮珍貴的傳統文化、習俗、語言。
3、 恢復作為Zintun(日月潭)主人的角色、地位。
 

2007-03-06 22:01:11 補充:
邵族擁有自己民族的共同血緣、語言、宗教、文化、以及共同的歷史經驗,甚至在歷史上曾經保有自己本族的土地疆域,最重要的是邵族族人保有其「ita thaw」的本族集體認同,這正符合邵族在學術上與法定名稱的地位與事實。

2007-03-06 22:02:13 補充:
以來,他們力爭能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局限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稱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數幾戶定居在水里鄉大平林,戶數大約六十餘戶,人口數近三百人,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類的瑰寶。

2007-03-06 22:02:43 補充:
邵族的本來風貌,保有諸多文化特質,他們自古以來,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圍的這塊福地,生生不息,創造了豐碩的文化,從採集、漁獵、農耕諸生產中,蘊育出燦然可觀的人文特色。

2007-03-01 17:30: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恐龍 3 · 0 0

非常好的文章

2007-03-14 13:32: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邵族(Ita Thao, 原義是「人」) 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聚居於南投日月潭一帶。 根據邵族的口傳歷史, 據說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而來。人口甚少,因此學界對於該族是否應該歸屬於鄒族(Tsou)的一支, 一直有爭議; 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 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從文化, 服飾, 體質等特徵來看, 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 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且發起正名運動。在2001年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原住民部族之一。
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 敬畏自然, 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治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 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九二一大地震後族群人數由數千銳減至300人左右, 是台灣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地震後獲臺北市市長馬英九安排全族暫時遷往臺北市明水路居住。
卲族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群。水社是日治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現在則以德化社(Braw-baw,日月村)為中心。
邵語(Thao)是台灣邵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2群。分佈於台灣中部南投日月潭一帶。邵族與布農族人會合作並通婚,有些邵語會借自布農語。
邵語目前列為正在消失的語言,2006年邵族中能講邵語的不出十人。族群雖仍然獨立,不過人口近三百人而已,可謂袖珍族群。族語幾乎已被閩南語同化了,邵族公主們均以閩南語來發言。
目前臺灣原住民邵語認證考試只有一類語群:邵語 。

卲族的生活方式是以魚獵、農耕、山林採集維生,農作的耕作的地點主要是家園附近的田地,早期在山林燒墾的時代以種粟為主,在搬到BARABAW之後,(橋在早期以種稻,形成 依山而耕的梯田景觀,另有種植蕃薯、芋頭、樹薯、花生等經濟作物。依傍日月潭而居的邵族,也是擅捕漁的部族,所發展出來的魚獵方式,例如『浮嶼誘魚』、『魚筌誘魚』等,是邵族文化獨特之處。

2007-03-01 22:28:40 補充:
有關邵族的網站:
1.邵族的生活型態(食,衣,住,行,育,樂)
http://ms2.htps.tn.edu.tw/~htps9323/ª~¥ͬ¡«¬ºA.htm

2007-03-01 22:30:03 補充:
邵族的文化特質,源自族人對生命的熱愛,在悠悠於大自然懷抱中,為了生命的傳繼,發展了獨特的生命觀,使其在敬畏大自然中,學習調適與對應,這即是形成邵族祖靈信仰和宗教生活的重要基礎。
邵族終年有祭祀,最大的盛典為農曆八月十五前後的豐年祭。其他重要的祭典還有農曆三月的播種祭與七月的授獵祭。
  邵族人遇到族內有重要慶典時,邵族人常會以杵擊打石鼓,發出聲音通知全族,「湖上杵聲」就是形容邵族的文化特色。至今在德化社還可以找得到邵族人擊杵用的石鼓。

2007-03-01 22:30:25 補充:
邵族漢化的程度非常深,年輕一代的邵族青年,愈來愈少人會說邵族話,閩南語或北京語成為主要語言。
  邵族人學漢人祭拜祖先的習慣,以「祖靈籃」供奉祖靈,竹籃中供奉祖先的衣物、飾物,日日焚香祭拜,祈求祖靈賜福保家人平安。……

2007-03-01 22:30:52 補充: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局限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稱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數幾戶定居在水里鄉 大平林,戶數大約六十餘戶,人口數近三百多人(民國九十二年資料),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類的瑰寶。

2007-03-01 22:32:32 補充:
邵族(一)

地理分佈
「邵族」族名的由來,係源自邵語 thao(thaw) 而來,其本意原是“ 人” 的意思。邵族發源在臺灣亦或居住在臺灣,已經是相當久遠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否定這一事實,邵族擁有自己民族的共同血緣、語言、宗教、文化、以及共同的歷史經驗,甚至在歷史上曾經保有自己本族的土地疆域,最重要的是邵族族人保有其「ita thaw」的本族集體認同,這正符合邵族在學術上與法定名稱的地位與事實。

2007-03-01 22:32:40 補充:
邵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之一族,曾有學者依據邵族的遷移傳說,認為是阿里山鄒族的一支,又依其分佈與鄰近的布農族關係較為密切,也有學者認為,邵族的文化恰介於漢族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的邊緣,因此有人主張,邵族是最晚漢化的平埔族群,亦或最早漢化的高山族群,但事實上,邵族擁有獨特的語言和豐美的文化特質,其本來就是獨立的一族是無庸置疑的,而邵族族人普遍反對被視為平埔族群之一族,長期以來,他們力爭能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2007-03-01 22:33:03 補充: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範圍,局限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稱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數幾戶定居在水里鄉大平林,戶數大約六十餘戶,人口數近三百人,可以說是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類的瑰寶。
邵族的本來風貌,保有諸多文化特質,他們自古以來,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圍的這塊福地,生生不息,創造了豐碩的文化,從採集、漁獵、農耕諸生產中,蘊育出燦然可觀的人文特色。

2007-03-01 22:33:21 補充:
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隊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了一隻肥碩的大白鹿,大夥兒於是驅趕著獵狗,一路翻山越嶺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在追逐白鹿進入深山後,沿路在樹林上以獵刀削下一片樹皮做為路標記號,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精疲力盡時,看到眼前竟然展現出一片湖光水色,邵族人追逐的那頭白鹿走投無路,衝入了湖泊之中,一路奔逃的熱蹄被冰冷的湖水一凍,更是僵硬難動了。

2007-03-01 22:34:01 補充:
邵族祖先獵得了白鹿之後,白鹿紅色的血和內臟吸引來多得數不清的魚類爭食,隨行的長者族人把撈得的魚類謹慎地先試食一番,不但沒有中毒,而且發現湖中的魚群美味可口到極點,其後才允許青壯年的族人食用。大家真是高興極了,湖泊區不但景色優美怡人,而且湖中有那麼多取之不盡的魚類,這真是上天賜給族人安居的好處所,於是趕緊循著削下樹皮的記號回到原社去帶來族人,從此邵族就在日月潭定居下來,日月潭變成了他們的故鄉。

2007-03-01 22:34:18 補充:
二、公媽籃(祖靈欄)的由來
邵族人剛來lalu定居的時候,頭人的妻子懷孕生子,生下的是一黑一白的孿生兄弟,這在當時是件大大不祥的事情,於是頭人把黑嬰丟到潭中淹死。第二天夜裏頭人夢見被丟棄到潭中的黑嬰來託夢說:「今我已死,此後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置放祖先的衣飾,作為祖靈的居處而供奉之,不得有誤,否則將有大禍。」

2007-03-01 22:34:59 補充:
次日頭人將此事告知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恐,於是每家都準備一只籃子,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作為祖靈的象徵,此後族人遇有重大事情,都以祖靈籃做為祭告求佑的對象,而族人也因此享有平安、健康且衣食無缺的生活。

2007-03-01 22:36:29 補充:
邵族(三)
重要祭典
早期邵族的重要祭儀有農耕祭儀和狩獵祭。農耕祭儀包括有播種祭Mulalu pispazaj、移植祭mulalu patpari、除草祭maqes nila pazaj、收割祭、豐年祭、收藏嚐新祭等,由於邵族社會面對了台灣各種政經形勢的改變,現在不僅官方禁止狩獵,就想要打獵,也沒有獵物可打,狩獵祭mulalu matansun pintuza就演變為象徵性的祭典。

2007-03-01 22:37:06 補充:
而邵族的族人現在幾乎不再從事農作,因為種植稻米都要虧本,所以不再狩獵也不用耕作,但是日月潭的邵族,仍然堅持傳統,服膺祖先遺訓,保留了播種祭、除草祭、氏族祖靈祭、拜鰻祭mulalu matansun tuza、和豐年祭mulalu malhiqitin等重要祭儀。

2007-03-01 22:37:40 補充:
宗教信仰
邵族宗教信仰的核心是祖靈信仰,亦即邵族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只公媽籃,內盛祖先遺留下來的衣飾,以代表祖靈之存在。分家之時,公媽籃中之服飾成為分割的最重要對象。拜公媽籃是邵族主要的宗教及巫術的呈現對象及方式。凡是族中之重要祭儀,諸如播種祭、拜鰻祭、豐年祭等,都以公媽籃為供奉的對象,族人備有酒、飯等獻品,用以祈告祖靈。這種敬祀祖靈的「公媽籃」崇拜方式,不見於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群,這也是邵族得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獨立一族的最主要特徵。

2007-03-01 22:38:03 補充:
因為受了漢文化的影響,某些族人的供桌上,漢神的旁邊供奉著邵族的公媽籃,有的族人則同時供奉公媽籃和公媽牌,亦有的族人,將公媽籃掛在牆壁上。更有的族人信奉基督教,主壁上掛有十字架,亦或聖經十誡的箴言,但在旁邊掛著或是供桌上置放著祖先的公媽籃。這些現象正也反應邵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以及邵族對於外來宗教的包容性

2007-03-01 17:28: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essica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